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文化广场.doc_第1页
大运河文化广场.doc_第2页
大运河文化广场.doc_第3页
大运河文化广场.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运河文化广场大运河文化广场 江苏淮安市区最大的市民广场。位于里运河北岸、清江大闸和水门桥之间的漕运路(即河北路)北侧,占地面积约7 万平方米。 淮安由于地处大运河和淮河(故河)交汇处,向为漕运襟喉、南北要津,历史上形成了集河、漕、盐、榷、驿为一体的独有的“运河文化”特色,具有丰厚的积淀。大运河文化广场即为体现这一历史文化景观而兴建。广场北端中心位置高高耸立一座抽象性主题雕塑,两侧辅以8幅石质浮雕,内容为:夫差末口陈兵图,磨盘(口)舣?舟待潮图、清江浦(漕)仓(船)厂盛况图、漕督躬亲盘验图、康熙码头巡河图、舟船过闸艰险图、通衢古驿晨旅图、水上立交壮观图。浮雕前有音乐喷泉。广场东西侧还竖有16根台柱,每根灯柱雕塑一位历史名人。右9根塑淮籍历史名人:韩信、枚乘、鲍照、粱红玉、龚开、吴承恩、阎若璩、吴鞠通、关天培;左7根塑治河治运历史名人:陈登、乔维岳、陈瑄、潘季驯、靳辅、郭大昌、黎世序。有四个柱子每个都画了四大名著之一。 广场环以绿树,间以草坪,气势恢弘,可容万人集会。2002年9月,“中国淮安 淮扬菜美食文化节”暨中国烹调协会授予淮安市“中国淮扬菜之乡”荣誉称号的仪式便在这里举行。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剧组以大型歌舞晚会为文化节活动揭幕。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京杭大运河始凿于春秋战国,历隋、元二朝而全线贯成。北起北京,南迄杭州,全长1794公里,无论历史之久、里程之长,均居世界运河之首。两千余年来,大运河几历兴衰。漕运之便,泽被沿运河两岸,不少城市因之而兴,积淀了深厚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有人将大运河誉为“大地史诗”,它与万里长城交相辉映,在中华大地上烙了一个巨大的“人”字,同为汇聚了中华民族祖先智慧与创造力的伟大杰构。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正是一座以运河文化为主题的大型专题博物馆,座落于杭州市城北运河文化广场,毗邻大运河南端终点标志拱宸桥。运河博物馆旨在全方位、多角度地收藏、保护、研究运河文化资料,反映和展现大运河自然风貌与历史文化。博物馆于2002年开始筹建,2006年9月建成开放。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建筑面积10700平方米,展览面积五千余平方米。建筑呈扇形环绕运河文化广场,造型独特,“传统而不复古”,以平坡结合和开放式的格局,将室内外融为一体,古运河及桥、船、埠巧借为活的展物。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以“运河推动历史,运河改变生活”为陈列主题,分序厅和“大运河的开凿与变迁”、“大运河的利用”、“沿运河城市”和“运河文化”四个展厅,其间穿插“漕运故事半景厅”、“运河模拟游舱”两个多媒体展厅,将文物史料与高科技巧妙结合,生动地再现古运河曾经的繁荣景象,使观众能身临其境地体验大运河悠久深厚的文化内涵。另外,尚有一个“十里红妆运河水上婚俗”专题展厅,展示的是与运河文化休戚相关的另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宁绍朱金木雕红漆家具,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多姿多彩的运河文化。