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6摄影摄像教学大纲-彦和军n 讲授分为三大部分内容:n 一、数码摄影基本理论知识 n 二、摄影构图和摄影用光 n 三、人像摄影的拍摄 n 目的:通过讲授基本理论知识和摄影创作实践的技能技巧,结合分析摄影作品,理论联系实际,活学活用,使您的摄影水平得到提高,在生活和工作中能够得心应手的进行拍摄。 轻松从零开始学摄影浏览说明书 n 浏览说明书 很多用户都不喜欢厚而繁琐的产品说明书,一般买数码相机购回后都喜欢自行摸索。当然,在摸索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惊喜,但这会花费的不少时间,而且也不能以最短的时间系统了解你手中的产品的特性;如果看过说明说后再操作的话还可以避免一些错误操作。因此在初接触新品时,应简要先浏览一回厂家为大家用心汇编的说明书,熟悉一下数码相机的基本菜单与功能。以后再有所不明时也可以翻一翻它,会有所收获的。 轻松从零开始学摄影ISO值 n 胶片或CCD感光能力的大小(在传统相机和数码相机里面都有这个设置 )n 普通家用的胶片一般ISO值是100 。n 低感光度(ISO100 ):这种方式比较适合抓拍运动场面或者动态景物 ,以及可以比较暗的环境下拍摄。轻松从零开始学摄影ISO值的应用 在一般的数码相机来说,高ISO会带来更高的稳定性和感光度,但是这也不可避免的造成成象效果的降低,比如在ISO64拍摄和ISO200拍摄的同一张样片来看,ISO64的画面几乎肯定的是比后者要干净,噪点也要降低不少,所以在使用一般 DC 的人们,在光线不太好的状态下,推荐使用脚架而不是一味的提高ISO来提高稳定性。 轻松从零开始学摄影光圈 n 通常镜头光圈越大(F值越小),通过的光亮就越多 。n 大光圈带来的特点就是能够获得很浅的景深,就是那种主体清晰,前后景模糊的效果,这个手段经常被用在人像摄影当中,能够突出主体。 轻松从零开始学摄影光圈 n 光圈越小(F值越大),通过的光亮就越少,在小光圈下面可以获得比较长的景深,这样比较适合表现宽广的风光或者环境,清晰度范围很大。 轻松从零开始学摄影快门 n 配合光圈的变化,可以调整快门的速度来实现正确曝光,快门就是曝光时间的长短。n 快速的快门可以把运动瞬间凝结在底片或者CCD上,比如喷涌的瀑布,在阳光下凝结成晶莹剔透的水珠。 n 如果放慢快门速度,那么,主体不动是清晰的,背景的人群就会变成模糊的运动效果,画面的生动性加强。 轻松从零开始学摄影光圈与快门 n “倒易率”的概念就是要保证曝光量的正确,可以放大一挡光圈,同时提高一挡快门,或者缩小一挡光圈,同时放慢一挡快门。比如:一个场景在ISO100下面的正确曝光值是F8,1/125,那么,你可以选择F5.6,1/250-F11,1/60等等很多种组合。轻松从零开始学摄影标准镜头n 对于35mm胶片,50mm左右的镜头都被认为是标准镜头.n 标准镜头的画面接近于人的视角。轻松从零开始学摄影广角镜头n 焦距短于标准镜头的焦距,为广角镜头。n 广角镜头在画面区域所捕捉的场景范围更大。轻松从零开始学摄影长焦镜头n 焦距长于标准镜头的焦距,为长焦镜头。n 长焦镜头视角小,可以拍摄远距离的景物。轻松从零开始学摄影储存格式 n 随着数码冲印的兴起和大家对数码照片品质的追求,很多数码用户也开始关心数码照片的存储格式了。数码相机有三大存储格式:RAW、TIFF和JPEG,那么我们该把照片存成什么格式好呢? 轻松从零开始学摄影原汁原味的RAW格式 n 专业人士喜欢RAW格式的照片,这是因为RAW格式是直接读取传感器(CCD或CMOS)上的原始记录数据,这些数据尚未经过曝光补偿、色彩平衡等处理,因此专业人士可以在后期通过专门的图像处理软件,对照片进行曝光补偿、色彩平衡等操作。不过RAW文档的导出有些麻烦,需要相关的配套软件来读取导出照片,不建议业余用户使用 。轻松从零开始学摄影多姿多彩的TIFF格式 n 一般来说,如果拍摄的数码照片是用于印刷出版的话,那么采用非压缩格式的TIFF格式最好。 n 作为一种非破坏性的存储格式,TIFF文件占用空间较大,一张TIFF格式照片容量大概比JPEG格式照片容量大16倍左右。 轻松从零开始学摄影多姿多彩的TIFF格式 n 但它也有不少优点:它是一种被广大图像处理软件普遍支持的格式;在TIFF文件的文件头,可以记载数码照片的分辨率,甚至可在照片内放置多个图像,因此TIFF文件对于排版软件来说相当便利。 n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用数码相机拍摄的是JPEG格式照片,在后期处理时才存储为TIFF文件,对影像品质的提升是毫无意义的。轻松从零开始学摄影轻松自如的JPEG格式 n JPEG格式是数码相机用户最熟悉的存储格式。这种有损压缩存储格式主要针对彩色或灰阶的图像进行大幅度的压缩,其压缩原理是利用了空间领域转换为频率领域的概念,人的眼睛对高频的部分较不敏感,因此这个部分就可以用大幅压缩、较粗略的方式来处理,以达到让文件更小的目的。n 用JPEG格式存储照片速度快、效率高、兼容性强,家用拍照就足够了。轻松从零开始学摄影内置场景模式n 一般而言,数码相机都提供了多种场景拍摄模式,以便于那些经验不足的用户拍出有一定质量保证的数码相片。 