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书法作品欣赏.doc_第1页
文徵明书法作品欣赏.doc_第2页
文徵明书法作品欣赏.doc_第3页
文徵明书法作品欣赏.doc_第4页
文徵明书法作品欣赏.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徵明行书千字文 文徵明 滕王阁记行草册页 苏州艺石斋藏本 附录:滕王阁序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zhn),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彩星驰,台隍(hung)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q )戟(ji)遥临;宇文新州之懿(y)范,襜(chn )帷(wi)暂驻。十旬休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lio)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yn)骖騑(cn fi)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f )渚,穷岛屿之萦(yng)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mng )。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y)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轴)(zh)。云销雨霁(j),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l)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遥襟甫畅,逸兴遄(chun)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su)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zun);邺(y)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min)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又作指)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hn)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chun);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to)陪鲤对;今兹捧袂(mi),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呜呼!胜地不常,盛筵(yn)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文徵明草书赤壁赋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 附录:原书说明。 明代中叶以后,文征明以诗文驰名江南,而书法和绘画的声誉更高。后来一直被认为是明代少数几个有代表性的书画家之一。就书法来说,大字端劲蕴藉,小楷精工温纯,于真、行、草、隶各体,都有一定的造诣。他早年从苏轼入手,后来参合了米芾、黄庭坚和王羲之书法的笔意,淳和圆熟而不失清劲。 文征明原名壁,字征明。后来改以征明为名,更字征仲。祖上是湖南衡山人,因号衡山。又因他做过三年翰林院待诏,也被称为文待诏。成化六年(公元1470)生于长洲(今苏州市东部),青年时代就有书名,到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九十岁时逝世。 这一本文征明所写的苏轼赤壁赋,末尾连署名残失十九字。幸在清代陈焯湘管斋寓赏编卷三有这样一段记录:顷于姚江杨君绪思家见待诏行书此赋,跋云:嘉靖戊午冬十一月廿日,夜寒不寐,篝灯漫书。纸墨欠佳,笔尤不精,殊不成字。聊遣一时之兴耳,观者其毋哂焉。征明年八十九。为最晚年书,而绝无衰飒之状,可宝也。壬寅秋九月附记。壬寅是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那时聊遣一时之兴耳等末十九字还未缺。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陈豪为恽氏题跋时,已经恽氏改装为册。这十九字怎样失去,已无从查考。 据题记年月,是文征明八十九岁时所书,距他逝世只有四个月。虽然他自己以为笔尤不精,殊不成字其实比之现在所见其他各种印本的赤壁赋,(一本,嘉靖二十一年壬寅七月十日作,点石斋印;一本,嘉靖二十九年庚戌七月作,有正书局印;一本,嘉靖三十七年戊午二月既望作,原故宫印本,艺苑真赏社复印;一本,嘉靖三十年辛亥四月十六作,日本博文堂印本)都为精到。潇洒流落,翰逸神飞可谓已至人书俱老的境地。行书自作诗卷 纸本手卷 27637cm 释文:立春进贺。王殿千官拜冕旒,紫衣京兆在前头。四时盛德初临木,先日严寒已送牛。气转苍龙当法驾,风回明庶动宸游。圣王和令思行庆,次第颁恩下九州。恭候大驾还自南郊。圣主回銮肃百灵,紫云团盖翼苍精。属车剑履星辰丽,先驾旂常日月明。十里春风传警跸,万方和气协韶韺。白头欣睹朝元盛,愿续思文颂太平。 元旦朝贺。仙音缥缈协和鸾,天上春回白玉栏。日出鸡人徐唱卯,雪消风伯为驱寒。万方玉帛看王会,一岁仪文重履端。满日升平题不得,白头惭愧直金銮。内直有感。天上楼台白玉堂,白头来作秘书郎。退朝每傍花枝入,直遥闻刻漏长。铃索萧闲青琐静,词头烂熳紫泥香。野人不识瀛洲乐,清梦依然在故乡。款识:徵明。钤印:文徵明印(白文)、衡山(朱文)鉴藏印:休宁汪季青藏(朱文)、罗振玉印(白文)、冯应榴(白文)、松翁鉴藏(白文) 西苑诗卷局部(1554) 纸本 行草书 纵28.4厘米 横447.4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感谢高山流水博客提供 点击右键下载解压(密码9610.com) 此为文徵明行草书的代表作之一。文徵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徵明,后以字行,改字徵仲,号衡山居士。长州(今江苏苏州)人。54岁以岁贡生荐试吏部,任翰林院待诏。原件为藏经纸,乌丝栏,纵28.4厘米,横447.4厘米。西苑诗是文徵明 56岁在京任翰林院待诏时所作,共七律10首,描述宫城西以太液池为中心的御苑((即今中南海、北海)景色。此卷书于嘉靖甲寅(1554)六月十日,距成诗时隔 30年,是年文徵明已85岁。此卷行草书用笔苍劲流畅,风姿端整秀雅,是其晚年杰作之一。卷后有清王澍题跋,并有“庆邸鉴赏书画之章”等藏印多方。现藏故宫博物院。 释文:西苑诗十首万岁山在子城东北,大内之镇山也。其上林木阴翳,尤多珍果,一名百果园。 日出灵山花雾消, 太液池在子城西乾明门外,周凡数里,环以林木,跨以石梁,琼华岛在其中。 泱漭沧池混太清,芙蓉十里锦云平。 曾闻乐府歌黄鹄,还见秋风动石鲸。 玉蝀连卷垂碧落,银山飘渺自寰瀛。 