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术探索 优博论文数量排名第3 但其获优能力却排名第7 低于农学 教育学 文学和历史学门类门类 在1 1 个学科门类中 获优比值 5 年平均值排 名前三的学科门类有理学 农学和教育学 他们都 属于优博论文获优能力 优秀级 优良级 学科门 类 排名后三的有经济学 法学和管理学 这三个学 科门类属于获优能力 薄弱级 学科门类 从总体上看 科研机构优博论文获优能力高于 高校 但从具体学科门类细分来看 理学在高校和 科研机构均属于优博论文获优能力 优秀级 学科 门类 在农学 工学 教育学 哲学四个学科门类高 校优博论文获优能力高于科研机构 而在历史学 文学 医学 管理学四个学科门类科研机构优博论 文获优能力高于高校 对高校来说 经济学 法学 管理学属于获优能力 薄弱级 学科门类 对科研机 构来说 哲学 经济学 法学和教育学 属于获优能 力 薄弱级 学科门类 参考文献 1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项目简介 E B O L I 2 0 1 1 0 8 1 6 1 h t t p w w w c d g d c e d u c n x w y y j s j y x x z l p j y b l w p m 2 博士论文库 E B O L 2 0 11 0 7 1 0 h t t p r e s 4 n l c g o v c n h o m e i n d e x t r s c h a n n e l i d 3 3 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 章 E B O L 2 0 1 1 0 7 0 5 1 h t t p c w a n f a n g d a t a c o m c n T h e s i s a s p x 4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E B O L I h t t p a c a d c n k i n e t K n s 5 5 b r i e f r e s u l t a s p x d b P r e f i x C D F D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授予博士 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 生的学科 专业目录 E B O L I 2 0 1 1 0 7 一I I I h t t p w w w m o e e d u c n p u b l i c f i l e s b u s i n e s s h t m l f i l e s m o e m o e 8 3 4 2 0 1 0 0 5 x x g k 一8 8 4 3 7 h t m l 6 中国统计年鉴2 0 0 5 2 1 9 分学科研究生情况 2 0 0 4 年 M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 0 0 5 7 中国统计年鉴2 0 0 6 2 1 9 分学科研究生情况 2 0 0 5 年 M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 0 0 6 8 中国统计年鉴2 0 0 7 2 l 9 分学科研究生情况 2 0 0 6 年 M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 0 0 7 9 中国统计年鉴2 0 0 8 2 1 9 分学科研究生情况 2 0 0 7 年 M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 0 0 8 1 0 中国统计年鉴2 0 0 9 2 1 9 分学科研究生情况 2 0 0 8 年 M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 0 0 9 责任编辑周玉清 王 水 伟 徐 飞 李 淑 敏 摘要 根据1 9 9 9 2 0 1 1 年哲 学学科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 相关数据 对其学科分布 作者状 况 导师情况等分别进行计量分 析 试图探寻我国哲学学科优秀 人才培养的一般规律和存在问 题 由此对我国人文社科类高级 人才培养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 哲学学科 全国优秀 博士学位论文 计量分析 作者简介 王永伟 中国科学 技术大学科技哲学部博士研究 生 合肥2 3 0 0 2 6 徐飞 中国科学 技术大学科技哲学部教授 合肥 2 3 0 0 2 6 李淑敏 中国科学技术大 学科技哲学部博士研究生 合肥 2 3 0 0 2 6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以 下简称 优博论文 评选活动一 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 目前对优 博论文的研究大体上可分为两 类 