轻松从零开始学摄影内置场景模式之一人像模式 n 用途:此模式主要用来拍摄人物相片,如证件照。数码相机会把光圈调到最大,做出浅景深的效果。而有些相机还会使用能够表现更强肤色效果的色调、对比度或柔化效果进行拍摄,以突出人像主体。 轻松从零开始学摄影内置场景模式之一人像模式 n 技巧:在这种拍摄环境下,大家只需注意取景和构图等问题。如果在室内拍摄并使用闪光灯,应打开数码相机的防红眼功能。另外相机与目标之间应保持一段距离,最好在远处再用变焦(Zoom)放大功能拉近目标拍摄。 轻松从零开始学摄影内置场景模式之二风景模式 n 用途:拍摄风景名胜时,数码相机会把光圈调到最小以增加景深,另外对焦也变成无限远,使相片获得最清晰的效果。 轻松从零开始学摄影内置场景模式之二风景模式 n 技巧:注意的地方不多,大家只需注意环境光线,例如不要让阳光直射镜头。而在日落等环境下可能要自己手动调节白平衡。 轻松从零开始学摄影内置场景模式之三全景模式n 用途:拍摄超宽幅度的画面(如山脉、大海)时,数码相机会在每张相片后留出多余位置,帮助摄影者连续拍摄多张风景相片,再组成一张超宽的风景照。 轻松从零开始学摄影内置场景模式之三全景模式n 技巧:拍摄时需用一些较明显的地方(如建筑物)作为衔接标记,使拍摄下一张相片时更容易结合。建议大家使用三脚架拍摄,以保证画面稳定和对位准确。 轻松从零开始学摄影内置场景模式之四夜景模式n 用途:夜景模式一般有两种,前者使用1/10秒左右的快门进行拍摄,从而有可能导致曝光不足。而后者则使用数秒长的快门曝光时间,以保证相片充分曝光,相片画面也会比较亮。上述两种都使用较小的光圈进行拍摄,同时闪光灯也会关闭。 轻松从零开始学摄影内置场景模式之四夜景模式n 技巧:首先,拍摄夜景时应使用三脚架;另外,最好采用Timer延时模式触发快门,因如果用手按可能会移动到相机。 轻松从零开始学摄影内置场景模式之五夜景人像模式n 用途:在夜景中拍摄人物(如逛灯会),数码相机通常会使用数秒至1/10秒左右的快门拍摄远处的风景,并使用闪光灯照亮前景的人物主体,闪光灯通常会在快闪关闭前被触发。 轻松从零开始学摄影内置场景模式之五夜景人像模式n 技巧:大家最好使用三脚架,另外注意一下目标和闪光灯之间的距离,避免前景目标过亮的问题出现。 轻松从零开始学摄影内置场景模式之六灯光模式n 用途:此模式与夜景模式相似,快门会在数秒后关闭以获得足够曝光(就像胶卷相机的B门一样)。 轻松从零开始学摄影内置场景模式之六灯光模式n 技巧:拍摄技巧和夜间模式相同。 轻松从零开始学摄影内置场景模式之七逆光模式 n 用途:在一些背光的环境下使用,即主体的背后有较强的光线。相机会采用重点测光以增强曝光的准确性、并增加EV值以避免主体过暗,有些相机还会使用闪光灯进行补光。 轻松从零开始学摄影内置场景模式之七逆光模式 n 技巧:应先把焦点放在主体上并半按快门不放,再移动相机向其他地方构图。同时拍摄者要注意光源,如果遇到太强的光线,应换个位置拍摄。 轻松从零开始学摄影内置场景模式之八动态模式 n 用途:用来拍摄高速移动的物体,数码相机会把快门速度调到较快(1/500秒),或提高ISO感光值。 轻松从零开始学摄影内置场景模式之八动态模式 n 技巧:拍摄时如果光源不足,可能无法锁定高速移动的图像,所以最好在阳光下使用此模式。 轻松从零开始学摄影内置场景模式之九微距模式 n 用途:用来拍摄细微的目标如花卉、昆虫等等,数码相机会使用“微距”焦距,并关闭闪光灯。 轻松从零开始学摄影内置场景模式之九微距模式 n 技巧:在微距拍摄模式下,要注意目标和数码相机之间的距离最少应为相机说明书中标明的微距拍摄距离(如4cm),否则会出现无法对焦的问题。而且大家还应注意光源,不能使目标太暗,最好使用三脚架拍摄。 轻松从零开始学摄影数码相机的保养 把相机放在包里n 首先,你需要一个结实、好用的摄影包来装相机、数码存储卡、电池套件,再奢侈一些还需要辅助镜头或小型便携式三角架。n 如何背挎包也非常讲究。调整好摄影包上的带子,不要使相机离你的身体太远,否则它会从你的身上弹起,碰到别人或撞到其他物体。最理想的办法是,摄影包挂得稍高一些,这样你手臂可以防止它受碰撞,而且还可以防小偷。 轻松从零开始学摄影数码相机的保养 保持相机干净 n 镜头上的污渍会严重降低图像质量,出现斑点或减弱图像对比度。而手指碰到镜头,这是不可避免的,灰尘和沙砾也会落到光学装置上。 n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需要对相机进行清洗的原因。清洗工具非常简单:镜头纸或是带有纤维布的精细工具、镜头刷和清洗套装。千万别用硬纸、纸巾或餐巾纸来清洗镜头。这些产品都包含有剐擦性的木质纸浆,会严重损害相机镜头上的易碎涂层。 轻松从零开始学摄影数码相机的保养 n 冷热天气也会影响相机。如果相机原来在空调房间,而后马上放在一个较热、潮湿的环境下,镜头和取景器上都会有雾点出现。这时需要用合适的薄纸或布来清洗。如果你带着相机从寒冷、干燥的室外进入室内,最好先把相机放在包里面预热一下,然后再拿出放在屋子里。并且要小心镜头,看它是不是“出汗”了,如果出汗了要立即擦干净。 轻松从零开始学摄影数码相机的保养n 专业摄影人士的一条建议非常简便,也许你会不相信:随身带一个塑料拉链锁袋子。在非常潮湿或尘土的气候里,你可以在侧面挖一个小洞刚好放得下相机镜头然后把相机放在袋子里,不让雾气、湿气和尘土进入,会延长它的寿命。 