从知凤辇经游地,凫雁回翔总不惊。 琼华岛在太液池中,上广(漏“寒”字)殿相传辽太后游息之所。 承光殿在太液池上,围以瓮城,殿构环转如盖,一名圆殿。中有古栝甚奇。 龙舟浦在琼华岛东北 芭蕉园在太液池东岸 乐成殿在芭蕉园之有石池,池中有三亭,架朱梁以通亭,左右小山九,曰九岛。别殿凿涧,激水以转碓,磨南田谷成,于此舂治,故曰乐成。 南台在太液之南,上有昭和殿,下有水田村。余先朝尝于此阅稼。 青林迤俪转回塘,南去高台对苑墙。 暖日旌旗春欲动,熏风殿阁昼生凉。 别开水榭亲雨鸟,下见平田熟稻墚。 天子一游还一豫,居然清禁有江乡。 兔园在太液池之西,崇山复殿,林木蔽纡,山下池象,龙激水日,地中转出龙吻。 汉王游息有离宫,琐闼朱扉迤俪通。 别殿春风巢紫凤,小山飞涧架晴虹。 团宫芝盖翔林表,喷壑龙泉转动中。 简朴由来尧舜事,故应梁苑不相同。 平台在兔园之北,东临太液西面,苑墙台下为驰道,可以走马,武皇尝于此阅射。 日上宫墙霏紫埃,先皇阅武有层台。 下方驰道依城尽,东面飞轩映水开。 云傍绮疏常不散,鸟窥仙仗去还来。 金华待诏头都白,欲赋长杨愧不才。 右诗作于嘉靖乙酉春三月甲寅六月十日重书,于是三十有年,余年八十有五矣,徵明识。 后为王澍题跋,文草书自作诗卷尺牍 小楷书札 致石门函并感事诗 苦疡帖 转自中华博物网 释文:疡势比日稍损,然未能解脱,夜卧不安,兼苦旧逋迫促,情况殊恶。治内云云,都无头绪。承记念谆谆,独有感藏而已。发还篆韵,堇(谨)已检领,不悉。徵明顿首子传先生至孝文徵明 楷书尺牍点闸帖 故宫博物院藏文徵明 楷书尺牍王英去后帖 故宫博物院藏文徵明 尺牍长者帖 故宫博物院藏草书扇面草书扇面文徵明七言行书扇面 金笺, 纵19.5厘米,横54厘米。草书诗卷 纸本 纵26公分 横487公分 上海博物馆藏 文徵明狂草,世不多见。这幅文徵明自作七言律诗八月六日书事二首;秋怀二首,均见载于甫田集卷八。系指当时讨中宁王朱宸濠叛乱一事。从这幅作品我们可以看出文徵明草书学张旭、怀素狂草书体,笔法恣肆,跌宕起伏富有节奏。笔势圆转自若,瘦硬通神。特别是其中有几个字占满一行,极尽驰骋之能事。而作品中也出现章草笔法,如“书”、“外”最后一点,显得笔意飘逸。草书诗卷 纸本 纵29.5厘米,横133.4厘米。无锡市博物馆藏文徵明是一位各体兼善的书法家,其在世之时,书名便已倾动海内外。在他所擅长的众多书体中,尤以小楷最为人称道,且一生都用功于此,一直写到九十高龄,留传的作品自然十分丰富。他的行草书传世作品也不少,并有早、中、晚时期的不同风格,显示出完整而全面的艺术面貌。但是,其草书作品,尤其是狂草大字作品传世较少。与其他书体不同的是,文徵明写狂草并未终其一生,而仅在其生命的某个阶段。在中国书法全集明代文徵明卷中,葛鸿桢先生称:“文氏四十余岁始作狂草,至五十一岁所作狂草八月六日书事秋怀诗草书卷已可上窥颠素,足与祝允明相颉颃了。后来文氏不再作狂草,令人深为惋惜,并不解其由。”不过文徵明在三十五岁时曾书贾谊吊屈原赋,全仿怀素草书,可见其始作狂草的时间比葛先生所说还要略早一些。但在其五十一岁的草书诗卷之后,确实不再见其所作的大字狂草作品了,也就是说,其创作狂草的时间不过十余年而已,所留存的传世书迹则更是少之又少。无锡市博物馆藏文徵明草书诗卷,周培源先生旧藏,国家一级文物藏品。纸本。纵二十九点五厘米,横一百三十三点四厘米。钤白文“文徵明印”及白文“悟言室印”,另有收藏章两枚。中国书法全集明代文徵明卷文徵明年表中有著录。从题款来看,此卷书于正德十四年,即一五一九年,比上海博物馆所藏八月六日书事秋怀诗草书卷早一年,当时文徵明五十岁。两件作品创作时间十分相近,整体风貌也十分类同,有些字几乎如出一辙。该诗卷抄写黄庭坚竹枝诗两篇并作识,全文如下:“山谷谪黔南,亦有竹枝二篇云:撑崖拄谷蝮蛇愁,入菁扳天猿掉头;雁门关外不嫌远,五十三驿是皇州。