一是以评选活动为对象 探讨 其利弊得失 1 4 二是以优博论文 的总体或个案为对象 探讨优秀 人才培养模式及相关问题 5 9 本 文对哲学学科优博论文 含提名 论文 以下未特别标明的都包含 提名论文 的分布 获奖者 指导 教师等相关情况作一简要分析 以求总结经验 推进学界关于高 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 一 从哲学学科优博论文的分布看学科发展 的不均衡 1 在历年优博论文中的分布 从1 9 9 9 年至2 0 1 1 年 我国共有1 2 7 9 篇博 士学位论文被评为优博论文 其间2 0 0 3 年至2 0 1 1 本文是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 高校创新性科研团队行为 模式特征分析研究 项目编号 D I A 0 9 0 2 1 7 的研究成果之一 4 9 哲学学科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分析 万方数据 学术探索黝 o o 撇研雾摩擞育 年间还有1 9 0 2 篇博士学位论文获优博论文提名 从 学科分布来看 1 2 7 9 篇优博论文的学科分布呈现出 极为明显的文理失衡 工学 4 7 3 篇 理学 3 7 2 篇 和医学 1 3 1 篇 三大门类所占比例就达优博论文总 数的7 6 整个人文社会科学 哲学1 8 经济学3 9 法学3 2 教育学3 0 文学5 6 历史学3 4 论文所占比 例仅为1 6 这突出反映了我国现阶段各学科发展 水平极度不均衡 优博论文在1 9 9 9 年 2 0 0 0 年 2 0 0 1 年 2 0 0 8 年 2 0 1 0 年皆为1 0 0 篇 其他年份维持在9 6 9 9 篇 不等 由于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 2 0 0 8 年的 博士毕业生人数已经是1 9 9 7 年博士毕业生的6 倍 这两届毕业生正是1 9 9 9 年和2 0 1 0 年优博论文的主 要参评对象 优博论文的获奖比例已经从1 9 9 9 年 的1 3 7 下降到2 0 0 9 年的0 2 0 从这个意义上 讲 2 0 0 3 年开始的优博论文提名论文评选部分缓解 了竞争的压力 但研究生招生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使 得即使是含提名的优博论文比例依然在逐年下降 2 0 1 1 年已降至0 7 3 的历史最低点 比1 9 9 9 年优 博论文的获奖比例还要低 鉴于近年来我国博士论 文质量在总体上的上升趋势 1 0 1 我们有理由对优博 论文提名奖也予以足够的重视 哲学学科优博论文共有1 8 篇 另有提名论文 2 8 篇 除2 0 1 0 年优博论文空缺只有提名论文 其 他年份皆有优博论文产生 获奖比例也和优博论文 总体趋势保持类似的波动 2 0 0 3 年 1 篇优博论文 4 篇提名论文 达到最高 2 1 5 2 0 1 1 年同样降至历 史最低点0 5 7 总体来看 1 9 9 9 2 0 11 哲学学科优 博论文 含提名论文 获奖比例 1 4 6 和哲学学科 博士生招生 1 9 9 7 2 0 0 9 年共4 6 7 4 人 与同期全国 博士生招生 1 9 9 7 2 0 0 9 年为3 0 5 1 6 2 人 之比 1 5 3 基本一致 2 在各二级学科的分布 按1 9 9 7 年版的学科目录 哲学一级学科含8 个二级学科 含提名论文在内的4 4 篇 其中有2 篇 既获评提名论文又获评优博论文 哲学优博论文在 8 个二级学科的分布也很不均衡 其中1 4 篇为关于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论文 其中优博论文5 篇 占到整 个哲学学科的3 2 研究中国哲学的有1 1 篇 其中 优博论文3 篇 关于科学技术哲学的为5 篇 其中优 5 0 博论文3 篇 研究外国哲学的共4 篇 其中优博论文 3 篇 关于宗教学的为7 篇 其中优博论文2 篇 伦 理学的3 篇论文中优博论文1 篇 逻辑学的2 篇论 文中优博论文1 篇 而在美学学科至今无优博论文 或提名论文产生 这突出反映了我国现阶段学科发展的特色 马 克思主义哲学优博论文数量众多 充分彰显了学术 界对相关理论的重视 中国哲学由于具有本土文献 的优势 论文总数位居第二 科学技术哲学由于其时 代性以及和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历史关联性 也有3 篇优博论文 然而 外国哲学 伦理学 逻辑学 美学 这些哲学的基础性分支学科 却显示出发展的弱势 这一不均衡现象提示我们 有必要深入反思当代中 国学科发展在规划布局方面的缺失 从某种意义上 说 逻辑学 伦理学 美学研究的缺失 可能导致我们 对各类社会问题缺乏有深度的分析和认知 二 从优博论文获得者的相关情况看我国哲学 类创新人才的状况 1 优博论文获得者的获奖年龄与职称 年龄与一个人科研产出有密切关系 我们曾对 2 0 0 6 2 0 0 8 年理学类优博论文获得者 未含提名论 文 的年龄进行统计 结果显示优博论文作者获奖的 平均年龄为3 0 6 岁 1 2 1 此次对哲学优博论文作者年 龄进行统计表明 年龄最大者5 1 岁 最小者2 8 岁 平均3 8 4 