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励志故事.doc_第1页
陶渊明的励志故事.doc_第2页
陶渊明的励志故事.doc_第3页
陶渊明的励志故事.doc_第4页
陶渊明的励志故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陶渊明的励志故事 陶渊明,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他灵动又有哲理的诗句常常激励着我们,其实他本身也有不少励志的故事呢。下面是阳光网给大家整理的陶渊明励志的故事,供大家参阅! 人世间最难的事情莫过于面临选择而无法取舍。 选择了林荫小路,就放弃了阳光大道;选择了欣赏奇景,就放弃了平坦旅途;选择了重新开始,就放弃了曾经拥有;选择了奔赴远方,就放弃了现世安稳 如果没有选择,就不会有千般痛苦、万般纠结。很多事情,一旦决定,就没有回头路可走。 陶渊明一辈子都在纠结一个问题:到底是出仕还是归隐? 纠结,不是不知道该怎样做,而是舍不得放弃。 陶渊明出生在四分五裂的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上有名的乱世。 那时靠篡(cun)位得天下的西晋已灭,几乎遭遇民族灭绝的汉人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建立东晋,统治着江东的大部分地区,而北方经过“五胡乱华”之后,也进入了十六国混战时期。 乱世,之所以乱,是因为失去了“道”。 古人云:货悖(bi)而入者亦悖而出。用有悖于常理的方式,大逆不道篡位而得到天下者,也必然会以一种惨烈的结局失去天下。 作为一个受儒家影响颇深的儒生,陶渊明不会没有听说过孔子的一句话: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 生活在这样的乱世,“归隐”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可是建功立业的理想呢?少年状且厉、抚剑独行游的豪情呢?难道一辈子就守着祖上留下来的这几亩薄田生活吗? 陶渊明不甘心,他二十九岁才得到一个江州祭酒的位置,虽然官小,但是他觉得他可以吃苦,也可以从最基层一点一点做起。 他知道自己生活在一个“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门第观念大于一切的时代,他也知道“出身”可能比“奋斗”更重要。 那时还没有科举考试,寒门子弟根本不可能做官,可是他的曾祖父亲的爷爷陶侃却在东晋建立之初,用戎马一生为后代拼得了一个跻身上流社会的高贵门第。 所以,他的孙子才可以娶到当代名士孟嘉的女儿也就是陶渊明的母亲。 孟嘉落帽,是陶渊明的外祖父留给世人的一个成语。从这个成语中,我们可以窥见一千六百多年前的那个重阳节,在众多权贵聚会登高赏菊的宴会上,被风吹落帽子的孟嘉,是怎样温文尔雅、不露声色地对那些嘲笑他的人进行反击,巧妙地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曾祖陶侃的奋勇拼搏和外祖父孟嘉的潇洒淡泊,一生都在影响着陶渊明,使他拥有“娴静少言”的外表和澎湃激荡的内心,在每次面临选择的时候都会有两种声音在脑海里争吵不休: 一个声音说:“要善待生命中的每一次磨难,忍是人生必修的功课!” 另一个声音说:“你不看看现在是什么时代?你忍有用吗?你曾经的高贵门第现在不还是迅速没落了吗?你就算是把自己奋斗成山下的一棵青松,也不及山顶的一株小草!” 一个声音说:“这个时代还是有希望的,归隐的谢安不是又东山再起了吗?如果不是他带领八万精兵在淝水(今安徽省寿县)和前秦交战,大败投鞭断流的前秦八十万大军,收复黄河以南的失地,使他们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迅速瓦解,东晋怎么会为自己赢得一次喘息的机会?怎么会保全中华千年流传的文化,没有被异族消灭?” 另一个声音说:“这和你有关系吗?看看你的上司吧,你在这种人手下,永远也不可能有出头之日!” 提起陶渊明的顶头上司江州司马王凝之,那可是贵族中的贵族。首先他姓“王”,就这个姓氏,陶渊明奋斗一辈子也赶不上他刚刚出生时的起点。“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中的“王谢”是指王家和谢家,那可是中国古代数得着的名门望族。 据说陶家曾经在一个王姓人穷的时候送一船米给他,结果被当面拒绝,并且说:“我王家的人没米下锅,自会找谢家去讨,不要你陶家的米!” 现在这个上司不仅是王家的人,而且,他爹就是大名鼎鼎的书圣王羲之!他的夫人姓谢,就是“淝水之战”统帅谢安的侄女,“咏雪才女”谢道韫! 没什么本事庸俗乏味还能做到一市之长的王凝之,他的眼里只有出身。陶渊明就算是再兢兢业业,又能如何? 陶渊明愤而辞职。 回到柴桑(今江西九江)庐山脚下的那几间茅屋,也许是为了说服自己,证明自己的选择没有错吧?陶渊明一口气写了六首劝农: 悠悠上古,厥初生民。傲然自足,抱朴含真。 还是做一个农民吧,像上古时代那样,自给自足、逍遥自在,没有门第、没有虚伪,做一个快乐的人,不是很好吗? 但是,做一个农民,就没有烦恼,一定快乐吗? 人生的烦恼,从来不因为你的出身、你的职业而有所不同,生活原本不易,烦恼无处不在。 东晋后期的大诗人陶渊明,是名人之后,他的曾祖父是赫赫有名的东晋大司马。