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林更新工(随堂练习).doc_第1页
造林更新工(随堂练习).doc_第2页
造林更新工(随堂练习).doc_第3页
造林更新工(随堂练习).doc_第4页
造林更新工(随堂练习).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绪论第一章 造林概述 第二章 造林地 第三章 造林树种第四章 造林密度第五章 混交造林 第六章 造林整地 第七章 造林方法第八章 幼林抚育方法第九章 造林规划设计补充题 绪论、第一章 造林概述、第二章 造林地、第三章 造林树种一、选择题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规定,森林分为( )五类。A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风景林、特种用途林B国防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C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实验林、特种用途林D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2、自然保护区的森林属于( ) A、用材林 B、防护林 C、经济林 D、特种用途林3、下列属于森林社会效益的是( )。 A防风固沙 B为人们提高游憩场所 C提供蘑菇 D调节气候4、森林的(D )是指由于森林的存在,能够对人类的身心健康和精神文明方面起到促进和提高的作用。 A、生态效益 B、环境效益 C、经济效益 D、社会效益5、以下属于特种用途林的为( )。A、母树林 B、果园 C、速生丰产林 D、胶合板林6、下列属于森林生态效益的是( )。A、涵养水源 B、生产木材 C、生产果品 D、军事活动7、在下列造林地中,最易造林的是( )等两类造林地。A、新采伐迹地和农耕地 B、老采伐迹地和老火烧迹地 C、荒山荒地 D、撩荒地8、净化大气属于森林的( )。A、经济效益 B、社会效益 C、生态效益 D、美学效益9、目前,最通用的森林效益是人们习称的“三大效益”,即森林的经济效益、( )和社会效益。A、游憩效益 B、心理效益 C、生态效益 D、美学效益二、判断对错1、与天然林相比,我国的人工林普遍生长快,产量高和林分稳定。( )2、我国森林资源的林地生产力水平较高。( )3、在原来没有生长过森林的土地上造林,称为人工造林。( )三、填空题1、森林是以( )为主体的( ),是( )与其它( )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并与环境相互影响,从而形成的一个( )的总体。2、林分是指( ),并与四周有明显区别的森林地段。3、 根据林分的起源不同,可以把森林划分( )和( )。4、人工林的树种组成指构成林分的( )及( )。5、我国森林资源具有( )特点。6、造林是用( )培育森林。或者说,造林是在( )生产活动。 7、 人工造林是指在( )或( )的土地上造林。 8、人工更新是指在( )上造林。9、造林的目的就是为了( )森林资源,为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提供( ),发挥森林的保护作用,改善环境等多种效益。10、四旁植树是指在( )成行或零星植树。11、四旁植树的作用( )、( )、( )、( )、( )。12、“四料”是指( )、( )、( )、( )。 13、人工林生物产量的大小取决于( )、( )、( )、( )。14、叶面积指数是指( )与( )的比值。15、 树木生长期是指树木的( )和( )在一生中或一年内生长活动的时间。16、人工林生物产量的大小取决于4个生理因素,即( )、( )、( )、( )。一、填空题1、造林技术措施有( )、( )、( )、( )、( )和( )六项技术措施。