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浦高级中学2009届高三月考语文试卷 (时量:150分钟 满分:150分) 命题者:叶孟贤 一 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16分) 草堂诗魂 细雨蒙蒙,落叶飘飘。当我来时,又是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季节。老天像有意在营造一份思古幽情,像有意让人来品味一种人生意蕴文章憎命达!茅屋而草堂,草堂而杜甫草堂,这绝代诗圣生命的一大栖息处,这和着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一个伟大灵魂沉吟的处所杜甫草堂,早已成了成都的杜甫草堂公园。草堂公园由大廨、诗史堂、工部祠和柴门等景观组成,给成都人一个清幽的休息场所,也给远方慕名而来的游客以精神的慰藉。设施是对过往的纪念,也是对现在的经营。只是草堂,作为一个诗人艺术生命的凝结处,作为中国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作为一段历史的现象台,太有特点了,情绪也太浓重了。“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读清人顾复初的“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盘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那副对联,更让人嘘唏不已。草堂的文化意义与杜甫在世时命运的反差也太大了。然而,又让人坚信只要确实灿烂过,也就注定会占有辉煌。草堂足供观赏,甬道曲折,尽可徜徉,更何况又是细雨迷蒙,黄叶铺地!草堂,草堂,此时此际的草堂在诉说什么呢?从开元到天宝,壮游,三吏三别,北征,秋兴八首,直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仅这些就足以彪炳青史了。这是杜甫的不朽,这是杜甫的辉煌,这也是杜甫的价值所在。舍此,我们又何以了然在一个大起大落的时代里,有一个愈老大愈清瘦愈苦寒的杜工部!这些是不必说的。但仅仅如此,就远不能了然杜甫诗歌抑郁沉雄的内在生命力,也远不能了然士人的用世之志与命运悲剧。这正是文章憎命达的命意所在,是其深层的人生意蕴所在,也是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中华传统,士人总有一份天下之志、用世之心,更何况出身于奉儒守官世家的杜甫!杜甫曾抒写人生抱负:“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希望一出山就占据要津,而且充满理想色彩要让君王赶上传说中的尧舜,要使全国民风淳朴敦厚。志莫大焉!然而,命运总是跟人开玩笑,历史也总在捉弄志士仁人。由开元而天宝,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上台,唐王朝也已今非昔比,贤能之人想说什么做什么都已不可能了。这是国家的不幸,时代的不幸,也注定了杜甫一生宏图大志的落空。肃宗即位后,杜甫表面上拥有一官半职,比如左拾遗、华州司功参军、工部员外郎,而实际上却难有作为,薪俸也不足以养家。离开中原后,其行迹大略是同谷锦城一夔州一潭州,同时他的生命也如一片黄叶飘到了尽头。可是,他的诗作却从此更加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映现出一代河山的风云、生灵的状貌。它们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杜甫的命运就这样确定了,杜甫的历史角色及其创作成就也就这样确定了。这时我们再吟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就会发现,个人的遭际,在诗圣眼中已不算什么了,此时他所想的只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苦寒到此已极矣,而忧患、仁慈至此亦已极矣!杜甫之胸怀,杜甫之心地足以光照日月!“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或者说经邦济世,要的不就是这种德与才么?但是,风雨飘摇中的唐王朝抛弃了杜甫,而历史却于风雨飘摇中造就了另一个杜甫。这究竟是杜甫的不幸,还是杜甫的幸运呢?