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期末考试阅卷情况分析.pdf_第1页
高三语文期末考试阅卷情况分析.pdf_第2页
高三语文期末考试阅卷情况分析.pdf_第3页
高三语文期末考试阅卷情况分析.pdf_第4页
高三语文期末考试阅卷情况分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语文期末考试阅卷情况分析 2012年1月 3 9题由高邮提供 第3题 1 本题均分是1 98分 均分较低 有不少的学生 审题不清 题目要求每点4个字 他们却写了一句话 虽然意思都有提到 但是最后只能给0分 2 对于第一个答案 特征 基本没有什么问题 只有一些人把征写成了证 估计是 笔误 但是也导致了失分 还有的人在前面加了修饰语一般特征 这一答案 我们没有给 分 因为文中除了一般特征还谈了其它方面 可以答不同特征 3 错误最多的来源于最后一个得分点 发展或发展趋势 大部分人答成了发展模 式 这一答案 并没有能够很好的概括最后一层的意思 答案不全面 4 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 在前3个答案前都加了技术二字 我们也没有给分 文中谈 的主要是信息技术 所以单是技术还是不太准确 5 有一些答案 没有提到发展 只是写了作用 影响 这样的答案属于重复 也是 没有能够很好的给文本分层 这样的题目不难 但是均分不理想 第4题 整体难度不大 均分3 7分 从学生卷面来看 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 不少学生字迹潦草 态度很成问题 2 学生对天干地支纪年不清楚 以致好多学生不知道是龙年 写不出有关龙的成 语 甚至笑话百出 这反映了学生缺少文化常识的积累 3 考生对修辞的掌握也有不少问题 不少考生甚至不能正确写出题目所要求的一种 修辞手法的句子 情况堪忧 4 极个别考生没能注意到临别赠言这个情境设定 主要是审题问题 第8题 1 满分3分 得分情况 最高分3分 最低分0分 均分2 11 存在问题 可 绝 道 关键词的翻译 可 绝 翻译较好 道 翻译欠佳 主要对教材不 熟 从郦山下 道芷阳间行 鸿门宴 建议认真梳理教材 尤其对重点文言实词要 进行认真梳理 总结 强化记忆 2 满分3分 得分情况 最高分3分 最低分0分 平均分1 267分 存在问题 1 望 的解释错 不少人释为 失望 等 2 望 的宾语 有不少同学没有补出 补出的有不少是错误的 如 他 妇人和孩子 等 3 由此 这个介宾短语的理解有误 由 的解释不合理 此 的指代错误 4 为是 的理解有误 为 是表原因而不是表目的 是 是指示代词 它具体应该指 代什么 三 错因分析 1 文言语法的辅助理解功能应该加强 2 对文本的整体感知能力亟待加强 3 满分4分 得分情况 人均得分2 2 存在问题 1 忽略补充省略成分 俗缘未尽 主语没有 2 信 落实不准确 不少同学翻译成 的确 确实 学的过于生硬 忽略文意 相 错误理解为 互相 却不知 儿童相见不相识 贺知章 回乡偶书 慎 多解释为 谨慎 却不知 多谢后世人 戒之慎勿忘 玉台新咏 古诗为焦仲 卿妻作 何况词性应从副词角度分析 而不是动词词性 3 少部分学生判断句 判断动词 是 未能翻译出来 4 文意理解发生偏差 俗缘未尽 主语理解为你 李公 改进意见 1 加强文言翻译训练 2 加强实词积累 3 把句子放入原文 看语境翻译 建议学生结合语境 在试卷原句对应的位置打草 稿 4 必修一 到 必修五 和 史记选读 的重要实词及语言现象要梳理 诗歌鉴赏 第9题 1 本题2分 学生得分主要集中在1分 其次0分 2分的较少 主要问题 题目关键词的概念不清楚 题目是 分别简要概括本词上下片的内容 关键是 分别 概括 但学生大部分将 概括 等同于翻译 答案仅仅是将全词上下片翻译一遍 