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欣赏》第四讲.ppt_第1页
《京剧欣赏》第四讲.ppt_第2页
《京剧欣赏》第四讲.ppt_第3页
《京剧欣赏》第四讲.ppt_第4页
《京剧欣赏》第四讲.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京剧知识与欣赏 听看学 第四讲京剧流派 一 京剧流派的形成1 京剧流派形成的客观条件 1 京剧流派形成是一定时代和社会的产物 2 地域环境 人文背景对京剧流派形成的影响 3 同行竞争是流派形成的重要条件2 京剧流派形成的主观条件 1 扎实的基本功和熟练的技能 技巧 2 人格的魅力 深厚的生活积累和丰富的艺术修养 3 善于露秀藏拙 扬长避短 4 富有革新精神 各有代表剧目 5 配合默契的创作集体 6 具有本派的传人和观众 二流派简介 1 生行 1 老生余叔岩 1890 1943 祖籍湖北罗田 出身梨园世家 祖父余三胜 父亲余紫云 自幼师从吴联奎学京剧老生戏 后拜谭鑫培为师 他认真钻研老生艺术 虚心求教 姚增禄 王长林等人曾是他请益的良师 王荣山 贯大元等人 也都是他交流艺术的益友 王君直和陈彦衡 在唱念方面对他帮助最大 他的音量不如谭鑫培洪亮 但在苍音 沙音之中另有一股清醇 甜洌的韵味 他演唱不追求旋律的花俏 却讲究精巧细腻 行腔刚劲委婉 在朴实中见华丽 于淡雅中见浓艳 他又很精通音韵 对五音 四呼 出声 归韵 四声 尖团等 运用十分准确得当 也因此他的演唱字准音实而又清纯自然 念白抑扬有致 节奏紧凑 而且也很善于把握戏曲中的人物感情 代表剧目为 捉放宿店 搜孤救孤 击鼓骂曹 战太平 打棍出箱 定军山 空城计 等其弟子有杨宝忠 吴彦衡 王少楼 谭富英 陈少霖 李少春 孟小冬等 二流派简介 马连良 1901 1966 回族 北京人 八岁入喜连成 后改富连成 科班 先从茹莱卿学武生 后从叶春善 蔡荣贵 萧长华学老生 十七岁出科 应邀去福州担任主演 十八岁北返 再次坐科三年 马连良上承谭鑫培 私淑余叔岩 又向诸多名家请教 在广征博采的基础上 锐意创新 形成独树一帜的马派艺术 马连良的嗓音清柔圆润 甜净明澈 唱腔旋律流畅 寓巧于圆 在简朴中见俏丽 念白掺入京音 更富于生活气息 做工潇洒飘逸 讲究传神 注重刻画人物的精神状态 性格气质 因此塑造的人物给人以自然 洒脱的真实美 马连良的戏路广 尤擅老戏新编 其中多数久经锤炼 成为马派代表剧目 如 秦琼发配 宝莲灯 摘缨会 楚宫恨 清风亭 龙凤呈祥 打渔杀家 群英会 借东风 四进士 等 马连良的弟子有言少朋 王金璐 王和霖 周啸天 迟金声 李慕良 马长礼 张学津 冯志孝 梁一鸣等 二流派简介 言菊朋 1890 1942 蒙古族 父为清末举人 言菊朋幼年就学清末陆军贵胄学堂 曾在清末理藩院 民国的蒙藏院任职 曾从名票红豆馆主 溥侗 和名琴师陈彦衡学习演唱 向钱金福 王长林学身段练武功 又得到杨小楼 王瑶卿的指导 技艺大进 以演谭鑫培常演剧目受到好评 被誉为 谭派名票 1923年 言正式 下海 为专业演员 学习更加刻苦 勤奋 因其有着较好的文化修养 精通音律 于是根据自己的嗓音特点 自创腔儿美 味儿厚的新腔 呈现出婉转跌宕 细腻精巧 洒脱中见坚凝 朴拙中见华丽的言派艺术 代表剧目有 让徐州 卧龙吊孝 上天台 白蟒台 法场换子 贺后骂殿 除三害 等 言派传人有张少楼 李家载 毕英琦 刘勉宗等 其孙兴朋 颇能承继祖业 二流派简介 高庆奎 1890 1942 原籍山西榆次 生于北京 系清末丑角演员高四保之子 幼年从贾丽川 贾洪林的叔父 学老生 十二岁登台 十八岁变声后与贾洪林一起研究唱 做 与李鑫甫练武功 学把子 他在演唱上博采众家之长 初宗谭派 后来根据自己嗓音特点 吸收了孙菊仙 刘鸿升的实大声洪的特点 融会贯通 形成独特风格的高派艺术 高派擅长大气口的 满宫满调 和长拖腔 以抒发人物的感情 特别是悲壮激越之情见长 代表剧目有 逍遥津 哭秦庭 史可法 等 高派传人有其弟子白宗麟 王斌芬 李和曾 李盛藻等人 二流派简介 谭富英 1905 1977 祖籍湖北江夏 生于北京 出身梨园世家 祖父谭鑫培 父谭小培 谭富英幼承家学 十二岁入富连成学艺 得萧长华 王喜秀 雷喜福教授 出科后复从其父谭小培学戏 并得余叔岩指导 在演唱艺术上吸收了余派特色 