2、用材林是指以( )和( )为目的而培育的森林。3、防护林是以( )为主要目的而营造的人工林。4、培育防护林的主要目的是以利用森林所发挥的( )、( )、( )、( )及其它( )来改善环境。5、防护林可因其( )和( )的不同而分为( )、( )、( )、( )、( )和( )等(防护林包括的二级林种)6、水土保持林是通过( )、( )、( ),达到( )、( ),( )、( )、( ),( )等目的而培育的防护林。7、经济林是以( )、( )、( )为主要目的而培育的森林。8、薪炭林是以( )为主要目的的森林。9、特种用途林是以( )、( )、( )等为主要目的而培育的森林。10、 (光合速率的作用)光合速率越( ),合成的( )就越( ),( )就越快,否则,林木就生产缓慢。所以,提高光合速率是提高( )的基本途径。 11、(如何调整光合速率,提高人工林含量)要提高整个林分的光合速率,首先要( ),然后通过( )等管理措施,并维持( ),来为( )的提高创造有利的外界条件。12、在适地适树的基础上,以( )和( )来保证( );以( )及( )来保证人工林具有( );以( )、( )和可能条件下的( )来保证良好的( )。这些就是造林的( ),也是( )的基本条件。13、培育速生丰产用材林的主要技术措施有( ) 、( )、( )、( )、( )、( )、( )、( )14、造林后影响林木生长的主要因素有 ( ),( ),( )。15、造林地的立地因子有( )、( )、( )、( )、( )。16、造林地也称( ),是( )生存的外界环境。17、造林地类型有( )、( )、( )和( )四大类。18、 立地条件简称( )或称( ),是在( )上影响( )的( )的综合19、 由环境因子组成造林地的立地条件 主要包括( )、( )、( )、( )、( )5大环境因子(立地因子)。20、等高线是( )相等的( )所连成的闭合曲线。21、立地质量是指某一立地上( )或其它( )的( )。22、主导因子是对( )起决定性作用的因子。23、主导因子可以采用( )和( )加以确定。24、立地指数是指树木在( )时的( )。25、同龄林是指( )不超过( )的林分。26、在造林实践中,需要将( )相近的( )一个单位,称之为立地条件类型,简称立地类型。27、划分立地类型的目的就是要根据立地类型( ),( )、( ).28、划分立地条件类型的方法有( )、( )、( )。29、草坡造林地造林时最大的难题是( ),特别是( )和( )。30、当造林地上的( )占植被( ) 的( )以上时即为灌木坡。 31、撩荒地指( )的土地。32、 需要局部更新的造林地的共同特点是( )。 二、选择题1、( )又可按照防护对象的不同分为:水源涵养林、水土保 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防护林、护岸林和护路林等。 A、防护林 B、用材林 C、经济林 D、薪炭林2、营造用材林的主要目的是生产各种木材,对造林树种的要求集中反映在( )这个目标上。 A、经济价值高 B、速生、丰产、优质 C、根系发达,根蘖性强 D、火旺,产热量高3、造林地上以长有树木,但其数量不足或质量不佳,或以衰老,需要补充或更替造林,这是( )的共同特点。 A、荒山荒地 B、农耕地、四旁地及撂荒地 C、采伐迹地和火烧迹地 的 D、以局部更新的迹地、次生林及林冠下造林地4、( )是目前评价立地质量采用最多的方法,即用一定的基准年龄优势木的平均高来评价立地质量。A、主导因子分级组合法 B、生活因子分级组合法 C、立地指数法 D、立地指数代替立地类型5、植物吸收矿质养分的主要部位是( ) A、茎 B、叶 C、根 D、花6、在造林地上凡是与林木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即为( )A、环境状况 B、立地条件C、生态因子D、主导因子7、造林地种类有四类,其中( )在我国面积最大。