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摄像新手指南.doc_第1页
数码摄像新手指南.doc_第2页
数码摄像新手指南.doc_第3页
数码摄像新手指南.doc_第4页
数码摄像新手指南.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数码摄像新手指南 /090817/5765253.html【泡泡数码相机论坛】是一个大学堂,这里高手云集,但在数码相机加速进入家庭的今天,新加入到这个大学堂的摄影新手也越来越多。他们在摄影、上图发帖过程中难免遇到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为给新人提供一点帮助,少走些弯路,我将自己的一点皮毛经验、体会敲成文字,发在这里。为方便查阅,采取一楼一题,如有谬误,欢迎批评指出。目录第一楼:多图上传操作过程第二楼:入门新友须“三多”第三楼:夜景拍摄第四楼:一组图片要有主题 一幅图片要有主体第五楼:怎样拿持相机才能更稳第六楼:新人购机三三制第七楼:背景虚化第八楼:长焦拍片第九楼:如何避免PP失焦第十楼:定焦镜头与变焦镜头第十一楼:镜头清洁第十二楼:曝光模式与拍摄模式第十三楼:曝光补偿的“白加黑减”第十四楼:微距三稳第十五楼:【附件】上图第十六楼:数码照片后期之我见第十七楼:我的“单反”观第十八楼:拍摄参数第十九楼:曝光模式与拍摄模式第二十楼:对评片顶帖的几点看法第二十一楼:关于抓拍第二十二楼:所谓“港行”第二十三楼:选购相机第二十四楼:关于相机的“防抖”第二十五楼:如何避免帖子里出现重复图片第二十六楼:开机四看第二十七楼:说给申请品牌大版的朋友们多图上传操作过程 选择发图版块 点击【发帖】进入发帖页面。 在标题栏输入帖子的标题。 点选【分类】六项中的任一项。 不要点击【浏览】,直接点击【上传组图】。 新弹出五个【浏览】,依次点击它们,引入图片地址,然后点击【上传】。需要说明的是:图片上传结束后,这五个【浏览】被清空,可以继续上传一至五幅图片,但千万不要尝试传第三次,因为您第三次上传的图片将清空第一次上传的图片。 在将右边栏的图片双击送入内容框之前,应先在内容框输入几个汉字,否则系统将拒绝您发帖。 图片上传结束后,图片自下至上排列在右边栏,建议您点击一下【内容】框下方的“+”将内容框放大,这时右边栏显示的图片正好是五幅,将右边栏的滑动条拉到底,最下面的图片就是您要发送的第一幅图片,由下往上依次双击它们,将它们送进左面的【内容】框。待右边栏的图片全部送入左边的【内容】框之后,您可以继续用上面的五个【浏览】上传图片。 图片添加到左边的【内容】框之后,最好在图片之间插入两下回车,并为图片编上号,这样方便网友观看和点评。 当右边栏的图片都经过双击添加到左边栏以后,可以用上述步骤继续上传图片,如此往复,直至图片全部上传完毕。 这一切搞定后,点击“提交帖子”。一切OK。 如果您上传组图失败,不要另开新帖,可以采用另一种上图方式:帖子下部有一个蓝色横条,横条左侧标注【回复】,下面有两项:【功能】和【内容】,点击【功能】里的【传图】就会出现一个新的【浏览】,点击【浏览】,双击要发图片的快捷方式,图片地址就会自动添加进来,再在【内容】框里输入几个汉字,点击“发表回复”就OK啦。但一次只能上传一幅图片,重复几次,直至图片发完。 为了加快上图速度同时也便于网友快速下载,最好将图片转换为JPG格式,并将图片的分辨率压缩至850像素或以下。光影魔术手和ACDSee10都支持批量压缩和转换。 