结合自身嗓音条件 形成酣畅舒展 流利大方的的 新谭派 风格 代表剧目有 定军山 战太平 失空斩 等 其子谭元寿及孙谭孝曾为文武老生中的佼佼者 二流派简介 杨宝森 1909 1958 原籍安徽合肥 祖居北京 曾祖父杨贵庆工刀马旦 祖父杨桂云为 四喜班 的著名花旦 其父辈中 长子杨孝亭 亦演花旦 著名琴师杨宝忠为孝亭之子 次子杨孝芳 工武生 兼学铜锤花脸 杨宝森为孝芳之子 杨宝森幼师从裘桂仙 开蒙学戏 后拜鲍吉祥学老生 宗余派 他虽未拜在余叔岩门下 但多方求师访友 扩宽学习之路 曾得到名师陈秀华及堂兄杨宝忠的指点 向余派研究家张伯驹问艺 也曾向王瑶卿求教 不断提高艺术修养 杨宝森的演唱 颇具余派稳健含蓄 韵味纯厚的艺术特点 利用嗓音偏低 音域宽 嗓子坚韧耐久 胸腔共鸣较好的长处 调动鼻音 听起来不觉干涩 在 泣音 擞音 哭腔 等方面的运用上十分巧妙 因而使声音甜美 柔和圆润 宽畅饱满 他以醇浓的韵味 婉转的旋律 稳健的节奏所表现苍凉 悲哀 凄惨 沉郁的感情 有很好的艺术效果 代表剧目有 伍子胥 清宫册 李陵碑 击鼓骂曹 等 杨宝森的弟子和追随者有汪正华 梁庆云 马长礼 李鸣盛 蒋慕平 朱云鹏等 二流派简介 奚啸伯 1910 1977 满族 北京大兴县人 祖父裕德系前清文渊阁大学士 父熙明 曾任度支部司长 善长书画 啸伯在父影响下 自幼喜爱书画 并对京剧显示出浓厚的兴趣 1921年拜言菊朋为师 勤奋不辍 刻苦用功 1929年 下海 在众多大师的教诲下 其演唱艺术日臻精湛 他的嗓音清澈圆润 行腔流畅 富有韵味 唱法上讲究口劲 开 齐 撮 合 清楚准确 工整大方 表演上具有谭的爽朗 余的端庄 言的工巧 马的舒畅 创立了委婉细腻 清新雅致的 奚派 艺术 代表剧目有 白帝城 十道本 上天台 苏武牧羊 等 弟子有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等 二流派简介 周信芳 1895 1975 浙江慈溪人 生于江苏清江浦 祖上出过监察御史 曾祖父周亦溪任县学教谕 父周慰堂初为布店学徒 后因爱好京剧 二十二岁下海加入春仙班 演二路旦 后与青衣演员许桂仙结婚 周信芳五岁随父到杭州 拜京剧文武老生陈长兴为师 不久 又师从王九龄弟子王玉芳学老生 十二岁随父到了上海 入王鸿寿的满春班演娃娃生 从王鸿寿身上学到不少老生和红生戏 为日后发展 打下坚实基础 十四岁入喜连成科班 后改富连成 接触谭鑫培的精湛艺术 开拓了艺术视野 得到丰富的艺术滋养 周信芳的嗓音沉厚中带有沙音 但他扬长避短 因势利导 采用字重腔轻的唱法 不求声甜 但求悦耳 力争声情并茂 在念白中加入口语 听起来生动自然 富有韵味 他还将唱念技巧结合起来 以念带唱 唱中加念 颇为别致 形成独特 麒派 艺术 代表剧目有 四进士 徐策跑城 乌龙院 义责王魁 宋士杰 打渔杀家 等 麒派 传人有高百岁 陈鹤分峰 李少春 李和曾 徐敏初等 其子周少麟亦继其衣钵 二流派简介 2 武生杨小楼 1878 1938 原籍安徽怀宁县 生于北京 祖父杨二喜 武旦演员 父亲杨月楼 武生兼老生 其幼年入小荣椿科班 从师杨隆寿 杨万青 姚增禄 范福泰等习武生 二十四岁时 在北京搭宝胜和班 拜俞菊笙为师 又得到谭鑫培 王楞仙等人的指点 艺更精进 杨小楼不以开打勇猛 惊险取胜 而是善于刻画人物性格 塑造风采各异的勇士形象 他功架华美 武打利索 外形光彩 形象充实 无论唱 念 均使人感到人物威武雄壮 英气逼人 给人以心灵的感染 杨小楼开创了以 武戏文唱 为主要艺术特征的武生流派 代表剧目有 长板坡 挑华车 铁笼山 艳阳楼 恶虎村 八大锤 等 弟子有刘砚芳 刘宗杨 艺宗杨派者有杨盛春 茹富兰 李万春 高盛麟 李少春 王金璐 奚中路等 二流派简介 张英杰 1888 1971 著名武生演员 原名张英杰 号燕南 河北高阳人 岁时入天津隆庆和科班 一开始学的是老生 老旦 也学武生 他10岁开始登台 岁在杭州演出时开始用 盖叫天 之名 意思是要超过当时的 伶界大王 谭鑫培 因为谭鑫培的艺名叫 小叫天 他以演短打武生为主 长期在上海 杭州一带演出 有 江南第一武生 之称 盖叫天继承南派武生创始人李春来的表演艺术 又广泛吸取其他表演艺术的长处并结合个人的条件加以发展 形成南派短打武生又一个重要流派 世称 盖派 擅长短打武生 曾经获得 第一勇猛武生 的称誉 