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栽培技术规程.doc_第1页
油茶栽培技术规程.doc_第2页
油茶栽培技术规程.doc_第3页
油茶栽培技术规程.doc_第4页
油茶栽培技术规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油茶栽培技术规程2007-12-28发布2008-01-28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38前言本标准是对桂Q/LY 11-1988广西油茶栽培技术规程的修订。经修订后的标准对广西油茶产地的生态环境条件和油茶规范栽培技术等作了严格规定。更具科学性、先进性和适用性,既与国家相关标准接轨,又符合广西区情,对今后广西油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及无公害栽培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标准与Q/LY 11-1988相比,主要差异如下:-将原标准名称油茶丰产林修改为广西油茶栽培技术规程;-将原标准第1章中总则修改为范围;-将原标准第2章中丰产指标修改为第10章丰产林综合指标,并对其中的指标作了修改;-对原标准第3、4、5、6、7章的内容作了重要的修改和调整;-将原标准第8章中验收规定的内容删除;-新增加了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新增加了第3章术语和定义;-新增加了第4章产地要求;-新增加了第5章良种要求;-新增加了第6章苗木培育技术;-新增加了附录A病虫害防治方法;-新增加了附录B生产无公害油茶禁止使用的农药;-新增加了附录C无公害油茶生产中农药、重金属含量限值。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桂Q/LY 11-1988。本标准附录A、附录B、附录C是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乃燕、马锦林、陈国臣、陈林强、江泽鹏。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桂Q/LY 11-1988。39油茶栽培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油茶丰产栽培的产地环境要求。本标准规定了油茶规范栽培过程的技术内容和要求。本标准同时适用于无公害油茶产地的选择和建设及无公害油茶的栽培管理。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栽培区域适宜油茶生长发育的区域。3.2栽培区划根据油生茶不同物种的生态习性和适生环境条件及其生物学特性要求,对油茶栽培区域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3.3良种某一产水平阶段或一定栽培区域内相对优质高产的品种。3.4优树在同一林分中相同立地条件下,生长量、产量、树形、适应性、抗逆性等方面显著优于周围同种、同龄的树木。3.5无性系由同一植株穗条用无性方法繁殖产生的植株总称。3.6优良无性系在决选优树的基础上,通过无性系当代测定后选育出来的、比当地良种对照或参试油茶无性系平均值增产、主要经济性状优良的无性系。3.7 40油茶种子的完全成熟种仁已完成脂肪转化积累,含水量在45%以下,种子饱满坚硬,黑色或黄褐色有光泽。3.8纯净油茶种子批量油茶种子中不含其他杂质,无霉变种子,种子纯度95%以上。4产地要求4.1产地选择无公害油茶丰产林产地,应在油茶适生区域内选择空气清新、土壤肥沃、水质纯净、不受污染源影响或污染物含量在允许范围内,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区域。4.2产地环境条件4.2.1产地空气环境质量无公害油茶产地环境空气质量指标应符合表1要求。