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docx_第1页
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docx_第2页
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docx_第3页
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docx_第4页
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 胰腺的功能 胰腺炎是指胰腺组织所发生的炎性病变。胰腺有水肿、充血,或出血、坏死。临床上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化验血和尿中淀粉酶含量升高等。可分为单纯水肿型胰腺炎及出血坏死型胰腺炎2种类型。后者病情凶险,合并症多,死亡率高。 胰腺是人体第二大消化腺体,是消化作用最强的器官。它所分泌的胰液是人体最重要的消化液。在正常情况下,胰液在其腺体组织中含有不活动即无活性的胰酶原。胰液沿胰腺管道不断地经胆总管奥狄氏括约肌流入十二指肠,由于十二指肠内有胆汁存在,加上十二指肠壁粘膜分泌一种肠激酶,在二者的作用下,胰酶原开始转变成活性很强的消化酶。如果流出道受阻,排泄不畅,即可引起胰腺炎。 在正常情况下,胆总管和胆管虽然都经过一条通道流入十二指肠,但由于胰管内的压力高于胆管内的压力,胆汁不会反流入胰管内。只有当奥狄氏括约肌痉挛或胆管内压力升高,如结石,肿瘤阻塞,胆汁才会反流入胰管并进入胰腺组织,此时,胆汁内所含的卵磷脂被胰液内所含的卵磷脂酶A分解为溶血卵磷脂,可对胰腺产生毒害作用。或者胆道感染时,细菌可释放出激酶将胰酶激活,同样可变成能损害和溶解胰腺组织的活性物质。这些物质将胰液中所含的胰酶原转化成胰蛋白酶,此酶消化活性强,渗透入胰腺组织引起自身消化,亦可引起胰腺炎。 Stuart Sherman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ERCP现状”专题会议主讲人,ASGE研究生教育委员会主席,印第安那州立大学医学中心胃肠病学/肝病学部ERCP中心主任。 讲者将总结用于诊断慢性胰腺炎患者发生胰腺癌的技术和方法,并讨论内镜治疗不能切除病变时的一些问题。慢性胰腺炎是一个炎症过程,伴随纤维化的胰腺实质和小管结构的不可逆破坏。主要并发症包括假性囊肿、胰管结石、胆管和胰管狭窄和十二指肠梗阻。治疗主要针对控制腹痛症状。 胰腺癌是慢性胰腺炎的并发症,病因仍不清楚,但一些遗传和环境因素参与其中。最突出的遗传因素是遗传性胰腺炎,尽管它只是一小部分胰腺癌病人的病因。非遗传性慢性胰腺炎病人也有发生胰腺癌的危险。一项多国参与的研究显示,慢性胰腺炎的癌变率为每10年增加2%,与胰腺炎的类型无关。 在慢性胰腺炎病人中,诊断胰腺癌非常困难,特别是存在钙化时。病情稳定的病人发生胰腺癌的症状和体征包括:疼痛规律改变,对胰酶替代治疗无反应所致的体重减轻,出现胆道梗阻或胃排出道梗阻,新发生的抑郁和血栓形成。胰腺癌诊治现状与进展 胰腺癌(Pancreatic Carcinoma)近年来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明显上升趋势,在美国和日本其病死率居全部肿瘤病死率的第四位,同时是我国人口死亡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胰腺癌早期缺乏敏感和特异的诊断指标,近年来胰腺癌诊治水平有显著提高,首发症状及时就医的手术切除率可达50,但根治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仅10。现将胰腺癌诊治现状及进展综述如下: 1 诊断的现状与进展 1.1肿瘤标志物 胰腺癌标志物文献中已报告20余种,主要指标包括CEA、CA50、CA199、POA、CA195、CA242、Span1、Dupan2等。目前对肿瘤标志物的诊断价值评价是特异性不强,存在假阳性,早期胰腺癌阳性率低。由于肿瘤具有多抗原性,应用多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确诊率。 111CA199:CA199是目前对胰腺癌诊断最具价值的标志物之一。其血清临界值(cutoffvalue)为37kuL,低水平者(200kuL的手术切除率大,肿瘤切除后CA199明显降至正常者预后较好。Lundin报道CA199能判断预后和监测肿瘤复发。Kawa报道CA199诊断胰腺癌的敏感性为82,特异性为85。