盖派的武打独具一格 讲究武戏文唱 于稳练从容之中兼有脆率利落 表演方法根据剧情及人物性格而各自不同 善以丰富变化的武打和造型表现不同的人物 同一人物在不同剧目中的塑造方式也不相同 如武松在 打虎 狮子楼 十字坡 快活林 蜈蚣岭 各剧目中的神态 武技都有所区别 比较清晰的勾勒出了武松思想变化的脉络 树立了可信的英雄形象 有 活武松 之誉 代表剧目除了 武松 外 还有 打虎 狮子楼 十字坡 快活林 鸳鸯楼 三岔口 白水滩 一箭仇 洗浮山 鄚州庙 闹天宫 等 盖叫天之子张翼鹏 张剑鸣 张二鹏均工武生 张翼鹏是武生中的奇才 创造了很多高难武工技巧 是 盖派 佼佼者 二流派简介 3 小生姜妙香 1890 1972 祖籍河北沧州 生于北京 父姜丽云 四喜班的旦角演员 母陈氏 是昆曲世家陈金雀的孙女 通音律 姜妙香七岁拜谢双寿 田宝琳学青衣 十一岁搭入宝胜和班 又向陈德霖 茹莱卿学了昆曲和皮黄戏 特别在唱念上得到陈的传授 为后来改扮小生起到重要作用 当他的青衣表演进入 黄金时期 时 却因过力而一病两年 其间因嗓音恢复较慢 所以发展受到影响 于是二十一岁时转拜冯蕙林 陆杏林为师 改学小生 姜妙香得到各名师的真传 博采众长 刻苦钻研 努力创新 创造了许多优美动听的小生唱腔和多种唱法 形成脍炙人口的姜派 代表剧目有 奇双会 群英会 拾玉镯 借赵云 虹霓关 状元谱 等 其弟子有阎庆林 二流派简介 叶盛兰 1914 1978 原籍安徽太湖县 生于北京 曾祖父叶廷科 清道光年间贩茶 笋到京谋生 后定居北京 祖父叶中定始入梨园 学艺老嵩祝班 后为四喜班净角台柱 父叶春善 坐科小荣椿科班 工老生 后任富连城社长 叶盛兰九岁入富连城社 由张彩林开蒙工小生 1930年 出科后拜程继先为师 以求深造 得到真传 在多年全面的舞台实践中 他的雉尾生 武小生戏 取得突出成就 有 活周瑜 活吕布 之誉 代表剧目有 周瑜 吕奉先 罗成 十三太保 水淹下邳 白蛇传 西厢记 等 叶派传人有马荣利 李元瑞 茹绍荃 张春孝 张岚方 郭自勤 夏永泉 萧润德 马玉琪 满乐民 张学济 降鸣兰 朱福侠 李继增等 次子叶少兰 艺宗乃父 现已成才 4 红生王鸿寿 1850 1925 王鸿寿祖籍江苏 幼在自家昆 徽班习昆曲武丑和徽戏靠把老生 青年时在太平军徽班度过 后投师朱湘其 同治十年前后 在上海庆乐 天仙 天乐 丹桂等茶园搭班 王鸿寿的表演风格形成于清末 是京剧红生行当的创始人 所表演的红生戏别具一格 于继承前辈艺人米喜子 程长庚等表演艺术的基础上 有很大的创造与发展 被尊为红生之祖 王鸿寿擅演关羽 久在上海等地演出 他突破了原北派 即米 程一系 关羽戏的局限 变北派塑造关羽形象以肃穆庄严为主的演法为南派的威武激昂 冲淡对关羽的过分 神化 而加强其刚劲雄武的描绘 王鸿寿对关羽的扮相 服饰 工架 武打 唱 念 表演作了多方面的丰富与创新 变关羽的揉胭脂脸为勾银朱脸 增加了脸谱的线条 加浓脸谱的色彩 变关羽戴黑满或黑五绺髯口为黑三绺 为关羽设计了独用的夫子盔 掩心甲 软靠 特制了青龙刀 借鉴关羽的各种塑像 画像设计了多种优美的造型 又设计了特殊的趟马和刀花亮相 唱法上 他以高亢的嗓音唱徽调 并以昆曲吹腔 梅花板 南韵拨子 西皮 二黄 唢呐二黄等互相配用的方法作为关羽独有的唱腔 注重做派 融合文武老生 武生及架子花脸的表演特色 使之兼有庄重 沉雄 勇猛 威武等多种特色 并增设一名马童来丰富关羽的舞蹈动作 他亲传的弟子有周信芳 李洪春 林树森 赵如泉 刘奎官等人 夏月润 李吉来 唐韵笙等人扮演关羽 无不宗法王鸿寿 二流派简介 李洪春 1898 1990 王鸿寿的弟子有周信芳 林树森 李洪春等 他们均有各自的成就 其中全面继承并发展王派红生艺术的是李洪春 李洪春祖籍江苏南京 后迁山东武定府 李父幼年曾在北京谭鑫培的 同庆社 唱老生 李洪春七岁入 长春科班 拜在小生陆华云门下 十一岁时 科班解散 便在北京搭班演戏 初学小生 后改武生 1919年 被王鸿寿受为弟子 李洪春勤学好问 深得乃师喜爱 因而倾囊相授 不仅王创演的 关公戏 他都继承下来 连王的代表作 洪杨传 岳传 扫雪 夸才 等 也得其亲传 李洪春在实践中将关羽戏由王鸿寿的36出增加到40余出 结合武术刀法创 关公十三刀 的刀式 又精心揣摩关羽的有关图像创 关公48式 亮相 突破了关羽形象的雕塑美 因戏设腔 揉入各种唱法 念白则综合文武老生的庄重沉着 