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四首名师教案一、教学建议:1.教学时间:2课时2.要注重朗读。以朗读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在熟读感知的基础上鼓励当堂背诵。注意各篇作品的情感基调不一样,所以朗读的感情要有所区别。3在读懂的基础上有所感悟。不提出欣赏的过高要求,但又要着力培养学生想象和联想的能力,其中包含了欣赏的成分。教师一定要掌握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这个原则,使学生学得有兴味,愿意多读一些古代诗歌。4.讲解相关知识。作者生平就依注释讲,原则上不另作介绍。课文的几首诗歌都是同时代的代表性作品,透露出“建安风骨”“盛唐气象”等时代精神,可在学生理解的范围内适当讲解时代背景,但不要介绍文学史。二、学情分析:这是初一学生第一次学习古代诗歌。学生在诗歌记忆上积极性很高,课堂上要鼓励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直至熟读成诵。学生对情景交融的手法、借景抒情的手法以及诗歌意象理解较浅,教师可适当点拨。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感受中国诗歌的思乡旋律。 2能理解天净沙秋思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3.了解律诗的基本知识。4.能了解元散曲中小令的特点。(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诵读和想象体会宏伟壮观的景象。2.通过诵读理解思乡之情。3.联系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概。2.通过诵读第二首诗,体会诗人对朋友的同情和关切之情。3.感受中国诗歌的思乡旋律。 4能理解天净沙秋思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体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概。2.通过诵读,体会诗人对朋友的同情和关切之情、思乡之情。【教学难点】联系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以及意象寄托的情感。五、教学方法:品读法;诵读法;联想法六、教学过程及内容要点:第一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和想象体会宏伟壮观的景象。2.通过诵读第二首诗,体会诗人对朋友的同情和关切之情。二、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观沧海(一)导入新课:破题解惑同学们,这是我们进入初中阶段第一次学习古诗。读懂诗歌有很多切入点,标题一定不可小觑。(1)标题中有一个关键字,它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请找出来。明确:“观”。破题:看大海。理解了诗歌的题目,这只是读懂诗歌的第一步。下面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把注释上的字音“誊”到诗中,并勾画出不理解的字、词。(2)小组内交流,提出困惑,互相解决,教师释疑。释疑:以来;何多么(不能写作“河”);若好像(成语:安若泰山)齐读:读准字音。(3)普及常识同学们仔细观察,这首诗在形式上与我们小学学过的绝句、律诗有什么不同呢?明确:绝句有四句,律诗有八句,对仗工整,韵律和谐。观沧海属不属于这两种呢?这又是什么体裁的诗歌呢?明确:拟乐府诗。绝句和律诗又叫近体诗,乐府诗属于古体诗,它的特点是形式自由灵活,篇目可长可短,不必押韵。乐府是要配乐演唱的,很可惜我们现在无法知道它的曲调,但我们可以来读一读它的节奏。这样,我们一边打节拍一边来读这首诗。先试着看看我们读几几拍合适呢?二二拍。女生读:读出节奏。当一个人心情低落时,他会听到海哭的声音;当一个人愁绪满怀时,他会让大海带走所以的哀愁;当一个人雄心勃勃时,他会看到怎样的景象,想到什么呢?(二)问题探究1:把握基调(1)整体感悟,带着预习的感受自己先读一读这首诗。我们知道,一首歌曲会有一个基本的调子,像春天在哪里基本的调子是很欢快的,像大海基本的调子是低沉悲伤的。诗歌也有一个基本的调子,我们称它是感情基调。请说一说如果让你给这首诗谱曲,或唱一唱这首诗,你觉得它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明确:激昂、高亢、雄壮慷慨激昂,雄浑苍凉是曹操诗歌的风格。诗人站在碣石山上,望着苍茫的大海,波涛起伏,拍打着海岸,山岛耸立,丰茂的草木在萧瑟的秋风中摇曳弄姿,诗人感到这是多么壮丽的意境,多美好的图画啊!看到太阳、月亮的运行离不开大海的怀抱,大海就仿佛是日月星辰的母亲一样,这是多么博大的胸怀啊!自由读:读出激昂(2)请用简洁的词或短语,说一说:我看到了_的大海。说出依据。(三)问题探究2:理解描写角度和手法明确:海水滚滚 海中山岛傲然耸立 周围草木茂盛 汹涌澎湃 水势湍急 (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还是在写海里的景色吗?描写角度发生的怎样的变化?明确:由远及近。(2)诗人由山岛、树木,写到洪波,描写的手法有没有发生变化?明确:由静态描写到动态描写。“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全是实景,主要描写了山岛挺立,草木丰茂的静态景象和沧海水波荡漾的动态景色。显示了在茫茫苍苍的大海上,波涛起伏,拍打着海岸,山岛耸立,丰茂的草木在萧瑟的秋风中摇曳弄姿,生机勃发,这是多么壮丽的意境,多么美好的山河图画啊!齐读:一读:滚滚涛流,巍巍山岛,在“我”的心中是那么壮阔。读出壮阔。二读:眼前,那葱郁茂盛的草木,犹是那么勃勃生机。读出生机。三读:忽然,阵阵瑟瑟西风吹来,巨大的波浪翻滚着涌向天际。读出磅礴、澎湃、汹涌(四)问题探究3:把握诗人形象假如你就是曹操,此时你刚刚打完一场漂亮的胜仗,你还要率领你的千军万马扫平北方的那支强悍野蛮的乌桓族,你看着眼前这一切雄伟的景象,你会想到什么呢?