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于苍生”之志,可是,在国家濒临崩溃的动乱年月里,陶渊明的一腔抱负根本无法实现。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权贵,因而和污浊黑暗的现实社会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产生了格格不入的感情。 公元405年秋,他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这年冬天,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邮,到彭泽县来督察。督邮,品位很低,却有些权势,在太守面前说话好歹就凭他那张嘴。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 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 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 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 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 此后,他一面读书为文,一面参加农业劳动。后来由于农田不断受灾,房屋又被火烧,家境越来越恶化。但他始终不愿再为官受禄,甚至连江州刺使送来的米和肉也坚拒不受。朝廷曾征召他任著作郎,也被他拒绝了。 陶渊明是在贫病交加中离开人世的。他原本可以活得舒适些,至少衣食不愁,但那要以付出人格和气节为代价。陶渊明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获得了心灵的自由,获得了人格的尊严,写出了一代文风并流传百世的诗文。在为后人留下宝贵文学财富的同时,也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他因“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风亮节,成为中国后代有志之士的楷模。 陶渊明看到当时官场的污浊腐败,毅然辞官归隐,以示反抗。诗人在归园田居中写道: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常恐霰雪至,零落同草莽,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深恶痛绝,并决心与之决裂;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则反映了诗人质本洁来还洁去的高尚情操。在咏荆轲中,诗人对荆轲不畏强暴的豪侠行为作了高度评价。雄发指危冠,猛气冲天缨;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可谓是豪气冲天壮志凌云,足见诗人并未完全忘怀政治,一味清淡。这些在当时来说都是难得而且是进步的,从而也使得诗人的作品得以流传千古。 话说陶渊明隐居田园后,乡邻中有个读书少年向他求教说:“老先生,我非常敬佩您的渊博知识,不知你在少年读书时有什么妙法?小辈愿听指教,以开矛塞。” 陶渊明一听这少年是向他讨学习妙法的,先是掩面捋须哈哈大笑:“没听说天下还有什么学习妙法,荒唐,荒唐!” 突然,他收住了笑声,觉得对晚辈后生的幼稚岂能一笑了之,而应循循善诱。于是,他严肃地对少年说:“学习是绝无妙法的,而只有笨法,常言道:书山有路勤为马,勤学则进,辍学则退呀。” 那少年听罢,似懂非懂,仍不甚了了。陶渊明便拉着少年的手,来到他亲手耕种的那块稻田旁,指着尺把高的苗说:“你蹲在那苗前,聚精会神地瞧一瞧,它现在是不是在长高呢?”那少年便蹲下身子,目不转睛地瞧着,可是直到盯的眼睛酸痛了,那禾苗依然如故,不见其长。他便站起来对陶渊明说:“没见长啊。” 陶渊明反问道:“真的没见长吗?那么春起的苗芽,又是怎样变成这尺把高的呢?” 少年摇摇头,表示莫门其妙。陶渊明便耐心地引导说:“这禾苗是每时每刻都在滋长啊!只是我们肉眼察觉不到;读书学习也有同理,知识在增长时也是一点一滴积累的,有时连自已也不易觉察到,但只要持之一恒勤学不已,就会有知之甚少变为知之甚多。所以有人说: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陶渊明说完,又指着溪边的一块大磨石问:“你再看看那块磨石,为什么会出现像马鞍一样的凹面呢?”少年连口答道:“那是磨损的。” “那你可曾见过,它是哪一天被磨损成这样的呢?”那少年想了想说:“不曾见过。”陶渊明又因势利导地说:“这是农夫们天天在上面磨刀、磨镰、磨锄,日积月累,年复一年,磨损而成的,决非一日之功啊!” 少年心想:老先生讲这磨石,又有何用意?陶渊明看出了少年心中所想,接着又说:“从这磨石上,我们可悟出一个道理来,这就是: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学习一旦间断停止,所学知识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慢慢丢掉。” 听了这一席话,少年恍然大悟,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