武生的刚毅 花脸的粗犷 并用乡音 关羽系山西人 装点而独具一格 表演允文允武 不受传统演法的拘束而多所创新 着重刻画人物的性格 突出其儒雅肃穆的一面 进一步完善了红生行当的表演 此外 他的戏路亦很宽 武生 老生 诸行当都能胜任 剧目也极宽泛 李洪春的传人极多 弟子李万春 宋遇春 王金璐 李和曾 曹艺斌 袁金凯及子金声 玉声等之外 奚啸伯 高盛麟 李少春 傅德威 茹元俊等亦从其习艺 二流派简介 5 生行名家李少春 1919 1975 河北霸县人 出身梨园世家 父李桂春 艺名小达子 李少春自幼在家中受到艺术熏陶与严格的家训 逐渐养成良好的艺术气质 七岁从师沈延臣练功 十一岁时家中又请名师丁永利 陈秀华到家中正式指导其练功学戏 1937年李少春在天津演出 声誉大起 一跃成为头牌演员 他并不自满 又拜余叔岩为师 成为余叔岩的入室弟子 李少春是一位文武全才 不可多得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他把杨派和余派的真髓掌握的深入 透彻 娴熟 传神 在此基础上 他又创作演出了新剧目 文天祥 唱 念 做 打更是得心应手 舞台形象激昂慷慨 气势夺人 李少春的扮相清秀 嗓音宽厚 唱腔清纯 身段优美 他的表演感情饱满 武功出众 拥有大批的追随爱好者 李少春京剧音配像录音主要剧目有 打金砖 响马传 穆桂英挂帅 断臂说书 打侄上坟 四郎探母 赤壁之战 上天台 将相和 等 二流派简介 唐韵笙 1903 1970 原名石斌魁 满族 原籍沈阳 有资料说是福建人 幼年流落街头 被河北梆子演员金刚钻的琴师杨景云收为义子 遂入天津 小四喜 科班学艺 取名唐韵笙 主演文武老生 兼演红生 先后随师在山东 河北 上海 东北等地演出 30年代开始在东北享有盛名 唐韵笙是一位爱国的艺术家 抗日战争时期因演出影射日寇的 后羿射日 而身陷囹圄 建国后曾任沈阳京剧院副院长 先后主演了 云罗山 郑成功 詹天佑 等新编历史剧 唐韵笙多才多艺 功底深厚 昆乱皆精 文武兼备 除去本工老生外 净 老旦 他都能演 是老生行当中的多面手 例如他演 拾玉镯 刘媒婆时 吸收了东北地区生活习惯 在舞台上耍烟袋 手托长杆烟袋 旋转于掌心 做出许多花样 随腔走三个圆场 尤为绝迹 他在 目莲救母 中饰演老旦应工的刘青堤也是一绝 在与大鬼开打 抛杈 一场 他能接杈甩 锞子 范儿起的高 落地无声 形如元宝 另外 他还演架子花脸应工的 红逼宫 的司马师 铜脸花锤应工的 铡美案 的包公 他的红生戏 古城会 屯土山 灞桥挑袍 等演来也是别具风采 被人们称为 南麒 北马 关外唐 二流派简介 尚和玉 1873 1957 尚派武生创始人 原名尚壁 字和玉 生于直隶天津宝坻 今属天津市 大套村 尚和玉年幼时家境贫寒 他在家排行最小 7岁时开始在一梆子班学戏 工武生 9岁入玉田县九和春科班学艺 出科后 到北京搭嵩祝成班 充武戏配角 久经磨炼之后 学得一身好功夫 而且唱工 做派俱佳 20岁左右就已在乡间故里有 活赵云 之称 不久便只身进京闯荡 当时的北京城是京剧名家荟萃之地 尚和玉进了玉成班 又经过一番摔打和起伏 在一出 收关胜 中饰演关胜一角 大获成功 他从三张桌子搭起的台子上一个 云里翻 稳稳落地 征服了全场 1900年庚子事变后 尚和玉回到天津发展 长达25年之久 此间往来北京 上海等地 红极一时 后从师于著名武生俞菊笙 即当时武生三大派之一的俞派 尚和玉得到了俞之内弟张玉贵 俞之姐夫张虎山二位老师的精心培养 艺路大开 后到津门及东北各地演出 崭露头角 1925年 尚和玉应梅兰芳之邀 参加了梅剧团 后来自己组班演出于京 津一带 成为享名一时的武生演员 之后 尚和玉定居北京 1952年他积极参加为抗美援朝捐献飞机举行的义演 虽已79岁高龄 舞台风范不减当年 二流派简介 谭元寿1928年生人 著名京剧武生 老生演员 北京人 谭富英的长子 出身梨园世家 曾祖父谭鑫培为京剧老生谭派创始人 祖父谭小培 父亲谭富英均继承谭派 谭元寿是当今谭门的代表人物 1938年谭元寿入富连成科班元字科 师从雷喜福 王喜秀 张连福 刘盛通 宋继亭等学老生 从王连平 沈富贵 茹富兰 钱富川等学武生 受到严格的基本功训练 1945年结束科班生活 曾为荀慧生 挎刀 参加裘盛戎的班社 1947年谭元寿和杜近芳在北京合演 红鬃烈马 获得好评 1949年曾自行挑班 