历史总是把一份生命的朴素,让人咀嚼得百味丛生。流连一番,天色已晚,该走了。细雨依然。1、第段中加点的两个“此”字指代的内容分别是: (2分)。2、根据文意,分析“细雨”一词在以下三段中的作用。(3分)第段“细雨蒙蒙,落叶飘飘”: 第段“细雨迷蒙,黄叶铺地”: 第段“细雨依然”: 3、从文中看,“草堂的文化意义”指的是什么?(不超过30个字) (2分) 4、对比手法的运用,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色。试举一例,并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 (3分)5、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6分) A、杜甫出身奉儒守官世家,少有用世之心,但肃宗即位后,难有作为,大志落空,于是他的诗歌充满对统治阶级的憎恨,在天末怀李白中就写到:“文章憎命达”。 B、作者借用顾复初的对联抒发参观杜甫草堂的感慨,择取杜甫著名诗句阐述诗人的理想与情怀,引用贴切,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C、围绕“文章憎命达”这一中心,文章深入探讨了伟大诗人杜甫壮游、三吏三别、北征、秋兴八首以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诗的历史意义。 D、文章以写景和交代游踪开始,接着点明主旨,然后分别从草堂引发的观感、杜甫人生艺术道路两个方面展开叙述,最后以写景和交代游踪作结,结构完整,中心突出。 E文章用“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形容杜甫诗歌波澜壮阔、想像奇特的浪漫色彩,用“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形容杜甫诗歌超越时空的现实意义。(二)、阅读下文,完成612题。(22分) 秋谒圆明园 季节大约是在秋末,同窗约我去圆明园,我答应了。那一夜,隔着绕着爬山虎的窗子,望着徘徊在云间的明月,我怎么也不能入睡。对于圆明园,我从不敢说游。尽管它仍然叫“园”,也仍然保持着园的地位和声名,但它已经没有了园的姿色。世界上无论哪个园,所保存与呈现的差不多都是人类的文明,唯独圆明园让人所见的是人类的野蛮、残忍和耻辱。到圆明园不是游览,不是欣赏,也不是消闲,既不是乘兴而去,也不是兴尽而还。去任何一个园归来,心情都是一种愉悦,一种尽日的繁杂与劳顿散释后的轻松,而去圆明园却仅有一种无法摆脱的沉重。像去朝拜我梦中的圣殿,到圆明园我的情绪就陡然变了。一步步行进,像是走向一处荒芜的墓地。那墓地埋葬的不是别人,似乎正是我的父母兄长,即使过了许多年,那心情还是异样地沉重。想写点什么,又一直没敢写。我感觉他伤得太重,我不想轻易地碰他的伤痕。我怕他疼。然而等我决心要写一写他的时候,岁月却已经遗落了十数春秋。路怎么走,水怎么绕,桥怎么过,差不多都已经淡忘了。不过,也有忘不了的,就是那路旁的大杨树与湖畔的小花草。已经是秋末天气了,湖畔却还开放着那么多的小花草,紫色的最多,间忽也有红的,蓝的,虽不像春天的花儿大朵大朵地开,却也是毕其全力。还有,就是那秋色斑斓的杨树叶子,在惨淡的秋云下瑟瑟地响,仿佛在低声地唱歌或是吟诗。像是悲歌,也像颂歌;说是赞美诗,也像是挽诗。为了谁呢?悲怆为了谁?欢欣又为了谁呢?其实,最使我忘不了的是那些石头。直立着的,横躺着的。仰卧着的,斜依着的,像一块块骨头,像一条条脊骨,依然散着凛然的豪气,散着千古不息的光芒。穿行在那一块块石头之间,或依在那一条条脊骨旁边,我总能听到一种声音。不是箫声,也非天籁,但却是那么地动人心魄。像石头与石头在撞击,像骨关节在活动时发出咯吧咯吧的声响。多种声音汇在一起,像江河滔滔,像风走松林。在那声音的洪流中,我十分细心又十分小心地分辨过,我想听听哪一种是母亲低声的哀怨与叹息。然而竟没有。完全是母亲随了我的父兄,挥着拳头,在奔走,在呼号,在呐喊。轰然而响的像是雷声,像是春天的雷声沿着大地在迅急地滚过。历史走过了一百年,那声音就足足地回响了一百年。那是母亲与父兄的声音汇在一起,是皇天与厚土的声音汇在一起,是人类与大自然的声音汇在一起那才是真正的同仇敌忾!那才是真正的气壮山河!不管放火的人有多么残忍,烧得了圆明园,他却烧不了中华民族的骨头!可以掳掠走我们的财富,却掳掠不了中国人民那一腔豪气。只要有骨头在,只要有那一腔豪气在,我们就不会倒下,我们就还可以创造我们这个民族本来就是一个富于创造性的民族啊!多少年来,我总是魂绕梦断圆明园。