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经理论与修身养生》.doc_第1页
《丹经理论与修身养生》.doc_第2页
《丹经理论与修身养生》.doc_第3页
《丹经理论与修身养生》.doc_第4页
《丹经理论与修身养生》.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丹经理论与修身养身研修班【学习背景】天地不可一日无道,无道则天地毁;人不可一息离道,离道即不能生存。奈何当世之人去古益远,知识渐隘,讹传盲引之流,遍充寰宇,仁人君子,痛惜悲悯,摈斥傍门,彰明正道。此正道即为“金丹之道”,穷理尽性至命之学也。然,必出于修。修者何?修此性命之道也。既云乎修,必有法则,必有授受,此所以谓之教也。此研修课程,约繁于简,直示人回头便见。若欲修身,观天之道,执天之行,人能体之,则可以延年。尊德乐道之士,辨大道于歧途,显天根于人事,得云路而渐登。若勉力深造,必能自得,不啻觌面授之也。 【学习收获】v 由于人际遇不同,在先天、后天的生理机制中,阴阳的平衡受到破坏。生病、疲劳、欲望、思虑无时无刻不在摧毁身体,通过正统道家传承的养生方法,盗天地,夺造化,激发身中内在的功能,补充人体自身的元阳,从而打通奇经八脉,使阴阳平衡,气血调达,百脉流通。v 自古丹经心法多不能笔之于书,所谓口口相传不记文,所以,养生的至高经典隐于世外多年,古往今来养命不知法,贻误甚多。通过学习,养命之士可全性命、合于道,以达延年益寿。【主讲师资】v 主讲:郑军华,道号:玉清子(道家太华门第九代传人)郑军华教授:福建人氏,1977年从师太华,擅长三易(连山易、归藏易、周易)、丹经、中医。是中科科技培训中心国学专业委员会特聘教授,长期从事丹道与养生的课题研究以及易经、丹法理论与企业管理的研究和教学,近十年来,多次在北京等地区向企业家讲述丹经理论与修身养生、易经哲学思想与企业管理和易经文化与马列毛泽东思想。【学习计划】v 小班授课。每月授课3天,三个月学完。学员可循环听课。【招生要求】v 企业董事长、总经理和其他高管人员,行政事业单位、国家机关干部。【报名咨询】联系人:李老师 报名咨询15259922515E-MAIL: 网 址:【课程纲要】模块一:修身养生基础理论(1) 论修真人不能长寿,因为养命不知法,下功不知时。(2) 论大道“道不远人,人自远道。”(三)论儒、释、道同宗 1、儒释道同宗 2、养气歌 3、九年歌 4、十修行(四)论金丹之道至要 1、修道的目的与方向 2、论道与德 3、论修道工夫如何开始 4、修道与养生(五)论元气增长与消耗的理论 1、人一岁至十五岁,为全周天造化之气数,即易所云,“利见大人,群德之象。” 2、正常每日所长元气,一月所长元气,一年所长元气。 3、正常每日所消耗元气,一月所消耗元气, 一年所消耗元气。(六)论呼吸之息与脉行之数 1、人身之正经,奇经。 2、如何阳长阴消,流通气血,祛病延年的自然之理。 3、一昼夜十二时,八刻,十五分,与人呼、息及脉行的关系。(七)论河图、洛书与养生的内在关系 1、论人先后天 2、后天返先天之道 3、五物与五元的相互作用 4、简述古洛书,古河图 5、古河图与古洛书(图)(八)论修丹道与养生 1、心性安宁的方法 2、八节调和 3、四季脏腑平安 模块二:修身养生筑理论基(一)论精 1、三宝至圣无为,然少人知。 2、孔子曰:“百姓日用而不知。”失此三 宝,不能无为。(二)论固精 1、内固:塞聪蔽明,忘闻见也。 2、外固:疾走如风,侧卧如弓。端坐如钟, 直立如松。(三)论气 1、在天:为生物心,为化为育。 2、在地:为承受,为万物主干,为盛衰升 降。 2、在人:为声为明,为臭为听,为身使令。(四)论养气 1、养气之要:心性平和,真气足常饱,心气 爽而梦清, 2、如气不养:精以荡颠,用神驭气,以养其 精。(五)论神 1、在天为枢:为日月星斗耀精灵,为风吹万物雷闪震。 2、在地为能:为合为开,为万类形,为宁为静,为镇定宗,在儒为安敦仁。 3、在人为神:为心为虑,为智为良,为觉为悟。(六)论凝神神要敛,深固无耗散,神者凝,精气本相依。(七)精、气、神合论 1、三宝得之不易 2、清静才能精不摇 3、安居本身。(八)论培养元气(此处不详解)(九)论精、气、神由分入合 1、八卦归四象,四象归二仪,二仪归太极。 2、精藏于下丹田,气所处中丹田,神藏于上丹田,连成一片。(十)论心为精、气、神主宰什么是“心”?为什么“心”是主宰?(十一)论六根 1、目根,耳根,口根,鼻根,身根,舌根。 2、如何除六根(十二)命根养生论1、广诚子曰:“抱心而同寂。”2、“观天之道,执天之行,人能体之,与天地并久。” 模块三:修身养生实用理论(-)修真饮食禁忌 1、要断绝的食物 2、要补充的食物 3、除原味,调和适中,清肠的时间(二)修真四乘法概要 1、初乘 2、中乘 3、上乘 4、最上乘(三)修真炼己口诀及解读存一不二,以静而浑,以虚而灵,无思无虑,不存三心。 1、外在形体 2、内在心性(四)论修真的年、月、日、时 1、天地之法则 2、解析伏羲先天64卦方圆图(五)论幻丹 1、何为幻丹 2、如何辨别(六)论安神祖窍口诀及解读 1、口决 2、解读(七)论玉鼎金炉口诀及解读 1、口决 2、解读(八)论开通奇经八脉口诀及解读 1、口决 2、解读(九)论天地长久之道 1、天地之度数 2、以节气分温良寒热之升降 3、解析(十)论人延年益寿之道 1、人同合天地的依据 2、口诀 3、解读【每日常规】时 间项 目说 明05:0007:00晨练打坐,呼吸吐纳08:0008:40早斋09:0011:50课程休息10分钟12:0012:40午斋13:0014:00午歇14:0017:50课程休息10分钟18:0018:40晚斋19:0021:00活动打坐,呼吸吐纳22:30止静(休息)行止静礼【学习地点】武夷山道教第十六洞天武夷山,在福建崇安县南三十里。武夷山集儒、道、佛于一身,被儒家称为“闽邦邹鲁”,道家称为“升真元化洞天”。南宋理学家朱熹曾在这里生活、著书、讲学长达50年。食宿教室幔亭山房(南平市政府接待处) 幔亭山房地处武夷山国家级名胜风景区内,坐落于武夷山三十六峰之第一峰大王峰北侧幔亭峰下,占地面积五十亩。四周古树环抱,翠竹映趣。庭院式建筑错落有致,白墙红瓦,与自然风光交相辉映。紧邻的“止止庵”,就是道教所指的十六洞天(道教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世人以为通天之境,祥瑞多福,咸怀仰慕) 。历朝的高道都来这里相聚修炼。“止止庵”是武夷山最美的地方。清朝董天工编的武夷山志写道:“武夷山千崖万壑之奇,莫止止庵若也”。 丹经理论与修身养生报 名 申 请 表声明:此表所填信息仅用本活动组织,对外保密,请您完整、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