1954年参加北京京剧团 他功底扎实 文武兼备 他较全面地继承了谭派的艺术风格 又借鉴了余派传人李少春的表演 是一位文武兼备的京剧老生 在半个多世纪的舞台实践中 具有自己丰富的创造 常演剧目有 定军山 南阳关 桑园寄子 问樵闹府 打金砖 等 1964年在现代戏 沙家浜 中饰郭建光 颇有创造 二流派简介 二流派简介 2 旦行 1 四大名旦梅兰芳 1894 1961 原籍江苏泰州 长期寓居北京 出生梨园世家 祖父梅巧玲为京剧名旦 同光十三绝 之一 父梅竹芬也是昆曲 京剧旦角演员 母杨长玉是著名武生杨隆寿之女 伯父梅雨田是谭鑫培的琴师 梅兰芳的父母早亡 由伯父抚养成人 9岁从名旦吴菱仙学青衣 又向名旦秦稚芬学花旦戏 并刻苦学昆曲 练武功 观摩其他行当角色的演出 为艺术创造打下坚实基础 他善于运用唱 念 做 舞等技巧 把人物的心理状态刻画入微 运用艺术手段自然 和谐 富有节奏感 在质朴中见俏丽 妩媚中显大方 在表演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美学原则 具有端庄闲雅的古典美 代表剧目有 春秋配 生死恨 西施 天女散花 太真外传 洛神 黛于玉葬花 霸王别姬 嫦娥奔月 等 其弟子很多 著名的有程砚秋 魏莲芳 李世芳 张君秋 言慧珠 杜近芳 丁至云 罗蕙兰等 其子梅葆玖已显其父艺术风采 二流派简介 尚小云 1899 1976 出生于河北南宫县 后迁居北京 祖父尚志铨 曾任清远县令 父尚元照 在光绪年间充任那王府总管 其六岁投李春福 李洪春之父 门下学戏 工老生 十岁入三乐科班习武生 后改青衣 开蒙老师是吴顺林 后经名旦孙怡云 唐竹亭 张芷荃 戴韵芳指教 技艺大进 之后与杨小楼 王瑶卿 龚云甫 高庆奎 白牡丹 王又宸等人同台献艺 得到大师的深刻影响 技艺进一步提高 他演唱高亢圆亮 有穿云裂石之胜 念白除韵白外 兼擅京白 做工身段 端庄优美 勇健挺拔 富于美感 形成了风格独特的的尚派艺术 代表剧目有 乾坤福寿镜 玉堂春 三娘教子 御碑亭 雷锋塔 得意缘 十三妹 银屏公主 昭君出塞 等 尚派弟子很多 但限于条件 完全宗 尚 者较少 除其子尚长麟外 有孙荣蕙 杨荣环 兼学梅派 张君秋 在尚 梅基础上自成一家 童葆苓 兼学荀派 此外 李世芳 毛世来 吴素秋等都曾从尚受业 二流派简介 程砚秋 1904 1958 满族 北京人 程砚秋幼年家道中落 为生计 六岁随荣碟仙练武功 从荣春亮习武生 后改从陈桐云习花旦 后又改从陈啸云学青衣 十三岁倒仓 在剧作家罗瘿公的安排下 学习京 昆技艺 研习音韵和书画 提高文学艺术修养 为日后创作作了充分准备 1919年拜梅兰芳为师 梅亲授 贵妃醉酒 因此其表演才能在实践中实力大增 艺术创作也日趋成熟 在唱念上 功力独具 创立了风格含蓄 深邃曲折 高低断续的唱腔 在表演上 无论在眼神 身段 步法 指法 水袖 剑术等方面 也有与众不同的特点 代表剧目有 四郎探母 贺后骂店 三击掌 汾河湾 朱痕记 玉堂春 三娘教子 文姬归汉 荒山泪 锁麟囊 碧玉簪 等 弟子有荀令香 陈丽芳 赵荣琛 王吟秋 李丹林等 私淑较为出色的有新艳秋 侯玉兰 江新蓉 李世济等 二流派简介 荀慧生 1900 1968 出生于河北东光县 1907年其父荀凤鸣到天津谋生 将他送到梆子班学戏 1910年 其随师进京 拜侯俊山为师 技艺精进 后又随师搭正乐科班 向陈湘云 陈德霖 吴菱仙 路三宝 程继先等学习京昆艺术 后拜王瑶卿门下学青衣 在继承前辈艺术特点的基础上 又大胆创新 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他唱腔甜媚 稍有闷音 善于运用小颤音和华丽的装饰音 又常以鼻音收腔来增添唱腔的韵味 运用气息的抑扬顿挫形成唱腔的缠绵断续 在表演人物的委屈 哀怨的情感时 有很强的感染力 他创造了韵白 京白 苏白为一体的念白 吐字清晰 声情并茂 韵调别致 对突出人物的心境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在表演上 强调 演人不演行 的境界 代表剧目有 丹青引 红娘 勘玉钏 元宵谜 红楼二尤 钗头凤 霍小玉 十三妹 花田错 金玉奴 得义缘 等 主要传人有毛世来 许翰英 李玉茹 吴素秋 童芷苓 赵燕侠 曲素英 刘长瑜 孙毓敏 宋长荣等 二流派简介 二流派简介 