光影魔术手可以进行批处理,具体方法是:先将自己要上传的图片放到一个自己指定的文件夹,然后在光影中打开这个文件夹,按下“CTRL+A”选定所有图片,点选菜单栏的【工具】选中【高级批处理】,这时会新弹出一个选项卡,我一般在这个选项卡的左边栏添加“缩放尺寸、锐化、轻松边框”三项,分别点击右边的这三个选项,可以对自己想要确定的图片尺寸、锐化程度、边框样式进行具体设置,实施完毕,可以一路“确定”,完成自己选定的选项。 如果想将拍摄参数添加到边框上,点击工具栏上的【工具】,在【工具】下拉菜单中选中【高级批处理】。在新弹出的【自动批处理】窗口中点击【图片列表】选项卡,再点击【JPEG选项】,不勾选【删除EXIF信息】;一路“确定”退出,这样在进行批处理时,拍摄参数就会自动添加到边框下沿。 另外,如果左边栏有的选项自己不想用,可以单击选定后点一下页面里的“-”,将其摈除;如果右边栏有自己想用的选项,可以单击选定,点一下页面里的“+”,将其添加到左边栏。入门新友须“三多” 不少新朋友初来乍到,看到自己的帖子没人顶,或顶的人很少,觉得很受冷落。 “冷脸难混”、“脸熟好办事”,这是社会现实,在网络里也是如此。 想让自己的帖子“热闹”起来,就需要新人先把“脸”混熟。怎样才能缩短冷脸变熟脸的过程呢?没有捷径,只有多发帖、多回帖、多顶贴。 多发贴,就是不要一周只发一帖、两帖,这样做,中间的间隔太长,大家记不住你,因为脸还没等热起来就又凉了,要把自己拍的PP筛选一下,选出自己比较满意的,集中200300幅图片,在半个月至一个月内争取一天一帖或两天一帖,这叫“轮番轰炸”,生生给自己炸出个“脸熟”来。但在这里要注意一个问题:一篇帖子最好不要低于5幅图片,否则就会有“水帖”嫌疑,招人厌烦,那就适得其反了。 多回帖,就是别人顶了你的帖子,要及时回帖,做到每帖必复,这叫礼尚往来。如果对别人的跟帖不理不睬,别人也会感到被冷落,以后就不会再登你的“门”来拜访了,那你的最终下场依旧是“门庭冷落车马稀”。有的人片子确实拍的挺有水平,但孤傲的很,从来不去别人的帖子里看一眼,更别指望他指点一二,别人顶了他的帖子,也是很有选择性地回几个,其他一概置之不理。这样的人在论坛里永远也“火”不起来。 多顶贴,就是多看别人的帖子,也多帮别人顶贴,这叫踏雪留痕。顶贴的过程,既是交友的过程,也是从别人的帖子里汲取经验或教训、取得进步的过程。中国有句老话:来而不往非礼也。你顶了别人的帖子,别人就会注意到你,也会返过头来帮你顶贴。 在论坛里,踏雪留痕是美德,跟帖必复也是美德,你热诚待人,别人才会热诚待你,守株待兔的做法在论坛是不受欢迎的,永远不要奢望自己不帮别人顶贴而别人来给你锅底添柴。 论坛里,网友成千上万,要让网友万里挑一记住你、关注你,这“三多”是不二法门。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考虑到中国人的记忆习惯,ID最好不要用字母和数字,因为不便记忆,还是用汉字比较好;个人头像的图片也不要经常换,应相对稳定。如果一个网友用了字母数字组成的ID,头像又经常变换,总给人一个”新“的面孔,大家记不住你,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夜景拍摄 1、由于夜间光线比较弱,拍片需要长时间曝光,手持难以保证相机的稳定,所以一定要用三脚架固定相机。 2、即使用三脚架固定相机,也难以完全避免按动快门时产生的手震造成糊片,所以要用快门线或遥控器控制快门,有的相机无法使用快门线和遥控器,就要使用相机的快门延迟功能操控快门。 3、不要用大光圈,使用大光圈拍夜景容易出现两种情况:亮处过曝,或暗处漆黑一片。这两种情况都会造成细节丢失,而小光圈会纠正这两种偏差,还会大大加强星芒效果。 