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年度自然与生活科技学习领域.doc_第1页
98年度自然与生活科技学习领域.doc_第2页
98年度自然与生活科技学习领域.doc_第3页
98年度自然与生活科技学习领域.doc_第4页
98年度自然与生活科技学习领域.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件四98年度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 (國小組)優良試卷格式說明壹、試卷基本內容:(分為學生版與教師版)一、領域類別: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二、評量範圍:南一版第八冊第一單元巧妙的施力工具(課本內容含習作)。三、評量年級:六年級 四、評量所需時間:四十分鐘五、每題標示認知向度與能力指標(教師版)六、教師版附參考答案貳、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評量試卷編製與分析說明:一、前言:學校定期評量的功能,在於幫助學生了解自我學習狀況;測驗學生對於教材內容是否有足夠的認知、是否達到精熟的程度,能藉由原有的先備概念(如:有坐翹翹板的經驗、及有使用過應用槓桿原理作成的工具或器材的經驗等)來建構新知,並藉由導讀及教授教材內容與探究活動中,由學習而獲得科學與科技素養的增進;並期學生能和同學間產生良好的互動。二、編製的過程與計畫(一)決定測驗的年級與領域:第一次定期評量試題的編製是根據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六年級課程計畫所編訂的學習進度加以進行。(二)確定測驗的範圍及重點:範圍是南一版第八冊第一單元巧妙的施力工具。本單元重點除了延續三年級上學期所學之力的作用之觀念外,更進一步希望學生能了解槓桿原理及其中支點、施力點、施力臂、抗力點、抗力臂等名詞;測量力的大小;施力臂與抗力臂之間的關係產生費力或省力之效果;槓桿原理運用之工具滑輪和輪軸的特性;並由腳踏車中的腳踏板、齒輪組、後車輪之間的輪軸和齒輪組合了解腳踏車的機械功能,及摩擦力的作用。(三)研讀課本、教學指引、相關資料、瞭解教材內容。 察覺物體受好幾個力的作用,仍可能保持平衡靜止不動。 實驗發現槓桿原理(例如利用翹翹板懸掛不等重的東西)。 知道重就是笏體所受到的重力,重力會使物體落下。 知道日常生活中常利用簡單機械(例如槓桿、滑輪、鏈條、皮帶、齒輪、輪軸等)來做事。 在創意與製作主題能以圖文表達、選用材料、變化形式、及使用機具。 運用時間與長度,描述物體運動的速度。 察覺施力可使物體速度改變。 察覺摩擦力會影響運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性質有關。 知道鏈條、皮帶、齒輪等裝置可以傳送動力。 察覺許多變動的量,均可透露出有意義的訊息。(四)確定測驗的目的與測驗的時間:九十八年三月下旬;測驗內容以課本及習作所學的教材為主,除部分著重在觀念的判斷外,多以結合學生的生活應用為出題的導向。受測人員為全體六年級學生。(五)教材內容分析: 由長桿撐起重物察覺槓桿原理之中省力與費力的情形。並認識支點、抗力點、施力點、抗力臂、施力臂等名詞。 討論槓桿作用中,可用彈簧秤來測量力的大小。 透過操作器材,來設計並進行實驗,從中體現槓桿原理的實作。 能根據實驗數據歸納施力臂大於抗力臂時可以省力;而抗力臂大於施力臂時則是費力;也能推論手施力拉動物體時,拉動的距離力大於物體被拉動的距離時可以省力;拉動的距離力小於物體被拉動的距離時則是費力。 