n 最后,不要把相机放进湿度较高的汽车后坐,汽车内部就像火炉一样,会使塑料变形,电线受损。摄影构图n 广义上说,摄影构图包括主题确定、题材选择、画面形式以及造型手段和技术技巧的运用等摄影艺术创作的整个过程。狭义上说,摄影构图是指用一定的技术技巧把客观景物有机地安排在一幅摄影画面中,以构成画面的各要素,如点、线、面、光、影、色等,形成一定的艺术形式,是表达摄影者的意图和观点的方法。主题思想摄影画面构成的意图所在 n 主题是摄影者通过拍摄对象所要说明的问题。摄影者通过照片中的艺术形象和造型语言,以引起读者在欣赏过程中产生思想共鸣和审美感受,从而表达出自己的创作思想,体现拍摄的意图。海因n 刘易斯.海因,美国人,1904年开始从事纪实摄影活动。10年后,他成了一位颇有名望的摄影家,改革家和社会活动家。海因为自己的摄影定出了两个目标,他说:“我想做两件事:表现那些应予纠正的,也想表现那些应予赞赏的。” n 海因对工人和贫民的同情贯穿了他一生的工作之中,这种人道主义精神后来成为纪实摄影代代相传的核心精神。海因之所以孜孜不倦、东奔西跑地拍摄照片,是因为他认为“自己的摄影活动对于未来将是现实和历史的记载。”海因强调,摄影的具体形象能够发挥出文字报道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n 摄影画面构成的各个方面都应该是以突出主题思想为基本任务的。摄影构图就是要把所要表现的客观对象根据主题思想的要求,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运用比现实生活更富有表现力的表现形式有机地安排在画面里,使主题思想得到充分地表达。因此,摄影者在构图时应明确所要表现地主题思想是什么,并根据其仔细地进行构图。构图地好坏,将决定一张照片会被拍成什么样子,会产生什么样的艺术效果,摄影者要向观众交代什么样的拍摄意图;影响到一张照片的艺术感染力,甚至关系它的成败。艾森斯塔特n 阿尔费莱德.艾森斯塔特(18981994)由于它所拍摄的政界新闻照片人物神态自然生动,颇受报刊编辑们的欢迎。1930年,艾森斯塔特在摄影采访中率先使用35毫米小相机,并专门利用现场光抓拍新闻,他被人们誉为“新闻摄影之父”。n 1958年,艾森斯塔特被美国大众摄影评为“世界摄影十大名家”之一 克莱因n 克莱因对布列松纪实摄影风格的大胆突破,说到底是对纪实摄影创作思想的全面更新。克莱因从不追求内容和形式高度契合的“决定性瞬间”,他是一个反传统、反权威、反精致、反完美的“造反派”。n “克莱因的作品是50年代里最勇敢、最不妥协,同人们所能接受的标准相距最远,外表上最不堪入目的。但他在照片里表现了生活的真实面貌,扩大了摄影语言的词汇量!”n 摄影构图包括摄影艺术创作的整个过程,从主题思想的确定到画面艺术形象的完成。研究摄影画面构成就是研究主题思想内容与画面表现形式的统一。任何作品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其中内容是主要的,起决定作用的,它决定着作品的价值和生命力。在按快门前首先应明确你的作品将表达一种什么思想,否则你拍出的照片就会缺乏灵魂。就像一个人,如果没有个性,没有美的心灵,长得再漂亮也不会讨人喜欢。n 实际上,摄影画面构成是十分灵活的,只有在实际创作中才能具体化。每一个新的主题,都会启发作者设计出特殊的拍摄角度、画面布局、光线描绘和线条影调组合等。俗话说“艺无定法”,为了表达主题思想,摄影者可以运用不同的构图手法。n 总之,摄影画面构成就是要选取典型的拍摄对象,并通过独特的造型来表达主题思想,这也是摄影构图的实质。 主体摄影画面的兴趣中心 n 主体是摄影画面中要表现的主要对象,也是摄影画面的兴趣中心,是画面表现内容的主要体现者,是组织画面的主要依据。n 一幅画面中只能有一个主体,它可以是一个人或物,也可以是一群人或一组物体。兰格n “FSA”是“美国农业安全局”的英文简称。这个机构为了向有关上级报告某些农业地区所发生和存在的问题,需要在其文字资料之外负伤形象的照片来加以说明和证实。为此,FSA招聘了不少颇有才华的纪实摄影家,其主要成员由沃克尔.伊文、多罗西娅.兰格、卡尔.迈登斯和阿瑟.罗思坦因等。这个摄影家群体所拍摄的纪实照片都达到了一定水平,且各有千秋,同工异曲。其中成绩最突出的,当推女摄影家多罗西娅.兰格。她的流浪的母亲被认为是“代表了FSA摄影群体的成就。”主体在画面中的作用:n (1)体现主题思想,主体是主题思想的体现者,突出主体能给观众鲜明的印象,使观众正确理解照片的内容。n (2)主体是画面的结构中心,有利于集中观众的视线。n 既然主体是画面的结构中心,就应突出主体。突出主体的方法有:n (1)给主体以位置上的优势。可将主体安排在画面的正中偏左或偏右,较小的主体可以安排在黄金分割点上。n (2)利用视线指向突出主体。观众的注意力可以通过画面中人物的视线集中到主体上面,视线起到间接突出主体的作用。 n (3)通过对比方法突出主体,常用的对比方法有:n A.明暗对比 B.色彩对比C.大小对比D. 虚实对比:利用大光圈或长镜头缩小景深、虚化背景是常用来突出主体的方法。几种可供借鉴的构图样式(1)三分构图法(又称“黄金分割构图法”) 即用垂直线把画面分成三等份,把主体放在垂直线或接近垂直线的位置上是比较容易突出的位置。按照一般的构图方法,主体不宜安排在画面的正中心,也不易安排得太靠边缘。