4、不要使用高感光度,因为这样会产生严重的噪点或令画面粗糙(高端相机例外)。 5、由于映进镜头的灯光亮度是有区别的,就是照度一样的灯光,也会因距离远近不同而产生强弱变化,所以要根据被摄主体的光照强度和距离远近,使用小光圈配合长时间曝光,这样才能使夜景PP实现亮处不过曝,暗处见细节。一组图片要有主题一幅图片要有主体 一组图片要有主题,所有的图片都要围绕这个主题转,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手法集中反映主题。人像就是人像,花卉就是花卉,昆虫就是昆虫,.。不宜把一个帖子搞成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大杂烩”、荤素齐全的“大拼盘”、变幻莫测的“万花筒”。 一幅图片要有主体,这个主体就是我们在一幅图片里要突出表现的景物,也是我们举起相机后的对焦点,当然这个主体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群体。如果举起相机不知焦点所在,就不要按下快门,即便是按下快门,这幅片片十有八九不会成功,偶尔成功一回,也是“瞎猫碰上死耗子”。 按快门不是眨眼皮,眨眼皮可以看见什么算什么,按快门可不能拍个什么算什么。摄影是一门艺术,景深怎么运用,快门光圈如何设置,中远近景的搭配构图,光线的运用等等,是需要反复思考、左右斟酌的。另外,快门是有寿命的,它的寿命不是以时间计,是以按动的次数计算的,按动一次就少一次,快门报废了,相机也就寿终正寝了。 有人说:我就是愿意随心所欲,随便瞎拍,过过咔嚓快门的瘾,图的是个快乐。谁有这样的癖好,一年咔嚓坏十架相机,是他个人的事情,我不反对,而且也没有理由反对。但前提是不要把你胡乱“咔嚓”的东西发到网上来,忽悠大家,耽误大家的时间。网络是虚拟的,ID是虚拟的,但登陆网络的人是实实在在的,网络是公共场所,所以在网络里也要讲公德。 有人说:我想拍好,就是苦于拍不好。这样的朋友拍的PP,再烂我也愿意看看,看看能不能帮上点忙,能不能用自己掌握的这点边边角角的摄影知识给解解惑。怎样拿持相机才能更稳 以前由于持机不得要领,拍片糊片是家常便饭,经常有1/3成了废片,只能删除。有的是属于“过时不候”的图片,可是拍糊了也得忍痛删除。 拿稳相机是每个摄影者的必修课。照片清晰度不高的原因有很多,但相机没拿稳,尤其是拍摄瞬间的相机不稳,是造成照片糊片的最常见的原因。有的图片粗看还凑合,却经不起高倍放大。 相机的款式有很多种,拿持的方式也有所区别,但总的原则应当是充分利用各种现有条件,包括各种稳固的物体和自己身体的各个部分,既要少占空间又要感到得劲,而目的就是“稳定”。 这里主要说的是通常见的最多的平视(用取景器)取景的相机(用LCD取景的不在此例)的持拿方法,其他相机可以参考。 一、 卡片机 双手捏住相机左右两端,双臂紧紧贴住两肋,屈肘将相机举到自己眼前,用眉骨、颧骨和鼻子紧贴并抵住相机,用面部这三点给相机一个稳固的平面,这一点很关键,特别是在按快门时更应抵紧,否则就容易造成相机晃动。 二、 单反机 左臂紧贴左前肋,用左手掌托住相机(不适用于镜头重量超过机身重量的“大炮”级相机)将相机送到自己眼前,用拇指和食指、中指握持镜头,向着自己的面部用力,使自己的眉骨、颧骨、鼻子贴紧相机,增加相机的稳定性。 我用这种持机方式曾在1/3秒快门时拍过片,效果还是不错的,有兴趣的朋友不妨一试。这种持机方法唯一的缺点是脸上渗出的汗液和油脂容易粘在LCD上,需要经常擦拭,不过这也比赔上时间花上心思拍的片片糊了再删来的划算。 持机的稳定性与快门速度、按快门的动作力度以及焦距也有关系。 