A、荒山荒地 B、森林迹地 C、农耕地 D、四旁用地8、划分立地类型的主要依据是( )A、地形、土壤、植被 B、气候、地形、土壤 C、气候、地形、植被 D、地形、土壤9、在山地划分立地类型所采用的方法是( ) A、主导因子法 B、生活因子法10、应用生活因子法划分立地类型依据的生活因子主要是( )A、光照和温度 B、土壤水分和养分C、土壤养分11、在我国西部干旱山区地形因子中( )两大因子是最重要的主导因子。A、土壤厚度和坡向 B、山顶和山麓C、地下水位一、选择题 1、( )是目前评价立地质量采用最多的方法,即用一定的基准年龄优势木的平均高来评价立地质量。 A.主导因子分级组合法 B.生活因子分级组合法 C.立地指数法 D.立地指数代替立地类型 2、营造用材林的主要目的是生产各种木材, 对造林树种的要求集中反映在“( )”这个目标上。 A.根系发达,根蘖性强 B.经济价值高 C.火旺,产热量高 D.速生、丰产、优质 3、在造林地上凡是与林木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即为( ) A.环境状况 B.立地条件 C.生态因子 D.主导因子 4、造林地种类有四类,其中( )在我国面积最大 A.荒山荒地 B.森林迹地 C.农耕地 D.四旁用地 5、在缺少烧柴地区为解决群众烧柴,专门为提供燃料而营造的森林为( )。 A.用材林 B.薪炭林 C.经济林 D.防护林 6、不同的海拔和坡向立地条件差别很大,( )干旱、气温高、土层薄、石质含量大,甚至岩石裸露,植被生长差,水土流失严重。 A.低山区和阳坡 B.低山区和阴坡 C.高海拔和阴坡 D.高海拔和阳坡二、填空题 1、根据造林树种对光照需求的不同,可以分为阳性树种、耐荫树种、中性树种。 2、根据光照、水分、温度、土壤养分、土壤理化性质、风、土壤空气树种特性选择造林树种。 3、(树种选择的意义)树木是多年生植物,选好一个树种受益几十年,甚至几百年;选择不当也要经过几年或十年八年才能发现。所以说选择树种是千秋万代、造福子孙的大事业,为使林业跟上四个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应把选择树种放到造林工作的重要位置。 4、选择防护林树种一般应具备生长快、郁闭早、寿命长、防护作用持久、适应性强和容易繁殖等特点。 5、适地适树的途径有选树适地、选地适树、改地适树和改树适地。 6、适地适树的途径中选树适地和选地适树是造林生产中使用最多的方法。 7、适地适树的方法有选乡土树种、选经济价值高的树种、选有特殊用途的珍贵树种和引入优良的外来树种。三、简答题1、什么是立地条件,包括哪5大环境因子?2、立地条件类型的划分方法有哪些?3、造林后影响林木生长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适地适树的主要途径有哪些?5、用材林树种的选择条件是什么?6、选择防护林树种时应注重哪些条件?7、森林生物产量的大小取决于哪些因素?8、有哪3种立地条件类型划分立法?9、培育速生丰产林有哪两个条件?第四章 造林密度一、填空题1、种植点行状配置主要有( )、( )、( )、( )和( )等形式。2、 造林密度是造林时( ),又称初植密度。3、在多数情况下,( )随树体增长,需要不断用( )手段进行调整,以满足( )的要求,这时的密度叫经营密度。4、在一定的立地条件下,每一树种在各个生长阶段都有其( )。在合理密度的条件下,林木生长( ),( )也最高。反之,造林太稀或太密,对林木的速生丰产以及木材产量、质量的提高,或发挥防护作用的时期及防护效能的大小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所以造林时采取( )有重要的意义。 5、 确定造林密度的原则根据( )、( )、( )、( )、( )确定造林密度。6、(培育什么林种造林密度可大一些)( ),以培育( )为目标的用材林,矮化密植的( );进行( )利用的林种;( )地区和( )的造林。