有 的学生只是简单说成 上片写景 下片抒情 还有一部分同学将上下片混在一起翻译 答非所问 很多同学将答案答成 上片表达诗人喜悦之情 下片表达诗人怀才不遇的 伤感 之类的情感类型 或借景抒发什么情感 而不考虑内容上写了什么 诗歌解读能力欠缺 对诗句理解断章取义 如根据 灯火已收正月半 判断是 夜晚游 玩 根据 却拂僧床 判断是 和一个僧人朋友游玩 之类 建议 在诗歌教学中 应加强诗歌审题能力的训练 明确题目的关键词 保证规范答 题 同时分析诗歌时 应重视诗歌内容的概括 指导学生如何概括 2 此题考查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及相关表达效果 理解范围是全词的整个下阕 提供的参考答案是 夸张 以 千岩万壑 极写春色无边 表明享受春光的喜悦 比喻 将松涛声比成急促悲鸣的管乐之声 形象生动 暗示作者所处的环境 对比 以 千岩万壑春风暖 与 一弄松声悲急管 的对比 暗示了身处顺境与逆境时 的不同心情 虚实结合 千岩 急管 虚写梦境 西看窗日 实写梦醒 虚实结合 写出眼 前的无奈 每点2分 答出2点即可 阅卷小组经过讨论认为 除了这四点外 可用的采分点还有 借景抒情 融情于景 按道理说 借景抒情不应该跟 虚实结合 并列答题 同样得分 由于理解的文本范围比较大 只要求回答出两点 得3分4分的不在少数 但是0分 有些是答题区空白 现象仍然存在 学生答题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 在手法理解上 一是无中生有地答 拟人 二是答 对偶 误将 本质 当特色 三是言之无物 如 运用了修辞手法 描写手法 四是乱用术语答 举例子 例证 更有 甚者 排比出五六个技巧术语 其中不乏无中生有或重复表意的手法 如 对比 比喻 借景抒情 反衬 融情于景 拟人 2 在答题规范上 大多数学生不能遵循三步骤 即 是什么手法 作品中如何使用这 手法 用了这手法对于表现主题有什么好处 来回答问题 只说手法而不进行分析的现 象很多 所作分析与手法无关的现象也多 3 在答题条理性上 不少学生不会分点答题 呼拉拉写了一大片 得分点很难找 应对措施 一要强化学生的手法意识 明术语 二要强化答题规范 程序化 三要强 化答题的分点意识 有条理 3 均分 2 8 存在问题 1 审题不清 答案中只见 抒发了作者的 感情 不见 开始 后来 等字眼 2 只写心情变化 无分析 3 对诗歌理解有错误 说这首诗上片表现了作者的孤独 下片表现了作者对时光流 逝的感慨等 应对措施 1 加强审题指导 2 注重对诗歌的整体把握 10 16题由宝应提供 第10题 名篇名句默写 均分 6 76分 典型错例 陟 涉 罚 伐 夫 弗 知 之 乎 呼 跃 阅 越 静 镜 净 沉 成 璧 壁 萦 索 茔 吟 峦 恋 鸾 扪 门 参 渗 升 掺 历 厉 井 进 胁 斜 协 生 身 身 生 错因分析 1 丢字 夫庸知其年 之 先后 2 少笔画 壁 3 多笔画 仰 教学建议 强化名篇名句的背诵检测 对于易错字要组织学生进行梳理归纳 确保全取课内 6分 第11题 均分 2 49分 学生错例及错因分析 1 答案笼统 未能细化层次 导致要点遗漏 如 错例 开门见山 直接引出文章的主题 为下文作好铺垫 并与下文形成呼应 错例 从相信到不相信 从婶婶和许多老人的话语中 我 相信了耶稣的存在 然 而之后我在等待中未能等到耶稣 最后撒了谎 我便不再相信耶稣的存在 2 要点太琐碎 太细化 太具体 没有一个合理的概括 3 要点顺序颠倒 不合逻辑 如 期待 相信 4 要点重复 如 我对耶稣的态度经历了相信 信任 不相信的过程 5 答案不规范 没有分点作答 6 不会从原文中选择现成的词语 而偏要用自己的话 导致要点不准确 如第1题很 多同学未答 相信 原文第3段第2行 而是用自己的话去概括 用了 好奇 尊敬 等 7 只有具体表述 没有概括要点 8 未审清题干 简要概括 