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学生在名著里遨游—《草房子》导读实录.doc_第1页
带着学生在名著里遨游—《草房子》导读实录.doc_第2页
带着学生在名著里遨游—《草房子》导读实录.doc_第3页
带着学生在名著里遨游—《草房子》导读实录.doc_第4页
带着学生在名著里遨游—《草房子》导读实录.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带着学生在名著里遨游草房子导读实录江苏江阴市英桥国际学校 徐 杰 师:读完草房子,你一定有很多话要说。 屏幕显示:读完草房子,掩卷沉思。那一个个生动的少年形象便浮现在我们眼前。他们是 生:他们是陆鹤、杜小康、细马、纸月还有桑桑。 师:那一个个人物活灵活现地闪现在我们眼前,作者用深情的笔墨给我们描绘了一群少年的成长历程。 屏幕显示:有一种成长,让人回味悠长。 师:请你选一位少年,然后简要概述他的成长经历。 屏幕显示:概述成长经历。 生:细马是一个被领养的孩子,在一个陌生的世界里被别人排挤,无法适应新的生活。所以他选择了逃避。他拒绝和同学一起学习,选择了与羊为伍,开始了自己的放羊生活。但是孩子的内心深处还是希望能与同伴交流,当他能听懂当地的方言时,他又笨拙地采用骂人、打架的方法,希望引起别人的注意。虽然他本能地抵触他的养父母,计划着有一天逃离这个地方,但当养父母家的房子被水淹没、养父病逝、养母受不了双重的打击发疯后,细马毅然地挑起了这个家的重担,承担起了照顾养母的责任。 师:当他的家庭遭遇厄运时,细马勇敢地挑起了家庭的重担。你强调了这个重要环节,非常好。还有哪位同学试一试? 师: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当我们在概括这些少年的成长历程时,我们是不必面面俱到的,我们只要把他成长历程中最重要、最关键的情节提炼出来就可以了。这就是一种读书的方法,这种方法我们称之为: 屏幕显示:提要式读书。 就是将最能表现中心的重点内容提炼出来。 呈现形式:概括故事、评说人物。 师:在这些少年的成长历程中,一定有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成长细节,咱们一起来回忆这些细节。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寻找细节,朗读、圈画。 屏幕显示:重温成长细节。 生:桑桑帮纸月脱离那帮坏孩子,和两个坏孩子在船上打架,最后两个坏孩子再也不敢欺负纸月了。 师:这个细节中最让我感动的是柔弱的桑桑敢于和力量比他大得多的孩子打架,他的勇气来源于对纸月的关爱,来源于朦胧的英雄主义。请继续。 师: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当你们回忆这些细节的时候,老师谈了对这些细节的感想。下面,咱们换个位置,我来读这样的一个细节,你们迅速地在书上找到它,然后把你的感想写在这个细节的旁边。是桑桑第一个找到了秃鹤。那时,秃鹤正坐在小镇的水码头的最低的石阶上,望着被月光照得波光粼粼的河水。 秃鹤用嘴咬住指头,想不让自己哭出声来,但哭声还是抑制不住地从喉咙里奔涌而出,几乎变成了号啕大哭。 纸月哭了,许多孩子也都哭了。 纯静的月光照着大河,照着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也照着世界上一个最英俊的少年 生:陆鹤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了别人对他的尊重。 师:所以他的哭是一种欣慰的哭。 生:陆鹤这时候明白了:只有一心为集体做事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 师: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自己、表现自己。 生:虽然陆鹤是一个秃子,但是他的心是美丽的。 师:他的美丽来源于他心中的那份执著,他在排练节目的时候是多么辛苦呀!有没有哪一个同学来评点一下这个细节中“英俊”这个词?我建议采用“不是而是”这种句式。 生:这里的“英俊”不是指一个人的外貌,而是指他的内心。 生:这里的“英俊”不是以前的陆鹤,而是现在的陆鹤。 师:同学们,我们通过这样的方式对成长的细节表达了一点内心深处的感受,这又是一种读书方法。(教师板书:圈点读书)古人读书讲究“不动笔墨不读书”,我们也要养成这样的好习惯。 屏幕显示:圈点式读书。 主要方法:圈画好词、好句、好段落,写好旁批。 