分析生活中各種應用槓桿工作的工具。 觀察滑輪組搬運重物的模型並操作,來驗證定滑輪的槓桿功能。 觀察滑輪組搬運重物的模型並操作,來驗證動滑輪的槓桿功能。 以滑輪組具有動滑輪省力及定滑輪改變施力方向,來說明滑輪組利用槓桿功能搬運重物的巧妙設計。 認識輪與軸在工作時是同步轉動的,輪轉一圈時軸也轉一圈。 藉由輪軸實驗組的器材來設計並進行實驗,從中理解輪軸也是運用槓桿原理來進行工作。 認識生活中各種應用輪軸工作的工具。 觀察腳踏車的構造,了解其機械功能;是以鏈條由大齒輪帶動小齒輪轉動,而兩個齒輪轉動的方向相向進而傳送動力。 透時間和距離的關係來探究腳踏車是費力而省時的交通工具。 由車胎磨平和雨天路滑時容易發生危險的狀況,能察覺車胎和地面相互摩擦;進而了解摩擦力的作用。 由煞車塊探討生活中何時需要增加摩擦力,何時需要減少摩擦力。三、測驗內容架構 (一)測驗目的:槓桿原理是一個很有趣,也是很適合中高年級學生從生活中開始探索科學就在生活中的觀念;本試題為第一次定期評量紙筆測驗部份,紙筆測驗分數佔50%,課堂中槓桿、滑輪、輪軸實驗操作等表現佔30%、習作及作業單佔20%。本測驗依據南一版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第八冊第一單元巧妙的施力工具為測驗之內容,選定能代表槓桿原理及其運用之工具等知識之試題,了解學生能否理解第一單元的整體內容,也藉由本次定期總結性評量,檢核學生是否能發揮批判、想像、創造、推理、統整等能力;並對於本單元相關的認知、情意及技能的學習是否有所養成並強化,並期以測驗結果做為教材複習及教學指導的修正參考。(二)教學目標:u 透過實驗數據幫助學生了解槓桿原理中省力與費力的觀念,進而認識槓桿原理中支點、抗力點、施力點等名詞。並知道施力臂與抗力臂的長短會影響施力的大小。u 透過細心觀察能發現滑輪、輪軸、齒輪組的工作方式,並藉由實驗測量後理解它們都是槓桿的運用。u 由腳踏車的腳踏板、齒輪組、和後車輪之間的構造組合及運作方式來了解腳踏車的機械功能,並認識腳踏的發展史。u 由時間和距離的關係來探討腳踏車是省時費力的交通工具。u 藉由腳踏車的輪胎及煞車構造來研究摩擦力的問題。l 本單元所包含之十大基本能力課程目標基本能力自然與生活科技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3a.體認每個人各具特性,也各有所長。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3c.察覺巧妙的運用工具與方法,可使問題變得容易解決。三、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 3a.能由實驗及其發現,感受到科學與科技探討所帶來的樂趣。3c.察覺科學與科技研究,可解決很多問題。四、表達、溝通與分享3a.能傾聽別人的報告,並作適宜的回應。3b.能傾聽別人的報告,並作適宜的回應。3c.能與同儕相互溝通、共享活動的樂趣。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3b.能以合作學習的方式探究自然科學與生活科技。六、文化學習與國際了解 3a.能由科學與科技的學習,養成求真求實的態度。 體會科學與科技活動是文化活動的一環。 3c.瞭解科學與科技的應用,會影響人們的生活。七、規劃、組織與實踐3a.體會執行的環節中,許多關鍵性因素需要考量。 3b.能規劃、組織探討活動,並進行觀察及記錄。八、運用科技與資訊3a.能由生活中的種種,察覺問題,獲得知識。3c.能應用科學知道與技術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九、主動探索與研究3a.