风雨之中,明月之下,或踏着青霜,或披着白露,我的心,我的魂灵,时时在那石头之间穿行。面对那高高的云板,那长长的廊脚,不是检阅,而是感受;不是感受那份容易让人萌生的孤独,而是感受一块块石头所蕴含的那种灵性,那种品质,感受那一条条脊骨所禀赋的那种气概,那种精神。目睹那一块块石头,我才真正感到,经过血与火的洗礼,留给我们民族的不仅仅是屈辱,也不仅仅是悲愤。只有在那一块块石头之间走一走,我才真正体会到什么是人世间的崇高与神圣,我才真正懂得什么是一个民族的伟大与坚韧,我才深深地懂得,一个民族的顽强与坚韧能够达到怎样的高峰。这就是圆明园。中国的圆明园。我心中的圆明园。冷风凄凄,微雨打湿了石头却更加晶润。涓涓细流绕着廊脚,在披拂的枯草中流淌。在那石头与石头之间,雨水积成的小泊池像一面面小镜子,在反看天空中阴云徘徊。委于泥地上的花草有水珠儿在滴滴下垂,我不知那是那些花儿在秋风中为谁饮泣?当我俯首下去看时,却见那些饮泣的花花草草原来并不是在为他人伤怀,它们对谁也没有点情分,它们只是在自怨自艾,慨叹自己的红颜薄命。那些表面看上去五颜六色的花花草草,像花,却是恶之花;像肉,却是糜烂之肉。腐朽的气味弥漫在空气中,让人感到一阵阵恶心。不管别人的感觉如何,它们似乎还在高兴,在淫笑,在庆幸自己是与圆明园那一块块石头一起倒下去的。然而,它们错了,它们竟然不明白,它们是可以糜烂的,它们已经完全腐臭了。难怪呀,难怪那大杨树,那小花草,在唱着悲歌,在吟挽诗呢而那些石头却是永远也不会腐烂的。不管风雨怎样地剥蚀,不管世事怎样地变迁,不管几经艰险几经劫难,那石头与那石头上的龙凤纹章,只会愈来愈光华夺目。这就是大杨树为什么要唱颂歌的缘故,这就是那些小花草为什么要吟赞美诗的缘故。没有别的,就只有这么一条条烧不断压不弯的脊骨,就只有那种骨气,那种品质,那种精神!那直立着的,斜依着的,仰卧着的;那仿佛掮着锄头的,横着大刀的,扛着枪炮的,握着如椽大笔的在他们身上,都有龙凤纹饰做标记。中华民族的志士仁人,从日边走来,从云域走来,从乡间的黄土地上走来。在那有着龙凤纹饰的大石柱下面,那正是精英的集合,那是伟大灵魂的聚会!圆明园,民族的精神家园!人类的精神家园!依着那岿然直立的石柱,我照了一张相。人说我穿的衣服和我的肤色与那石头没有多少区别,简直分不清哪儿是石头哪是我。说我整个就是一块石头。我听了,激动得泪水差不多都要涌出来了。6、本文题为“秋谒”,作者不用“秋访”、“秋游”,其用意何在? (2分) 7、作者写去圆明园“仅有一种无法摆脱的沉重”,是因为 (用文中的句子回答)(2分)8、纵观全文,本文写“秋谒圆明园”有实写,有虚写。请指出文中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4分)实写,如 虚写,如 9、文中对圆明园大杨树、小花草的描写,主要是为了 (2分)A、点缀圆明园的秋景,增添色彩。B、使荒芜的圆明园有一些生气,表现仅有的有生命力的事物。C、与圆明园中的石头作衬托与对比。D、突出圆明园的石头最使我忘不了。10、第五、七、十四自然段都抒写了由圆明园的石头产生的感受,试比较这三段抒写的角度有什么不同?(6分) 11、从全文构思的特点看,贯穿全文、体现主旨的语句应该是 (2分)A、这就是圆明园。中国的圆明园。我心中的圆明园。B、多少年来,我总是魂绕梦断圆明园。C、不管放火的人有多么残忍,烧得圆明园,他却烧不了中华民族的骨头!D、圆明园,民族的精神家园!人类的精神家园!12、调动你自己的知识储备,简要介绍圆明园。(4分) (三)、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5空)。(5分)13、云青青兮欲雨, 。 ,丘峦崩摧。、 ,渺沧海之一粟!、 ,各领风骚数百年。、问君何能尔? 。、尔曹身与名俱灭,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天行健, 。(四)、阅读下列两首诗,完成1416题。(8分)甲 初 游沧浪亭 苏舜钦 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微晴。 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乙 闲居初 午睡起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14、从两首诗的体裁来看,都属于 。(1分)15、甲乙两首诗的标题分别省略了一个字,处省略了天气状况,处省略了时令季节,请补上。 (2分)16、阅读两首诗后,填写下表。