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_边界共生_旅游开发模式研究.pdf_第1页
大别山_边界共生_旅游开发模式研究.pdf_第2页
大别山_边界共生_旅游开发模式研究.pdf_第3页
大别山_边界共生_旅游开发模式研究.pd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别山 边界共生 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姜坤 章锦河 王浩 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 安徽芜湖2 4 1 0 0 0 摘要 边界共生 旅游开发是目前国内旅游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在深入分析大别山区域背景 旅游资源 开 发现状 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从政府 企业 社区3个层面介入 提出了大别山 边界共生 旅游合作开发新模 式 以期为同类问题的解决提供借鉴 关键词 边界共生 开发模式 大别山 中图分类号 F 5 9 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 0 0 1 7 8 5 2 2 0 0 7 0 2 0 1 3 3 0 4 1问题的提出 对于普通的第二产业和城市经济 区域经济发 展布局规律来说 边界地区往往成为受到冷落的地 域 甚至某些边界地区处于各自行政区经济发展圈 以外的真空地带 但边界地区由于较少受到人类活 动的干扰而得以保留了优美的自然风景和良好的植 被覆盖率 天然的生态环境和浓郁的民族风情 一 旦这些环境资源要素被视作旅游资源加以开发利 用 即可形成与都市旅游相提并论的生态旅游目的 地 1 由于边界地区在旅游开发方面的优势已被人们 所认识 原先不受重视的边界地带的共有资源出现 了严重的竞争和 争夺 八角寨丹霞地貌风景区 成为广西资源县和湖南新宁县的关注焦点 大别山 主峰天堂寨成为安徽金寨县与湖北英山县 罗田县 的 争夺 对象 皆为例证 1 旅游资源在空间赋存上具有客观的整体性 在 开发上具有主观的选择性 现实中这种 整体性 往往被 选择性 打破 行政区划及其利益诉求的 差异 使边界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陷于困窘境地 一方面 边界地区各自为政 旅游项目重复建设 景点克隆 宣传各唱各的调 甚至相互诋毁 另一 方面 边界地区意识到必须加强合作 但茫然于可 操作的路径 因此 如何开发边界地区的 共生 旅游资源 是理论与实践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拟 以大别山为例 通过对大别山旅游开发现实问题的 分析 提出 边界共生 旅游开发模式 以期有利 于促进边界地区旅游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2大别山旅游开发现状与存在问题 2 1大别山区域背景 大别山地处中国中原地带 雄居河南 湖北 安徽三省交界处 长江 淮河之间 邻近两大省会 城市武汉 合肥 俯视黄冈 信阳 安庆等中原古 城 联南贯北 承东起西 区位条件得天独厚 市 场腹地广阔 截至2 0 0 3年底 大别山行政区划上 涵盖3省 5市 六安 信阳 安庆 黄冈 孝 感 2 4个县 市 麻城 罗田 英山 红安 金寨 霍山 岳西 商城等 人口23 0 0多万 面积5 8 1 0 4k m2 2 2 2旅游资源特点 大别山旅游资源丰富 景观类型多样 集自然 风光 历史文化 红色遗迹于一体 从自然风光来 说 大别山第一高峰白马尖 17 7 4m 主峰天堂 寨 17 2 9m 突兀而立 直插云霄 以 雄 奇 险 幽 而著称 从文化遗存来说 80 0 0多年前 收稿日期 2 0 0 6 0 5 1 5 修订日期 2 0 0 6 0 7 2 6 基金项目 安徽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 2 0 0 5 S K 0 6 6 Z D 资助 作者简介 姜坤 1 9 8 3 男 安徽省宿州人 