师:成长的经历丰富感人,成长的细节细腻动人,在草房子中, “成长”有着丰富的内涵,读完这本书,你觉得“成长”是什么?老师先说一句,然后请大家用这样的句式接下去说,好吗? 屏幕显示:感悟“成长”的内涵。 屏幕显示:“成长”,就是残疾少年秃鹤对尊严的执著坚守。 “成长”,就是 生:成长就是被领养来的细马对家庭责任的承担。 师:说得多好啊!他承担家庭责任的时候才多大啊?14岁!所以,成长就是一个领养来的孩子用柔弱的双肩扛起的养家重担。 生:成长就是杜小康对贫穷的感悟。 师:他的感悟表现在行动上,所以成长就是家道中落的杜小康在厄运来临时所表现出的那种坚强。 师:桑桑的成长体现在哪些地方? 生:桑桑在经过病痛的折磨后,产生了对生活的渴望。 师:对啊,热爱生活,背着妹妹去看城,他变得友好、善良,这就是成长。这些美丽的成长故事感动着我们,震撼着我们。可以说,在草房子里,美是无处不在的。 师:曹文轩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感动我们中学生的应该是道义的力量、情感的力量、智慧的力量和美的力量,而这一切都是美丽的,都是永恒的。” 屏幕显示:有一份美丽,让人心驰神迷。 师:老师觉得,草房子的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屏幕显示:水乡景物的优美。 师:一年四季,从早到晚,田野河流,水乡,给了我们美的享受。 屏幕显示:风土人情的淳美。 师:邻里之间的真诚相助,同学之间毫无瑕疵的纯情,大人之间诗情画意的情感纠葛都给我们留下了美的印象。 屏幕显示:道义人性的恒美。 师:厄运来临时的责任担当,垂暮老人在临走之际人格光彩的闪耀,少年面对死亡时仍能美好地看待明天的勇气和平静所有这些美的东西,都让我们深深地感动。 屏幕显示:在你的脑海里,曾经有这样一幅美丽的画面令你久久沉醉吗?请你读一读,说一说。 生:“操场四周种植的都是白杨树。它们在青灰色的天空下,笔直地挺立着。脱尽叶子而只剩下褐色树干之后的白杨,显得更为劲拔。”这段话写出了油麻地小学操场的环境,给人劲拔的感觉。 师:生机和活力。 生:在书中,“在此期间,一日三餐,都是由桑桑的母亲给她做的。油麻地小学的女教师以及村里的一些妇女,都轮流来照料她。”从“都轮流来照料她”可以看出油麻地的人生性善良,她们细心照顾着这个孤寡老人,照顾这个奋不顾身舅救落水孩子的老人。 师:你说得真好。,你从分析一个词语深入进去欣赏人物,“轮流照料”,多么出人感动的温暖的风土人情啊。 生:乔乔的父亲抹着眼泪,把乔乔往前推了一下,对她说:“大声叫奶奶呀,大声叫呀!” 乔乔就用了更大的声音去叫。 桑乔招了招手,把蒋一轮和温幼菊叫了过来,对他们说:“让孩子们一起叫她,也许能够叫醒她。” 于是,孩子们一起叫起来:“奶奶!” 声音犹如排山倒海。 这段话写出了油麻地的人对秦大奶奶的担心,对秦大奶奶为救孩子而掉入水中的敬佩。 师: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由对秦大奶奶的敌视转变成了对她的关心,敬仰。“排山倒海”这个词很有表现力,排山倒海,就是对秦大奶奶的深情而热切地呼唤。同学们,这种咬文嚼字一样地朗读品味,叫做“细读”或者“精读”(板书:细读)比如刚才这位同学从“轮流”着手,那位同学从“排山倒海的声音”着手,这些都是细读的方法。 师:老师也发现这么一段美文,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屏幕显示:美文片段细读。 在这些草房子的前后或在这些草房子之间,总有一些安排,或一丛两丛竹子,或三株两株蔷薇,或一片花开得五颜六色的美人蕉,或干脆就是一小片夹杂着小花的草丛。这些安排,没有一丝刻意的痕迹,仿佛是这个校园里原本就有的,原本就是这个样子。 师:对这段景物的描写,老师是这样来细读欣赏的: 屏幕显示: 景物描写,生动描绘出了宁静雅致的氛围; 竹子、蔷薇、美人蕉、草丛,粗看起来是普通花草,细品起来是草房子的“不俗”; 教室是草房子,可是周围的景物却是那样生机盎然,使人不由得想起一样东西:生命; 这景物描写不仅写出了自然优美的环境,也点明了它所浸染的质朴纯美的心灵; 这样美好的环境里演绎的故事,也一定能带给读者美好的回忆 师:这就是细读,就是从不同角度去反复体会和感悟语言的表达效果,再看:屏幕显示:选景:竹子、蔷薇、美人蕉、夹杂着小花的草丛,表现出清新典雅的感觉。炼词:“一丛两丛,三株两株”是传神之笔,活画出质朴的情调;两个“原本”,表现出校园美得质朴,美得自然。用句:四个“或”领起的排比句式,将淡雅之美渲染得淋漓尽致。手法:“总有一些安排”与“没有一丝刻意的痕迹”相对比,突出校园环境的自然幽雅。