岁 优博论文作者和提名者数据基本一 致 平均高出理工科论文作者近8 岁 这表明 人文 社科研究相对于理工科而言需要更长期的积累 从年龄走势看 近年哲学学科优博论文作者的 年龄趋于下降 1 9 9 9 年和2 0 0 0 年获奖者的年龄平 均为4 2 岁 2 0 0 9 年为3 2 6 岁 2 0 1 0 年为3 5 5 岁 2 0 1 1 年为3 4 岁 这种现象的出现并非偶然 原因在 于具有高级职称的优博论文作者人数减少 按我国 学制 博士生毕业一般为2 8 3 0 岁 哲学学科优博 论文作者的平均获奖年龄则远远高出此年龄 这说 明其中很多获奖者有过工作经历 进一步查阅资料 得知 这一比例竞高达7 4 2 如表1 所示 部分论 文作者在获评优博论文之前已经晋升为高级职称 有的甚至在攻读博士学位之前就已经具有高级职称 或被聘为博士生指导教师 典型的如张异宾 他 万方数据 篱拉与街慨噬菇蕊 3 9 凹 8学术探索 1 9 9 9 年入学 而他早在1 9 9 2 年就已被南京大学聘 为教授 并自1 9 9 4 年开始指导博士研究生 这种独 具中国特色的教授 副教授回头读博现象 是对历史 欠账进行补课的一个特殊安排 而不能将其理解为 哲学博士生培养的常态 大量 教授级博士生 获评 哲学类优博论文也提醒我们 此前的哲学学科优博 论文很大程度上反映的并非纯粹的学历教育中哲学 博士生的水平 表1获评优博论文前已被评为教授的作者 序号姓名晋升高级职称年份获评优博论文曲年份 1韩震1 9 9 52 0 0 0 2吴国盛1 9 9 72 0 0 1 3孟建伟1 9 9 82 0 0 1 4肖群忠1 9 9 52 0 0 2 5刘森林1 9 9 52 0 0 3 6任建东2 0 0 32 0 0 3 7殷杰2 0 0 32 0 0 4 8何颖1 9 9 72 0 0 4 9张异宾1 9 9 22 0 0 5 1 0刘怀玉2 0 0 22 0 0 6 1 l康中乾2 0 0 32 0 0 5 1 2 0 0 4 提名 1 2王静2 0 0 62 0 0 7 1 3张杰2 0 0 52 0 0 8 2 博士学位论文选题及读博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综观哲学学科优博论文的选题 微观层面的个 案研究占了将近7 0 其中以某个哲学家的思想作 为案例研究的有2 1 篇 占4 8 如对阿尔都塞 列 斐伏尔 阿多诺 汤用彤 海德格尔等哲学家思想的 研究 以某个学派作为研究对象的论文有6 篇 占 1 4 如对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 魏晋玄学 唯识古 学中的摄论学派等的研究 以某本书为研究对象的 有2 篇 占5 如对竹简 文子 的研究等 这说明 尽管平浅空泛的论文并不少见 但精专深细的学术研 究依然受到学术界的推崇 具体来看马克思主义哲 学论文选题偏向马克思的思想和西方马克思主义 如白刚 李志 赵福生对于马克思思想的探讨 张异 宾 刘怀玉 谢永康对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关注等 中国哲学论文选题集中在中国古代儒家哲学 仅先 秦哲学研究就占了6 篇 而关于近现代中国哲学的 研究只有1 篇 外国哲学论文选题集中在现象学和 存在主义 古希腊古罗马 中世纪哲学无论文产生 宗教学的研究集中于对宗教史的梳理与考证 且主 要是基督教领域 4 篇 对佛教和道教的研究不多 博士学位论文的写作需要扎实的前期文献积 累 如董立河在翻译海登 怀特 形式的内容 时搜集 到大量第一手有关后现代历史哲学的资料对其博士 学位论文写作帮助很大 博士学位论文往往与作者 所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硕士学位论文高度相关 如张 云江 大乘佛学的融摄与超越 论唐君毅对中国 佛教思想的哲学诠释 其硕士学位论文为 心通九 境 唐君毅与华严宗 再如殷杰 其博士学位论 文 哲学对话的新平台 科学语用学的元理论研 究 的第一部分 哲学的语用学转向 对应于他发表 在 中国社会科学 2 0 0 3 年第3 期的 论 语用学转 向 及其意义 博士学位论文第四部分 科学语用学 的现代发展 对应于其发表在 哲学研究 2 0 0 2 年第 7 期的 O A 语义学到语用学的转变 论后分析哲 学视野中的 语用学转向 由此可见 潜心治学 持之以恒 对于人文社会 科学研究尤其重要 所有优博论文作者读博期间发 表论文的情况都令人惊叹 仅以中国社会科学引文 索引数据库 C S S C I 为搜索源 统计优博论文作者 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论文发表情况 结果显示 优 博论文作者的C S S C I 论文平均数量为1 7 5 篇 提 名论文作者为8 2 篇 这样的科研成果远远高于一 般博士研究生 表2 所示的是哲学学科优博论文作 者于 中国社会科学 哲学研究 发表学术论文的 情况 表2 哲学学科优博论文作者重要科研成果一览表 序号作者姓名期刊名称数量 1韩震哲学研究 1 2丁四新中国社会科学 1 中国社会科学 1 3吴国盛 哲学研究 1 4肖群忠哲学研究2 中国社会科学 1 5殷杰 哲学研究 1 6刘怀玉哲学研究 1 中国社会科学 1 7谢永康 哲学研究 5 8肖清和哲学研究2 5 1 万方数据 学术探索a 