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搜索教学案例.doc_第1页
互联网搜索教学案例.doc_第2页
互联网搜索教学案例.doc_第3页
互联网搜索教学案例.doc_第4页
互联网搜索教学案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一、 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 初中 2,学科:政治2,课时:13,学生课前准备:1)预习教材,搜集人与自然不和谐之音的有关文字、图片、视频等材料。2)初步感受人与自然的不和谐的现状。二、 教学课题八年级下册 第6单元 第十二课 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第二框人与自然的不和谐之音三、 教材分析本课时的内容主要是通过大量的图片来说明自然界面临的威胁,激发学生关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教材从三个层次上介绍了这一内容,首先,让学生了解目前自然界物种减少的状况、减少的原因及危害;其次,让学生了解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的情况,培养学生爱护自然景观的意识;最后,让学生了解目前环境形势的严峻性,使学生明白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情感,树立正确的资源和环境意识,在生活中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能力: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爱护自然的能力 知识:了解目前大自然面临的威胁,懂得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有哪些 教学难点:不和谐之音的危害四、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讨论法、自主合作探究法五、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环境问题/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fr=ala0&word=%BB%B7%BE%B3%CE%DB%C8%BE 自主预习课前预习 探索新知1 造成物种灭绝的原因,除了不可抗拒的_及_因素外,还有_因素,特别是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_。2 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_遭到人为破坏的情况日益严重。3 环境问题是人类_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_与_。4 环境问题的危害:_,_,_。5 保护好环境,保护好_,已成为我们义不容辞的_。6判断对错。(1)人类只要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就会造成环境污染与破坏。( )(2)为了发展旅游经济,可以牺牲生态环境,对自然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 )导学探究引导启发 总结归纳活动1( /viewthread.php?tid=265566) 美国国会技术监督局认为,如果人类消费方式和破坏作用仍不改变,物种的灭绝速度将达到自然状态的1000倍。保守估计,每天都有一个物种灭绝。到2050年,将有25%的物种陷入绝境,6万种植物濒临灭绝。物种灭绝总数将为66万186万种,形势将更为严峻。(1)这则材料中的数据说明或反映的问题是什么?(2)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3)这种状况对我们人类有什么危害?活动2 ( /s/2003-02-26/0850923143.html ) 据调查,近几年来,在深圳东部大鹏、南澳沿海的一些渔民 利令智昏,竟把深圳近海的珊瑚砸下来卖钱,致使大面积的珊瑚遭到严重破坏。据介绍,珊瑚是海中鱼类的庇护所,特别是幼鱼,更需要珊瑚群的保护,珊瑚群的存在表明此地水域具有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此外,珊瑚礁还具有防波阻浪的作用。破坏一处珊瑚群,不仅会使成百上千的生长历史就此中断,而且会造成更大的资源损失。(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2)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活动3小芳一家生活在一条小溪旁,小溪清澈见底,人们常在小溪里捕鱼捉虾、洗衣服。后来,小溪的水渐渐变得浑浊起来,可爱的鱼虾不见了踪影,人们也不敢在小溪里洗衣洗菜了。原来小溪的上游建了一座造纸厂,造纸厂的水直接排进了小溪,日子长了,小溪就被污染了。当地的一些居民认为,在造纸厂能赚钱,一点污染算不了什么;还有一些居民认为虽然造纸厂能带来一时的经济效益,但从长远看,得不偿失。(1)假如你有家人在这家造纸厂打工,你对关闭造纸厂有什么看法?(2)假如你是小芳,面对被污染的小溪你会有什么感受?(3)请结合事例,谈谈破坏环境会有哪些危害?能力培养全球性环境灾难(/view/1636942.htm) 环境惨遭破坏,人类正面临自我毁灭的危险。以下是来自世界性的地球环境报告:(1)全球气候正在变暖,海面上升。(2)土壤过分流失与土地沙漠化扩展。(3)森林资源日益减少。(4)臭氧层耗损是潜在的、不容忽视的危机。(5)生物物种加速灭绝,动植物资源急剧减少。(6)淡水供给不足,水源严重污染成为发展的制约因素。(7)空气污染和有害废弃物危害着人类健康和安全。环境危机是一种特殊的发展危机,现已成为引起公众普遍关注的全球性危机。当堂达标要点追踪 各个击破知识点一 自然物种在减少1 据科学家估计,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近代物种的丧失速度比自然灭绝速度快1000倍,比形成速度快100倍,物种丧失的速度由大致每天一个物种加快到每小时一个物种。这段材料表明造成物种灭绝的原因是( )A.自然历史因素 B. 自然灾害因素 C. .人为因素. D.