針對環境中各種變化,能主動思考其可能原因。3b.知道實驗所得的結論,有適用的範圍。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3a.能對他人的資訊或報告等提出批判性的意見。3b.能對問題做多方思考,提出可行方案,以獲得合理有效解決。3c.能從事自由聯想和腦力激盪等創造性活動。l 本單元所包含的八大科學素養課程目標基本能力自然與生活科技一、過程技能1-3-1-1能依規劃的實驗步驟來執行操作。1-3-1-2察覺一個問題或事件,常可由不同的角度來觀察而看出不同的特徵。1-3-1-3辨別本量與改變量之不同(例如溫度與溫度的變化)。1-3-2-1實驗前,估量變量可能的大小及變化範圍。1-3-2-2由改變量與本量之比例,評估變化程度。1-3-3-1實驗時,確認相關的變因,做操控運作。1-3-3-2由主變數與應變數,找出相關關係。1-3-3-3由系列的相關活動,綜合說出活動的主要特徵。1-3-4-1能由一些不同來源的資料,整理出一個整體性的看法。1-3-4-2辨識出資料的特徵及通則性並做詮釋。1-3-4-3由資料顯示的相關,推測其背後可能的因果關係。1-3-4-4由實驗的結果,獲得研判的論點。1-3-5-2用適當的方式表述資料(例如數線、表格、曲線圖)。1-3-5-3清楚的傳述科學探究的過程和結果。1-3-5-4願意與同儕相互溝通,共享活動的樂趣。1-3-5-5傾聽別人的報告,並做適當的回應。二、科學與技術認知2-3-1-1提出問題、研商處理問題的策略、學習操控變因、觀察事象的變化並推測可能的因果關係。學習資料整理、設計表格、圖表來表示資料。學習由變量與應變量之間相應的情形,提出假設或做出合理的解釋。2-3-5-3瞭解力的大小可由形變或運動狀態改變的程度來度量。2-3-5-4藉簡單機械的運用知道力可由槓桿、皮帶、齒輪、流體(壓力)等方法來傳動。2-3-6-1認識日常用品的製造材料(如木材、金屬、塑膠)。三、科學與技術本質3-3-0-1能由科學性的探究活動中,瞭解科學知識是經過考驗的。3-3-0-3發現運用科學知識來作推論,可推測一些事並獲得證實。3-3-0-4察覺在以新觀點看舊資料或以新資料檢視舊理論時,常可發現出新問題。3-3-0-5察覺有時實驗情況雖然相同,也可能因存在著未能控制的因素之影響,使得產生的結果有差異。四、科技的發展4-3-1-2瞭解機具、材料、能源。4-3-2-1認識農業時代的科技。4-3-2-2認識工業時代的科技。4-3-2-4認識國內、外的科技發明與創新。4-3-3-1瞭解社區常見的交通設施、休閒設施等科技。五、科學態度5-3-1-1能依據自己所理解的知道,做最佳抉擇。5-3-1-2知道經由細心、切實的探討,獲得的資料才可信。5-3-1-3相信現象的變化有其原因,要獲得什麼結果,須營造什麼變因。六、思考智能6-3-1-1對他人的資訊或報告提出合理的求證和質疑。6-3-2-1察覺不同的辦法,常也能做出相同的結果。6-3-2-2相信自己常能想出好主意來完成一件事。6-3-2-3面對問題時,能做多方思考,提出解決方法。6-3-3-1能規劃、組織探討活動。6-3-3-2體會在執行的環節中,有許多關鍵性的因素需要考量。七、科學應用7-3-0-1察覺運用實驗或科學的知識,可推測可能發生的事。7-3-0-2把學習到的科學知識和技能應用於生活中。7-3-0-3能規劃、組織探討活動。7-3-0-4察覺許多巧妙的工具常是簡單科學原理的應用。八、設計與製作8-3-0-2利用多種思考的方法,思索變化事物的機能和形式。8-3-0-3認識並設計基本的造型。8-3-0-4瞭解製作原型的流程。