7、确定造林密度的方法( )、( )、( )、( )、( )。8、一定( )的植株在( )上按照一定( )确定( )的位置,称为种植点的配置。1、确定造林密度时( ) A、耐荫树种宜稀 B、喜光树种宜稀 C、慢生树种宜稀2、行状配置能较合理的利用营养空间,以下配置对空间利用最合理的是( ) A、正方形 B、长方形 C、正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3、在种植点配置的几种形式中,( )配置形式适合于营造水土保持林。 A、长方形 B、多边形 C、三角形 D、正方形4、在种植点配置的几种形式中,( )配置形式适合于营造经济林。 A、长方形 B、多边形 C、正三角形 D、正方形5、为了抵抗不良的立地环境,保持水土和进行林粮间作,采用( )配置形式。A、长方形 B、团状 C、三角形 D、正方形6、不同的海拔和坡向立地条件差别很大,( )干旱、气温高、土层薄、石质含量大。甚至岩石裸露,植被伸长差,水土流失严重。A、低山区和阳坡 B、低山区和阴坡C、高海拔和阴坡 D、高海拔和阳坡第五章 混交造林 一、单选题1、纯林的最大特点() A、容易造成地力衰退 B、不易管理 C、造林麻烦 D、抗旱性差2、()是作为培育的目的树种,它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一般在林分中数量最多。 A、伴生树种 B、灌木树种 C、主要树种 D、草本植物3、一般说()能更充分的利用光照和空间。 A、同龄林 B、异龄林 C、复层林 D、单层林4、混交林树种所占比例,应以有利于()生长为原则。 A、主要树种 B、伴生树种 C、护土灌木 D、草本植物5、在混交林中一个树种改变光照条件影响另一个树种生长,这种种间作用方式() A、生理生态作用 B、生物物理作用 C、机械作用 D、生物化学作用6、构成林分的树种成分及其所占的比例称为() A、混交比例 B、树种组成 C、树种成分 D、混交林7、混交林中的树种分类不包括() A、伴生树种 B、灌木树种 C、乔木树种 D、主要树种8、混交林的优点之一是() A、单一品种产量高 B、比较稳定 C、措施复杂 D、种间关系好二、多选题1、在确定是营造混交林还是单纯林时要考虑() A、造林目的 B、树种特性 C、经营条件 D、立地条件2、混交方法有() A、株间混交 B、阴阳混交 C、带状混交 D、块状混交3、混交林中的树种依其作用不同可分为() A、主要树种 B、速生树种 C、伴生树种 D、灌木树种 三、填空题1、由一个树种组成的林分叫做 。2、由 树种组成的林分叫做混交林。3、营造混交林的特点包括充分利用营养空间、 、提高林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提高林分的防护效益、 、利于环境的保护和美化。4、混交林中不同树种之间的关系,实质上是一种 ,即不同树种不仅彼此以对方作为 ,同时又与其它环境条件发生着作用,通过 改变环境,进而对其他树种产生影响。 5、单方的利害主要是一树种对其他树种的生长发育 ,而其自身 。 6、双方的利害是指一树种对其他树种的生长发育有利或有害时,其自身 。 7、种间关系的作用方式是指生长在一起的 之间,在产生影响的过程所 。 8、混交林种间关系的作用方式包括机械作用方式、生物作用方式、 、生物化学作用方式、 。 9、不同树种通过杂交授粉、根系连生及寄生等相互作用的一种作用方式是 。 10、一树种在其自身周围形成特殊的生物场,其中包括辐射场、电磁场和热场,对其他树木产生作用的方式是 。 11、生物化学作用方式是一树种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从 不断向外界挥发和分泌某些 ,并进而对相邻的其他树种产生影响的一种作用方式。12、生理生态作用方式是指一树种通过 和 而对另一树种产生影响的作用方式。13、林下凋落物对林木的作用包括凋落物分解后,可以增加 的含量;保持土壤水分,减少 ;使土壤疏松并呈 结构;缓和土壤 的变化;在空旷处疏林地可以防止 。 