几种可供借鉴的构图样式n (二)三角形构图法 三角形构图也是常见的构图样式,在这种构图形式中,如果三角形是正放的,则会引起稳固、安定、坚强、稳重的感觉。如果三角形是倒放的,将有不稳定、不安定,要倾倒的感觉。而三角形如果斜放,则可以引起冲击、突破、前进等动感。几种可供借鉴的构图样式n (三)S型构图 这种构图活泼、轻快,能够体现出生命的旋律感,有利于表现线条向深处的延伸。当拍摄那些本身具有S型特征的事物时,如长城、小河、小路等,往往要采用这种构图样式。一般情况下,S型构图会与俯拍角度相结合,S型线条的发端往往从画面的一个下角延伸向远方。几种可供借鉴的构图样式n (四)对角线构图法 这种构图强调将主体放在画面的对角线上或者接近画面对角线的位置上,它可以充分利用画面对角线的长度,充分利用画面的容量;对角线构图能够在画面中产生明确的线条透视,有利于表现空间感和立体感;对角线构图还可以使画面显得均衡和稳定;对角线构图还可以有重点的交代相互联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形成事物之间的主次、强弱之分。几种可供借鉴的构图样式n (五)对称式构图法 即以画面中水平中轴线或垂直中轴线为轴,把主体安排在轴线上或其两边对称的位置上,它往往显得均衡、稳定、和谐、庄严。对称式构图也有不足之处,就是绝对的对等,显得有些呆板、压抑、静止、缺少变化。打破对称的方法有多种,如不把主体放在画面的中心,而是放在画面的一侧;不从事物的正面拍摄,而是选用斜侧面角度拍摄;不用正面光线,而是选用侧光、斜侧光拍摄等。作业1:形态重叠 n 形态重叠构成是两个形态不同的视觉元素,相叠构筑的结果,其形态重叠可以是同质、异质相叠,夸张、对比相叠;也可以整体与整体相叠,整体与局部相叠。相叠的画面图形即反映一定的空间,有保持画面的平面性与叙事性,同时包含着认识与联想的双重意义,其创作意图通过形态的重新组合排列,形成新的空间容量和思维延续。作业1n 拍摄“形态重叠构成”作业1幅n 黑白、彩色不限n 文件上注明作业名称夸张对比n 在图形构成中所包含两个以上的视觉元素,夸张某一物象,使之超出原有的比例概念,而与画面中另一(群)物象形成强烈的大、小、质、量的反差效应,借以改变人们的正常视觉影象,从而达到突出展示某一物象的目的。陪体主体内涵特征表达的辅助者 n 陪体是拍摄者选取的用以辅助主体表达内容的人或景物。在摄影画面中作为陪体的对象,是处在与主体相对应的次要位置,与主体相呼应。画面中恰当的陪体对于主体特征及内涵的表达起着重要作用,画面语言也会因此而更加生动。n 陪体在摄影画面构成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与主体共同完成主题思想的表达。 (2)增加画面信息量,使画面更自然、更生动。 (3)使画面造型更丰富,更具感染力。n 陪体的安排应以不削弱主体表现为原则,主体与陪体不能均衡,以免主次不分。在画面中主体应突出醒目,陪体应简洁适度;陪体在画面中所占面积、色调安排、线条走向等方面都要与主体配合,不能喧宾夺主。有时候画面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也可能不需要陪体。陪体的处理方法n 陪体的处理方法有直接处理陪体和间接处理陪体两种。直接处理陪体n 就是把陪体处理在画面内部,让观众可以看到。这种处理方法要求陪体一定要与主体有所对比,而且不能压过主体,两者必须要有主次,有虚有实。n 就是把陪体的形象处理在画面之外,观众看不到,但是可以通过某种线索的引导,通过观众自己的联想、想象来补足这一形象。这种处理方法具有隐喻的意味。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处理方法需要在画面中一定要保留有“桥梁”或媒介物来引导、限制观众的想象。间接处理陪体n 靶子处理在画面之外,但是弓弦和箭尾可以引导我们联想、补足这一形象。n 陪体处理方式的不同,涉及到对画面框架观念的不同。n 直接处理陪体,强调保留陪体完整。n 间接处理陪体,陪体可以不完整。通过联想,可以自然补足残缺部分,与画外元素结合达到完美、和谐。在影视画面当中,就某个具体的画面来说,采用间接处理陪体的情况很多。拍摄角度n 角度对于摄影画面的最终影响是很大的,它可以完全改变画面的结构形式,使同一被摄物体呈现完全不同的状态。这一点在纪实摄影当中体现得更为明显。n 拍摄角度主要包括拍摄方向、拍摄高度、拍摄距离三个方面。角度的意义n 角度的选择对于摄影创作具有重要意义。角度的选择实际上就是拍摄位置的确定。n 角度的变化可以影响到画面多种造型结果。即“移步换景”。n 不同的角度,往往具有不同的侧重点和表现力。n 角度贵在独特、新颖。拍摄方向n 拍摄方向是指拍摄角度在水平方向上的变化,摄影者以拍摄对象为中心,进行水平圆周运动,寻找最理想、最能体现拍摄对象特征的角度。n 根据拍摄方向的变化,可以分出正面角度、侧面角度、斜侧面角度、背面角度四种基本的角度。正面角度n 正面角度是体现物体外部特征的最主要的角度,可以毫无保留地再现被摄体正面的全貌或者局部。正面角度n 从正面拍摄人物,可以展示人物的面部表情、神态,展示人体的对称特征,还可以展示人体正面的动作姿态;从正面角度拍建筑,能突出其气势宏伟和对称的美,适合表现由建筑师依据中心视点而设计的建筑群。