(三)測驗時間:40分鐘(四)學習領域範圍:南一版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第八冊第一單元巧妙的施力工具(五)教材內容:第一單元巧妙的施力工具活動一 槓桿活動二 槓桿的應用滑輪、輪軸活動三 腳踏車(六)教材比例分配: 第一單元 巧妙的施力工具教材內容活動一 槓桿活動二 槓桿的應用滑輪、輪軸活動三腳踏車教學時間6節5節6節佔分比例理想353035實際32%36%32%(七)測驗的題型與配分:題型是非題選擇題綜合題配分30%40%40%(八)設計雙向細目表: 認知歷程向度設計雙向細目表教材 試題 教學內容 型式 目標知道理解轉用合計(佔分)第一單元巧妙的施力工具共17節課是非題9分(3題)15分(5題)6分(2題)30(10題)選擇題6分(3題)19分(10題)15分(8題)40(21題)綜合題8分(4題)18分(9題)4分(2題)30(15題)小 計23分(10題)52分(24題)25分(12題)100(46題)四、試題分析 本試卷依知識認知歷程向度,在配分方面知道層次題型佔23%;理解層次題型佔52%;轉用層次題型佔25%;較著重在檢測學生對於本單元所提及之各種施力工具所運用之原理,能否有全面性理解,進而能加以轉用在與相似的情境中。本試卷的難易度分析見下表:試題難易度分析(依題目數;題號)教材 試題 內容 型式容易普通稍難全部題目共46題是非題2題(4、5)6題(2、3、7、8、9、10)2題(1、6)選擇題8題(5、6、11、14、17、18、19、21)9題(1、3、4、7、12、13、15、16、20)4題(2、8、9、10)綜合題7題(一1、一4、一5、二1、二2、二3、二4、)3題(一2、一3、三1)5題(二5、三2、三3、四1、四2)小 計17題18題11題 題目難易配分表題目難易度簡易普通稍難總計所佔配分36分35分21分100分五、測量結果分析答題正確率分析 參與測驗樣本人數275人是非題題號第1題第2題第3題第4題第5題第6題第7題第8題第9題第10題是非題正確率76%85%83%97%95%78%86%84%83%87%選擇題題號第1題第2題第3題第4題第5題第6題第7題第8題第9題第10題選擇題正確率87%68%83%84%96%96%85%74%76%47%選擇題題號第11題第12題第13題第14題第15題第16題第17題第18題第19題第20題第21題選擇題正確率90%83%85%94%89%89%92%91%96%80%93%綜合題題號第一題組第二題組第三題組第四題組第1題第2題第3題第4題第5題第1題第2題第3題第4題第5題第1題第2題第3題第1題第2題綜合題正確率97%88%87%93%91%98%93%92%95%76%88%77%59%64%59% 表一是學生原始分數的分配表,由表中可讓學生了解得分在全體受測學生中所代表的意義。表一:學生原始分數的次數分配表組別組中點次數百分比累積百分比0-95.0000.000.0010-1915.0000.000.0020-2925.0000.000.0030-3935.0031.091.0940-4945.0062.183.2750-5955.00176.189.4560-6965.00165.8215.2770-7975.002910.5425.8180-8985.007125.8251.6390-9995.0010638.5590.18100100.00279.82100表二:學生成績的平均、標準差摘要表平均值標準差最小值最大值總人數全距84.315.143010027570六、評量與討論(一) 全體學生平均分數約84.3分,90分以上人數約佔48.37%,本測驗卷呈現整體學習成效尚佳。(二) 本測驗分數呈現負偏態分配(由275名學生原始分數的次數分配表得知);標準差為15.14,可知全體學生學習程度差異不算太大。