14、混交林中的树种依其所起作用的不同可分为 、 和灌木树种三类。15、混交树种一般是指 或 。16、伴生树种是在一定时期内与 相伴而生,并为其生长创造有利条件的 树种。17、灌木树种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与 生长在一起,并为其生长发育创造有利条件的 树种。18、 混交类型是指将主要树种、 和灌木树种进行合理搭配而形成的 类型。19、混交类型划分为主要树种与主要树种混交、 、主要树种与灌木树种混交、 综合性混交类型。20、林分内林木的平均年龄叫 。 21、 混交林的营造技术特点: 1)伴生树种的 和生态学特性,应与 有一定的差异,以便使种间矛盾缓和、种间特点互补、协调; 2)伴生树种一般要比主要树种生长 、更 ,并能在林冠的 正常生长; 3)混交树种应具有良好的 和改土性能; 4)混交树种最好具有较强的耐火和 的特性,不应与主要树种具有共同的病虫害; 5)混交树种最好应有较高的 和美学价值,以提供木材和其它产品,并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 6)混交树种最好是 、容易繁殖的树种,以利于采种育苗、 工作,在实施调节种间关系的措施后,仍然可以恢复成林; 7)混交树种最好与主要树种大体在相同的 期内成熟,以便合理地组织 ,降低木材生产成本。22、 混交方法是指混交林的各树种在造林地上的 ,也有人称之为 。23、常用的混交方法有株间混交;行间混交; 混交;行带状混交; 混交;星状混交;隔离带混交。24、株间混交也叫行内混交或 混交,是在同一种植行内隔株种植 树种的混交方法。25、株间混交的优点是株间混交树种选择适当,能充分发挥树种混交的辅佐、护土和 等作用。26、株间混交的缺点是不同树种的种植点相距较近, 发生早而激烈,调节困难。一般难于形成相对稳定的混交林,且施工较麻烦,不便于 。31、混交比例是指在造林时,各树种的株数占混交林中 的百分比,简称混交比。32、调节种间矛盾的方法包括适宜的树种选择、采用合理的混交方法和 、采用合理培育措施、避免互为 的树种混交、避免 互有影响的树种混交。33、落叶松和杨树互为寄主,混交易产生 ,应避免这样两种树种混交。34、桧(gu)柏和苹果互为寄主,混交易生红蜘蛛,应避免这两种树种混交。 四、判断题1、混交林中不同树种间互为生态条件。()2、培育速生丰产林最好营造混交林。()3、混交树种指与主要树种相伴的乔木树种()4、混交树种应具有良好的辅佐、护土和改土作用或其他效能。()5、在有些混交类型中,主要树种也有可能是混交树种。()6、混交林的冠层厚、叶面积大,结构复杂,有利于森林小气候的形成。()第六章 造林整地一、填空题:1、荒山荒地的清理方法包括(火烧法)、(全面清理法)。2、常用的整地方式有(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3、割除法清理方式有三种,包括(全面清理)、(带状清理)、(块状清理)。4、造林地清理的方法有三种,包括(割除法)、(火烧法)、(化学药剂清理法)。5、杨树三大一深是指(大苗、大穴、大的株行距、整地的深度)。6、常用的整地方法包括(山地带状整地)、(平原带状整地)、(山地块状整地)、(平原块状整地)。7、山地带状整地包括(水平阶整地、水平槽整地、反坡梯田整地、抽槽整地)。8、平原带状整地包括(带状整地、高垄整地)。9、山地块状整地包括(穴状整地、块状整地、鱼鳞坑整地)。10、平原块状整地包括(坑状整地、块状整地、高台整地)。二、简答题:1、造林整地的技术规格与哪些指标有关?哪个为最重要的指标?答:一是整地深度;二是破土面;三是断面形式。 最为重要的是整地深度。2、干旱区整地的目的是什么?答:干旱区造林,水分亏缺是突出的限制性因子,通过整地能蓄水保墒,可以缓解土壤水分亏缺。3、为什么要进行造林整地?