御 考薅恼与硪瓤啦撼 三 从哲学学科优博论文导师情况看进一步完 善哲学人才培养机制面临的挑战 1 导师年龄 学历及任职情况的影响 张淑林等对优博论文导师的分析显示 导师平 均年龄为6 0 1 8 岁 指导博士生的平均年限为6 3 0 年 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为4 8 t 9 从哲学学科优博 论文导师的情况来看 导师平均年龄为5 7 5 岁 指 导年限约1 1 年 这同样凸显了人文社会科学注重积 累的特点 拥有博士学位的占7 0 理工科优博论 文导师年龄偏高的原因与对其导师年龄的宽松政策 有关 如理工科院士在7 0 8 0 岁带博士生的比比皆 是 这种现象在人文社科领域则极为罕见 我国没有 文科院士制度 由于政策限制 大多数文科博导6 5 岁就必须退休 这种文理科专家退休制度的差异 会 不会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人文社科人才培养呢 由于中外制度文化与历史发展的阶段差异 我 国杰出学者中有很多人同时担负着相当繁重的行政 工作 据统计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和中国科学 院院士有过行政任职经历的比例分别为4 1 和 8 3 t 1 3 1 与之类似 哲学学科优博论文导师有过行政 任职经历的比例为7 8 9 5 其中担任校级领导及以 上者 包括校长 书记等 占2 3 6 8 任院系级领导 者占5 5 2 6 无行政任职和重要学术任职的导师所 占比例仅为5 2 6 见表3 表3 哲学学科优博论文导师行政任职情况 导师行政任职情况人数比例 学校领导及以上9 7 8 9 5 院系领导2 1 重要学术任职 1 53 9 4 7 无行政任职82 1 0 5 无行政及重要学术任职 45 2 6 重要学术任职主要指国务院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 国家社 会科学基金评委 教育部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国外有学者通过充分调查后认为 科学家在非 学术方面的努力往往会影响其在科学研究方面的进 展 堋 毋庸讳言 行政兼职必然会占据教授们大量的 科研时间 白春礼等对3 9 1 名中国杰出科技人才的 调查表明 5 5 6 0 岁科技人才用于科研的时间只有 5 2 3 5 相对于其他年龄段比例明显偏低 究其原因是 用于管理的时间 占到了5 5 挤占了科研时间所 致口5 1 哲学学科优博论文导师身兼数职且身兼高职 比例接近8 0 而其学生的论文却能屡屡获评优博 论文 这其中除了累积优势导致的马太效应之外 有 没有制度性的经验或者教训需要总结和完善呢 这 一问题显然是无法回避且需要加以深思的 2 学术传承关系 一门学科要想能够持续发展 除了外部的重视 与支持之外 内部的学术传承就显得非常重要 在历 届哲学学科优博论文评选中 这样的学术传承关系 也逐渐显现 见表4 表4 哲学学科优博论文作者的学术传承关系 优博论文导师优博论文作者优博论文作者 袁贵仁韩震董立河 孟建伟 刘大椿段伟文 刘永谋 丁四新 郭齐勇张杰 陈乔见 刘虎 鞠实儿 文学锋 刘森林 叶汝贤 张异宾刘怀玉 何颖 张奎良 衣俊卿 赵福生 衣俊卿并非张奎良教授的博士生 他实际上是何颖的另一 位导师 此处因其同属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团队 且他读本科时为张奎良教授的学生 故列在此处 四 思考与建议 1 重视并加强对人文社会科学高级人才的培 养 加大对薄弱环节的扶持力度 全国优博论文在文理科分布方面的极度不均衡 提醒我们 有必要进一步重视并加强对人文社会科 学高级人才的培养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日益深 入 人文社科研究发展滞后的短板效应也日益显现 重视并加强包括哲学在内的人文社科类高级人才的 培养 已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当务之急 从统计数 万方数据 篱梅与铖 噬撼3 蚴 荸 学术攘索 据上看 哲学学科优博论文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 重点院校及学科 这是优势积累的结果 这种无法 完全避免的马太效应使得中西部地区 一般院校更 难获取发展所需的教育资源 因此 对中西部地区 及一般院校应予以政策 资金以及人才的支持 对 文理各科发展予以适度的宏观调控 促进哲学门类 各二级学科的均衡发展等等 才可能在机制上为我 国学术研究的全面繁荣提供保障 2 人文社科类博士生培养尤其应当注重长期积 累 从哲学学科优博论文的一般培养规律看 博学 审思的学术积累对于人文社科研究尤其重要 为学 术团队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创造良好的研究条 件和人才培养环境 是人文社科类高级人才培养的 必由之路 应当摒弃那种简单盲目地为争取经费而 做课题的短期行为 务必保持研究的持续性以及方 法的科学性 不断为研究生创造高水平的学术平 台 3 进一步探索人文社科类高级人才的成长规律 