搞摄影的人都知道,快门速度越高,对持机的稳定性要求越低,当快门速度低于1/60秒时,对持机的稳定性要求就高了,若低于1/10秒,要求就更高了,不仅持机要稳,身体也要稳住,不能左右摇摆,不能前后晃动。 按动快门钮的动作要轻缓,动作过猛,也会使相机晃动,造成画面清晰度降低。按快门我的诀窍是:先吸一口气,在呼气的同时半按快门构图、对焦,当气呼出一半至三分之二时将快门按到底,快门“咔嚓”声响过再将按快门的手指抬起,因为按快门时产生的相机晃动对相机成像影响不是很大,但急于抬手指造成的相机晃动会严重影响成像的清晰度,因为这个时候相机正处于成像过程中。这一点在快门速度较低时表现的尤为突出。 用长焦镜头拍片对持机的稳定性也要比用广角镜头、标准镜头拍摄要求高,普通拍摄好比用步枪射击,准确度高,而长焦拍摄好比用手枪射击,轻微的晃动也会造成较大的偏移。用长焦手持拍摄,要注意快门速度,快门速度跟不上,就容易糊片。用长焦拍摄,快门速度应这样设定:1(焦距1.5)。用白话说就是:焦距(毫米)乘以1.5的倒数。例如:焦距是300毫米,乘以1.5,得出的数值是450,那么快门速度最好不要低于1/450秒。但这里往往会遇到一个问题:快门速度提高了,与快门速度对应的光圈也开大了,这会影响景深,使PP的层次感受到影响,如果想追求图片的高品质,就只有使用三脚架了,这样就可以开小光圈,用较慢的快门速度拍摄了。呵呵,说多了,用三脚架已经超出持机的范围了。 以上是个人的一点体会,希望能对新摄友有所帮助,如有不当,欢迎批评指出。新人购机三三制 不少朋友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数码相机,喜不自胜,忙不迭地抓起相机就“咔嚓”起来。几个月下来,片子拍了不少,没有几张满意的,甚至连相机的设置和功能也没闹明白,这是不足取的。 学摄影,是慢功,犹如出家人的诵经修炼,急不得!这里给一个“三三制”的建议,供参考: 1、读三天 先摆弄着相机读三天操作说明书,因为不将相机摆在面前,只读说明书,有很多地方看不明白,有的地方从字面上看好像明白了,待端起相机就又懵懂了。 2、 拍三天 凭着从说明书得来的相机操作知识出去拍上三天照,各种快门速度、大小光圈,各种拍摄模式和场景模式都试试,顺光、侧光、逆光、侧逆光也都试试。 3、 端详琢磨又三天 回家将照片复制到电脑,对着自己拍的照片,参照拍摄参数,再仔细端详三天,看看哪些PP还行,从参数看看当时是如何设置的,看看那些PP失败了,弄明白失败的主要原因在哪。 概括起来就是:读三天,拍三天,端详琢磨又三天。这叫“新人购机三三制”。 那本小册子,厂家至少要收你十个大洋,不要让它“睡大觉”,要充分发挥它的作用。操控数码相机比操控胶片相机麻烦得多,也复杂得多,如果不明白操作菜单该如何设置,各个按键起什么作用,一旦发生误操作,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到那时就后悔莫及了。 在论坛里我不止一次见到网友在改变了相机设置以后,觉得拍出的片子还不如以前,想改回去,又忘了当初是改变了哪项设置,搞得自己一筹莫展。所以提醒对相机设置还不是很熟悉的朋友,在改变相机设置时,最好做一下记录,免得到时“抓瞎”。 不少朋友拿到一架相机,喜欢用最容易操控的自动挡拍摄,这样做的好处是一切都交给相机自动处理,省心、省劲、安全,相机在手,只管将景物套进取景器或LCD里按下快门就成了。但我建议最好不要用自动档拍片,因为在各种拍摄模式中,自动档成像质量是最差的,应该按照P、A、S的顺序逐步向M过渡。好图片都是用手动档拍出来的。 友情提示:用自动档,是相机玩人;用手动档,是人玩相机。