正面角度n 正面角度结构往往给人以某种程度的静态的感觉,适合表现安静、平稳、庄重、严肃的主题。n 比如拍摄党和国家的重要会议、举行重要的仪式的等等都要以正面角度为主角度。正面角度n 正面角度往往可以使被摄体直面摄影镜头,也就使被摄体直面观众的主观视点,可以产生画内与画外的直接交流感。正面角度n 正面角度不利于表现空间感(纵深感)、立体感,它往往只能看到事物的一个面,在画面上难以表现实物的多面性,画面往往显得较平。n 正面角度拍摄运动物体,只能表现动体正面的姿态,难以表现运动的方向和速度,多数情况下,正面角度不利于表现运动。侧面角度n 侧面角度使从被摄体的正侧面拍摄,它往往用来勾勒物体的轮廓线,强调动作线、交流线的表现力。侧面角度n 侧面角度有利于展现被摄体的轮廓特征,许多事物也只有从侧面才能看出其最富有特征的外貌,如茶壶、轮船、大炮等等。侧面角度n 侧面角度有利于表现人或事物的动作姿态,许多事物运动起来的时候,最优美的、最富有特征的线条往往展现在侧面。侧面角度n 侧面角度有利于清楚地交代动体的方向性和事物之间的方位感。从侧面角度拍摄,被摄体的朝向、运动方向与被摄人物的视线焦点在画面一侧或在画面之外,画面中保留了运动的空间,可以使运动具有明确的方向性。斜侧面角度n 斜侧面角度往往是指介于正面角度与侧面角度之间的角度。n 斜侧面角度既能表现对象正面的形象特征,又能表现物体侧面的特征,而且物体形象可有丰富多样的变化,往往收到形象生动的效果。斜侧面角度n 从斜侧面角度拍摄人像作品,既能够表现人物的主要面部特征,又能够表现人物面部的立体起伏和轮廓特点。n 人面像作为最经典的人像拍摄角度,可以矫正人物面部的缺陷。斜侧面角度n 在实践拍摄中,我们常常会利用斜侧面角度的这个特点,并且结合光线照明处理,将影响主题表现的部分以及被摄物体有缺陷的部分处理在远离镜头的一侧,这种方法被称为“藏拙”。斜侧面角度n 斜侧面角度有利于表现空间透视感和物体的立体感。还有利于表现动势、动感。n 斜侧面角度有利于形成对角线构图,可以使一些延伸线条在画面中保留得最长,似乎空间被扩充了。背面角度n 背面角度即从物体背后拍摄,在拍摄方向的四种角度中是一种较少被采用的角度,它往往能产生特别的效果,比较含蓄,给观众留下的联想、想象的空间比较大,可以引人思考。背面角度n 背面角度往往会给观众带来很强的参与感、伴随感。它能将主体人物和他们所关注的对象表现在同一个画面上,观众可以看到主体人物面对的人和事,也就容易体会主体人物的所思所想。背面角度n 在背面角度中,人物或事物的神情、细节降到次要地位,姿态、轮廓变为刻化人物或事物的主要语言,要注意背影的传情写意,着重刻画人物的姿态、轮廓,并选择提炼典型线条。拍摄高度n 拍摄高度不同,会影响到画面当中地平线的高低、景物在画面中的位置、前后景物的显现程度、景物的远近距离感等。n 根据拍摄高度变化,人们可以把拍摄高度分成平角度拍摄、仰角度拍摄、俯角度拍摄和顶角度拍摄四种基本角度。平角度拍摄n 平角度拍摄即镜头与被摄对象处在同一水平线上,这个角度合乎或接近人们平常的视觉习惯和观察景物的视点。平角度拍摄n 平角度拍摄往往给观众带来平等、客观、真实、自然的感觉,平角度拍摄所得画面的透视关系、结构形式和人眼看到的大致相同,给人以心理上的亲切感,适于表现人物的情感交流和人物的内心活动。 平角度拍摄需要注意的问题 n 首先是选择、简化背景n 其次是注意避免主次不分,避免形象平铺直叙,要想办法突出主要形象。 平角度拍摄需要注意的问题n 再次,要注意避免地平线分割画面。可以利用前景,人为地加强画面透视,打破地平线无限制的横穿画面;或者利用高低不平的物体如山峦、岩石、树木、倒影等来分散观众视线的注意力,减弱地平线横穿画面的力量;还可以利用纵深线条,即利用画面中从前景至远方所形成的线条变化,引导观众视线向画面纵深运动,加强画面纵深感,利用纵向的力量减弱横向地平线的分割力量;此外还可以利用空气介质,利用天气条件变化,如雨、雪、雾、烟等增强空间透视感,弱化画面的平面感,减弱地平线在画面中的作用。 仰角度拍摄 n 仰角度拍摄即摄影机镜头处于视平线以下,由下向上拍摄被摄体。仰角度拍摄有利于表现处在较高位置的对象,利于表现高大垂直的景物。仰角度拍摄跳跃动作,有夸张跳跃动作高度的作用。 仰角度拍摄n 由于仰角度拍摄改变了人们通常观察事物的视觉透视效果,特别是广角镜头可以突出各种透视变化,使物体变得高大,使动作的力度夸张,这使得仰角度拍摄有利于表达作者的独特的感受,使画面中的物体造成某种优越感,表示某种赞颂、胜利、高大、敬仰、庄重、威严等,具有特殊功能,可以给人们象征性的联想、暗喻和潜在意义,具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 俯角度拍摄 n 俯角度拍摄即摄影机镜头处在正常视平线之上,由高处向下拍摄被摄体。n 俯角度拍摄有利于展现空间、规模、层次,可以将远近景物在平面上充分展开,而且层次分明,有利于展现空间透视及自然之美,它有利于表现某种气势、地势,如山峦、丘陵、河流、原野等,有利于介绍环境、地点、规模、数量,如群众集会,阅兵式等,有利于展示画面中物体间的相互关系、相互间的方位关系。 顶角度拍摄 n 顶角度拍摄即摄影机镜头近似垂直地从被摄体上方自上而下拍摄。n 顶角度拍摄有利于强调人物、景物造型上的图案变化,它往往用来展现平面上组成的某种图案的美感,具有化立体为平面的能力。 