而全距70,顯示少數學生的分數仍較於分散,老師應對於成績較差的同學,予以實施補教教學或個別輔導。(三) 是非題目難易度差異不大,其中第1題及第6題,正確率較低。可能是學生對於第1題利用槓桿之工具的支點位置觀察較不清楚;而第6題則是對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特性較不理解,無法加以轉用。(四) 選擇目難易度則明顯產生差異,選擇題第2題、第8題、第9題及第10題答對的人數較少。第2題槓桿平衡後會形成施力施力臂抗力抗力臂之槓桿原理可能是學生對此概念較無法理解。 第8題則是對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特性較不理解,無法加以轉用。 第9題則是無法應用定滑輪施力時和物重間的產生比例狀況來回答問題。 第10題則是無法應用動滑輪施力時和物重間產生比例狀況來回答問題。(五) 原本在設計綜合題題組時,即刻意選擇部份較需思考或將本單元概念加以融合運用的題目,來確認學生是否能對此單元達到理解及精熟。 綜合題第一題組是希望檢測學生對於槓桿工具和原理的知道、理解、應用、分析等,其中第2、3小題對於施力臂長短與施力大小成一定關係之觀念模糊者較容易做答錯誤。 綜合題第二題組是希望檢測學生對於腳踏車的機械功能和輪軸運用的知道、理解、應用、分析等,其中第5小題做答錯誤者應該是對於大齒輪是軸,踏板是輪的理解有所模糊所致。 綜合題第三題組是希望檢測學生對於滑輪的功能和槓桿原理的知道、理解、應用、分析等,其中第2小題做答錯誤者應該是對於三種滑輪組態的特性仍不是很了解所致。第3小題做答錯誤者應該是在歸納施力大小和滑輪之間的一定比值時,觀念不夠清楚所致。 綜合題第四題組是希望檢測學生對於輪軸上的槓桿原理是否能理解、應用、分析等,其中第1、2小題做答錯誤者應該是對於施力施力臂抗力抗力臂如何運用在輪軸上不是很了解所致。(六) 比較是非題、選擇題、綜合題的答題正確率,可以清楚看到學生對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的學習方式,確實能達到我們所期盼的理解為主,但是學生對於如何轉用己知的概念,是呈現較弱的一環。七、建議 (一)以結合自然概念的生活化試題串連認知層次概念物理力學對學生而言是較抽象的概念,本單元課本教材,雖以實物入手,但對於部份引用原理的說明又不夠,和生活的結合稍顯薄弱,本次設計試題原預計以生活化試題為設計走向,但擔心部份學生的語文能力不足,過多的文字,可能造成他答題上的障礙;兩相權衡後,僅部分試題結合生活化。在往後設計試題時,仍有大幅改善的空間。 (二)可再加重創新性、歸納性質的題目設計比例 學生對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的學習,多偏於實際操作、理解,自己缺乏歸納和概念統整的能力。教師應可設計較多運用歸納的題型,讓學生從試題中學習歸納的方法或統整的能力。 (三)缺乏開放性思考(創作)題型 標準答案題型的作答情況,可看出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確會因記憶不夠嫻熟及理解不夠徹底,而導致無法正確回答的情況。但讓學生只習慣複習課本教材,而忽略自然科學創意的表達訓練。現今學生缺乏獨立思考及省思,更因網路科技化,資訊都是隨意擷取自網路。本次試題若能加作開放性思考(創作)題型,應能藉由考試的壓力,督促學生練習開放性思考。八、結語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的學習核心是要培養學生具備符合其所處學習階段的科學素養。