表1无公害油茶产地空气质量指标项目浓度限值日平均1小时平均总悬浮颗粒物(mg/m3)0.30-二氧化硫(mg/m3)0.15 0.50二氧化氮(mg/m3)0.12 0.24氟化物(?g/m3)7 20 4.2.2产地土壤环境质量无公害油茶产地土壤环境质量指标应符合表2要求。表2无公害油茶产地土壤环境质量指标项目含量限值(mg/kg)pH1001.70.140.071.825?601.000.080.02 0.50 1.30注1:、级为营造油茶丰产林的适宜立地条件。注2:级不宜营造油茶丰产林。7.2.2造林地规划营造大面积油茶林要作好规划设计,设置防护林、作业道和水土保持工程等。7.2.3整地坡度小于150的造林地,实行全垦整地,深挖20cm30cm,坡面较长的适当保留山顶、山脚和山沟部位的植被。坡度150250的造林地,沿等高线进行带状整地,带宽2m,带与带之间间隔0.5m1m,带内全垦挖穴,规格50cm50cm40cm,山顶、山脊、山脚等保留原生植被。整地时翻出黄心土,把表土及腐殖质回填坑内,清理及整地在头年秋、冬季进行。7.2.4造林7.2.4.1合理密植7.2.4.1.1普通油茶和小果油茶纯林密度74株111株/667m2,根据不同立地条件选用3m3m、2.5m3m、2.5m2.5m、3m2m的株行距;无性系造林应适当密植。茶农间种的栽植密度控制在60株83株/667m2(幼林间种),株行距根据实际情况调整。7.2.4.1.2越南油茶栽植密度41株55株/667m2,株行距采用4m4m、4m3m。7.2.4.2植苗造林7.2.4.2.1裸根苗造林按株行距定点开穴,每穴放磷肥和桐麸混合沤制腐熟的肥料1.5kg2.5kg作基肥;1月2月用1年2年生良种实生苗或嫁接苗造林,将苗木根系展开后放入穴内,培土提苗,踩实后浇水盖土,并用草覆盖。苗木随起随造,苗根切忌风吹日晒。7.2.4.2.2容器苗造林采用容器苗栽植,先在穴内将苗木营养袋撕开,然后培土,并沿着营养土周边踩实,小心勿使苗根土块破碎散开。可用0.5年1年生苗,造林季节可延长至5月6月。45 7.2.4.3补植造林后1个月后检查,造林成活率低于95%的要及时进行补植。7.2.4.4造林质量3个月造林成活率90%以上,保存率85%以上。7.2.5抚育管理7.2.5.1幼林抚育7.2.5.1.1松土除草造林当年除草松土一次,2年4年生每年带状、块状松土除草2次,第一次在4月5月间,第二次在7月8月间,松土深度5cm10cm。7.2.5.1.2化学药剂除草采用草甘磷除草剂,施用量每667m2 1kg1.5kg,兑水45kg75kg,于杂草生长旺盛季节喷施。7.2.5.1.3施肥7.2.5.1.3.1时间和次数造林当年于7月8月施肥一次,2年4年生每年的2月4月和7月8月各施肥一次。7.2.5.1.3.2施肥量和施肥方法栽植当年结合铲草抚育追施尿素,在阴雨天或下雨前,距植株蔸部20cm30cm范围内开穴施下,每株25g,第2年于23月继续追施氮肥,每株50g;以后(34年)的油茶幼林以氮肥为主,氮、磷、钾配合施用,在树冠上方沿树冠投影线开1条宽、深各10cm15cm,长60cm80cm的弧形沟,将肥料均匀施入,盖土踏实,每次每株施氮肥50g、磷肥50g或复混肥100g。7.2.5.1.4林地间种选择收获期短的农作物、药材、绿肥作间种作物,如花生、黄豆、绿豆等,严禁种植高杆和攀缘作物。当油茶生长发育受影响时,及时把间作物清除。7.2.5.2成林管理7.2.5.2.1垦覆除草每年浅锄铲草一次,深度10cm15cm,在每年夏雨过后和秋旱到来之前进行;每隔2年3年于秋冬季垦复一次,深度20cm25cm。坡度15?以下采用全垦,15?25?采用带状轮垦。7.2.5.2.2施肥7.2.5.2.2.1原则所施肥料应充分满足油茶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求而不对油茶产地环境和产品产生不良影响。提倡多施有机肥,合理使用化肥;盛果期前主要施氮肥,适当施磷肥,盛果期后提倡营养诊断配方施肥。7.2.5.2.2.2时间、次数和施肥量大年以磷钾肥、有机肥为主;小年以磷氮肥为主。每年的3月4月和7月8月各施肥一次,每次每株施配方肥0.5kg0.75kg。7.2.5.2.2.3方法采用开沟施肥,即在上坡沿树冠投影线开1条深20cm,长1 m左右的弧形沟,施放肥料后盖土压实。7.2.5.2.3整形修剪新造林苗高60cm左右时断顶,保留34个强壮主枝,剪除弱枝、脚枝。