拍摄距离 n 摄影当中有两种拍摄距离的变化,一种是摄影机到被摄体之间的实际空间距离,即摄影机离被摄体是远还是近;另一种拍摄距离是指拍摄时所选用的镜头焦距的长短,即不改变摄影机和被摄体的实际空间距离,而是用不同焦距的镜头求得距离变化。 拍摄距离n 在实际拍摄当中,我们可以通过两种不同的方法获得同一被摄主体同一景别的画面,一种方法是利用较短焦距的镜头在比较近的距离拍摄某一被摄体,另一种方法是利用较长焦距的镜头在比较远的距离拍摄该被摄体。但是严格来说,这两种画面的总体效果却并不一样。两种画面结果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画面的景深、画面的空间感、画面的色彩状况、画面的清晰度等方面。 景别摄影构图不同意境的表达 n 面对被摄对象,在取景时应选取多大范围?如何确定主体与背景面积的大小?这就涉及摄影的景别问题。n 根据画面范围的大小,摄影景别可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几种形式,不同景别的特点和表现力各不相同。决定摄影画面所包括范围的大小的因素n 与三点有关:一是被摄对象至摄影者之间的距离有关;二是与拍摄所使用的镜头焦距的长短直接有关;三是与被摄对象在画面内纵向空间位置的变化有关;比如,当被摄对象与照相机镜头轴线形成纵向方向运动,如果主体是由远而近接近摄影机,画面上的主体愈来愈大;反之是愈来愈小。变化景别的三种因素,在实际拍摄中有时是单独使用,有时是两种甚至三种方法结合在一起同时使用。远景n 远景画幅包括的景物范围很广,它能显示出宽阔的场景和广大的空间。结构远景画面要从大处着眼,注意整体气势。远景画面有利于向观众展示被摄场景总的印象,表现大的气势和气氛,但不能明显表现被摄主体的细部。 全景n 全景:是以完整地包容某一事物或某一具体对象,并有适当空间环境组成的画面,它的特点是事物或具体对象有完整的形象,环境也能得到体现,拍全景照片,不论拍人或拍物,要拍出全貌,比如人物拍全身,建筑物拍整体等。全景画面的气势不如远景开阔,被摄主体的细节也不能很好地体现。 中景n 中景:只包容某一事物或某一具体对象的局部范围的画面。不如拍人物,表现人物膝盖以上相貌的画面为中景。中景画面的特点是以表现某一事物的主要部分为中心,常常以动作情节取胜,环境表现降到次要地位。 近景n 近景:画面包括的景物范围很小,被摄对象能表现出更多的细部,容易给观众留下具体而深刻的印象,不易表现环境背景的特点。拍人物通常表现胸部以上相貌的画面为近景,能很好地表现出人物的面貌与表情。特写n 特写:较近景更进一步,让被摄对象的某一局部充满画面,只表现被摄对象的某一细部,从细微处揭示物体的特点,给观众留下很深的印象。比如只拍摄人物的眼睛或双手,通过眼神或手的动作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就属于特写画面n 景别的确定是摄影创作构思的重要部分,景别的变化要根据画面主题的要求和摄影意图的需要来确定。n 摄影画面所包括范围的大小,与被摄对象至摄影者之间的距离和所使用的相机镜头焦距的长短直接有关。所以,变更摄影画面范围,可以在拍摄时移动摄影距离,或者通过改变相机镜头的焦距达到。 空间交错 n 这里面有两层意思,一是图形的矛盾空间状态,二是不同的视觉元素同时处于一个环境或主题中,形成多元素空间状态图形结构(形成空间交错)其构成,视觉元素处于一定的空间状态,具有一定的透视空间 。作业3n 拍摄“空间交错”作业1幅n 黑白、彩色不限n 请注明作业名称、姓名和学号。形态切断 n 形态切断是将其视觉元素分割、打断,按作者的意图切断排列构成。这种形态切断构成,不是单纯的元素罗列,而是有意识的加以组合、配置、构成。前景离相机最近的景物 n 被摄场景中靠镜头最近的景物叫前景。前景一般处在主体的前面,有明显突前的特点。前景是摄影构图的重要因素,它能使画面富有多样性的变化,前景的形式和位置是多样的:可以分布在画面的四周,也可以遍布画面;可以是实像,也可以是虚像。 n 前景在画面构成中的作用:n A 渲染主题,具有概括性。春天用桃花、迎春花作前景,画面充满春意;用菊花、红叶作前景,秋色洋溢画面;用冰挂、雪枝作前景,北国冬日的景象如在眼前。B.增加空间感,强化主观地位。 C.均衡画面。 D.加强装饰性。运用前景时应注意的问题:n (1)有时画面前景可以同时起到多种作用。n (2)运用前景要掌握分寸,不要为了单纯追求前景,而忘了主体形象和照片要表现的主题。 (3)不要生硬地运用前景,有些画面本身不需要前景。 背景画面主体地有力烘托者 n 一幅照片是否成功,与主体物的背景优劣有关。良好的背景能有效地起到烘托主体的作用,不良背景则会减弱主体的光彩,一切造型艺术家都很重视背景的作用。n A.背景的概念:在主体后面,烘托主体的景物。B.背景的作用: n (1)烘托主体,使主体形状、轮廓更加突出。 n (2)交待环境、点化中心:比如许多人像摄影师都利用大景别,环境包容多,将背景与人物的职业、性格特征结合起来。 n (3)帮助构图,使画面具有空间感、均衡感等等。 C.如何处理背景n (1)当背景能点化主题时则可强调背景使其醒目。 (2)当背景无助于点化主题时,应简化背景、突出主体。 n (3)注意主体与背景的明暗、色彩、动静、虚实等对比,使主体形象鲜明突出。 