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會以學生所具有的科學知道認知、技能、行為、思考、解決問題能力等作為;來加以評論他所具有的科學素養能力。設計定期評量試卷除能協助檢核學生對於科學與技術認知、科技發展的認識;也有助於教師了解學生學習的成效,藉以提供教師調整教學方式,去協助學生能更加積極參與科學新知探討,對於觀察與驗證科學原理也能充滿興緻;也因試卷具有公平、客觀及準確等特質,常被視為檢視學習成效的一項重要指標。但因過部份家長及學生過於在意試卷分數,卻無法深切理解試卷評量後所呈現學習不充分的訊息,導致未能藉此訊息進而加以反思該如何解決對於無法完全理解的自然科學概念再做補救。也使紙筆測驗加重部份學生的挫折感,進而視學習為畏途。檢視評量試卷,除了使評量更為精確,也能讓教師審思評量是要檢核學生是否充分學習、充分理解單元所設定的目標概念,而非特意刁難學生打擊學生的學習興趣。重要的是激起孩子對自然領域的興趣與主動探索、思考的能力。教師應統整教材內容,在有系統的教學活動中,藉由設計實驗,讓學生充分主動探索、思考,再透過實地操作實驗,讓學生對於所運用之原理增加熟悉感與熟練度,一個小活動結束再以立即測驗,深化學生對科學概念的熟識了解。並設計適當生活化的多元評量方式(如專題報告、筆記中的補充資料尋找撰寫等),考核學生能否真正了解科學原理,深化自己該學的科學事物。 嘉義市國小 97學年度第2學期六年級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 第一次定期考查評量試題【教師版】(測驗範圍:南一版 第八冊 第一單元 巧妙的施力工具) 六年級 班 座號: 姓名: 作答注意事項:1. 本試題共一張兩面,答案請直接寫在試卷上。請用鉛筆作答,並寫上班級、姓名及座號,做答時間為40分鐘。2. 試卷上勿寫答案以外任何記號,如有發現做弊行為依情節予以扣分。3. 本試題總分100分,本試卷分成三部份:一、是非題 30% 二、選擇題40% 三、綜合題30%,填寫正確始給分,答錯不倒扣分數。一、是非題:(對的打,錯的打;每題3分,共30分)諸葛亮的學校正在建新校舍,他觀察到工地裡有很多巧妙的施力工具,他加以記錄自己的觀察事項,但是他不太確定自己的觀念是否正確,請您動動腦,也來判斷一下,當他的智囊團!( )1.工人魯肅所用的尖嘴鉗的支點,一定介於施力點及抗力點的中間。【理解;稍難;7-3-0-4】( )2.工人黃蓋運用浮力原理,輕鬆的利用一根鐵棍與小石頭就可以把擋在施工車道中間的大石頭移開。【轉用;普通;6-3-2-3】( )3.工人趙雲告訴諸葛亮:支點與抗力點的位置不變,施力點愈遠,施力者所要施的力量就愈大。【知道;普通;4-3-3-1】( )4.工人陳平也說:使用槓桿時,施力臂和抗力臂的長短會影響施力的大小。【理解;普通;1-3-4-3】( )5.工程吊車上的滑輪組結合了動滑輪與定滑輪的優點。【知道;容易;1-3-4-4】( )6.學校的建築工地在吊掛鋼筋圈時,若使用動滑輪來搬運物品時,施力的方向必須和物體的移動方向相同;而利用定滑輪則可以改變用力的方向。【理解;稍難;6-3-1-1】( )7.工人魯肅所用的螺絲起子是一種以輪帶軸的工具,所以當握把的輪轉一大圈,金屬柄的軸會轉3小圈。【理解;普通;6-3-1-1】( )8.工人司馬懿躲在工務所裡吹電風扇;電風扇是以以軸帶輪的工具,它的施力臂的長度小於抗力臂的長度。【轉用;普通;4-3-1-】( )9. 工人張飛從工地南邊用推車推著五包水泥前往北邊,經過平滑水泥地面所施的力,大於在粗糙石頭地面所施的力。【理解;普通;7-3-0-2】( )10.麵店的龐統,騎著腳踏車來送麵;腳踏車利用鏈條來連接大、小齒輪是要使大、小齒輪轉動的方向相反。