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旅游规划 旅游管理研究 V o l 1 9N o 2 M a r 2 0 0 7 云 南 地 理 环 境 研 究 Y U N N A NG E O G R A P H I CE N V I R O N ME N TR E S E A R C H 第1 9卷第2期 2 0 0 7年3月 大别山就有人类定居 留下众多的名寨 名城 名 寺 名塔 令人神往 从红色遗迹来说 大别山是 一片红色的热土 这里不仅建立了近代中国六大解 放区之一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还诞生了两位国家 主席 四百多位将军 2 3旅游开发现状 大别山旅游开发始于2 0世纪8 0年代 具体来 说 湖北 安徽境内的情形又略有不同 鄂境大别 山零星开发于2 0世纪8 0年代中期 2 0 0 0年以后进 入快速发展阶段 由于自然环境优美 资源丰富 游客接待规模逐年上升 2 0 0 0年接待游客5万人 次 2 0 0 1年接待1 0万人次 2 0 0 3年达到2 5万人 次 2 0 0 5年达到3 0万人次 旅游总收入近2亿元 皖境大别山开发略早于湖北 势头良好 仅以安徽 省金寨县的天堂寨国家森林公园为例 其面积和景 点数为湖北大别山的十分之一 仅1 9 9 9年接待游 客8万多人次 收入接近45 0 0万元 2 0 0 4年旅游 收入超过一亿元 2 4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2 4 1形象资源争夺 身份之争 从旅游开发的角度来说 在行政边界区域形成 的 为多个行政区分别拥有的旅游资源由于涉及到 行政区划的界限 极容易引起身份归属上的争议 4 随着当今生态旅游的广泛宣传和飞速发展 大别山 各个地区又都在大打生态旅游牌 那到底谁才是真 正的正宗 主导 为了把 大别山 这块金字招牌 争取到手 各个县市各显神通 如湖北省罗田县打 出了 大别山国家森林公园 的口号 安徽六安市 打出了 大别山地质公园 的口号 金寨县不甘示 弱 继而提出 红色大别山 的品牌 这种 大别 山 身份上的争议 严重影响了大别山生态旅游的 开发进程 使大别山的核心优势资源长期得不到有 效开发 大别山的旅游整体影响力更是无从体现 2 4 2资源载体争夺 边界之争 在中国经济转轨的过程中 由于行政区划对旅 游开发的刚性约束作用 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出现 了具有过渡性质的 行政区旅游现象 5 就大别山 地区来说 旅游边界问题突出表现为从 三不管 到 三要管 的矛盾 大别山位于鄂豫皖3省交界 处 经济落后 交通不便 尽管生态环境优良 但 因为长期缺乏经济开发的价值 一直处于 三不 管 的尴尬境地 但是 随着近年来生态旅游的异 军突起 大别山的旅游价值被普遍重视起来 于是 过去无人问津的落后大别山成为今日三方争夺的香 饽饽 边界纠纷应运而生 这也直接导致大别山今 日 模糊区划 南北分治 东种西伐 矛盾 的产生 最终也直接影响到了大别山生态旅游业的 持续发展 2 4 3交通限制发展 外通里不通 近十几年来 随着经济的发展 大别山整体交 通状况有了很大的改观 但离实现大别山旅游腾飞 的需要还有很大的距离 突出表现在出山主干道 少 外通里不通 以皖境大别山为例 区内各县一 图1大别山行政区划简图 F i g 1 T h e a d m i n i s t r a t i v e d i v i s i o n s c h a r t o f D a b i e s h a nR e g i o n 数据来源于罗田县 金寨县统计年鉴 表1大别山内山主要县市距主要干线公路的距离 T a b 1 D i s t a n c e b e t w e e nt h e m a i nr o a d s a n dt h e i n t e r i o r c o u n t i e s a n dc i t y 注 数据源于相关县市统计年鉴 第1 9卷云南地理环境研究1 3 4 般只有一条较高等级的公路 且多为二 三级路面 区内旅游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 越往内山 开发越 难 最终形成交通阴影区 外通里不通 另外 大 别山区内公路网主要以县域为基础 跨省 跨县的 公路不但少 而且状况极差 大别山区周边3省2 