(1)请接着说:“我就是我。”明确:我就是我。我不能虚度此生,我要建功立业! 我就是我。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我要一统天下! 我就是我。(2)曹操是怎样表现他内心的豪情壮志的呢?明确:通过运用想象、夸张等手法含蓄地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这种描写的手法又称:虚写。在曹操的心中,他早已成为那吞吐日月、容纳星河的沧海了。“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全是写虚景,即作者的主观感受,可从两个若看出。主要描写了太阳、月亮、星辰银河都好像从海里升起又落入海里,这些运行都离不开大海的怀抱,都包蕴在这沧海之中。作者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状观景象。这是一种极其开阔博大的意境。自由读:一读:读出大海的辽阔无垠。二读:读出诗人胸怀的宽广。三读:读出作为政治家的曹操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3)小结诗人描写实景实际上在讴歌祖国壮丽的河山,流露出作者热爱祖国的感情。诗人目睹祖国山河壮丽景色后,更加激起要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虚景描写是诗人实际借助丰富奇特想象,来充分表达这种愿望,以沧海自比,勾画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景象来表现诗人博大胸怀和豪迈气魄。(4)总结雨果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学了这首诗,同学们眼中的曹操不再停留在那张白脸、那个奸雄、那个心胸狭窄、那个狡诈多疑的形象上了。了解历史,走进历史,我们可以从这些动人的诗作开始。朗读、背诵。(五)问题探究4:理解情景交融的手法(1)此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的博大胸怀?明确:实景也能看出诗人的博大胸怀,但跟虚景比较,气象略逊一筹,因为诗人的意图在虚景中,所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最能体现作者的博大胸怀。(2)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但全诗却没有哪一句是写情的诗句,情寓于景中,情景交融。你能说出古代既写景又写情的诗句吗?明确:李白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问题探究1:体悟情感文中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用原文中的一个字回答。明确:愁(二)问题探究2:把握基调愁是无形无味的,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景物描写来寄托情感。诗中没有单纯的写景,总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联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写作背景思考一下,李白在诗的开头写景选取“杨花”“子规”来写奠定了什么样基调?明确: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因此,可以说,诗中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三)问题探究3:品析名句这首诗很能打动人心,得益于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选择一个角度,联系诗歌内容略作分析。明确:运用了拟人 的表现(修辞)手法,分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作者在这里把明月和轻风人格化了,把未来无知无情的明月,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有同情心的知心人。什么叫把客观事物人格化?就是把自己的情感赋予客观事物,让它同样具有情感。通过把明月人格化,让明月成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到偏远荒凉的所在。同时,还不仅表现出诗人和朋友的心灵都如明月般纯洁光明,而且也富有只要明月还在,两人的友谊就会像皓月一样长存之意。(四)问题探究4:理解主旨“直到”的“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明确:表现了作者盼望自己的心意早日到达朋友身边的焦急的心情。明月虽可寄托,长风虽然迅疾,但这份情意送到朋友身边毕竟需要时间,作者希望长风一路快跑,不作片刻的停留,以早一点把自己对 友人的牵挂与安慰之情送到朋友身边。(五)课时作业背诵并默写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第二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1感受中国诗歌的思乡旋律。2能理解天净沙秋思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次北固山下(一)问题探究1:感知人物1.诗歌的题目“次”表明诗人此时处于一种怎样的状态?明确:羁旅漂泊2.诗中哪些字词还可以告诉我们这个信息呢?明确:客、行、乡书、归雁(二)问题探究2:理解情感1.次北固山下这首诗哪一句直接抒情?哪些句子属于写景?能说出来这是什么写作手法吗?明确:第四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直接抒情,其他三句属于写景。先写景,再抒情,景为情设,情因景生,这是诗歌里常用的情景交融写作手法。 2前面三句写景,各有特色,请问你最喜欢哪一句?说说你的感受和理由? 设想:分小组交流各自的感受与观点,然后请几位同学登台讲述。