影调色彩变化: n a.亮主体暗背景b.暗主体亮背景; c.主体有明有暗则使背景呈中间调或明暗相对; d.利用不同的色彩区分主体与背景。 虚实变化:n a.利用大光圈,且让主体与背景拉开距离。n b. 用长焦距镜头拍摄。 c.借助大气现象或特殊天气。 (4)从根本上更换背景的方法: n a 如背景是可动的,把它移开。n b移动被摄主体到另一种背景中。n c 改变拍摄方向或高度变换背景。n d. 利用逆光或轮廓光照明主体,使背景处在阴影之中。 n 背景的处理是摄影画面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在拍摄中细心选择,才能使画面内容精练准确,视觉形象得到完美的表现。 空白n 画面中除了实体对象以外的、起衬托实体作用的其他部分就是空白。n 空白不一定是纯白或纯黑,只要是画面中色调相近、影调单一、从属于衬托画面实体形象的部分,都可称为空白,如天空、水面、地面、草地、墙壁、长焦虚化的背景景物等。空白的作用n 空白可以起到营造意境的作用,空白与实体景物的面积比例关系,是画面布局的一个重要的方面。n 在一幅画面当中,实体对象面积大,画面趋于写实;空白面积大,画面则长于抒情写意。n 画面当中的空白往往不是真空和死白,而恰恰是意韵生发的空间。n 陈复礼霜叶红于二月花n 在事物众多的大景别画面中,主体周围空白面积的大小往往会影响到主体的突出程度。n 主体事物周围空间较大,则主体比较容易突出,主体事物周围空白较小,则不利于主体的突出。n 在处理空白时,首先我们要注意被摄事物的方位与朝向。一般情况下,在主体的前方留有较多的空白。如在人的视线前方留较多的空白,在运动体的趋向方留较多的空白等。n 画面中的空白并非真空,大面积空白,往往需要一些细小的变化,需要有一些细部层次的点缀,起到“破”的作用,空白不能成为一片死白。n 如拍大面积天空,就要有一些云点缀,或有鸟飞翔;拍大面积水面,就要有小舟、波纹、浮萍等东西来点缀。运动n 在图片摄影当中,利用静止的画框来表现运动的物体,这种运动往往被人们称作“画面内部运动”。n 对于画面内部运动的表现,首先可以通过快门速度的控制来进行。快门速度可以分为高速快门和慢速快门。n 运用高速快门拍摄动体,可以抓取运动体的瞬间姿态,可以将运动体“凝固”在画面中。n 运用慢速快门拍摄运动体,如果运动物体的速度较快,画面上就会出现运动物体的拖影,这种拖影恰好可以用来表现运动的速度感和体现短暂的运动过程,虚化的影子有时还可以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n 图片摄影中,利用变焦距镜头,按动快门的同时,变动镜头的焦距,可以造成以画面的中心为中心的“爆炸式画面” ,这种画面中心清晰,向四周发散放射状线条,越向画面外缘,线条虚化程度越高,画面动感很强。n 拍摄“爆炸式画面”,要注意采用比较慢的快门速度,注意背景景物自身要有一定的明暗、色彩对比。要注意使用三脚架,保证画面的稳定。n “追随拍摄”一般是指照相机随着运动体运动同速摇摄,可以获得“主体实、背景成为虚线条”的画面效果。对称 n 对称图形是图形中最古老的构图方式,现代图形对称构成在形式构筑基础上溶入了视觉心理的感应作用,换句话说,也就是不但纯是实形的对称。对称的除了一个图形的正反形态、投影形态等的绝对对称,还包括相对对称同量不同质或形态的某一局部。空间感(透视感) n 德国摄影家恩斯特韦伯认为,在今天,选择“正确的透视”是摄影构图的重要基础。一般情况下,摄影当中常见的透视情况有以下几种:线性透视、空气透视、散点透视、多点透视。 线性透视 n 线性透视即人们平时所说的“透视”,它的界定是“用几何方法在平面上把立体物象显示出来”。线性透视又叫做线条透视,是利用线条表现画面空间深度感的方法。 线性透视n 在生活种人们对于线性透视现象和透视规律积累了大量的经验:n 1、景物距离拍摄点远近不同则其影像大小不同,距离拍摄点近的物体影像大,越近则越大;距离拍摄点远的物体影像小,越远则越小。n 2、物体有规律排列成的线条或互相平行的线条,有向中间汇聚的趋势,越远越靠拢,越远越集中,最后形成一点消失在天际中。 线性透视n 拍摄方向影响到画面的线性透视,影响着画面所表现的空间深度。正面和侧面角度拍摄,画面线条多见于平行,缺乏线条透视方向和力量。如果采用斜侧面方向拍摄,这个角度能化平行线条为斜线条,有利于展示线条透视的纵深。并且如果把聚焦收拢点处理在画面对角线外边,透视效果更为明显。 线性透视n 拍摄高度也影响着画面线性透视的状况,平角度拍摄,一般来讲,透视感弱。仰拍、俯拍有利于表现线条透视效果,结合斜侧拍摄方向,则能充分利用画面容量,这样方向和高度的有效、合理运用,增强了画面的空间透视效果。 线性透视n 拍摄距离影响着画面的线性透视,拍摄点距景物越近,线条收缩越强烈,线条透视明显;拍摄点距离景物越远,线条收缩较弱,线条透视就越不明显。 线性透视n 镜头焦距对画面线性透视有明显影响。在实际拍摄当中,要想加强线性透视感,一般要采用短焦距镜头、近距离拍摄,要想弱化空间透视感,则往往采用长焦距镜头、远距离拍摄。 空气透视 n 空气透视是利用物体在大气中的变化,创作出一种富有空间深度感的幻象。 空气透视的规律有n 1、物体的影调随距离拍摄点的远近不同而变化,近的物体影调暗而深,远的物体影调淡而浅,越远越浅,直至完全消失。