师:由于细读,在这样短短的一段话中,我们居然发现了那么多的美点。选景、炼词、选用句式、表现手法这些都是我们应细读的角度。 细读的感受和收获,如何才能表达得更真切、更形象呢?如何使我们的细读欣赏具有文学欣赏的味道、也更雅致呢?这样一些句式是可以借鉴的: 屏幕显示: 形象地描绘了 一个字,就把表现了出来。 不是,而是 ,不仅写出了,也点明 这个句子多有深意 师:我们要学会使用这些句式。同学们,我们刚才一起欣赏、品味了草房子的美 屏幕显示:用美的语言来书写美。 曹文轩作品的语言风格:质朴纯美。 在语言上去掉一些浮华、做作的词藻,让语言变得简洁、雅致,呈现出流畅自如而又韵味无穷的味道,这就是草房子的语言风格。 师:所以,老师建议大家重新去读一读草房子,细细品味它纯美的语言,细细揣摩作者怎样用美的语言来书写美的故事。教学,让作品意蕴丰厚草房子实录评点曹文轩 首先谢谢徐杰老师选择本人的草房子作为他向学生进行导读的文本。 他对草房子的导读,是准确的、精细的、富有见地的,在有些方面甚至超出了我自己对这部小说的理解。他使我想到了一个问题:一个文本的研究者完全可能比这个文本的书写者更能进入这一文本的腹地。 他在带领学生进入草房子时,选择了几个途径:人物、主题、美感等。选择了一个关键词作为解读草房子的轴线:成长。这样,就注定了他对草房子的分析,是完整的、全方位的。 其中,对“成长”一词的咀嚼最为耐心、细致。他启发学生贴近一个个人物,让学生看出这些人物成长状态的各自不同。关于人物的不同成长状态,我在创作草房子时,其实考虑得并不十分清楚,经徐杰老师和他的学生这样一分析,我看到,原来我对几个人物的选择,竟是这样的讲究,这让我对草房子更有了几分信心。我发现,一个作家对文本的自信心竟然是研究者们树立起来的。 曾有学者将草房子看成是一部成长小说,现在经徐杰老师和他的学生分析后,我真的要将它当作成长小说看了。 也许,它确实就是写的“成长”:桑桑的成长、杜小康的成长、细马的成长、陆鹤的成长、纸月的成长。 徐杰老师对草房子的美感分析,无疑是对草房子的有效性解读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我的小说,这大概是非走不可的途径,它是一个无法省略的话题,也可以说,是打开我作品的钥匙。而在美感方面,风景描写无疑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徐杰老师和他的学生看到了这一点,他们有很好的分析。我是一个很在意风景描写的作家。因为我认为,人物的行为、性格、情绪离开他生于其中的自然环境是无法得到最彻底的解释的。其次,就我的作品而言,没有它们,我的美学情调是根本无法得到实现的。离开风景描写,对我而言简直是无法想象的。对风景的意义我还有多重认识。其中有一条是与写作联系在一起的:风景描写是培养写作能力的基本训练。我在中小学作讲座时曾多次提醒老师们注意,现如今,孩子们手上的书,连一段像样的风景描写都找不出来,只读这样的书,是有问题的。 对徐杰老师的一些教学方法,我也是很欣赏的 圈画好词、好句、好段落,写好旁批。这是一种简单的、传统的阅读方式,但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其中,旁批是我最赞同的方式。古人就很喜欢这种阅读方式。它能帮助读者强化对文本的认识与记忆,并在这一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将文本消化了,化为已有。旁批是一种点化,既使文本的美妙之处、神髓之处得到揭示,也使自已得到了升华。旁批还是一种很优雅的行为。想想当年古人拈笔对文本进行批注的样子,是何等风雅! 细读。文本的精神、文本的灵魂、文本的种种好处,是要通过细读才能被发现的,越是好的文本就越需要如此。细读是个新词,在有的人看来,它是一个很现代的阅读方式,所谓的细读法是一个西方玩意儿。其实中国古人的读书早就是这样一种方式。金圣叹等人,就是这样读书的,揪住一句话不放,揪住一个词不放,揪住一个细节不放,在字里行间来回巡视,一个劲地往深处、隐秘处打量、寻思,直到将文本咀嚼得连骨头渣都不剩一点。 朗读。徐杰老师在讲授草房子时,不时地让学生朗读其中一段段文字,其意义绝不仅仅是调节课堂气氛,而是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草房子的理解。朗读是将文字变成声音,而声音的魅力是绝对不可小觑的。它可以使朗读者体会母语的声韵美,可以帮助朗读者加深对文字的理解。我以为,一堂语文课,朗读所占用的时间应当有较大的比例。 要求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