以后(2年4年)每年冬季或早春进行适当修剪,使树冠均衡发展,形成开心形、园头型。46每年采果后至翌年树液流动前修剪,剪除枯枝、病虫枝、寄生枝、交叉枝、细弱内膛枝、脚枝、徒长枝。大年重剪,小年轻剪。7.2.5.2.4引蜂授粉油茶授粉主要靠昆虫,其中授粉效果最好的是野生土蜜蜂,如大分舌蜂、油茶地蜂、纹地蜂、湖南地蜂等,必须加以保护。新开辟的油茶林区,在油茶林地的梯埂壁上或土壤疏松的树冠下,打1直径为1cm1.5cm,深为30cm40cm的引蜂孔,傍晚每孔放1只已交尾或正在交尾的大分舌蜂,15孔20孔/667m2,或采用插花小罩法,引放油茶地蜂、纹地蜂等,放养量4罩7罩/亩,每罩50头100头。3年5年后就能满足油茶授粉的需要。放养意蜂时必须饲喂解毒灵,每10个蜂胚放入解毒灵1号或2号25g50g,若发现烂蛹,要及时除去。7.2.6主要病虫害防治7.2.6.1防治原则准确做好病虫害的预测预报,采取以营林技术为主,生物技术与化学技术防治相结合的综合管理措施。选用符合国家规定,防治效果好的农药进行化学防治,农药使用准则按照GB/T 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执行。7.2.6.2主要病虫害油茶主要病虫害有炭疽病、软腐病、烟煤病等;主要虫害有油茶毒蛾、蛀茎虫、茶梢虫、天牛、象鼻虫、尺蠖、金龟子、叶蜂等。7.2.6.3防治技术见附录A。8低产林改造和更新8.1改造对于林分结构合理,品种类型半数以上优良,立地条件较好的未老先衰油茶林,采取以配方施肥为主,深挖、修剪、防治病虫害相结合的集约经营措施。要求2年3年内,平均产油量达到15kg/667m2以上。8.2改造技术对于立地条件较好,大部分植株处于中壮龄的油茶林,但稀密不匀,或老、残、病、劣株占全林的1/3左右,常年产油量3kg/667m2左右,应采取清除杂灌、密度调整、劣株换种、病虫防治、平衡施肥等综合改造措施,低产林综合改造后的2年3年内,茶油产量达到10kg15kg/667m2。8.3更新对于土壤肥沃、土层深厚,坡度在250以下,老、残、病、劣植株占全林2/3以上,常年产油量在2 kg/667m2以下的油茶林,则采用良种或优良无性系苗进行更新造林。9果实采收与处理9.1采收时间果实完全成熟后采收。茶果的适宜采收期是该物种或品种自然成熟开始至下一个节气之间。即小果油茶于10月上旬到霜降;普通油茶霜降种和岑溪软枝油茶由霜降到立秋,越南油茶由11月上旬至小雪。不能提早或过迟采摘,在适宜采收期间,10d15d采摘完毕。9.2采收方法47人工采摘,严禁敲打与折枝摘果,注意保护油茶枝条和花蕾不受折断与损伤。9.3果实处理果实采回后,堆放时间不得超过5d,要及时摊晒脱粒,去除茶壳杂物,晒干进仓待榨。10丰产林综合指标10.1产量指标10.1.1始果期6年7年生茶油产量5kg/667m2,8年9年生茶油产量7.5kg10kg/667m2,连片验收面积不少于2hm2。10.1.2盛果期盛果期产量指标要求如表5。表5油茶盛果期产量指标面积(667m2)连续4年平均产油量(kg/667m2)桂北、桂中区(普通油茶、小果油茶)桂南区(普通油茶)现有林(改造后)新造林现有林(改造后)新造林200 15 20 12.5 15 100 17.5 22.5 15 20 50 20 27.5 17.5 25 30 25 30 20 27.5越南油茶30-15 20 10.2质量指标10.2.1果实经济性状指标普通油茶、小果油茶、越南油茶的鲜出籽率(采果后不超过3d测定)分别为40%、50%、30%;干出籽率分别为23%、28%、17%;干仁含油率分别为42%、35%、42%。10.2.2油脂其理化指标应符合表6要求。表6油茶油脂理化指标色泽水分%杂质%折光指数(20)比重碘数皂化价酸价过氧化值最低最低最低最低最高最高最高最高淡棕色0.10 0.05 1.467 01.169 00.909 00.914 082.94 84.83 150 190 30.15 48附录A(资料性附录)病虫害防治方法病虫害防治方法见表A.1。表A.1病虫害防治方法推荐表防治对象防治方法炭疽病(1)冬季清除枯枝落叶和落果,并深埋。用2波美度的石硫合剂进行清园处理减少越冬菌源。(2)焚烧病叶、病果。