n 2、物体的色彩随着距离拍摄点的远近不同而变化,近处的色饱和度较高,明度高,远处的物体色彩饱和度差,而且趋于冷色。n 3、物体的明暗反差也有变化,近处的物体明暗反差较强,较明显,距离远的物体明暗反差较弱,越远越弱。 n 4、物体的清晰度随远近距离不同而不同,近处的物体清晰度较高,远处的物体清晰度较差,显得模糊。 空气透视n 光线方向也会影响到空气透视状况,逆光和侧逆光是获得空气透视的基本条件。n 前景是强调线性透视、空气透视的重要因素,选择较暗的前景景物,使其构成与后景当中事物的明暗、大小对比,丰富影调层次,有利于展示三度空间。n 多层景物能够使空间透视明显化,并富有节奏美感和韵味。空气透视n 控制景深,选择焦点,造成物体的虚实对比,也是表现空气透视的重要方法。n 有效地利用滤镜,可以增强或减弱空气透视效果。黑白摄影中,可加用蓝色滤色镜以加强空气的透视效果,或者加用偏振镜以及深黄色、桔黄色、红色地滤色镜以减弱空气透视效果。在彩色摄影中,空时透视会使远处的景物色彩偏蓝、偏淡,可加用偏振镜进行调整。另外,雾镜、柔光镜也可以加强空气透视效果。 散点透视 n 按照中国、日本古代画家的构图准则,画面空间幻觉的产生,并不在线性透视,而是来自画家对自然的感受。散点透视构图法造成的空间幻觉,带有明显的个性特征,而且随意性较大,能潇洒自如地传达摄影家对世界地看法,淋漓尽致地宣泄摄影家对生活的感受。 散点透视n 散点透视构图法物化到摄影创作中,成为叠印法和粘贴法。n 1、叠印法n 叠印法即把在各处拍到的各种景物叠印在同一画面中,叠印时并不需要考虑组合而成的画面是否符合线性透视。中国著名摄影家郎静山是个运用散点透视创作中国式摄影作品的大师。n 2、粘贴法n 拍摄时,有意识地对某一景物进行连接拍摄,包括全景、中景、局部,然后从中选择合适的片断粘贴起来,创造出一个超常或超宽的画面,以容纳更多的东西。粘贴时同样不必拘泥于线性透视,只要画面看上去舒服就行了。 多点透视 n 多点透视是对线性透视的逆反,摄影家常常使用镜面反射或叠印技术,故意破坏线性透视的空间幻觉统一性,把从几个视点观察的影像组合在一个画面中,以期把复杂的美学观念带入画面。 多点透视n 有些摄影家则干脆打破了画面画框的束缚,采用三联照或四联照的形式来构图,把几个空间的人物、景色并置在一起,用相似性和差异性参半的几个画面相互影响,构造新的空间。 立体感 n 立体的事物有多个面,多面是立体事物的根本特征,没有多面,也就没有立体形象。只有充分地表现出事物的多个面及其分界线,才能很好的表现事物的立体感。立体感n 拍摄角度影响物体立体感的表现。单纯的正面、侧面或背面拍摄没有斜侧面拍摄表现立体感强,平角度拍摄没有仰拍、俯拍所表现的立体感强 立体感n 拍摄距离影响物体立体感的表现,距离越远,立体感越弱,距离越近,立体感越强。立体感n 光线也影响着物体立体感的表现。顺光拍摄不适合表现立体形状,侧光和斜侧光适合表现物体的立体感。逆光和顶光一般不利于表现物体的立体形状。 立体感n 被摄体的背景情况也影响着物体立体感的表现。只有被摄体与背景形成对比,才能突出立体感,另外,背景与主体的虚实对比也是突出事物多面性、强调其立体感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质感 n 所谓质感是指艺术品所表现的物体表面结构特质的真实感。现实世界中的万事万物,根据其表面质地的不同,一般可以分成四大类,即粗糙表面结构、光滑表面结构、透明的物体、镜面的物体。 质感n 为了表达出粗糙的表面结构,往往采用具有一定亮度的、与物体表面呈一定角度的侧光、斜侧光照明,这样可以使物体表面细微的起伏部分成现出一定的色调层次,在物体表面产生明显的受光面、阴影面和投影。 质感n 光滑表面结构的物体,应当用倾斜的、从一定角度射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中国电热毛巾架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阳江市服装市场全景评估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
- 解析面试题:干部失职情景模拟题
- 工行上分面试题及答案
- 医院医保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2026届西藏拉萨市化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
- 2025年度全国辅警招聘考试练习题(含答案)
- 广东省潮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政治试卷(含解析)
- 【开学测试】安徽2025年八年级英语秋季开学模拟测试卷(外研版2024)-(解析版)
- 医疗知识培训作用课件
- 法人风险转移协议书
- 煤矿技能提升培训课件
- 强军兴军思想试题及答案
- 仪器维护与保养试题及答案
- 抓娃娃机合同协议
- 宪法试题简答题及答案
- 房产公司质量管理制度
- 流水走账协议合同
- 陪玩协议书6篇
- TAGFA 0012-2024 绿色食品 茶叶种植技术规范
- 模块化建筑运输与安装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