Cerwenka报告其特异性为684,但若同时胰蛋白酶抑制剂(PSTI)为正常值则CA199特异性可提高到96。 112CA195:CA195是由单抗CC3C195(IgM)提纯的一种糖抗原。文献报告CA195对胰腺癌的敏感性为64至100。Andicoechea报告CA195血清临界值12kuL,敏感性895,优于CEA(537)。特异性为731,若取100kuL为临界值,其特异性则为971。Hyoty等认为CA195水平反映胰腺癌的病期,在癌肿可否切除间显示显著区别。 113CA242:CA242是胰腺癌的一种新标志物。Kawa报告其诊断胰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9和93,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同时CA242水平随着胰腺癌的进展而升高。 12癌基因 肿瘤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是当前肿瘤学研究的热点。有多种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在胰腺癌中表达,如ras、P53、c-erB2、c-myc、P21等。基因研究将对胰腺癌的诊治带来广阔前景。 121K-ras基因:综合文献表明,C-K-ras基因与胰腺癌关系最密切,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有密切关系。Kon-do报告胰管内乳头状腺癌K-ras第12011JHepatopancreatobiliarySurg1999,Vol11,No2位密码子突变率为92,突变形式为GGTGAT,GTT或CGT。Kimura报告2例尸检发现镜下胰管腺癌的K-ras突变,认为K-ras突变是胰腺癌发展的早期事件。Bartsch报告8例恶性囊腺癌均见12或13位密码子K-ras突变,所有良性胰腺肿瘤未见突变。有报道细针穿刺活检(FNAB)细胞学检查阳性率为52,而吸取组织应用PCR-RFLP技术行C-K-ras检测,阳性率达947,故K-ras基因诊断能提高胰腺癌的诊断水平。 122P53基因和P21基因:P53抑癌基因与近50的人类癌肿的发生发展有关,包括胰腺癌。P53在胰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050,Dergham运用免疫组化技术对75例胰管腺癌P53和P21WAF-1表达研究,结果P21阳性表达与胰腺癌中位生存呈正相关,与临床早期呈正相关,P53表达与生存率无显著意义,但P53阳性表达与肿瘤晚期有关。 13影像检查 影像学诊断近来有较大进展,如经口胰管镜(Peroralpancreatoscope,Pops),超声内镜(Endoscopicultrasonography,EUS)。胰管内超声(IDUS),磁共振胆管成像(MRCP)。正电子放射断层扫描(PET)、动态螺旋CT(HelicalorSpiralCT)等。 131Pops:Pops在90年代初开始在临床应用。日本Olympus公司研制的PF-80型Pops,直径08mm,成焦范围150mm,图像清晰,适用于经常规影像学技术难以明确起源于主胰管的胆胰疾病。日本Vehera等报告采用Pops结合胰液细胞学检查,在72例胰腺癌中发现了11例原位癌。 132EUS:EUS是将超声探头装在内镜顶端,送入胃肠道后,紧贴胃后壁探测胰腺各个部位,据报告可显示1cm的胰腺肿瘤。EUS不仅可早期发现小胰癌,而且可判断胰腺癌对门脉系统侵犯情况,对预测手术切除率有帮助。 133IDUS:此技术可将B超探头逆行插至主胰管。探头自前有两种类型。30MHZ高频探头用于显示10mm直径主胰管内病变;20MHZ低频探头适应于直径10mm的主胰管肿瘤,直径30mm的囊性病变及20mm直径的胰实质内病变,而且对胰周脉管也能较清晰显示。IDUS对胰腺肿瘤良恶性鉴别有帮助,且对检出胰管内06mm以上病变优于EUS。134MRCP:MRCP为非侵袭性、无并发症且不用造影剂诊断方法。患者不能作ERP如胆肠吻合术后,或ERP失败及完全梗阻不能提供病变范围时,可选择应用MRCP。 2治疗现状及进展 治愈胰腺癌的唯一方法仍然是根治性切除。手术的目标是提高手术切除率,降低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提高5年生存率。多数文献报告手术死亡率约5,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约2535,意大利Crucitti报告101例连续病例中手术并发症287,手术死亡率达109。