答:通过造林整地,清除造林地上的植被,改变微地形和改善土壤物理性质,起到改善立地条件、保持水土、减少幼林灾害、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幼林生长、便于造林施工提高造林质量等作用。4、六不烧指哪六点?答:周围无人看管不烧、未经批准不烧、未开好防火线不烧、未安排好劳力不烧、未准备好扑火工具不烧、久晴不雨不烧。三、选择题1、()适用于杂草茂密、灌木丛生或准备进行全面翻垦的造林地。a A. 全面清理 B.带状清理 C.块状清理 D.高台整地2、()适用于疏林地、低价林地、沙草地、陡坡地及不进行土壤全面翻垦的造林地。b A. 全面清理 B.带状清理 C.块状清理 3、()适用于地形破碎不进行全面土壤翻垦造林地。c A. 全面清理 B.带状清理 C.块状清理4、全面整地的优点主要在于其()较强,能给造林苗木的成活和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空间。b A.施工简单,应用比较灵活 B.改善立地条件的作用 C.能够拦蓄大量降水,防止水土流失 D.蓄水保肥,抗旱保墒能力强5、()整地适用于伐根较多,有局部天然更新以及易发生冻拔害的迹地。a A. 块状整地 B.带状整地 C.全面整地 6、()整地一般主要用于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黄土地区和石质山地。c A. 穴状整地 B.块状整地 C.鱼鳞坑整地 D.高台整地 7、()整地一般用于水分过多的迹地、草甸地、沼泽地,以及某些地区的盐碱地。d A. 穴状整地 B.块状整地 C.鱼鳞坑整地 D.高台整地 8、带状整地,造林地土壤的翻垦方式是() A.局部翻垦 B.呈长条状翻垦 C.全部翻垦 D.块状翻垦9、()是在造林之前,清除林地上的植被或采伐剩余物,并以翻垦土壤为主要内容的一项生产技术措施。 A.抚育 B.管理 C.造林地的清理 D.造林地的整地10、()是在翻耕土壤前,清除造林地上的灌木、杂草、杂木等植被,或采伐迹地上的枝桠、伐根,梢头、站杆、倒木等剩余物的一道工序。 A.抚育 B.管理 C.造林地的清理 D.造林地的整地四、判断题1、山地穴状整地林木生长优于带状整地()2、山地造林整地不利于保持水土()3、造林整地能提高造林成活率()4、造林整地的深度是根据根系分布深度、土壤厚度和地型决定的()。第七章 造林方法一、选择题1、分殖造林适用于()造林。A.所有树种 B.大多数杨树和大多数柳树C.萌芽生根能力弱的树种 D.大多数针叶树2、植苗前修根主要是剪去()A.全部根系 B.全部侧根 C.大部分主根D.发育不正常的偏根和过长的主根和侧根3、飞播造林的关键是()A.组织劳力 B.准备种子 C.掌握好雨情 D.播种后的管理4、植苗造林的苗木能否成活的关键主要与()有密切关系。A.苗木大小 B.苗龄 C. 苗木种类D.能否维持苗木本身的水分平衡5、植苗造林深度要适宜,过浅易遭()A.旱灾 B.涝灾 C. 沙埋 D.冻拔害6、播种方法中()是在经过全面整地或带状整地的造林地上,按一定行距进行播种的方法。A.撒播 B.穴播 C. 飞播 D.条播7、()是以苗木作为造林材料进行栽植的造林方法,又称栽植造林、植树造林。A.播种造林 B.植苗造林 C. 分殖造林 D.直播造林8、播种方法中()是在局部整地的造林地上,按一定的行穴距离挖坑播种的方法。A.撒播 B.穴播 C. 飞播 D.条播9、播种方法中()工效高,造林成本低,但作业比较粗放,裸露的种子易遭受自然的伤害或接触不到土壤而死。A.撒播 B.穴播 C.混播 D.条播10、()是利用树木的营养器官(如枝、干、根、地下茎等)作为造林材料进行造林的方法。主要用于萌芽生根能力强的树种,如杨树、柳树等。A.播种造林 B.植苗造林 C. 分殖造林 D.直播造林11、()是把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到造林地的造林方法,又叫直播造林,或简称直播。A.播种造林 B.植苗造林 C. 分殖造林 D.直播造林12、()是应用最普遍的一种造林方法。A.播种造林 B.