答案语言不简洁 其实四个关键词即可完成任务 教学建议 1 强化学生认真审题习惯的培养 2 培养学生良好的答题习惯 第12题 均分 3 9分 典型错例 1 是全文线索 2 与题目相照应 3 奠定全文感情基调 4 点明主题 说明全文的主题是 救赎 错因分析 1 没有分点作答或分点太多 2 答题求多求全 把小说开头作用一股脑儿全写上 3 用词太随意 如 开头照应全文 开头是全文线索 4 错别字严重 如 领启下文 为下文作铺奠 教学建议 1 指导学生掌握小说常用的开头及作用 2 指导学生答题要规范 仅仅掌握常用备考答案是不够的 答题时候还要根据文本 内容作答 筛选整合答案 第13题 均分 1 17分 典型错误 1 将艺术特色理解为一句话 一段话 的作用 内容上 写众人为我救赎的场面 结 构上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2 无艺术手法 直接写成了体现了人们愚昧和迷信 也体现了出的天真与善良 或写 成描写祈祷者们的神情 表现了教徒们的迷信 3 艺术手法罗列一大堆 排比 拟人 比喻 夸张 点面结合 视听结合等 没有任 何分析 4 不能联系文本 随意写一两个手法并分析 如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5 思路混乱 眉毛胡子一把抓 错因分析 1 对艺术手法概念不清 张冠李戴 2 不能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任意组合 3 答题技巧训练部到位 不知道选取合适角度 从哪个方面作答 4 规范 分点作答意识不强 教学建议 1 加强现代文阅读中表现手法题的专项复习与训练 培养学生答题的方向 技巧 2 强化学生的规范答题意识 3 复习中 可将此种题型的题目进行汇总 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第14题 均分 2 71分 典型错例 学生错例1 以十三岁小孩为例 以孩子的天真和无邪反衬出教徒们的迷信 突 出作者呼吁摆脱洗脑 不要迷信 学生错例2 文章中孩子所看之景 所想之事 都折射出那个时代对耶稣的盲目尊 崇 对人们尤其对孩子的影响之大 错因分析 1 角度单一 对于探究题应力求多角度解答 但是很多学生却围绕着某一角度答出多 点 学生错例1答案实际上都是从 迷信 的角度入手的 此题的解答可能的角度有 教 徒 宗教 孩子 救赎 标题 2 理解浅显 对于小说主旨的理解未能结合标题 救赎 做一个深层的理解 学生错 例 学生错例2脱离了 救赎 作答 因而未能进入到主旨的核心 救赎 仪式的荒谬与如何真 正做到 救赎 3 没有分点作答 有许多学生没有养成分点作答的习惯 答题要点虽然是多点 但是 却没有用序号予以明显区分 教学建议 1 强化学生多角度答题意识 2 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 第15题 均分 1 66分 典型错例 错例1 进行了事实论证 以真实存在的事例作为论据进行论证 更有说服力 以国人印象深刻伟大的人物 毛泽东的事实进行论证 更有影响力与积极性 错例2 运用举例论证的手法 表现出哲学对经济对战争的作用 表明哲学并非有 学无术 与上文的分析映衬 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用毛泽东的话表明哲学对现实具有 指导作用 错因分析 1 公式性作答 缺少具体的文本分析 2 整体把握不够 不能准确把握话题及论点 3 思路不够清晰 思维混乱 胡拼乱凑 教学建议 强化文体特征教学 强化整体把握阅读训练 第16题 均分 2 86分 典型错例 1 答非所问 如 任何事物都有长有短 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事物 不空读 要理论 