胰腺癌根治切除后,5年生存率仅10,而小胰癌(2cm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41。鉴于胰腺癌早期诊断困难,手术切除率低,德国Bottger认为胰腺癌怀疑但未证实恶性者应行根治性切除。作者连续施行186例,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分别为273和26,效果良好。 21关于术式选择 胰腺癌的术式包括胰腺部分切除术(胰头癌的胰十二指肠切除whipple术,体尾癌的胰体尾切除)、全胰切除术、扩大根治术(即区域性胰腺切除re-gionalpancreatectomg)。区域性胰腺切除由Fortner首先提出,并治疗35例,手术死亡率23,无5年存活。目前术式选择仍有争议,标准术式(whipple手术)手术死亡率一般小于2,但总5年生存率低于10,即使生存5年约40病例死于复发;2cm的小胰癌组织学上40有淋巴结转移和胰后、神经束的浸润。开展扩大根治术式较多的日本大宗回顾资料,表明扩大根治对预后无明显改善,但缺乏随机对照的前瞻性研究,结果有待再评估。 22关于胰肠重建 胰肠重建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最关键,问题最多的一个方面,55手术并发症和70手术死亡与重建术式有关。许多作者在改进重建方式作了研究。Bartoli报告胰空肠端侧吻合较端端吻合胰瘘发生率高。Tsuji等报告120例胰管空肠粘膜连续缝合法,包括胰残端空肠端侧三层缝合,若胰管不增粗(4mm则放置4-6F支架管,胰瘘发生率42,较胰管空肠粘膜间断缝合和胰残端内翻入空肠明显为低,其胰瘘发生率分别为118和172。胰胃吻合(Pancreatogastrostomy,PG)文献报告较胰空肠吻合瘘发生率低,Ma-son回顾733例PG,认为传统的胰空肠吻合(PJ)发生率10,而PG仅为5。 23胰瘘的防治 胰瘘(pancreaticfistula)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约10。如引流液淀粉酶浓度(amy-laseconcentration,AMS)1000uL即可诊断胰瘘的标准。也有作者报告AMS2000uL为诊断胰瘘的标准。 手术基本要求: (1)在肠系膜上静脉左侧切断胰颈部,找到主胰管,与空肠吻合时预防损伤或缝扎胰管。 (2)选择等直径、多侧孔的硅胶管作支架。 (3)胰肠吻合、双层无张力缝合。 (4)胰腺背侧与空肠浆肌层缝合时,将胰腺实质及其被膜一起缝合。 (5)充分引流腹腔。Bottger等认为胰腺质地软、胰管不增粗、胰空肠端端吻合胰瘘发生率高。作者在胰瘘高危患者预防性使用善得定受到良好效果。也有作者提出异议。 胰瘘的防治包括 持续有效的胰床双套管引流; 有效胃肠减压; 静脉高营养,或经胃管或经旷置空肠置管经胃肠吻合口纳入空肠襻行TEN; 有效抗生素; 应用甲氰咪胍和5-Fu; 一旦发生胰瘘,保持胰液通畅引流的同时,可使用善得定02mg,每12小时1次,共57天。 24胰腺癌手术的危险因素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并发症及手术死亡率仍居高不下,因此术前对危险因素评估很重要。Crucitti对101例胰腺癌切除患者的回顾性分析,表明年龄、营养状况,90年代后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已下降。年龄不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禁忌证,与Bottger观点一致。Bottger对22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认为术中失血、胆红素水平、胰管直径与并发症发生率有关,术者的病例选择,临床技术,处理经验,也与手术效果有关。 25辅助治疗 目前胰腺癌的治疗已进入综合阶段,治疗效果明显提高。很多文献报告对胰腺癌联合化疗的临床应用。效果较好的有:5-Fu,MMC,Streptozotocin,5-Fu,ADM,MMC等,敏感性可达40左右,显著延长生存期。新近报告CPT-11对胰腺癌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为提高局部药物浓度,胰腺区域性化疗已有成功的报道。术中放疗及术后体外放疗联合应用可提高生存率。白介素、干扰素、单克隆抗体等免疫治疗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近年来,基因治疗胰腺癌的研究有较多报道,被认为是继手术、化疗、放疗、免疫治疗之后的新模式。