(2分)境 界 情 感 甲 对优美大自然的热爱 乙 清幽 17、“娇云浓暖弄微晴”中的“弄”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3分 ) (五)、阅读下文,完成1820题。(10分)卫人束氏,举世之物,咸无所好,唯好畜狸猫。狸猫,捕鼠兽也。畜至百余,家东西之鼠捕且尽。狸猫无所食,饥而嗥。束氏日市肉啖之。狸猫生子若孙,以啖肉故,竟不知世之有鼠;但饥辄嗥,嗥则得肉食。食已与与如也,熙熙如也。 南郭有士病鼠,鼠群行有堕瓮者,急从束氏假狸猫以去。 狸猫见鼠双耳耸,眼突露如漆,赤鬣,磔磔然,竟为异物也,沿鼠行不敢下。士怒,推入之。狸猫怖甚,对之大嗥。久之,鼠度其无他技,啮其足,狸猫奋掷而出。注释:家东西:指住宅周围。 与与如,走路安逸舒适的样子。熙熙如,和悦快乐的样子。磔磔:形容声音18、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咸无所好( )、但饥辄嗥( )、食已与与如也,熙熙如也( )、久之,鼠度其无他技(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束氏日市肉啖之 、鼠度其无他技 20、上文是一则寓言故事,其寓意是: (2分)(六)、阅读下文,完成2124题。(19分) 越妇言 罗隐(唐)买臣之贵也,不忍其去妻,筑室以居之,分衣食以活之,亦仁者之心也。一旦,去妻言于买臣之近侍曰:“吾秉箕帚于翁子左右者,有年矣。每念饥寒勤苦时节,见翁子之志,何尝不言通达后以匡国致君为己任,以安民济物为心期。而吾不幸离翁子左右者,亦有年矣,翁子果通达矣。天子疏爵以命之,衣锦以昼之,斯亦极矣。而向所言者,蔑然无闻。岂四方无事使之然耶?岂急于富贵未假度者耶?以吾观之,矜于一妇人,则可矣,其他未之见也。又安可食其食!”乃闭气而死。注:买臣:朱买臣,西汉大臣,辞赋家。 去妻:前妻。翁子:此处是对朱买臣的称呼2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筑室以居之 ( )、而向所言者,蔑然无闻。( )2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4+3)、见翁子之志,何尝不言通达后以匡国致君为己任,以安民济物为心期。 、岂急于富贵未假度者耶? 23、朱买臣“通达”前后志向完全不同,请简要加以概括。(4分)通达前: 通达后: 24、根据文意,分析朱买臣的前妻自尽的原因,并谈谈你对这件事的看法。(6分 2+4) 二 70分25、作文:以“ 带给我快乐”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答题纸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作文总分得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16分)1、(2分)舍此的“此”指代: 从此的“此”指代: 2、(3分)第段中的“细雨”: 第段中的“细雨”: 第段中的“细雨”: 3、(2分)“草堂的文化意义”是指(不超过30个字) : 4、(3分)举例: 好处: 5、(6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612题。(22分)6、(2分)用意: 7、(2分)原因: 8、(4分)实写,如 虚写,如 9、(2分) 10、(6分) 11、(2分) 12、(4分) (三)、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5空)。(5分)13、 、 、 、 、 、 、 (四)、阅读下列两首诗,完成1416题。(8分)14、(1分) 15、(2分) 16、(2分) 17、(3分 ) (五)、阅读下文,完成1820题。(10分)18、(4分) 、咸( )、但( )、已( )、之( )19、(4分)、 、 20、(2分)寓意: (六)、阅读下文,完成2124题。(19分)21、(2分)、居( ) 、向( )22、(7分) 、 23、(4分)通达前: 通达后: 24、(6分)原因: 看法: 参考答案:1、“舍此”:诗史(从开元到天宝,杜甫留下的诗篇)“从此”:离开中原后2、 细雨:交待天气状况,营造沉闷气氛;细雨:烘托参观草堂时的心情;为下文写杜甫的人生作铺垫;情感线索(答对一点即可);细雨: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3、杜甫艺术生命的凝结处,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一段历史的观象台。