以上三者均对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有( )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就等于保护了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石 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就等于保护了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利于我们捕食野生动物A. B. C. D. 知识点二 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3“ 棒打狍子瓢养鱼,野鸡飞到饭锅里。” 这是对昔日北大荒生态环境的真实写照。“但是,随着3000万亩耕地的开发,原始生态遭到严重破坏,自然灾害严重。北大荒人开始明白只有停止开荒,恢复植被,才能改变现状,并准备10年后新增林地3000万亩。上述材料告诉我们,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A. 是解决人口温饱问题的无奈之举 B. 是必要的,无需大惊小怪C. 会威胁生态平衡 D. 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4台湾省南投县中寮乡“粗坑大峭壁”奇景,最近成为爆红旅游景点。地质专家推断其产生年代是古老的第三纪地层,已有三千万年历史。于是许多游客竞相攀登峭壁,还喷字、留字“到此一游”作纪念。这种行为是( )A. 风雅有趣的事情 B. 施展艺术才华的行为 C. 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 D. 热爱自然美景的行为知识点三 环境状况不容客观5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料购物袋的通知,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令人遗憾的是,现在大街小巷仍然充斥着各色超薄塑料袋,它们随风飘扬,继续成为污染城市的主要垃圾,成为环保工人最头痛的问题之一。“禁塑令”遭遇尴尬的原是( )消费者环保意识差、有禁不止有关部门管理力度不够 多年来人们形成的生活习惯不可能改变某些商家只顾自己的利益,无视超薄塑料袋对环境的影响 A. B. C. D. 6据报道,全球1/4 的陆地开始荒漠化,2/3的可耕地旱地已经被破坏,2.5亿人的生存受到直接影响,10亿人的生存受到威胁。造成这一事实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全球气候变暖 B.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利用 C. 不可抗拒的历史因素 D. 自然灾害严重课后提升-拓展思维 提升能力 保护地球 保护环境/view/3258715.htm 2010年2月11日,中国环保大使张正祥获得2009年感动中国奖。26年来身体力行保卫滇池,用牺牲整个家庭的惨重代价,换来了滇池自然保护区内33话个大中型开矿、采石场和所有采砂、取土点的胜利封停。 他只是一个农民,妻子因不堪家庭而离开,小儿子因被多次恐吓与被打成了家常便饭。但他坚持着,坚持绕滇池一千多圈。他被别人叫成疯子,他却说:“那些人才疯了,滇池养育了我,疯子才不认爹妈,只认钱。”朴实的话透出纯洁而执着的灵魂! 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张正祥的颁奖辞:生命只有一次,滇池只有一个,他把生命和滇池紧紧地绑在了一起。他是一个战士,他的勇气让所有人胆寒,他是孤独的,是执拗的,是雪峰之巅的傲然寒松。因为有这样的人,人类的风骨得以传承挺立。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陈锡添这样评价他:一个农民,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了保护滇池,他不惜牺牲全家的利益,更不惜付出骨碎身残的代价,这精神何等可贵!濮存昕:面对贪婪、愚昧和凶残的困境,他坚持信念,用勇敢不屈不挠的斗争证明,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不是一句空话。他是中国真正的环保大使。一滴水可见太阳的光辉,一棵树可见顽强的生命力,一颗心可见保护环境势不可挡。俗语说的好:“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前人给了我们大片的森林、绿地,我们留给后人的是什么?是光秃秃的荒漠,还是茂密的树林。你肯定选择的是茂密的树林。那还有什么犹豫的,让我们大家,一起自觉保护地球,保护环境,让天更蓝、草更绿、空气更清新,我们的生活更美好!1请你也写一段话来评价环保大使张正祥的行为。2我们应该怎样向我们的模范学习,请把你的行动计划写出来。六、 教学反思本设计充分体现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图片、歌曲等多种形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对自己的课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建议插入图片就更好了。本课旨在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提高保护自然的能力。所以整堂课的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由学生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节课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设置各种活动,运用多媒体教学,辅之以大量的图片和资料,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参与面教广,并且能够就事论事,部分学生的观点很新颖。通过学习,学生的思想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在讨论“自然物质在减少”“环境污染问题严重”这两个环节,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意见。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在努力钻研教材的基础上,一定要从我们的生活实际出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不足之处,教师一定要少讲,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及时的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