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盛在中国的财富掠夺行为进行分析,并提出我国金融监.doc_第1页
对高盛在中国的财富掠夺行为进行分析,并提出我国金融监.doc_第2页
对高盛在中国的财富掠夺行为进行分析,并提出我国金融监.doc_第3页
对高盛在中国的财富掠夺行为进行分析,并提出我国金融监.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高盛在中国的财富掠夺行为进行分析,并提出我国金融监管当局的应对策略。高盛是第一家获得上海证券交易所B股交易许可的外资投资银行,及首批获得QFII资格的外资机构之一。高盛早已瞄准中国庞大的市场,长期以来视中国为重要战略基地,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就把中国作为全球业务发展的重点地区。高盛在中国逐步建立起强大的国际投资银行业务分支机构,以为中国政府和国内占据行业领导地位的大型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名义进行渗透。在过去的十年中,高盛主导中资公司海外股票发售:中国移动通信于1997年进行的首次公开招股发售,筹资40亿美元,随后在2000年10月进行了后续股票发售交易(筹资69亿美元)及可转换债券发售交易;中国石油(601857)、中国银行(601988)(香港)、平安保险先后进行的首次公开招股发售中高盛扮演重要角色;参与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A股公司中兴通讯(000063)4亿美元的香港首次公开招股发售。2005年,高盛还成功完成了交通银行(601328)22亿美元的海外上市项目以及中国石油后续股票发售,筹资27亿美元。为更好地在中国开展本土A股上市业务,2004年12月,高盛专门成立合资公司高盛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近年来高盛以金融顾问的角色多次参与在中国的重大并购案,如日产向东风汽车(600006)投资10亿美元案;戴姆勒克莱斯勒向北汽投资11亿美元案;TCL与汤姆逊成立中国合资企业;汇丰银行收购交通银行20%股权案以及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部等等。中国到处都有高盛的影子,高盛在中国的股票和债务资本市场中已经建立起非常强大的业务网络,入股了中国石化(600028)、中粮集团等多家大型企业。但是高盛在中国到处吸金,违规企业背后总能找到高盛身影,制造泡沫投机攫取暴利。2010年04月16日,华尔街传出重磅消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正式指控美国高盛集团(GS)涉嫌欺诈投资者。国内投资者也对高盛的不道德行为的质疑呼声四起。高盛在中国二十年的所作所为其实比它的“丑闻”更多。我们经常在每一个中国巨鳄企业爆出违规等震惊业界的硝烟散尽之后,看到高盛的身影。有专业人士直斥:其甚至主导发动金融危机,企图整垮中国。最近高盛旗下全资子公司GSPharma持有创下A股最高发行价的海普瑞4500万股,以148元的发行价计算,高盛在不到3年的时间内,将浮盈65.89亿元。海普瑞148元/股的申购价格,引起了热议,但国际投行高盛估计暗中早乐开花,将在海普瑞上大赚一笔。高盛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内,将从中浮盈65.89亿元,获利约93倍。有专业人员对此表示:平均获利9-10倍就很厉害了。93倍绝对是奇迹!高盛投资的491 .76万美元,折合人民币在3695万元。但148元的高股价高市盈率,还是让国内投资者联想到了高盛之前投资西部矿业的案例。2007年西部矿业上市的时候业绩每股0.81元,股价最高68.50元。高盛以人民币9615万元价格的投资,上市后套现70亿元,当时高盛鼓吹大蓝筹。两年后,西部矿业业绩只有0.02元,剩在其中的投资者成了被套者的大烂愁。 仅用三年时间,西部矿业(601168)成为高盛的摇钱树。西部矿业2007年上市之初,业绩每股0.81元,股价最高68.50元。高盛以9615万元入股,在鼓吹大蓝筹上市后套现70亿元。两年后,西部矿业业绩只有每股0.02元。然而2009年中期,高盛已悄悄退出了西部矿业前十大流通股东行列。