4、.昔日茅屋与今日杜甫草堂公园的对比 杜甫生前困顿落寞与身后巨大声誉的对比 杜甫的苦寒人生与辉煌创作成就的对比 杜甫的宏图大志与现实遭遇的对比 杜甫人生低谷与创作高峰的对比 杜甫不计个人遭际与心忧天下的对比(任举一例即可)通过多方面的对比,层层深入,使“文章憎命达”的内涵更加丰富,内容表现更加集中。5、B D6、“谒”有“拜见”之意,含有一种敬意之情,“访”“游”均不能表达这种情感。7、“唯独圆明园让人所见的是人类的野蛮、残忍和耻辱”。8、实写:如那路旁的大杨树与湖畔的小花草;最使我忘不了的那些石头。虚写:如石头间的声响给予我的强烈感受,母亲与父兄的呼喊等;石头经过血与火的洗礼,留给人们的感受,民族的屈辱、民族的崇高与伟大;想象中大石柱下集合起中华民族的志士仁人与精英。9、C10、5段:由听觉引起的想象;7段:由视觉产生的感受;14段:由石头的视觉形象特征产生的联想。11、D12、圆明园地处北京,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有“万园之园”的美称。她原为清代举世无双的皇家御苑。圆明园不仅有极为精美的陈设、装饰,还收藏和陈列着全国罕见的珍宝、文物、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和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1860年和1900年,圆明园被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抢掠并付之一炬。13、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 、寄蜉蝣于天地 、江山代有才人出心远地自偏 不废江河万古流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君子以自强不息14、七绝(绝句)15、初晴 初夏16、甲:寂静 乙:闲居自得17、一个“弄”字,十分精当地描绘出和风轻拂、雨云缥缈、丽日隐现的“初晴”天气特征。18、咸( 都,全 )、但( 只要 )、已( 完毕 ) 、之( 音节衬字,无义 )19、束氏每天买肉喂养它们(或束氏每天买肉给它们吃) 、老鼠估计它(猫)没什么本事(或没有别的本领)20、长期养尊处优,必将丧失独立生活能力。(意同即可)参考译文: 卫国有个姓束的,没有别的嗜好,专爱养猫。他家养了一百多只大大小小、颜色不同的猫。这些猫先把自己家的老鼠捉光了,后来又把周围邻居家的老鼠捉光了。猫没吃的,饿得喵喵直叫。束家就每天到菜场买肉喂猫。几年过去了,老猫生小猫,小猫又生小描。这些后生的猫,由于每天吃惯了现成的肉,饿了就叫,一叫就有肉吃,吃饱了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育与办公的未来趋势科技引领下的变革
- 技术时代下的教育心理学与职业选择
- 探索未来教育的隐私保护技术与发展趋势
- 探索教育心理学在多元化教学策略中的应用
- 三标培训课件
- 90后的培训课件
- 抖音商户运营经理直播排期监管制度
- 全球铀矿资源分布现状与核能产业市场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 公交优先战略下2025年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的实践与案例研究
- Cbz-S-S-Pro-Pro-allyl-生命科学试剂-MCE
- 生活饮用水管道分质直饮水卫生规范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完整》课件
- 奇瑞汽车在线测评题库
- 《SVG原理与应用》课件
- 开展电力登杆培训课件
- 初中英语语法、词汇及固定搭配专题训练100题(含参考答案)
- 2024年浙江宁波市水务环境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能效对标管理制度范文
- 麻醉晋升述职报告
- PE管生产记录单
- 四川省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2022-2023+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期末英语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