【知道;普通;1-3-1-3】二、選擇題:(第1、2題為1分,其他每題2分,共40分)諸葛亮的同學周瑜也發現教室和校園中有許多巧妙的施力工具,他把觀察紀錄做成題目,貼在班網上,考考大家,你也挑戰一下吧!( 1 )1.貂蟬用剪刀剪圖片做海報,她要選擇何種剪刀才能省力?(1)施力臂抗力臂 (2) 施力臂抗力臂(3) 施力臂抗力臂 (4) 施力點抗力點。【理解;普通;1-3-1-3】( 3 )2.大喬和小喬玩翹翹板,當翹翹板呈水平狀態時,小喬的體重為多少公斤重? (1)42 (2)32 (3)30 (4)20。【轉用;稍難;6-3-1-1】大喬40公斤離支點1.2公尺小喬?公斤離支點1.6公尺( 2 )3.陳琳看到書上有個古人說:給我一個支點和立足點,我就能舉起地球!如果真有一固定支點,則下列哪一種槓桿可以達到目的?【理解;普通;1-3-4-3】p表示支點,表示施力,表示地球(1)(2)(3)(4)( 1 )4.接續上題,抗力臂若保持不變,施力點離支點愈近,所施的力就要怎樣改變才能維持平衡?(1)愈大 (2)愈小(3) 保持不變 (4) 不需施力。【理解;容易;5-3-1-1】( 4 )5.孫策在操場撿垃圾,他發現垃圾夾是一種應用【(1)鏈條 (2)滑輪(3) 輪軸 (4) 槓桿】原理的工具。【知道;普通;1-3-1-1】( 2 )6.垃圾夾、麵包夾等是都是費力的工具,設計的目的是為了使用時(1) 較複雜 (2)較方便 (3)較累(4)較難。【理解;容易;6-3-1-1】( 3 )7.劉備想把10箱飲料從1樓搬到5樓教室,最好用(1)用抬的 (2)動滑輪 (3)滑輪組(4)槓桿。【轉用;普通;1-3-5-5】( 3 )8.劉備如果想要同時達到改變施力方向和省力的效果,應該選用哪種滑輪?(1)定滑輪 (2)動滑輪(3)滑輪組(4) 動滑輪和定滑輪都不行。【理解;稍難;1-3-5-5】( 3 )9.劉備使用定滑輪裝置,要從1樓拉起30公斤重的物體到5樓,需用幾公斤的力?(1)10 (2)20 (3)30 (4)40。【轉用;稍難;6-3-1-1】( 2 )10.劉備若用動滑輪拉重物,繩子向上拉6公尺,重物上升幾公尺?(1) 1公尺 (2)3公尺 (3) 6公尺 (4) 12公尺。【轉用;稍難;6-3-1-1】( 1 )11.關羽建議劉備用架設輪軸裝置將飲料從1樓搬到5樓,下列哪種輪軸較省力?(1)以輪帶軸 (2)以軸帶輪 (3)以輪帶輪 (4)以軸帶軸。【理解;容易;8-3-0-3】( 3 )12.接續上題,怎樣使用輪軸會比較省力?(1)在比較靠近軸心的位置施力(2)在直徑小的軸位置施力(3)在直徑大的輪位置施力(4)施力點的位置和省不省力沒有關係。【理解;普通;1-3-4-4】( 1 )13.關羽轉動教室門上的喇叭鎖時,手在大圓輪上用力轉動,會使力量傳到小圓輪上,這是利用哪種原理的用力的方式?(1)輪軸 (2)滾輪 (3)滑輪(4)齒輪。【理解;普通;1-3-2-1】( 1 )14.孫權決定在校慶當天表演腳踏車特技;腳踏車的踏板轉1圈時,大齒輪會跟著轉幾圈?(1)1圈 (2)2圈 (3)3圈 (4)4圈。【理解;容易;2-3-6-1】( 3 )15.孫權發現古代獸力龍骨水車和腳踏車都運用到哪個構造?(1)馬達(2)滑輪組(3)齒輪組(4)滾輪。【知道;普通;4-3-2-1】( 1 )16.司馬昭更換修正帶時,發現齒輪組中,大齒輪有36齒,當大齒輪轉一圈時,小齒輪轉了4圈,則小齒輪應該有幾個齒?(1)9齒(2)18齒(3)36齒(4)72齒。【轉用;容易;4-3-3-1】( 4 )17.曹操練習足球,球在草地上滾動會因受到【(1)地心引力 (2)重力 (3)離心力 (4)摩擦力】的作用而停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