(3)在4月上旬至4月下旬春梢抽发时和幼果期,容易被炭疽菌感染,用8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1000倍液喷雾进行防治,安全间隔期15天或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750倍液喷雾进行防治,安全间隔期15天,或用72%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1200倍液喷雾进行防治,安全间隔期15天。(4)育苗时用0.1%的高锰酸钾处理种子1-2分钟,以防种子带菌引起幼苗发生炭疽病。软腐病(1)合理修枝,促进林间通风透光,提高油茶的抗病性。(2)焚烧或深埋病叶、病果。(3)在4月上旬至4月下旬春梢抽发时和幼果期,容易被病菌感染,用8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进行防治,安全间隔期15天或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750倍液喷雾进行防治,安全间隔期15天,或用72%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1200倍液喷雾进行防治,安全间隔期15天。(4)育苗时用0.1%的高锰酸钾处理种子1-2分钟,以防种子带菌引起幼苗发生炭疽病。烟煤病(1)合理修枝,促进林间通风透光,提高油茶的抗病性。(2)加强对蚜虫、介壳虫和木虱等刺吸式口器害虫的防治。(3)在烟煤病发生严重的地方,用黄泥水喷洒在叶片上,经过一段时间,烟煤菌和黄泥成片状脱落,对此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4)发病时,用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粉剂1600倍2000倍液喷雾进行防治。叶肿病(1)发病期及时摘除病叶和病果,并集中深埋。(2)对发病区冬季及时剪除凋萎了的病果和病叶。赤叶斑病(1)在油茶林间间种一些绿肥植物或较矮的灌木,降低地表辐射,可减缓赤叶斑病的发生。(2)发病初期用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800倍液或1%波尔多液喷雾进行防治,安全间隔期15天。油茶毒蛾(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Strand)(1)结合铲山抚育,在5月中旬-6月上旬、7月下旬-8月上旬、10月中旬幼虫化蛹期,培土壅根把蛹深埋在10cm下,阻止成虫羽化。(2)冬季或早春摘卵。用杀虫灯或黑光灯诱杀。(3)采集卵于指形管保湿、采集幼虫于指形管或纱网中保湿,待赤眼蜂、黑卵蜂、绒茧峰、黄茧蜂、姬蜂和寄生蝇等寄生天敌羽化后释放于油茶林。保护或移放螳螂、步甲、蜘蛛、蛙类捕食油茶毒蛾。(4)当幼虫在第1代3月中旬-5月中旬,第2代在6月上旬-7月下旬,第3代在8月上旬-10月中旬发生时,利用幼虫有群集性用20%虫酰肼悬浮剂7500倍10000倍液喷雾进行防治,安全间隔期45天。蛀茎虫(油茶织蛾Casmara patrona Meyrick)(1)合理密植及修剪,每亩控制在60株-100株,保持通风透光良好。(2)8月间剪除被害枝梢,集中烧毁。5月中旬至6月中旬成虫羽化盛期用灯光诱杀(3)采集采集幼虫于指形管或纱网中保湿,待寄生天敌羽化后释放于油茶林。(4)用敌百虫原粉1000倍2000倍液喷雾进行防治成虫和初孵幼虫;向虫道内注射80%敌敌畏乳油或其它内吸剂,安全间隔期30天。49表A.1(续)防治对象防治方法茶梢虫(茶木蛾Linoclostis gonatias Meyrick)(1)秋冬结合油茶修剪,清除有虫袋的被害枝。(2)如虫袋在粗枝或枝桠上,则可用铁丝向下刺入蛀道,杀死幼虫。(3)采集虫袋内幼虫于指形管或纱网中保湿,待寄生天敌羽化后释放于油茶林。(4)在6月中、下旬幼虫初出现时,如数量较多,用20%灭幼脲悬浮液3000倍液或用16000IU/毫克苏云金杆菌4000倍液喷杀幼虫。