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项脊轩志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 独生子增多,在溺爱中成长,高考压力大,课业负担过重,家长忙于挣钱,与孩子缺少沟通,等等,使得现在不少的中学生漠视生活中的真情,更提不到对文章表情达意的关键处、精妙处、奇特处的鉴赏。“文以载道”,以道感人,则需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重视学生的审美体验,创设学生与文本、教师、同伴、自我对话的情意场,从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并培养良好的鉴赏习惯与鉴赏品质。为此,我对高二年级项脊轩志一文的教学进行了如下设计,目的使学生在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中感受亲情之美、文章之趣。 本文设计三课时,本案例只对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情景作描述及反思。 教材分析 列于人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五的顶脊轩志,是一篇借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名作。作者归有光围绕“百年老屋”的几度兴废,追忆昔日的读书生活和日常琐事,寄托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切怀念,并抒发了人亡物在、抑郁萧索的身世之感。文章由物及人,即事抒情,记物、叙事和抒情融于一炉,如行云流水,舒卷自如;笔墨纡徐平淡,悱恻动人。 学情分析 学生已基本拥有翻译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在教学中,可以把疏通文意、探讨课文思路等任务交给学生。对课文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则由师生共同探讨,因他们可能会觉得归有光的文章太平淡,也就难以真正把握其艺术价值。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体会以细节描写来表情达意的表现手法 2、掌握借、束发、归宁、无聊等词义和一些特殊文言句式。 3练习写有真情实感的文章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强化情感体验。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会课文在对日常琐事的记叙中所蕴藏的浓浓深情;有意识地唤醒学生心中的亲情,培养其从细微的“举动”中品味“人情美”的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 通过细节描写表达内心情感的写作技巧。(即叙事中营造出来的抒情气氛) 教学策略与手段 以学生的体验、探究活动为主。自读课文,找出文中精彩处作鉴赏和分析,归纳此类作品的鉴赏方法,并于课后仿写。以冀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增加他们的人文积淀。 【案例描述】 学生读文,师:关键句和过渡句是哪句? 生:我认为是“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一句。 师:那么作者喜从何来,悲又自何出呢? 活动设计:自由朗读课文,到文中去寻找最能体现作者或喜或悲情感的句子,并以“喜(悲)在 ”的句式来表达自己的解读。 (学生阅读,动笔,交流;教师相机评价、点拨、追问。) 生:“余稍为修葺室始洞然”一句表达出喜悦之情,喜在书斋修葺后的完好与明亮。 师:“完好” 指的是什么? 生:“不上漏”,不再有“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的尴尬。 生:“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一句表达的也是喜悦之情。喜在书斋环境的优美。 师:想过作者为什么种兰、桂、竹等花木么?生(略思考):可能是因为梅兰竹菊是花中四君子,而桂树和读书人的愿望“蟾宫折桂”有关系。 师:说得很好!看来这里的环境不仅优美,而且优雅。这也告诉我们学习文言文除了学习古代语言,还要了解相关的古代文化知识。 生:我觉得第一段还写出了环境的幽静和作者在书房中读书的自得。我是从“借书满架珊珊可爱”这几句中读出来的。 师:哪些词句最能体现环境的幽静? 生:“万籁有声”、“寂寂”等词语。 师:“万籁有声”是什么意思? 生:指自然界发出的一切声响都能听到。 师:是写环境幽静还是写喧闹? 生:写幽静。 师进一步问:与“万籁俱寂”比较,哪一个更幽静? 生:“万籁俱寂”是非常的安静,一点儿声音也没有;“万籁有声” 应该也比较安静。 生:“万籁有声”是写作者凝神专思时书斋里静得连最细微的声音也能听到。