浮云一百八盘萦,落日四十九度明;雁门关外莫言远,四海一家皆弟兄。又有梦中作云:一声鸟啼花片飞,万重明妃雪打围;马上歌儿那解听,琵琶应道不如归。说者谓其命词措意,不减梦得。而此顾称之,若不可及者,岂亦其退托之辞也。观此,可以知昔贤不自满假之意。若其书法之妙,天下自有公论,余复何言。”卷末以山谷体行书款署:“正德十四年,岁在己卯,五月既望。长洲文徵明书。”根据专门研究文徵明的周道振老先生考证,此卷为文徵明见到黄庭坚所写的草书刘梦得竹枝七篇之后所作的跋文,因此卷首有“山谷谪黔南,亦有竹枝”之说,并称“其命词措意,不减梦得”,而“其书法之妙,天下自有公论,余复何言”。黄庭坚的草书卷纵三十厘米,与本卷基本同高;黄书为草书,文书亦为草书,且仿黄体,这些都足可证明本卷确为黄书之后的跋。关于文徵明的草书,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说:“少年草师怀素,行笔仿苏、黄、米及圣教,晚岁取圣教损益之,加以苍老,遂自成家,惟绝不作草耳。”本卷狂草多用中锋,笔势曲屈环绕,线条清瘦明朗,结体疏放空灵,一片奔放流走,确有怀素草书的意味,但其笔法却全仿黄庭坚。首先,字形以欹侧取势,纵横跌宕。几乎每个字都是倾斜的,如“撑崖”的“撑”字,左边的提手旁向左倾侧得厉害,通过上面“云”字与下面“崖”字在整个列中重心的右移而达到平衡,奇险中形成参差激荡之势。卷中横画或倾侧朝下,或斜逸向上,竖画则虬曲不正,通过章法的呼应配合,形成瑰丽跌宕的韵致。其次,多见长画短点,峭劲多姿。黄庭坚的草书十分讲究作品的抒情性,因此常见夸张的长线条与强烈的点。文徵明此卷亦有明显的黄氏风格。如“竹”字,简化为一个长形折笔与两个点。“二”、“三”、“八”、“不”等字均写成点的不同排列。“入”字长撇长捺,纵逸成趣。第三,章法错落有致,雄放奇肆。有时通过列中各字重心的左右移动来实现整列的平衡,如第二列“竹枝二篇云撑崖”七字,“竹枝”二字重心左倚,以下五字则重心偏右,但通过“篇”的长撇与“撑”左部的欹侧形成呼应,整列似欹反正。也有使整列重心欹侧而形成与旁列穿插借让的情况,如第一列的明显右斜和第六列的明显左斜,形成列与列之间的布白,显得灵动多变。字形的大小变化也十分丰富,故意将笔画较少的字放大,如“入”、“也”、“之”等,既形成了纵横开阖的线条,又增加了章法中的布白,相当巧妙。卷末款署的行书就更像黄庭坚了,中宫紧敛,长笔四展,显得挺拔苍劲。文徵明早年随沈周学画,沈周的书法是专师山谷的,这对文徵明的学书趣味自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徵明学黄山谷,不仅学他的字,还学他的书学思想。黄庭坚认为:“欲学草书,须精真书,知下笔向背,则识草法,草书不难工矣。”(山谷题跋卷五),文徵明也说:“古之善书者,必先楷法,渐至行草。”(转引自黄中国书法史元明卷)。他在跋祝希哲草书赤壁赋中云:“今世观希哲书,往往赏其草圣之妙;而余尤爱其行楷精绝。盖楷法既工,则藁草自然合作。若不工楷法,而徒以草圣名世,所谓无本之学也。”所以,文徵明早年不作大字狂草,直到楷法精绝之后才开始写草书。从本卷来看,文徵明的草法十分熟练,书写从容,虽为狂草,然下笔都有规有矩,绝无草率之笔。对文徵明的狂草,历来溢美之辞也很多。如上海博物馆所藏八月六日书事秋怀诗草书卷卷后有李登的跋,云:“文老当盛年时作此书,直逼颠素,视祝京兆未足多羡。岂其神情自适,非若拟仿然耶?窃怪此老胡不终世作此种书,而后来品格翻似不逮,盖一时神助,不可常也。”葛鸿桢先生在中国书法全集明代文徵明卷中也称其狂草“上窥颠素,足与祝允明相颉颃”,并认为他此后不再作狂草,很有可能是因他个性谦和,有意谦让祝允明。但是,草法精妙并不就等于艺术成就高。细细品味,文徵明的狂草虽体貌与黄庭坚相似,风格豪放,气势恢弘,但实际上却缺乏个性风格。