2 四小名旦李世芳 1921 1947 幼年入学富连成科班 工青衣 花旦 受教于尚小云 萧长华 魏连芳等名师 后拜梅兰芳为师 李世芳嗓音明亮甜润 扮相有雍容华贵之气 常演剧目有 霸王别姬 碧游宫 盘丝洞 等 毛世来 1921 1994 山东掖县人 九岁入富连城科班 工花旦 兼演武旦 受业于萧长华 于连泉 王连平 十九岁满师 又拜尚小云 梅兰芳 荀慧生 赵桐珊为师 他嗓音清亮 扮相俊俏 白口清丽干脆 能唱善做 文武兼备 常演剧目有 铁弓缘 英杰烈 十三妹 等 二流派简介 张君秋 1920 1997 祖籍江苏丹徒 其母张秀琴是河北梆子演员 所以幼时在母亲影响下喜欢戏曲 十三岁拜李凌枫学京剧青衣 后常得王瑶卿 尚小云的指点 1937年拜梅兰芳为师 并向阎岚秋 朱桂芳 冯子和 张彩林 郑传鉴 朱传茗 姜玉佩等名家学习 他的演唱 充分发挥嗓音娇 媚 脆 水的天赋 同时吸收各派的艺术风采加以融化 形成音色绚丽 感情丰富 舒展自如 华丽优美 刚健清新的风格 表演上端庄含蓄 自然率真 化妆 服饰讲求色调同人物身份 处境的协调 代表剧目有 怜香伴 春秋配 银屏公主 四郎探母 大保国 二进宫 玉堂春 刘兰芝 金山寺 断桥 雷峰塔 三娘教子 等 弟子中杨秋玲 李炳淑 杨春霞 杨淑蕊 薛亚萍 王婉华 雷英 张静琳 王蓉蓉等在全国有一定影响 二流派简介 宋德珠 1918 1984 著名刀马旦 武旦演员 原籍天津 生于北京 1930年入中华戏曲专科学校 从阎岚秋 朱桂芳 张香庭 余玉琴 郭际湘 诸茹香 王瑶卿学刀马旦 武旦 花旦 青衣戏 出科前亦向程砚秋 荀慧生 于连泉问艺 故文武兼擅 戏路宽广 他的表演艺术具有美 媚 脆 锐的独特风格 他善于武戏文演 注重刻画人物 丰富和发展了刀马旦 武旦的表演艺术 蔚成一派 代表剧目有 金山寺 杨排风 小放牛 泗州城 盘丝洞 等 其女宋丹菊 艺宗乃父 传人有宋燕玲 安荣卿 胡金玲 王泰来 许世光 王继珠 王小玲 牟玉凤 钟娅琳 黄丽丽等 二流派简介 3 老旦李多奎 1898 1974 著名老旦演员 北京人 十二岁入三乐科班学老生 后改老旦 拜师罗福山 他的演唱重于用气之功 对换 偷 提 喷 吐 收 放各种用气之法 安排得精细到家 演唱达到气足神完 声音圆润悦耳 并注重声韵的变化和感情表达的结合 常演剧目有 钓金龟 行路哭灵 太君辞朝 望儿楼 遇后 打龙袍 等 传人有李盛泉 李金泉 王玉敏 王梦云 王晓临等 二流派简介 卧云居士 玉铭 赵静尘 1891 1944 满族正黄旗人 原姓爱新觉罗 按满籍皇族辈份排姓 毓 改用 玉 字为姓 名玉铭 字静尘 号卧云居士 民国后以赵为姓 名赵静臣 卧云居士青年时期就读于满族贵胄法政学堂 卧云居士最初喜爱八角鼓 后祟尚龚云甫演唱艺术 常到北京票房演唱 曾到言乐会与言菊朋同台演出 并切磋演唱技艺 他的嗓音极好 清脆甜亮而富于韵味 难得的是他的嗓音带有龚云甫特有的老旦 雌音 一种近似老年妇女的嗓音 因其演唱颇似龚云甫 故亦为剧界推重 在梨园同行的建议下 卧云居士拜龚云甫为师 并改为专业演唱 此后 他曾与梅兰芳 言菊朋 时慧宝 金仲仁 雷喜福 奚啸伯 杨宝森 赵啸澜 李盛藻 孙毓敏 言慧珠 雍竹君女士 德国人 等人合作演出 二十年代前后 曾多次与梅兰芳等著名演员合作演出 四郎探母 是红极一时的剧目 1944年春节 与言慧珠合演于天津中国戏院 因突然患病归京 遂一病不起 同年秋 病故于北京谢家胡同 常演剧目有 徐母骂曹 母女会 滑油山 四郎探母 太君辞朝 钓金龟 托兆哭灵 遇后 打龙袍 六月雪 岑母归汉 沙桥饯别 饰唐僧 等 二流派简介 4 旦行名家言慧珠 1919 1966 女 蒙族 言菊朋之女 7岁开始跟程玉菁 赵绮霞学程派青衣 12岁后从朱桂芳 阎岚秋学梅派 习武旦 并以小票友客串登台 1935年登台初演 扈家庄 1939年 20岁的言慧珠随父所组言家班春元社 到南北各大城市演出 她扮相艳丽 亭亭玉立 嗓音清亮圆润 又文武兼擅 除了陪父演出 贺后骂殿 三娘教子 打渔杀家 等戏外 梅 程派唱工戏都能上 还能演 扈家庄 等武工繁重的武旦戏 1943年 言慧珠正式拜梅兰芳为师 她好学不倦 执弟子礼甚恭 随侍师侧 深获梅氏夫妇喜欢 如此数年如一日 言慧珠终于成为梅派传人中得天独厚的佼佼者 梅兰芳还让自己的班底陪她唱戏 使她的技艺更上一层楼 20世纪50年代初 加入上海京剧团 