植苗造林 C. 分殖造林 D.直播造林13、从根蘖性强的母树根部生出的萌蘖苗连根挖出,用来造林称为()A.播干造林 B.插条造林 C. 插根造林 D.分蘖造林14、从母树上截取一定长度枝干,直接埋于造林地上,培育成林的造林方法称为()A.播干造林 B.插条造林 C. 插根造林 D.分蘖造林二、判断题1、用埋干的进行造林的方法,叫植苗造林()2、在适生地区所有树种均可直播造林()3、埋根造林属于分殖造林。()4、常用的播种造林的方法包括穴播、条播、窄缝播、撒播。()5、播种造林的准备工作包括选择造林地、选好造林树种、种子处理。()6、播种后采取的管理措施包括防止鸟兽危害的措施、防治病虫害、松土除草。()三、填空题1、分殖造林又称( ),是利用树木的()和根蘖植株作为造林材料,进行造林的方法。2、植苗造林是以( )为造林材料进行栽植的方法,又叫植树造林,( )。3、影响植苗造林成活的主要因素一要有( ),二要有( );三要有适宜的造林技术措施。4、苗木成活的机理包括高质量的苗木、较高的土壤水分含量。5、植苗造林所用苗木,主要有播种苗(实生苗)、( )、( )和容器苗(播种容器苗和移植容器苗),还有和容器苗相似的( )。6、苗木保护的目的是为了减少苗根失水和( )、在造林后苗木能尽快地( )、生根成活。7、苗木“五不离水”的原则是圃地假植不离水、()、苗木运输不离水、( )、植苗罐上山不离水。8、植苗造林季节根据各地区( )和树种的( )来决定。9、提高造林地土壤含水量的技术包括选择土壤水分较好的季节、( )、浇水、( )。10、“三埋两踩一提苗”的操作要领苗穴的大小和深度要( )苗木根系,栽苗时苗干要( )、根系要舒展、深浅要适当,用细表土填入穴内,填至( )时轻轻提苗踩实,再( ),穴表面再覆上一层土。11、寒冷地区植苗造林,为了防止冻拔危害,多采用( )和( )等方法。12、播种造林的准备包括( )、选好造林树种、种子处理。13、播种后的管理包括( )、防治病虫害、松土除草。14、飞播造林的特点是造林速度快,( );优于天然下种成林。但也存在着苗木分布( ),阳坡( )低,树种单一等问题。第八章 幼林抚育管理1、将枝干截取一定长度,平放入沟内,覆土、压实土壤的造林方法称为插木造林。( )2、幼林抚育管理的土壤管理包括松土除草、排灌、施肥、林农间作等。( )3、幼林管理是对幼林的个体直接进行人为干涉,以改善其生活和生长条件,从而保证幼树更好地生长。( )1、幼林土壤管理的内容是 A、松土除草 B、施肥 C、林农间作 D、间苗2、幼林保护内容有 A、松土除草 B、防火 C、封山育林D、防日灼3、关于幼林土壤施肥的正确说法是 A、以长效肥料为主 B、以速效肥料为主 C、多施N肥,适当增施钙质肥料 D、适当配合少许的锌、硼、钼等微量元素4、幼林土壤管理松土的作用有( ) A、疏松表土 B 、提高土壤肥力 C、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D、排除杂草竞争5、幼林生物灾害控制,必须认真贯彻“ _”的方针。6、幼林抚育管理指在_之后,到_之前对_的统称。包括对_、_、_、_、_、_、_等。7、 幼林抚育的意义是通过-改善-,-等有很多项目的抚育管理工作,所以有“-”之说,充分说明造林后-的重要,新造的幼林在成林之前,抗逆性较差,成活和生长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要提高-和-,必须对林木实行精心抚育。8、 确定抚育管理的原则根据_确定管理、根据_确定管理、根据_确定管理。9、 幼林抚育的方法_、_、_、_、_、_。10、 松土除草的作用切断土壤表层_的联系,使地表形成一个_,阻止土壤_,增强土壤的_,为苗木根系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促进土壤中_的活动,释放_;降水时,增加_能力,多吸收_;消灭影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