联系实际 学以致用 我们要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 使自己成为有用人才 而不要成为不 器之用 运用对比论证 承上启下 2 答案不全 大部分学生仅仅回答了上述第1小点 把 马克思主义哲学 答为 哲学 扩大了范围 3 照抄原文 如 似乎无一技之长 而有万技之长 似乎无一专之能 而有万专之 能 4 望文生义 如 仅仅对不器之用作浅层解释 未能联系文本作答 错因分析 1 审题不清 2 未能瞻前顾后 整体把握全文 3 不会摘录组合作答 答案不严密 教学建议 1 学生要整体把握全文 瞻前顾后 2 指导学生摘录组合答案 3 强化审题训练 17 26题由仪征提供 第17题 均分偏低 只有0 87 失分分析 1 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把握命题者的意图 对题目的审题存在问题 不能很好地区 分 用意 与 作用 的不同 而从内容和形式的 作用 展开 泛泛而谈 如 通俗易懂 引 起阅读兴趣 增添文学色彩 等 因不属于 用意 而不能得分 2 用语不规范 对比 比喻 等常用词点不出来 不少学生用说明文的术语如 打 比方 作比较 或文学作用 烘托 等 3 对比喻 对比等论证方法分析时不能点明其真实含意 对于具有对比关系的两个 概念 不能从不同角度分析其价值 教学建议 1 加强学生的审题指导 强调答题的立意正确与角度准确 2 建议对不同文体的相关术语作些整理 答题时不能乱用 3 阅读文章要有整体感 全文谈的是哲学问题 而寓言本身和哲学没有直接关系 应是构成比喻关系 而学生判断不出来 附加卷 第19题 均分为4 87 失分分析 1 学生答题不太规范 断5处或7处也不少见 2 有10多个学生未用 线而用逗号 也有10多个学生没做题 3 个别学生涂改不清 只好判错 教学建议 1 加强学生语感训练 正确断句 2 加强学生答题规范训练 不失常规分 第20题 均分为0 01 失分分析 1 题目设置有矛盾之处 试题问的是 诗歌的一个特点 而答案是两个特点 每点 1分 2 学生概括能力较差 大多学生是照抄或摘抄原文 教学建议 1 强化学生概括能力训练 2 提升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 大多学生没能概括出特点 最主要原因是不能读懂原 文 所以不能准确提取信息 第21题 均分为0 2 失分分析 1 学生对名著作品篇目名称不了解 2 由于没有重点强调过这两部作品 所以即使有点印象的学生错别字较多 将 莺 莺传 写成 鸳鸯传 在 西厢记 的 厢 字上加点等 教学建议 1 对于重要的或与教材中作品相关的作家 作品要有考点意识 及时强化 2 在介绍重要作家作品时要强调学生将字写正确 第22题 均分为4 34 大多数学生能选正确2题而得满分 失分原因 一部分学生有选择错误 也有部分学生只选1个答案 规范答题需要强调 23题 1 均分为1 76 失分原因 1 人物模糊 不少学生记忆中将 边城 与 家 中的人物混淆 对主要人物姓名 写不清楚 2 重点情节把握不准 表达游离于情节之外且啰嗦 教学建议 1 对文学名著要了解熟悉整个情节过程及其细节 2 了解作品中的人物发生发展关系 2 均分为2 52 失分情况 1 学生对情节归纳题的答题方式把握不好 或知道故事情节但归纳表述不好 2 关键词的提炼能力不强 要么没有关键词要么词不达意3对人物性格特点的归纳所用的 词语3 没有区分度 辨析不到位 教学建议 1 强化重要作品以人物为中心的情节梳理 2 规范答题方式与用语 第24题 均分为2 75 失分情况 1 主要是3个得分点在原文中不连贯 所以学生多有遗失 2 不少学生从 恐怖 的角度寻找信息 所以答题不全 教学建议 1 强调说明性论述文信息梳理能力训练 2 强化说明性论述文分层把握的能力训练 第25题 均分为0 79 失分情况 1 