到20世纪60年代初 言慧珠步入了她艺术生涯的黄金岁月 结合自己喜爱昆曲 擅演武戏的长处 她把 木兰从军 天女散花 嫦娥奔月 贵妃醉酒 西施 洛神 等都进行了提炼加工 创造性地继承与开拓了梅派表演艺术 她演的 贵妃醉酒 突破了 贵而不醉 或 醉而不贵 的通例 创造了 贵而欲醉 醉而犹贵 的意境 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20世纪40年代和20世纪60年代初 她与高盛麟多次再现了梅 杨的神韵 风格 二流派简介 杜近芳 1932年生 北京人 幼年随京剧名家律佩芳学习青衣 10岁起即登台演唱 曾受陈世鼎 刘玉芳等艺人指教 1947年搭谭富英及杨宝森的班挂二牌旦角 1948年拜 通天教主 王瑶卿为师 并向王瑶卿子侄 梅兰芳早年的琴师王少卿学了 宇宙锋 凤还巢 霸王别姬 奇双会 金山寺 贵妃醉酒 等戏 1949年自己组班在北京 济南等地演出 1949年10月受邀搭李少春组织的北京起社 在上海天蟾舞台和姜妙香 李少春 袁世海等合演 玉堂春 霸王别姬 凤还巢 孔雀东南飞 贩马记 野猪林 等剧目 杜近芳因此名扬上海滩 并在上海拜梅兰芳为师 受到梅兰芳悉心指教 也曾问艺于徐兰沅 周昌泰 姜妙香等与梅兰芳合作过的前辈或琴师 1951年加入中国戏曲研究院京剧实验工作团 中国京剧院前身 长期与叶盛兰 李少春 袁世海等艺术家同台合作 杜近芳凭着先天的聪颖和对京剧艺术的执着追求 创造了大量感人至深的舞台艺术形象 五六十年代她主演的 白毛女 西厢记 佘赛花 谢瑶环 柯山红日 等新编或改编戏充分展示出她深厚的传统戏功底和创作演出新编戏的能力 她与李少春 袁世海合作的 野猪林 1962年 和她主演的现代戏 红色娘子军 1972 都被拍摄成了彩色京剧影片 1976年以后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又先后将其 断桥 廉锦枫 刺蚌 谢瑶环 花园 等摄制成了戏曲片 二流派简介 3 净行金少山 1890 1948 满族 北京人 是清末民初京剧名净金秀山之子 幼年从父学艺 工铜锤花脸 兼宗何桂山 同时 从韩乐卿学架子花 后拜小生演员德如为师 遂被其带入伶界 金少山是个天赋优厚的人才 他声音洪亮 有震耳欲聋之势 在鼻音运用上有自己特色 头腔 胸腔与鼻腔的共鸣用的十分巧妙 能达到随心所欲的地步 念白功力深厚 有达意传神之效 工架严谨稳练 身段精巧漂亮 他突破铜锤花脸与架子花脸的分工界限 推进净行艺术的发展 形成 金派 风格 常演剧目有 锁五龙 草桥关 牧虎关 刺王僚 打龙袍 铡美案 探阴山 大探二 霸王别姬 等 传人有吴广志 赵炳啸 二流派简介 郝寿臣 1886 1961 出生于北京一个贫苦的木工家庭 七岁时被唱皮影的王德正收为徒 并请了个名叫吕福喜的教师为他开蒙学净行 他 典身 七年 十四岁 倒仓 到二十岁时 嗓子不好 会戏不多 无师提携 开始了漂泊的生活 后得到阎宝垣 朱子久的指点 在艺术上才有了长进 后又得到著名架子花脸唐永常的指点 为以后的架子花脸戏打下了基础 另外梆子演员庄德贵的表演 对他的启发也很大 1914年 郝寿臣正式改唱架子花脸 学黄润甫 金秀山 开创了 架子花脸铜锤唱 的艺术风格 常演剧目有 坐寨 盗马 也夜审潘洪 沙陀国 李七长亭 黄金台 战宛城 灞桥挑袍 捉放曹 等 传人有王永昌 李幼春 周和桐 袁世海 二流派简介 侯喜瑞 1892 1983 回族 北京人 出身贫寒 十一岁进富连成学戏 先跟李寿山和萧长华学老生和京剧小花脸 后跟韩乐卿工京剧花脸 出科后 拜著名架子花脸黄润甫深造 这些都为他的舞台艺术和 侯派 风格打下了坚实基础 侯喜瑞的表演特色是在表演身段上注重矫健 灵活 力度强 在唱工上深沉有力 别有韵味 在发声上具有沙 低 沉 宽厚的特色 在念白上吐字清楚 常以爆发式的高音来强调重点语句 以增强气氛 常演剧目有 取洛阳 群英会 击鼓骂曹 长板坡 阳平关 失街亭 清风寨 法门寺 打严嵩 牛皋下书 等 弟子有李荣威 袁国林等 票友有王竹枕等 二流派简介 裘盛戎 1915 1971 系名净裘桂仙之子 八岁从父学花脸 十三岁入富连成社坐科 受到孙盛文 王连平 萧长华的精心指导 练就一身过硬功夫 为日后的艺术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1934年出科 