背景虚化 拍背景虚化的PP有三点需要注意: 1、用相机的大光圈,光圈越大,景深越浅,虚化效果就越突出; 2、尽量不要通过变焦来构图,应以移动相机构图为主,让相机尽可能接近拍摄主体(这个做法不适宜拍人像,因为拍人像的最佳距离是3米以上,过近会造成五官比例变形失真),这样就会相对拉大背景与拍摄主体的距离,换个说法就是:相机与拍摄主体之间的距离小于拍摄主题与背景之间的距离;再换个说法:设相机所在位置为A,设拍摄主体为B,设背景为C,则AB之间的距离小于BC之间的距离,这样才能达到虚化效果。如果相机离拍摄主体已经很近却依旧不能满足构图要求,这时才可以辅以变焦构图。 3、利用焦距越长景深越浅的特点,用长焦镜头拉到最长焦距也可以拍出背景虚化的图片。长焦拍片 用长焦手持拍摄,要注意快门速度,快门速度跟不上,就容易糊片。用长焦拍摄,快门速度应这样设定:1(焦距1.5)(注:全画幅单反相机不必乘以1.5)。 用白话说就是:焦距(毫米)乘以1.5的倒数。例如:焦距是300毫米,乘以1.5,得出的数值是450,那么快门速度不能低于1/450秒。但这里往往会遇到一个问题:快门速度提高了,与快门速度对应的光圈也开大了,这会影响景深,使PP的层次感受到影响,如果想追求图片的高品质,只有使用三脚架,这样就可以开小光圈,用较慢的快门速度拍摄。如何避免PP失焦 数码相机的快门分两档:1、半按快门时相机开始测光对焦,这个过程的长短与景物与相机的距离远近有关,一般会在1秒钟内完成;2、在半按快门的前提下继续将快门按到底,相机开始拍照。您可以体会一下是不是没给相机留足测光对焦时间。 按快门也有诀窍,应该先吸一口气,在呼气的同时构图、半按快门,当气呼出一半至三分之二时屏气并将快门按到底,快门按下后不要急于将按快门的手指抬起,应在听到快门的喀嚓声以后再抬起按动快门的手指,因为按快门时产生的相机晃动对相机成像影响不是很大,但急于抬手指造成的相机晃动会严重影响成像的清晰度,因为这个时候相机正处于成像过程中。这一点在快门速度较低时表现的尤为突出。定焦镜头与变焦镜头 定焦镜头是相对于变焦镜头而言的,如今的数码卡片机、长焦机的镜头基本都是用变焦镜头,定焦镜头主要用于单反相机。定焦镜头由于焦距是恒定不变的,所以给取景构图带来一些不便,但它的一大优势是成像畸变小,所以还是有不少人钟情于它。变焦镜头则不然,因为镜头上有个变焦环,在一定范围内通过转动变焦环就可以改变构图,所以在取景构图上,有“定焦(镜头)靠走,变焦(镜头)靠手”的说法。镜头清洁 镜头对于相机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日常使用中,镜头落上灰尘、沾上指印或污渍是难免的。镜头脏了该怎样清洁,是不少初接触相机的朋友常问的问题。 镜头脏了,肯定要清理、擦拭干净,清理镜头的常用工具不外两种:软毛刷和气吹;擦拭镜头常用的材料不外两种:镜头纸和麂皮。 镜头(不仅仅是镜片)沾有颗粒状的灰尘或杂物,应先用软毛刷清扫一遍,再用气吹清理。 麂皮的使用很简单,用指尖(不是指甲)顶住麂皮,从镜头中央转着圈往外擦,直至擦拭干净。 用镜头纸擦拭镜头是有讲究的,要将多张镜头纸紧紧地卷成笔状,并将端部打磨成毛绒状,然后从镜头中央转着圈往外擦,直至擦拭干净。 擦拭镜头不要沾水,更不能用酒精。曝光模式与拍摄模式 对S、P、A需要搞清楚,曝光模式里的Average指的是平均测光,Pattern指的是多重测光,Spot指的是点测光,这与拍摄模式里的P(程序)、A(光圈优先)、S(快门优先)、M(手动)属于不同的范畴,区别就在于一个是曝光模式,一个是拍摄模式。曝光补偿的“白加黑减” 对于曝光补偿的“白加黑减”不是指大环境而言,而是指进入镜头的景物。