以有声写无声,这与“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效果一样,以有声反衬“静”字。而这种静是有灵气的“幽静”,而不是一片“死寂”! 师:刚才几位同学精彩地诠释了文章“多可喜”的内涵,那么这篇文章是重在表现喜悦还是抒写悲情呢? 生:重在写悲。课文第二段开始到最后都是悲亲人的早逝。 师:都是悲亲人的早逝,大家同意这种说法吗? 生:第二段开头几句好像是悲大家庭的不和睦、败落,如“内外多置小门墙”“鸡栖于厅”。 师:读得很仔细。接下来能具体说说哪些内容是悲亲人的早逝吗? 生:妪跟作者说起关于母亲生前的事时,“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师:为什么会这样?文中的母亲只不过说了六个字“儿寒乎?欲食乎?”我们同学平时听到这样的话是怎样的一种反应?也泣吗? 生:是觉得比较烦,觉得父母老把我看作长不大的小孩。 生:大概很多东西失去了才觉得它的可贵吧。文中的慈母再也不能“以指扣门扉”嘘寒问暖了,追忆时确实令人伤怀。 生:作者还悲自己辜负了祖母的期望,因此“瞻顾遗迹,长号不自禁”。 生:课文第四、五两段写的也是悲情,悲在与他很恩爱的妻子也先他而去。 师小结:是啊,家道日衰,亲人一个个离他远去,再加上自己虽才华横溢却科举不利,有负重托,这怎么不叫归有光无限伤心呢? 片断描述 赏析文章的艺术特色 活动设计:再次阅读课文,读后小组讨论,探究本文表现情感的独特手法(讨论结束后各小组代表发言)。 生:作者善于抓住生活中不起眼的小事来写,这些我们平常熟视却不怎么在意的事,一经作者真切再现,便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便能以“小”、“琐”事令读者产生巨大的震撼。 师:这些小事又是怎么在作者笔下变得感人的呢? 生:运用细节描写。如“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反映出门庭的败落。 生:“儿寒乎?欲食乎?”的询问,以传神之笔勾勒出母亲的音容笑貌,演绎亲情,把读者带进一个可感可泣的境界。 生:大母的“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一语和离去时轻轻关门的动作流露出对孙儿的疼爱,自言自语及“持一象笏至”的细节表达了对孙子的殷切期望。 师:写妻子的一段文字,所选细节可谓别具用心。作者为什么要写问余古事、凭几学书以及妻子转述娘家小妹问阁子为何物的天真好奇? 生:是为了表明夫妻生活的美满,表达妻子离开自己后的孤独与伤心。 师:作者写到妻子离开自己后的孤独与伤心了吗? 生:“吾妻死,室坏不修”一细节和课文最后一段有这样的意思。 师:写对妻子的怀念与前面写对母亲、祖母的怀念在手法上有何不同? 生:前面写得很悲。 生:前面是直接写的,像“余泣,妪亦泣”、“令人长号不自禁”,后面的很含蓄,寄绵绵深情于庭中的枇杷树。 生:写“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是托物抒情,读来更感人。 师:是啊,这里用了两种手法,一种是 生齐:直接抒情。 师:通过这一节课的研读探讨,同学们能否归纳出阅读鉴赏这一类文言散文的基本方法? 生:应在反复诵读中体验文章的情感之美。 生:可以用替换、对比、评点等方法感受文章的艺术魅力。 生:还要做到知人论世。 生:也不可以忽视对古代文化的学习和积累。 师小结:很好。要明白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这种感情的。此外,联系时代背景、作者身世,看来,同学们找到了解读文言散文的钥匙。愿同学们今后能够学到更多知识! 【教学反思】 文言文的教学到底教给学生些什么?基本的文言词与句式?文章的作者、写作背景、内容、写作手法?我认为,其实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机电设备安装无线控制系统方案
- 混凝土浇筑前预处理与清理方案
- 标准厂房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 水稻有机肥课件
- 水电站发电系统优化方案
- 水电站新员工培训课件
- 知识点1.2构成的分类特点和要素设计构成设计造型83课件
- 二零二五年度文化产业共享用工合作协议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新型建筑材料砌砖工程个人承包合同范本
- 2025版殡葬用品售后服务合同规范文本
- 项目成本预算管理制度
- 2025年成都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指南
- 2025年材料管理岗位考试题库
- 年级主任职责详解及管理要点
- 储能项目投资测算方案
- 【25秋】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大单元设计》课件
- 2025年长沙中考化学试卷真题解读及复习备考指导
- 舆情安全管理办法
- 替换车管理办法规定
- 临床营养学病例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