0 多县虽是近邻 但由于长期以来缺少联系 跨境交 通投资较少 除了国家投资改造的几条国道以外 其他类型的跨境交通很少修建 这也在根本上制约 了大别山各县市生态旅游的合作开发 3 3边界共生旅游开发模式 3 1概念 边界共生旅游开发是指对跨行政区域 位于两 个或者两个以上行政区域边界地带的共有旅游资源 的开发 这些边界地区大都远离各自的经济政治中 心 受益于周边经济发达地区的机会相对较少 但 随着生态旅游的开展 这些边界地区往往演变成为 旅游开发的重点地域 成为旅游产品市场中后来居 上的目的地 这种现象在当前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如何规划开发边界地区的共生旅游资源 创新合作 开发模式 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3 2模式 根据大别山的资源特色 区域背景 开发现 状 笔者分析了大别山边界共生旅游合作开发中的 突出问题 进而从政府 企业 社区等3个方面入 手 从3个层面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大别山边界共生 旅游合作开发系统 图2 3 3路径 3 3 1政府强力主导 兼顾全局协调 众所周知 旅游业是一种涉及面广 综合性 大 关联性强的产业 对于像大别山这样行政区划 林立 条件复杂的边界共生旅游区 单靠旅游企业 主导 操作 则旅游合作很难实现 如果由政府来 主导旅游合作则会不同 以旅游规划为例 由于行 政区划的人为分割 大别山各地的旅游规划均以自 己的行政辖区为参照 至今尚没有统揽大别山全局 的整体旅游规划 湖北省的罗田 英山县两地政府 于2 0 0 0年共同制定了 湖北省大别山生态旅游区 总体规划 安徽省关于皖境大别山的生态旅游总 体规划也在紧锣密鼓的筹备当中 但笔者认为 现 阶段大别山边界共生旅游合作开发应把握重点 即 在对全区旅游资源普查的基础上 由3省政府主 导 所属各地积极参与 在详细论证的前提下充分 分析 广泛邀请专家 学者参与探讨 最终制定一 个覆盖大别山全地域的 大别山生态旅游总体规 划 使各区旅游在规划的总体框架下错位布局 协调发展 同时 根据增长极理论 区域的发展总 是在一些条件较好的地点先开始 然后带动周围地 区经济全面增长 6 大别山现阶段的开发中同样不可 能做到全面开发 均衡发展 而是应该在三地政府 的主导协调下 先选择有条件的县市 进行重点规 划和开发 将其培育成大别山旅游中心城市 带动 大别山整体旅游发展 有鉴于此 笔者认为现阶段 大别山所属各个县市政府应由行政一把手挂帅 主 抓区域旅游合作开发 进而对全区旅游合作的战 略 目标 步骤等全局性问题进行集中研究部署 3 3 2转变景区经营体制 鼓励模式创新 考虑到大别山区地广人稀 交通不便 经济落 后的现实 区内众多的跨区域旅游景区点单纯依靠 政府投资 政府管理显然不切实际 而引入规模企 业主导跨区域景区开发却不失为一条捷径 在大别 山旅游合作开发过程中 各地方政府应协调一致 在保证所有权国家所有的前提下 将旅游区的经营 权从资源中分离出来 7 从而推行一种 景区资源国 家所有 企业自主开发经营 当地政府宏观指导 的三权分离模式 在这种模式的推行过程中 大别 山各地政府出资源 特定企业出资本 各地政府授 权特定企业在相当时期内拥有其辖区内旅游景区项 目的开发经营权 换句话说 特定企业即拥有了跨 行政区景点的整体经营权 这样不仅解决了大别山 各地政府开发旅游 心有余而力不足 和 斤斤计 较 的尴尬 而且给优势企业进入大别山旅游景区 图2大别山旅游合作开发系统图 F i g 2 T h e t o u r i s mc o o p e r a t i o ns y s t e mc h a r t o f D a b i e s h a nR e g i o n 姜坤等 大别山 边界共生 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第1 9卷 1 3 5 开发提供了平台 再者 企业鉴于自身利益及大别 山发展战略需要 不仅要投资旅游项目 同时也投 资基础设施 从而带动大别山旅游乃至其他事业的 发展 最终实现地方和外来投资企业的 双赢 3 3 3创新旅游开发机制 鼓励社区参与 在大别山生态旅游合作开发中 当地社区及居 民既是旅游合作开发积极的推动者 同时也是潜在 的破坏者 没有当地社区的积极参与 大别山生态 