在与众多艺术家同台演出中用心学习 逐渐形成独特的表演风格 他善于口鼻共鸣 形成一种韵味醇厚 含蓄细腻 节奏鲜明 刚柔相济的唱法 世称 裘派 在表演上 注重表现人物感情 善用步法 髯口 水袖的舞动变化表达情感变化 其工架稳健严谨 洒脱大方 代表剧目有 盗玉马 连环套 姚期 将相和 赵氏孤儿 赤桑镇 等 弟子有夏韵龙 方荣翔 王正屏 郝庆海 张润斌 吴钰璋 李长春 李欣 孟俊泉 杨博森等 二流派简介 袁世海 1916 2002 原名瑞麟 北京人 幼年入富连成科班学戏 初学老生 后改花脸 向其师兄孙盛文学戏 由于他聪颖好学 很快就学会了 失街亭 的马谡 群英会 的黄盖 曹操 以及 法门寺 的刘瑾等角色 演出效果极好 袁世海的嗓音宽亮浑厚 他将自己特有的炸音与圆润之音调和使用 听来刚劲明爽 咬字发音真切清透 他擅于运用节奏鲜明的流水板 快板等类唱腔 表达角色丰富的内心变化 做工 是架子花脸的首具之功 所谓 做 既包括身段工架 也包含了塑造人物时的体态表情 袁世海二者兼而有之 他的身体魁梧 动作架势稳练 身段漂亮大方 注重造型的完美 他刻划人物细致入微 一段看似平常的戏 他却能抓住角色的内在活动 揭示其性格特征 如袁世海在 黑旋风 一戏中扮演李逵 其中有李逵观赏梁山泊景色的一段表演 这是一个人的戏 也没有突出的戏剧矛盾 但他却挖掘出了李逵性格 思想 感情的内涵 从桃花的落英缤纷 鱼鸟的潜翔高唱 想到吴用的诗句 想背又背诵不出 同时又想到有人讥讽梁山没有美景 立刻就想把他暴打一顿 这段表演形象而生动地揭示了李逵纯朴爽直 爱憎分明的性格特征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 他在现代戏 红灯记 中还曾扮演了鸠山一角 他运用传统的表演技巧 遵循从生活出发的原则 并借鉴了话剧的表演 成功地塑造了鸠山这一京剧舞台上从未有过的形象 为京剧艺术表现现代生活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流派简介 方荣翔 1925 1989 北京人 1931年9月跟邻居著名武旦方连元学艺 学练基本功 1933年10月经艺人周麻子介绍认尚小云为师 开始学练小嗓及基本功 1935年6月拜著名京剧演员骆连翔为师 其后又向宋富享 谭世英 苏盛贵 金盛福 陈世鼐 李盛佐 孙盛云 张世桐 高盛洪 耿世忠等名家学习生 旦 净 丑诸行 剧目有 上天台 黄金台 珠痕记 等 1938年拜艺人张鑫奎为师 学花脸行 剧目有 捉放曹 二进宫 失空斩 等一二十出与老生 旦角合作的花脸戏 1939年3月由张鑫奎先生带领在北京等地搭班唱戏 1941年9月在北京广德楼 现广和剧场 与著名武生刘宗杨和著名铜锤花脸裘盛戎合作演出全部 连环套 演出结束后 张鑫奎领方荣翔到后台 向裘盛戎行了拜师礼 正式学习裘派 1948年10月四平解放 1949年3月加入东北人民解放军第七纵队京剧团任演员 1951年10月随军开赴朝鲜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总政治部京剧团任演员 1958年12月31日 志愿军京剧团集体到山东转业 改编为山东省京剧团 1964年6月随团进京 演出 奇袭白虎团 在 奇 中扮演王团长 中央领导毛泽东 刘少奇 周恩来 邓小平 朱德 贺龙 李先念等先后观看演出 并亲切接见剧团演职员 1978年10月当选为剧协山东分会副主席 二流派简介 4 丑行萧长华 1878 1967 戏曲教育家 原籍江西新建 祖辈客籍江苏扬州 父永康是与程长庚同时期的丑角名演员 伯父永寿为著名的昆旦演员 萧长华从小在家庭就受到艺术的熏陶 十一岁投师徐文波门下 其师悉心传授 点拨至微 为他踏上艺术之路 打下全面而坚实的基础 出科后 在与名家同台演出中 经过对名家大师表演的揣摩研索 对于剧艺的领悟了然于胸 演技不断精进 其念白爽利流畅 清晰明快 传情达意于轻重疾徐 抑扬顿挫之中 富有音乐性和韵味美 身段细腻简洁 灵活大方 造型干净 动作洗练 善于运用不同的步法 手势和道具 服饰 揭示人物 富有节奏感和舞蹈美 他善于体察生活 揣摩人物性情 心理和神态 着力于以形传神 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