此前绝大多数的哲学学科优博论文作者要么 自己在获评优博论文之前已经具有教授职称 要么 导师具有较高名望和行政任职这两大特点提醒我 们 还有必要对一般意义上的人文社科类高级人才 的培养之路作进一步探索 特别是人文学科优博论 文导师较之理工科导师对博士生的指导年限普遍 偏长 而由于政策限制 很多优秀的文科导师在经 验丰富 学识渊博的黄金时期却不得不面临一刀切 的退休制度 这对于繁荣发展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 研究 特别是对于研究生教育而言 无疑是一种巨 大的损失 也是目前制度设计中最为明显的缺陷 根据不同的情况 比照理工科杰出专家的类似做 法 弹性设置人文社科杰出专家的退休年龄 尽快 走出 教授级博士生 培养的特殊阶段 重视对年轻 人文社科高级人才的培养 尽可能避免导师行政任 职对学生成长的非理性 加分 影响等等 都是我国 人文社科类研究生教育下一步迫切应当研究并解 决的重要问题 爹考文献 1 唐卫东 李钢 林勇 等 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评价 方案叨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 0 0 0 1 6 0 6 2 2 任增林 刘桔 完善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不断提高 培养质量叨 中国高等教育 2 0 0 0 4 1 5 1 6 3 王战军 林梦泉 李恒金 评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是提 高博士生培养质量的有效措施 J 中国高教研究 2 0 0 2 4 3 1 3 2 4 张楚廷 两种做法 两种观念 两种结果 评 百篇优秀 博士论文评选 J 大学教育科学 2 0 L O 2 1 1 0 1 1 2 5 高铭暄 一篇难得的刑法学优秀博士论文 邱兴隆 关 于惩罚的哲学 刑罚根据论 序叨 现代法学 2 0 0 0 6 1 5 3 1 5 4 6 贺祥 陆小新 优秀博士论文从何而来 关于博士生培 养质量的分析及思考f J 中国高等教育 2 0 0 4 1 5 1 6 4 3 4 4 7 姚云 周学军 历年教育学学科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产 出分析 J 高等教育研究 2 0 0 7 t 1 6 6 7 3 8 周四军 陈方蓉 安普帅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统计研 究 J 高教发展与评估 2 0 1 1 1 7 3 8 2 9 张淑林 彭莉君 古继宝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 特征分析叨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 0 1 0 5 1 5 l O 中国博士质量分析课题组 中国博士质量报告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 0 1 0 3 3 1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统计数据 E B O L h t t p H w w m o e e d u c n p u b l i c f i l e s b u s i n e s s h t m l f i l e d m o e s 6 2 0 0 1 l i s t h t m l 1 2 燕京晶 徐飞 高校创新性科研团队行为模式的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时间管理教学课件模板
- 时间的重量团课课件
- 戏子创意画课件
- 学生干部培训课程
- 二零二五年度家庭光伏电站设备采购与租赁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公益演出场地借用合同
- 二零二五版婚姻解体财产分配协议:净身出户执行细则
- 2025版汽修厂汽车漆面修补与喷涂一体化服务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生态环保垃圾清运承包合同
- 2025版国际公路货运服务质量评价合同
- 输配电绝缘子维护与更换
- 幼儿园教师读《让儿童的学习看得见》有感
-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存在问题整改情况范文(通用6篇)
- 销售人员要具备的基本素质
- 运维项目进度计划
- 图表作文写作技巧与范文解析
- 设备监理表格使用说明
- 文化创意公司章程范本
- 代谢性脑病的护理诊断与措施
- 五年级阅读理解(通用15篇)
- 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教案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学与文学 寄予植物的情怀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