换言之:如果进入镜头的画面大部分景物是浅色的,而我们要反映的主体是深色的,这时就需要正补偿(即“+”);如果进入镜头的画面大部分景物是深色的,而我们要反映的主体是浅色的,这时就需要负补偿(即“-”)。微距三稳 室外拍微距主要靠三稳:身体稳不要晃,手要稳不要抖,快门稳不要猛,还要老天爷别刮风。 室内拍微距,“三稳”还是要的,但一般不会有风。 如果“三稳”做不好,可以用架子,用架子还拍不好,就要动用相机的快门延迟或快门线来解决了。 【附件】上图 用【传文件】上图,比用【传图】上图,画面大一些,画质也好一些,所以受到不少朋友的青睐。 【传文件】上图有两个缺憾:一是分辨率太高时画面会发生溢出,造成图片看不全,二是没有参数,给相互交流带来不便。 对第一个缺憾,可以用压缩分辨率来解决,考虑到现在主流显示屏的规格,兼顾部分在校族用的本本,分辨率不宜高于850像素。 对第二个缺憾,在此推荐使用光影魔术手将参数添加到图片边框上。 光影魔术手可以进行批处理,具体方法是: 打开光影魔术手,点击工具栏上的【工具”】,在【工具】下拉菜单中选中【高级批处理】。在新弹出的【自动批处理】窗口中点击【图片列表】选项卡,再点击【JPEG选项】,不勾选【删除EXIF信息】,一路“确定”退出,这样在进行批处理时,拍摄参数就会自动添加到边框下沿。 再将自己要上传的图片放到一个自己指定的文件夹,然后在光影中打开这个文件夹,按下“CTRL+A”选定所有图片,点选菜单栏的【工具】,选中【高级批处理】,这时会新弹出一个选项卡,我一般在这个选项卡的左边栏添加“缩放尺寸、锐化、轻松边框”三项,分别点击右边的这三个选项,可以对自己想要确定的图片尺寸(我设置为850像素)、锐化程度(我设置为10%)、边框样式进行具体设置,实施完毕,可以一路“确定”,保存自己选定的选项和设置。 在这里还要注意一点:“轻松边框”一定要排在所有选项的后面,否则会造成拍摄参数的字迹太小难以辨认。 经过这样一番设置,处理完毕的图片就会在边框左下部添加上拍摄信息。数码照片后期之我见 在论坛里经常看到有的朋友对经过PS的图片大加鞑伐,往轻里说也是颇有微词。在下不才,但生性耿直,有话不说,便如鲠在喉。谈点一孔之见,望勿见笑。 摄影,是艺术。这,恐怕每个摄友都认同。既然是艺术,就应该允许加工,加工的目的是让作品更“美”,更富有欣赏性。鄙人孤陋寡闻,至今还没听说有不允许、不需要加工的艺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另当别论)。数码相机拍的图片进行后期PS,跟胶片摄影的暗房技术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能欣赏胶片暗房技术,为什么就不能欣赏数码后期PS呢?当然,那些后期PS太过或不当,弄巧成拙的不在此例。能根据个人喜好来PS图片,也是数码相机拍片的魅力所在。 说到数码图片的原汁原味,可以说贴图论坛里基本就不存在纯粹的原汁原味的数码图片。我这么说,很多朋友肯定要有异议,有异议没关系,且往下看:严格来说,真正的原汁原味的数码图片是未加任何改动的RAW格式的,但原版的RAW格式的图片都很大,也不被贴图论坛所支持,往往发不上来,要想发到贴图论坛里来,还是得转换成JPG格式或论坛支持的其他格式。凡是JPG格式拍的图片,都已经经过相机内嵌的图像处理软件优化过了。实际上,我们对相机的设置所做的每一项改变,都是在对照片进行PS。既然我们能接受机内PS,为什么就不能接受机外PS呢?之所以机内PS的效果不尽如人意,是因为机内的图像软件远不如机外的图像软件来的强大。 实话实说,我对图片的后期处理完全是个菜鸟,基本一窍不通,但我赞成对图片进行后期美化处理。需要说明的是:后期PS不是给图片做大动干戈的“外科手术”,只是消除瑕疵的“美容手术”。