天牛(黑跗眼天牛Bachisa atritarsis(Pic)和油茶红翅天牛Erythrus blairi Gressit)(1)加强抚育管理,垦复中老年林,提高树势,增加抗虫性。(2)冬季结合油茶修剪,将被害枝在结节下方剪除,5-6月锤击或刀刮产卵刻槽处,杀死卵和初孵幼虫,发现枯萎枯死株后及时用斜面刀剖解检查天牛幼虫、蛹及成虫的种群数量,并及时伐除有虫株。(3)采集幼虫、蛹于指形管保湿,待寄生天敌羽化后释放于油茶林。(4)当在4月上旬至5月下旬成虫发生时,用15%吡虫啉微囊悬浮剂20000倍27000倍液喷雾进行防治,6月-7月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涂干,安全间隔期60天。象鼻虫(大粒横沟象Dyscerus cribripennis Matsumura et Ko no)(1)加强抚育管理,垦复中老年林,提高树势,增加抗虫性。(2)在成虫出现的高峰期,用人工捕杀。冬季挖土捕杀越冬成虫。(3)采集幼虫、蛹于指形管保湿,待寄生天敌羽化后释放于油茶林。(4)向虫道内注射80%敌敌畏乳油或其它内吸剂,毒杀幼虫。尺蠖(油桐尺蠖Buzura suppressaria Guenee和油茶尺蠖Biston marginata Matsmura)(1)结合冬季抚育,培土壅根把蛹深埋在10cm下,阻止成虫羽化。(2)使用杀虫灯或黑光灯诱杀。利用假死习性,人工捕杀成虫和幼虫对油茶尺蠖在树枝干上进行人工刮除卵块。(3)采集幼虫、蛹于指形管保湿,待寄生天敌羽化后释放于油茶林。(4)当油桐尺蠖幼虫在第1代5月上旬、第2代7月中旬、第3代9月中旬发生时,当油茶尺蠖幼虫在第1代3月下旬,第2代6月-7月中旬发生时,用敌百虫原粉1000倍2000倍液喷雾进行防治,安全间隔期30天。金龟子(铜绿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Motsch.)筛阿鳃金龟Apogonia cribricollis Burmeister紫黑丽金龟Anomala antiqua Fairmaire(Gyllenhal)斑喙丽金龟Adoretus teumaculatus Waterhouse中喙丽金龟Adoretus sinicus Burmeister)(1)清除林缘和苗圃周围的杂草,施腐熟肥料。冬季深翻耕或灌水数天(2)根据其具有假死生物学特性用竹竿打落收集处理。佳多杀虫灯或黑光灯诱杀。(3)林间设置土洞,保护土蜂等天敌。(4)用杨树或油茶枝插入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倍液中浸泡8小时后,捞出阴干,在傍晚前插入苗圃或林缘,每亩15枝,3天后换插,药枝诱杀成虫。灌药。叶蜂(油茶叶蜂Caliroa camella Zhou et huang)(1)合理密植,促使早成林,(2)在4月-12月老熟幼虫入土后,人工挖除。(3)保护蝎蛉等天敌。(4)3月幼虫在3龄前用80%敌敌畏乳油2000倍2500倍液喷雾。50附录B(资料性附录)生产无公害油茶禁止使用的农药生产无公害油茶禁止使用的农药见表B.1。表B.1生产无公害油茶禁止使用的农药种类农药名称禁用原因有机氯类杀虫剂六六六、滴滴涕、林丹、硫丹、三氯杀螨醇高残毒有机磷杀虫剂久效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治螟灵、地虫硫磷、蝇毒磷、丙线磷(益收宝)、苯线磷、甲基硫环磷、甲拌磷、乙拌磷、甲胺磷、甲基异柳磷、氧乐果、磷胺剧毒高毒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涕灭威(铁灭克)克百威(呋喃丹)高毒有机氨杀虫剂、杀螨剂杀虫脒慢性毒性、致癌有机锡杀虫剂、杀菌剂三环锡、薯瘟锡、毒菌锡等致畸有机砷杀菌剂福美砷、福美甲砷等高残毒杂环类杀菌剂敌枯双致畸有机氮杀菌剂双胍辛胺(培福朗)毒性高,有慢性毒性有机汞杀菌剂富力散、西力生高残毒有机氟杀虫剂氟乙酰胺、氟硅酸钠剧毒熏蒸剂二溴乙烷、二溴氯烷致癌、致畸、致突变二苯醚类除草剂除草醚、草枯醚慢性毒性51附录C(资料性附录)无公害油茶生产中农药、重金属含留量限值无公害茶油生产中农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