旅游合作开发注定失败 基于此 笔者认为大别山 旅游合作开发应着重引入一种以社区参与为基础的 旅游合作开发新模式 从而实现经济 生态 社会 效益的最终统一 为了使社区参与旅游开发有法可 依 首要条件即是要将社区参与写入关于大别山总 体旅游规划的法规条例中 使之具有相应的法律效 力 其次 为了突显本地人的主人翁特性 可以在 大别山旅游开发管理部门中应设立专职的社区管理 机构 授权居民通过一定的程序参与本区旅游发展 目标的决策 再次 在健全法规的基础上 大别山 各地政府应建立专门的执法监督机构 赋予其一定 的权限 全面协调管理机构 社区居民的关系 8 居 民参与旅游开发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收益 因此建 立公平规范的利益分配机制 以及长期有效的技能 培训和知识培训也同样必要和不可或缺 9 4结语 中国幅员辽阔 边界共生的旅游资源还有很 多 相应的纠纷也隐含其中 对边界共生旅游开发 模式的研究也就具备了显著的现实意义 笔者在深 入分析 详细论证的前提下 以大别山边界共生旅 游开发为例 提出了 政府主导 企业经营 社区 参与 的旅游合作开发模式 以期为同类地区问题 的解决提供借鉴 此模式既强调地方政府应具备全 局意识 局部服从整体 旅游企业应有共赢共生意 识 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 1 0 同时也要求旅 游地社区居民要提高参与意识 培育协作观念 全 力支持当地旅游发展 以期实现政府 企业 社 区 居民的合作多赢 参考文献 1 吴必虎 区域旅游规划原理 M 北京 中国旅游出版社 2 0 0 1 5 3 5 9 3 6 1 2 话说大别山 E B O L 大别山网站 w w w d b s w c n 3 曹大贵 大别山区经济发展的交通运输条件分析 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 0 0 1 1 0 4 2 9 8 2 9 9 4 胡立芳 周玲 行政区旅游资源争议现象初探 J 广州大学学报 2 0 0 4 3 1 5 8 5 9 5 张建 重视区域旅游合作开发中的行政区划因素 J 科学 经济 社会 2 0 0 5 9 8 1 5 7 5 8 6 张慰冰 合作开发环太湖旅游圈探求区域旅游发展的新思路 J 旅游学刊 1 9 9 7 4 4 3 4 4 7 依绍华 民营企业进行旅游景区开发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J 旅游学刊 2 0 0 3 4 8 宫晓玲 试论旅游规划中的社区参与 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 0 0 5 5 1 1 6 1 1 7 9 徐红罡 保继刚 澜湄次区域旅游合作的特点及西双版纳对策 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 0 0 5 1 7 6 5 9 6 0 1 0 尹炎 怒江大坝建设中的各方博弈分析 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 0 0 5 1 7 2 2 1 T H ES T U D YO NS H A R E D B O R D E RT O U R I S M E X P L O I T A T I O NMO D EI N D A B I E S H A NR E G I O N J I A H GK u n Z H A N GJ i n h e WA N GH a o C o l l e g e o f N a t i o n a l T e r r i t o r i a l R e s o u r c e s a n dT o u r i s m A n h u i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Wu h u2 4 1 0 0 0 A n h u i 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S h a r e d b o r d e r r e g i o nt o u 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