在双汇发展(000895)涉嫌虚假陈述之时,高盛却在“悄然”减持,在境外注册控股股东曲线入驻获取中国企业控制权,股权运作以牟利,如法炮制,双汇在蒙牛乳业和雨润都有相同的足迹。在双汇的案例中,鼎晖成为帮凶。高盛对参股中资银行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2006年4月28日高盛以25.822亿美元的总价认购164.76亿股工行(601398)股份以来,四年获利近120亿美元,增4.65倍。高盛原持有工行164.76亿股H股,其中两成已经解禁,其在去年6月沽售约30.32亿股,已套现19亿美元。根据当时签署的协议,高盛持有50%股权于今年4月28日解禁,如果市场传闻“高盛会减持部分工行股份”属实,高盛在4月28日以后将出售15%到20%的工行股份,又将套现10亿美元。高盛不放弃任何一次在中国赚钱的机会,2008年,高盛又斥资2亿3亿美元“养猪”,企图渗透中国养殖业的整条产业链,处心积虑地闯入中国农产品(000061)市场。 在不稳定的世界经济中,有人指控高盛创造一个又一个的泡沫,不顾后果大肆掘金,在世界经济崩溃之际,肆意分享暴利。房地产泡沫直接导致贝尔斯登、雷曼兄弟和AIG的彻底崩溃。高盛也在地产泡沫灾难中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房市泡沫破裂后高盛官司缠身。如今高房价成为中国最大的社会问题之一。在中国专家呼吁房地产泡沫已经四起需要警惕之际,高盛却鼓吹房地产泡沫忧虑言之过早,就如同以高盛为代表的利益团体一直把目前全球通胀、油价飙升、粮食危机等引发的最大原因归结在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身上,实际上他们怎么也不会承认在油价高涨背后的投机推动炒作、推高油价之嫌。我国如何监管外资投行巨头?对高盛的起诉传递出了美国政府将要加强金融监管的信号,然而在中国,对于外资力量的监管是否更加需要思考?随着经济一体化,国际金融机构竞相广设境外分支机构,角逐国际金融市场。自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大量的外资银行就已经开始登陆中国,抢食这块巨大的金融市场蛋糕。单纯从投行的商业模式上来看,作为机构和个人投资顾问,投行确实需要承担将客户利益置于首位的信托责任,向客户披露自身设计产品的重要信息,但作为做市商,其并没有披露信息的责任,而只需要报价。这些大型金融机构并没有对大客户和普通中小投资者平等对待,反而借用两者间的信息差厚此薄彼,赚取巨额利润,即身为中介机构的投行利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令自身及其代表的大资本和精英资本轻易获利,位处市场另一边的普通投资者则再次沦为被掠夺对象。 针对现行体制对消费者和投资者利益保护不足的问题,要从增强透明度、简单化、公平性和可得性四方面对消费者进行保护,并成立一个独立的消费者金融保护机构。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当日,就取消了外资银行在中国境内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地域和客户对象限制,在承诺和审慎监管的框架下,对外资银行实行国民待遇。汇丰银行、花旗银行、渣打银行和东亚银行北京分行正式向本地居民开办人民币业务,拉开了中国金融全面开放、外资银行全面进入中国的序幕。中国监管当局对外资银行的监管已经被提上日程。有专家认为,中国监管能力仍旧薄弱,中国目前尚无建立一整套科学指标体系来评价外资银行进入的风险,因此,外资银行市场准入带有主观性、随意性和不透明性,存在着金融安全隐患。目前实行分业监管体制,而外资力量监管的难度和成本增加。业内人士提出,必须重视在外资银行的市场准入、市场运营、市场退出各方面存在的监管薄弱环节。我国对金融业监管还是比较强的,我国是渐进式改革开放路径,很多做法是以前没有尝试过的。对外资的监管体系还需要摸索,摸索着开放,摸索的过程,也是很好培育我们自己的监管理念,建立自己的监管制度,创造发明自己的监管方法的有效手段。通过实践一步步摸索出自己的监管经验。我们不断完善监管制度体系,目前我国监管需要做的是:有多大能力办多大的事情。采取渐进式的发展和改革开放道路,这种做法才更加稳妥,才能稳扎稳打。这更多的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政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