虽然目前为止尚无一项胰腺癌基因治疗方案用于临床,但随着基础研究的深入,包括基因治疗在内的辅助治疗,将大大改善胰腺癌的预后。胰腺癌的症状 1症状体征 1)消化系统症状:腹痛是常见的症状,3/4以上患者有此症状,疼痛开始时较轻,逐渐加重,早期疼痛范围广泛不易定位,为性质较模糊的饱胀不适、胀痛、隐痛或钝痛等。起病急者则有部位明确的腹部绞痛或钝痛,胰头癌可引起右上腹痛,胰尾癌可引起左上腹痛,而严重的腰背痛常是癌肿沿神经鞘向腹后神经丛转移所致。胰腺癌的肿块在仰卧时可压迫腹后神经,常加重腹痛,故典型的胰腺癌疼痛为仰卧时引起疼痛,或使疼痛加剧,特别在夜间更明显,迫使患者坐起或向前弯腰以求缓解,疼痛与饮食及排便、排气无关系。 除上腹部疼痛外,少数病例诉左、右下腹、脐周或全腹痛,甚至有睾丸痛,以致易与其他疾病混淆,疼痛可向中背部、前胸及左肩胛放射。本病的消化系统症状还有腹泻、恶心、呕吐、便秘、胃肠充气等。恶心呕吐可为暂时性或仅在腹痛时出现;如果癌肿侵蚀胃肠可引起呕血、黑便。胰体、胰尾癌可扪及大小不定、不规则、十分坚硬固定的肿块。胰头癌患者90可有胆囊肿大。 2)全身症状:消瘦是本病的重要临床表现之一,90%的患者有迅速而明显的体重减轻,部分患者还以消瘦为首先症状,尤其是胰尾癌和胰体癌患者。消瘦的原因可能与胃纳大减、胰腺分泌不足、消化吸收不良等因素有关。黄疸是诊断胰腺癌的主要症状之一,根据癌肿部位的特征而有不同程度的黄疸出现,乳头壶腹部癌100有黄疸出现,即使在早期也发生黄疸;胰体、尾癌早期无黄疸,但到晚期,癌肿波及胰头,或转移至胆总管、淋巴结、肝脏,引起肝外或肝内胆管梗阻时,可出现黄疸。黄疸的性质为阻塞性,且逐渐加深,呈深黄带绿色,伴浓茶样尿液、陶土粪便和皮肤瘙痒。黄疸一经出现,往往不会消退。但个别病例因肿瘤的炎变及水肿暂时消退、胆肠瘘形成、癌组织坏死脱落等因素,黄疸可暂时减轻或消退。胰腺癌约有10患者在病程中可出现发热,呈高、低、间歇或不规则热。此外本病还有症状性糖尿病、血栓静脉炎、焦虑、抑郁、失眠等精神症状。 3)转移性症状:胰腺癌可直接浸润胆总管壁,或在早期由于癌压迫而发生阻塞性黄疸;在肿瘤发展的同时,癌与胃、十二指肠、大肠和下腔静脉粘连,或向脏器发生癌浸润,进而浸润肠系膜上动脉和门静脉等,导致门静脉高压而出现腹水等症;胰体部和尾部癌明显地向腹膜后腔发展压迫脾动脉,常常发生脾肿大和食道静脉瘤;癌症向后扩展,压迫或侵蚀腹腔神经丛,出现腰背疼痛,同时偶可并发胰腺炎;癌症的骨转移,可致剧烈持续的疼痛;向肺及纵膈转移可产生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胆汁瘀积或转移到肝可引起肝肿大;锁骨、腋下或腹股沟淋巴结也可因癌转移而肿大发硬。 胰腺癌主要的病理分期 每一种诊断性检查都可提供分期的信息,这样就减少了剖腹探查的数量,并增加了接受切除术病人的比例。对这些在CT、超声波或ERCP检查后认为要接受切除术的病人,其他的一些检查方法可提供更多的分期信息。有研究者建议用腹腔镜来为胰腺癌分期。将CT检查与手术前血管造影结合可以对壶腹周围肿瘤的病人进行分期。大血管的被包裹或被堵塞,明显减少了手术切除的可能性,同时,血管造影正常的病人大部分是可能手术切除的。手术前血管造影十分重要,它显示了上腹部血管的异常,而这通常与来自肠系膜上动脉的右肝动脉异常相关,16%29%的病人可发生这种改变。由于该血管通过胰头,肝脏血液动脉性消失和肝外胆漏是危险的。肿瘤标记无助于对胰腺癌的诊断或分期,但对进一步的治疗可能起到一定作用,癌胚抗原(CEA)对很多病人是升高的,但灵敏度低,对其他一些良性和恶性肿瘤病人也是升高的。CA19-9可能比CEA对胰腺癌的诊断更为有用,但对胰腺癌也不具特异性,结肠和胆管肿瘤的病人也可以升高。其他的肿瘤标记物,如DU-PAN-2-胰腺癌胚抗原和半乳糖转移酶同功酶,都不具有普遍的效果,也不易获得。警惕胰腺癌的早期症状 2009-6-9 10:56:20 中华康网 常于疾病晚期方能对胰腺癌确诊。常见的临床特征有体重减轻、腹痛和黄疸。体重减轻是一种非特异性的症状,通常是渐进性的,在确认胰腺癌数月前即开始发生。65%80%的病人有腹痛,常于夜间更为严重。平卧位和坐位可使疼痛加重。疼痛常常模糊不清,难以言明,这种情况往往延误诊断。黄疸是第三位最常见的症状,许多病人出现较晚。黄疸通常是进行性加重的,但也有呈自然波动状态的。对邻近总胆管的小的胰腺癌的病人,黄疸可为唯一的临床表现。因此,对这种难以解释的黄疸应仔细评估。往往这类肿瘤较易于切除。黄疸常伴有上臂、小腿和腹部的烦人的瘙痒,特别在夜间加重。瘙痒与皮肤胆盐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