以鼓励为主,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世界、多元理解和独特感受。 参考理解: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青山”指北固山,绿水指长江。此处加了“外”“前”两字,将北固山的位置,确定得不能用于别处,见得旅程介于水陆之间,因此和下联“两岸”“一帆”描写水陆发生密切关系。诗人以平实之笔开篇,犹如画家作画以前在纸上铺设的底色,为抒情言志创设出收缩自如的挥洒空间。诗人一落笔写自己岸上的旅途在望不到的青山之外,显然这里是诗人的想象,这就隐含了诗人并没有到达终点,可见旅途是艰辛的,而走得越远,离家乡也就越远,乡愁也就越浓,这为下面的抒情交待了缘由。此外,这里首句对仗工整,超出了一般律诗的要求,也是诗人的匠心独运,把“青山”和“绿水”分别镶嵌在诗句中,更显得色彩明亮,意境优美。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完全是写景,其中“平”“阔”“正”“悬”都是诗眼。潮平两岸即阔,风正一帆正挂着,表明积雪已慢慢融化,因汇集了千山万壑雪化之水,长江的水量逐渐大了起来,江面因之愈发宽广,再加上江水中央一片船帆高高挂起,第二参照物的切入,使得长江两岸的距离愈显阔大。渐渐上涨的江水与恰到好处的正风吹拂二者相合,才有这“风正一帆悬”,句内的因果呼应,一是勾勒出壮美的大江行船图,二是承接首联、引发下联的巧妙过渡。江春悄悄闯入旧年,山才会青,水才会绿,才会有“潮平两岸阔。”这两句以白描的手法写出了江面的景象,构图精美,意境开阔,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陆地风光有异曲同工之妙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海日”两句从章法上看,有导出结尾一联的作用,这就是说,它跟诗人的乡愁有关。“生”和“入”的选用的第一妙处,在于诗人把个昼夜更替的壮观景象与新旧相接的时光荏苒描绘的传神入化,给人开辟出自由想象的无限空间。“生”和“入”二字的第二妙处,又在于诗人把“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与“一江春水向东流”相关联,道出流年似水、岁月暗换的人生感悟。“生”和“入”二字的第三妙处,又在于诗人把思归盼归的乡情暗暗融入这“海日、江春”之中,人在此昼夜更替、新旧相接之时萌发思归盼归的乡情是自然而然。“生”和“入”二字的第四妙处,还在于诗人借物言志:“海日”能冲破黎明前的黑暗喷薄而出,“江春”能跨越天堑奋力北上,人也应顺应天时在一元复始的大好春光中有所作为,只有如此,思归盼归乡情的萌生和付出才最有价值。这两句找到了更高层次的交汇点、碰撞点:天人两合,物我一理。整首诗才浑然一体,让人感到此二联去掉那一个,便都找不到最能都负载诗人此时此地心情的最佳景物。这一联在此诗中起转折作用,诗题为“次北固山下”,“次”当“停驻、停泊”讲,此联刚好写第二日早上又早起赶路,“海日”承上联“潮平两岸阔”而来,“生残夜”从将尽未尽的夜色中升起,“江春入旧年”一句写作者情绪陡转,眼前景色使作者乡情陡生,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无奈情绪便很自然的产生。 (三)问题探究3:把握主旨最后一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点明了诗的主题,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 明确:大雁也叫鸿雁,是一种大的候鸟,春来北国,秋去南方。诗歌中常以“雁归人未归”来寄托游子(或征夫,或迁客)思乡的感情。天净沙秋思(一)问题探究1:感受形式美读出节奏,体会这首词在形式上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明确:这首小令一、三、五句押尾韵“a”,二、四句押尾韵“ia”,读来朗朗上口,前三句是典型的整句排列,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句式工整,最后一句是散句,曲折跌宕,整首小令整散相间,长短结合,颇具形式美感。(二)问题探究2:理解情感1.从题目来看,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用一个字回答。明确:思2.诗歌中是如何传达出这种情感的?明确:“一切景语皆情语”。因为“断肠人在天涯”,在天涯的断肠人的精神家园已化作了一片荒芜,他眼中的景自然是满目萧然。于是作者眼中的藤、树、马、水都是萧条的、凄凉的、无助的,其实是人的落拓与哀愁的写照,这是以景托情,融情于景。这景无疑传达出浪迹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6.3 角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初中数学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人教版2024
- 第15课 认识楷书(二)说课稿-2025-2026学年小学书法练习指导四年级上册湘美版
- 古代进阶考试题及答案大全
- 工厂供电员考试题及答案
- 高中化学考试题及答案
- 高速飙车考试题目及答案
- 高考英语预考试题及答案
- 计算机课程体系中的实践教学环节与企业需求对接
- 2025私营企业合作伙伴协议合同
- 飞机师英文考试题及答案
- 2025文具用品采购合同范本格式
- 树木学试题及答案北林
- 电气检修生产安全培训课件
- 2025第三季度作风建设党课以忠诚廉洁担当的政治品格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 《2025新版检验检测机构管理评审报告》
- 2025劳动教育考试试题及答案
-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数学试卷
- 宠物急救标准化流程
- 焊工考试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 云原生压测技术-洞察及研究
- 关联交易贷款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