因此后期处理应该有个底线:1、不要移花接木,狗尾续貂;2、不要无中生有,生粘硬贴;3、更不要脱胎换骨,面目全非。 以上纯属个人看法,谈出来,大家交流,如有不当,欢迎批评。我的“单反”观 我从第一次摸相机到现在已经N年了,至今依然停留在“照相”的水平,离着“摄影”的门槛还很远。到贴图论坛,俺的目的很明确:1、提高摄技,2、结识朋友。 有人说:不想倾家荡产就别玩单反。此话有失偏颇。俺就属于既不想倾家荡产还想玩单反的人。 我将玩单反的发烧友分了三大类: 第一类:烧整机,出了新款,卖旧款,购新款,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手中的相机少则一年,多则三年,必换无疑。 第二类:烧镜头,对机身崇尚够用就行,但对镜头的追求是无止境的,恨不得将天下的牛头买个遍、用个遍。对“狗头”不屑一顾,嗤之以鼻,对“牛头”垂涎三尺,钟爱有加,一听说出了新款牛头,就心痒难挠,恨不得立即搞到手,才解心头之痒。 第三类:烧作品,对作品的用光、对作品的艺术性、思想性有很高的追求,在其追求艺术的生涯中,没用过几款相机,手中的镜头也很有限,但其作品中不乏上乘之作甚至是传世经典之作。 前两类,烧的是金钱,第三类烧的是相机后面这颗脑袋。 我属于什么也烧不起来的一类,俺没有大把的银子供俺挥霍,所以第一、第二类烧法俺烧不起;俺脑子挺笨,悟性也差,又不“独具慧眼”,所以烧脑袋也烧不起来。买相机,一是因为爱好,二是为了解闷,空闲的时候,带上相机,出去走走,既健身强体又陶冶情操,何乐而不为?来到论坛,围着共同的爱好,一起探讨,一起交流,分享快乐,岂不美哉? 说到底,相机是个工具,工具是用来干活的,不是用来显摆的;相机又是个玩具,玩具是供我们寻找快乐的,不是寻找烦恼的。在拍照中欣赏大自然的美,欣赏人文景观的美,享受人间的美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其乐融融,足矣!拍摄参数 经常见到朋友们的PP发上来以后缺失拍摄参数,这影响到色友们互相借鉴和交流。同时,也为版主们加分加精带来难度,因为没有参数,版主就难以判别楼主所发图片是原创还是转帖。 数码相机在拍摄照片的同时会自动记录拍摄时相机的相关设置,在图片上传到贴图论坛时,论坛的系统会读取这些信息并自动添加到图片下方。 为什么有的色友发的PP会丢失参数呢?这个问题大多是朋友们所使用的图像软件造成的,因为有的图像软件在进行图像处理时会删除拍摄参数,这样论坛的系统就无从读取拍摄参数,自然也就无法显示了。 在此介绍一下光影魔术手保留图像拍摄参数的设置方法,供参考。 打开光影魔术手,点击【浏览】,找到欲进行处理的图片文件夹并单击,点击工具栏上的【工具】,在【工具】下拉菜单中选中【高级批处理】。在新弹出的【自动批处理】窗口中点击【图片列表】选项卡,再点击【JPEG选项】,不勾选【删除EXIF信息】,一路“确定”退出,这样在进行图像处理时,拍摄参数就会被保留。曝光模式与拍摄模式 对S、P、A需要搞清楚,曝光模式里的Average指的是平均测光,Pattern指的是多重测光,Spot指的是点测光,这与拍摄模式里的P(程序)、A(光圈优先)、S(快门优先)、M(手动)属于不同的范畴,区别就在于一个是曝光模式,一个是拍摄模式。对评片顶帖的几点看法 首先说明,俺是菜鸟,不是一般的“菜”,是很“菜”的那种菜鸟。 在泡泡贴图论坛,我看到不止一个网友发帖指责跟帖者的跟帖缺乏技术含量。 我觉得泡泡网的色友以摄影爱好者居多,真正的大侠也有,但数量不是很多。