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武县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_第1页
成武县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_第2页
成武县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武县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化技术,作为当前农机化发展的一项新技术,通过近几年的大力推广,已逐渐为农民所接受。为摸清当前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化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笔者走访了一部分农机户及群众,作了深入调查。一、我县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化发展的现状成武县每年玉米种植面积约40万亩左右,自2002年开始引进玉米联合收获机械。近几年,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扶持推动和市场的拉动下,发展速度明显加快,背负式玉米联合收获机全县保有量已达280余台。但由于大部分农民还停留在传统的玉米收获意识上,再加上机具性能、作业价格等还不能令农民满意,因此,目前广大农民对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化认识程度还不够高,限制了玉米联合收获大面积推广,全县玉米联合收获率仅40左右。二、存在的问题从近几年的推广情况看,市场上推广的背负式2行、3行玉米联合收获机技术性能已基本成熟,可靠性、安全性得到很大提高,但售货机的设计水平、工艺水平、适应性等方面与国 外产品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许多技术参数还需要优化,生产工艺和工装设备还需要加快改造。(一)对行的适应性问题。近几年,随着小麦的联合收获和玉米免耕播种机械的推广,玉米的对行收获问题虽然不是太突出,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套种、点播的地块,由于行距不均匀,影响到机械的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对于行距50CM的玉米,虽然玉米联合收获机也能收获,但玉米联合收获机的作业效率大大降低,对于50CM和30CM大小行套种的玉米,收获玉米时一个割道收1行,一个割道收2行,收两行的割道,物料太多,影响收获速度,对行收获与不对行收获各有利弊,对于玉米几乎没有破损现象,是农民朋友最需的效果,但对驾驶员的要求较高,而不对行收获能适应各种不同的行距,但还是效果不是很好。(二)玉米秸秆的回收问题。现有的玉米联合收获机,以实现玉米穗的收获和秸秆还田为目的,但是,由于近几年畜牧养殖业的发展,玉米秸秆作为饲料的需求在不断增加,不少的农民要求在玉米果穗收获的时候,将秸秆粉碎回收,现有的玉米联合收获机大部分无法实现玉米秸秆的回收。(三)玉米联合收获的标准化问题。目前,玉米收获机械化生产的标准化的问题尤显突出,现在各个玉米收获机械生产企业在设计和生产中考虑通用性不够,不同企业生产的玉米收获机械、工作部件和零配件的互换率很低,售后维修服务和零配件供应成本高,难度大,时间长。机具出现故障时,不能及时维修,影响了机手的作业收入。另外,部分机器本身的设计制造缺陷,使用可靠性差,损失率大,清洁率低,质量部过关,也限制了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四)作业效率低背负式玉米联合收获机每天收获15-30亩,生产效率普遍偏低,投资回收期长。按每天作业20亩,每季作业20天,每亩作业价格50元,每亩的成本费用30元计算,每年的收入是8000元,每台机器的回收期5-6年。效率偏低的原因:一是地块较小,影响作业速度。二是机手操作不熟练。三是机械设计上的因素,如拖拉机“开锅”影响作业。背负式收获机在主机配套设计时,未考虑到主机散热问题,在收获玉米时,尘土及秸秆碎末将主机水箱堵塞,造成主机水箱内水温过高。拔禾链和摘穗辊工作性能不够稳定,有时造成秸秆堵塞,因而影响作业的效率。四是粮仓小,卸粮太勤,往拖拉机斗和三轮车车斗中卸粮补方便,影响工效。三、解决问题的办法(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要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的政策导向作用和财政扶持资金的引导作用。通过政府政策的引导,调动农民积极性,激励农民购买玉米收获机械,从而促进玉米联合收获机械的推广,提高玉米联合收获率。(二)积极探索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机制。行距的适应性是玉米联合收获机设计的一大难题,既然是难题,现在又不能很好地解决,就寻找一条适合于机械收获的路径,要农艺适应于农机,尽管某些企业对外宣称自己所生产的机械能实现不对行收获,但大部分机具还是对行收获的效率较高,农机推广部门在引导农民种植时,鼓励农民尽量采用机播,以提高玉米种植的标准化水平,以加速实现农艺规范化、农艺相互适应,共同发展。引导农民在选购玉米播种机时也要注意播种机的行数和行距与收获机的行数和行距一致性,如果收获机是2行的,播种机也要选购2行的,收获机是3行的,播种机也要选购3行的。这样就解决了对行收获的问题。(三)针对玉米秸秆的回收问题,农民在购买机具时可选择装有秸秆粉碎回收装置的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厂家在设计回收装置时要保证所收秸秆的纯净度,减少秸秆饲料的含杂率。(四)解决玉米联合收获机生产标准化的问题。玉米联合收获机在使用过程中,机具的故障和因驾驶员技术问题损害机具零部件是不可避免的,这就要求厂家必须有健全的服务网络,目前成批量生产的厂家还不多,大部分企业2006年玉米联合收割机销售仅几百台,这种状况下,在各地建立服务网点,就增加了厂家的成本。在玉米联合收获机具出现故障时,维修人员及所需的零部件不能及时到位,这就需要从厂家调拨延误时间,对机手来说很可能错过了最佳作业期,因此,国家必须制定统一的标准,对企业强制行使标准化生产,督促机具生产企业加大售后服务力度,缩短抢收时间。(五)提高作业效率,增加农民的收入。由生产厂家和农机部门加强业务技术培训,提高机手的操作水平,厂方在设计玉米联合收获机具时,充分考虑与拖拉机相配套,已购买了玉米联合收获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