缺少对重要信息的综合概括 大多学生照抄有关文句 对答案要点缺少整合与组 织 2 学生对文段进行分层阅读能力不强 对段层次分不出来 教学建议 1 强化对论述类文段整体阅读理解训练 2 强化答题语文概括能力的训练 第26题 均分为1 68 失分情况 1 答题思路不够清晰 不能从不同角度对信息进行提取 2 语文组织不够简洁 概括能力不强 摘抄原文现象较多 教学建议 1 强化答题规范性要求 强调有序号 按条理 2 强化语文概括能力训练 强调有关键词 强调要点意识 第18题 由江都 邗江 广陵 市直提供 试题分析 本命题是一种典型的寓意型命题 文题中的 门 既有一定的表面意义 更有隐含意 义 既可指现实中实实在在的 门 也可指精神之 门 艺术之 门 心理之 门 制度 之 门 等等 门内是自己或某一群体的独立世界 门外是广阔的外部世界 把门敞开 就 是要从狭小的世界走向广阔的天地 从隔阂走向沟通 从封闭走向开放 从不透明走向公 开 现场分析 从考场作文的实际情况来看 部分学生能很好的理解这一命题 体现了很好的思辨性 和生活关注度 议论文方面有学生从 门 的含义界定入手 提出 心之所向 未有可知 唯有一把心 灵的钥匙 才能将心门敞开 接着分析 既然敞开 便和打开不同 敞开 意味着 放下 警惕 带着包容 与自己相融合 互相发展 门里门外都 只有一颗心而已 然后辩证 分析 心门的敞开 不是不问缘由地包容一切 不是麻木的囫囵吐枣 更不是一个功利的 通道 最后提出 要想去敞开心门 认真地审视自己是尤为重要的 整篇文章充满了理 性的思考和分析 有理有据 记叙文方面有学生从生活中的与人交往的实际出发 细腻生动地描写了 敞开 心门的 过程 语言生动感染力强 此外 有学生指出 政府应该把门敞开 让执政民主化 透明化 形成更为和谐的社 会关系 当然 本次考试更多地暴露了学生在作文写作中的诸多问题 一 审题方面 不少学生不能深入地理解命题 把 敞开 理解为 团结 宽容 诚信 豁达 勇气 等概念 然后 穿靴戴帽 偷换概念 比如 有学生写到 把门敞开 团结 一心 我们才能够更好的合作 接着就大谈特谈 合作 的重要性 还有学生写 敞开青春 之门 实质写的是 青春 总体上说 写记叙文容易发生审题错误 1 题为 把门敞开 有的结果文章写成了从头到尾门一直没开的记叙文 仅仅在 结尾发出了呼吁 审题错误 2 门 可以写实 可以抽象 如果在记叙文里仅仅写实在的门敞开着 而不注重 门 抽象意义的明确 阐发 分数不会高 3 把门敞开 不是 把门打开 后者是一个短暂的动作 前者是一种持续的状 态 如果在记叙文里仅仅突出了 打开 的那一瞬间 在议论文里给人以中国目前的门大多 处于关闭状态的印象 是要影响得分的 如果文中大写走出门去 走上征途 以及敞开大门迎接风雨 都不够合理 4 把门敞开 可以理解为交流 但是 如果作文里处处是 交流 二字 而绝少出 现 把门敞开 字样 甚至在结尾都没有点题 是不妥当的 此外就是存在很多偏题的现象 学生花绝大部分笔墨写 不敞开 最终点出 敞开 或 者 呼唤敞开 比如 有学生写由于朋友之间的矛盾使自己受伤 从而关闭心门 而错过 了很多美丽的情感 结尾点出 如果当初我没有关上门会怎么样 典型的偏离了命题的主 题中心 二 内容方面 1 把门敞开 的抽象内涵 在文章里要明确 不能从头到尾仅仅看见 把门敞开 是交流 还是坦诚 或是开放 必须明白说出 并确立为文章中心 2 这次作文 考生在选材上趋同性太强 依旧暴露出学生阅读和生活观察的匮乏 在记叙文方面 很多学生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与继母的矛盾及化解 学习上的苦闷 与释然 与同学间的理解与不理解 家长偷看孩子日记的风波 总之都是一些平时司空见 惯的内容 在议论文方面 大多选择举例论证 所举事例不外乎清政府闭关锁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