既然以爱好者居多,这些爱好者也许没看过几本有关摄影的书,也许不懂得数码相机的构造和成像原理,只是凭着个人感觉去拍,凭着感觉去评判一幅图片的好、中、差,因此要求大家具备较高的评片水准,似乎是不太现实的。不论是“不错、挺好”、还是“欣赏、学习”,只要跟帖了,对发帖者来说就比无人理睬要好得多,因为任何一个发帖者都不希望自己的帖子(哪怕片片拍的一无是处)“泥牛入海无消息”。目前大多数网络论坛都是以发帖时间和最新回复时间来排序的,所以再敷衍的跟帖也起到了一个积极作用:延缓了你的帖子的下沉速度,给更多的人看到你的帖子创造了条件,难道你不该为此谢谢跟帖者吗? 摄影更多的是靠悟性,悟性太差,别人手把手教也白搭,更不要说指点一下了,那更是无济于事。但有的时候看了别人不错的图片帖子,自己想照猫画虎,可拍出来总是不尽如人意,照猫画虎反类犬,也就是说,没悟明白,这时候高人给点拨一下,便有顿开茅塞的感觉。其实,到论坛看片,就是不错的学习,看看那些好片好在什么地方,对照找出自己存在的不足,再通过不断拍片提高自己。 学摄影,发图片,能得到大家的点评,给直接指出不足,这是捷径,固然好,但自己的悟性才是更重要的。中国有句老话:“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我觉得很有道理。如果悟性高,“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也是极有可能的。 全国的论坛有一条不成文的潜规则:踏雪留痕是美德,跟帖必复也是美德。说白了就是:别人看了你的帖子或你看了别人的帖子,跟了一言半语,哪怕只是留下一个简单的“顶”字,也是一份支持,比看完了点一下页面右上角的红叉叉走人要好得多;别人顶了你的帖子,你要回复,不能不理不睬,更不能将帖子发上来扔在那里不管不顾,让帖子成了“没娘的孩子”,这是礼貌,并且要回过头去给帮你顶贴的朋友也顶顶帖子,这是回报。古人云:来而不往非礼也! 但也有人犯了另一条忌讳:爆粗口,冒脏字。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是口冒脏字,还可以狡辩:我没说,你听错了,但在网络里是以文字的形式摆在那里,是赖不掉的。这种情况不论是出现在跟帖里还是回帖里,都是网友们所极度厌恶的。跟帖也好,回帖也罢,敷衍了事不要紧,要紧的是不要冷嘲热讽,不要贬低人格。一个人活在世上,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就要尊重别人。 摄影是艺术,既然是艺术,就允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一组图片,有人说好,也可能有人说不好。当然,如果是失焦、过曝、欠曝这样的缺陷,只要眼睛没有毛病,人人都能看出来,难的是合理用光、构图和内涵的表现,这些方面就很可能莫衷一是,在30个回帖中,能有一个评片高手说说你的PP好在什么地方,还存在什么不足,该如何改进,那就算收获不小了。想让人人都成为评片专家,那是奢望。 在这里,我顶贴基本奉行“三为主”原则:对新人,以鼓励为主;对熟悉的摄友,以中肯的指出不足为主;对水平高的摄友,以学习为主。 另外,办网站,娱乐大众只是手段,目的依然是为了赚钱,网站的主要收入是广告费,收广告费的主要评价指标是注册人数和点击量,如果版主抬高发帖和跟帖的标准和门槛,使网站落入“曲高和寡,门可罗雀”的尴尬境地,肯定也违背办网站者的初衷。 好了,俺把砖头扔出来了,但愿能引出美玉来。关于抓拍 静物是摆拍,景物是静拍,只有活动的被摄主体才需要抓拍,譬如活动的人、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