清人吴德旋于初月楼论书随笔中云:“徵仲晚年学山谷,便一步不敢移动,正苦被吴兴笼罩耳。”学前人书学得再好,如果没有自己的独特面目,在艺术上全无个性,那么还是不能被称为完美的作品。不仅如此,由于文徵明为人一向以品性端方、循规蹈矩著称,他在演绎狂草这种十分讲求书者性情的书体时,毕竟还是有些力不从心。祝允明个性放浪形骸,不乐拘检,因此所书狂草在笔法精熟的基础上有强烈的自我风格,显得风骨烂漫、天真纵逸。文徵明则不然。他的儿子文嘉在先君行略中曾论及其诗,云:“诗兼法唐、宋,而以温厚和平为主。或有以格律气格为论者,公不为动。为文醇雅典则,其谨严处一字不苟。”这种温厚和平、醇雅典则的天性表现到他的书法作品中,即使是狂草这样的书体形式,也都写得法度森严、中规中矩、一丝不苟。在本草书诗卷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因其书写过于认真着意而导致的两个毛病。一是用笔空乏,常有败笔。清人张照天瓶斋题跋云:“书着意则滞,放意则滑。其神理超妙浑然天成者,落笔之际,诚所谓不及内外及中间也。待诏书不为董香光所重者,正以着处滞而放处滑。”卷中的“入”、“也”、“之”等字,出于章法的需要刻意拉长笔画,但并非意兴所至,所以线条滞涩。“也”的最后一笔,笔画僵硬,缺乏神采。“之”字的弯曲弧线亦十分生硬,与上下两字的收笔和起笔都有脱节,意气不能连贯。“一”字学山谷的横画,欲写出一波三折之妙趣,但似乎略逊力度。“啼”字的竖画也是明显的败笔,为表现虬曲不平而下笔飞动,却显得有些浮滑。他学山谷多用点,但在排列这些点时却少了一些灵性。如“三”字,上下三个点依次排下,状如算子。二是情感不足,节奏平淡。通常狂草作品因注重个性情感的抒发,随着书者情绪的波动,会有明显的节奏感。但在文徵明的这件作品中,既无墨色枯淡的节奏性的变化,亦无一张一弛的势态拉伸,全篇前后以同一个节奏同一种面貌示人,显得平淡无奇。书者既无性情的抒写,观者也自然难以有感情的共鸣。因此,文徵明的狂草虽然用笔、结字、章法都控制得相当稳定和熟练,但由于其个性的关系,毕竟缺少风格,其艺术成就是远远不及其小楷其行书的。文徵明在五十一岁写过八月六日书事秋怀诗草书卷后,再也不写类似的狂草大字作品,实属有自知之明。尽管如此,因徵明大草并不多见,本草书诗卷又体现了其大草作品的典型风格,故依然弥足珍贵。文徵明草书诗卷,纸本,纵20.9厘米,横11厘米。书于世宗嘉靖八年(1529年),时年60岁。文徵明草书师法怀素、黄庭坚而能遗其貌,取其神。本卷草书,点画苍劲有力,结体开展奔放、张弛有致,整幅作品上下呼应,左右映带,血脉相通,气贯神溢,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佳构。释文:湖光披素练。野色涨青烟。一雨树如沐。千林花欲燃。僧归白莲社。人载木兰舡(同船)。行乐须春早。山头有杜鹃。笠泽雨初收。沿涧弄小舟。浦穷天忽展。日出水争流。窈窕穿桃坞。纵横见橘洲。浮来青百叠。仿佛镜中沤。嘉靖己丑春尽日。书于停云馆中。徵明。兰亭序行书手卷 长 335厘米,高26厘米,纸本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 文徵明跋唐摹万岁通天帖 辽宁省博物馆藏文徵明跋右军十七帖 文徵明跋祝允明草书赤壁赋册 行书册阿房宫赋、赤壁赋 纸本 20.7X13.1cmX34 1550年作 来自中国嘉德2005秋季拍卖会 估价:200,000280,000 成交价RMB:? 钤印:徵仲父印、文徵明印、停云馆、徵明、停云鉴藏印:曼农审定、狄氏种石轩印题识:嘉靖二十九年岁在庚戌七月既望书,徵明时年八十一。后纸:1.周天球(151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