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既是一个运河文化的展示窗口,同时也是运河文物与运河史料的收藏中心与研究中心。博物馆收集和征藏的文物包括五类:一,与运河漕运直接相关的文物,如苏州府官斛、“日进千金”小升;二,与运河水上运输相关的文物,如余锦洲老行水单、“顺风快利”船票等;三,运河出土文物,如大关桥北出土唐开元通宝钱、运河出土宋代瓦当等;四,运河水上人家生产及生活用具,如竹编酒葫芦、船用水桶等;五,沿运河城市文物及工艺品,如明嘉靖三年临清大青砖、扬州漆器雕屏等。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是目前国内第一家以运河文化为主题的大型专题博物馆,国家文物局认为它的建成填补了博物馆界的一大空白。目前,它也是杭州市运河保护整治“一馆二场三园、两带六埠十五桥”系列工程中的开篇之作,它的建成开放,使得古老的京杭大运河畔又多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淮安运河喜换新容 淮安,一座古老的城市正在激活冷却了一个世纪的运河情结。丢不掉的运河情结对运河,淮安人有着复杂的情感。 滔滔运河,曾给淮安历史留下数不尽的繁华。明末清初,两淮是“南北之孔道”,是京杭大运河四大漕运中心,“漕舟云集,贡艘星驰”,富商如云,孕育了一个50万人口的城市,位列其时世界八大都市!因为运河,20世纪初,淮安人拒绝了“喷火怪兽”火车经过家门口,与京沪铁路失之交臂,从此有了城市的盛衰转换。到了60年代,古运河两淮段河道淤积,淮安人重开外运河。盛也运河,衰也运河。淮安人忘不了运河。淮安市交通局局长唐道伦说,这些年,淮安铺铁路,修高速,成为苏北腹地的交通枢纽,但是运河辉煌依旧不能丢。穿城而过的两条运河,是淮安最醒目的城市标识!淮安市规划局副局长刘立硕说,根据淮安城市规划,里运河将被打造成城市重要的文化、旅游、生态、生活轴线;而外运河,通过航道整治,重现黄金水道的活力。打通梗阻,送别堵船长龙24公里长的京杭运河两淮段 即外运河,每年货物通过量,占江苏内河三分之一,是大运河上最繁忙的航道,也是有名的“卡脖子段”!5月13日,记者站在淮钢大桥上,大运河上船队并不拥挤。京杭大运河苏北航务管理处李士彦科长说,再过几个月,到了货运旺季,运河两淮段也难见昔日堵船长龙!京杭大运河两淮段扩容升级,今年已进入第五个年头。整治办公室综合科王伯昌科长透露,扩容的第一步两个三线船闸已在去年建成使用,船队进入两淮运河的门户,从两车道扩成三车道,通行能力成倍翻升!而投资3.2亿元的航道扩容正在进行中。“运河两淮段,曾有上百个码头,占用大量的河面空间,现整合为13个码头。此外,共有60多家企业、上百户居民从河边搬走,腾出4万多平方米的空间,河道大大拓宽最窄处,从60米拓宽到120米;正常河段,从100米宽拓宽到140米乃至160米宽!”王伯昌领着记者来到运河整治现场。河水淹没了新开的河道。“今年要做河道疏浚,挖走450万方土,把两淮段变成底宽70米,水面宽90米,水深4米的交通动脉,完成由三级航道向二级航道的升级。”淮安城东南,里外运河交汇处,水波浩淼,不见边际。新建三线闸隐隐约约,闸前,一个港口和一个船舶过闸等候区正在建设。王伯昌笑着说,“过去,每到旺季,排队过闸的运煤船队能排几十公里长,等上十几天!航道升级后,他们走得快了,滞留淮安时间短了,消费是少了。不过,我们建好港口和等候区,等于建了水上高速服务区,照样能赚船队的钱!”瓶颈一破,万船畅流。李士彦说:2003年时,京杭运河两淮段一年货物通过量5900万吨货。去年,三线闸起用,船队随到随走,货物通过量一下窜到7900万吨!“明年6月,两淮段整治完成后,将成为名副其实的水上快速通道!”把一河美景还给市民千百年来,大运河中流淌着大米、盐和煤炭、砂石,更流淌着多少个城市风华神韵。24.5公里的里运河,早已把运货之职交给外运河,逶迤而下,襟连两淮。然而,几十年来,这条城市景观河两岸蔓延着尴尬的景色:船民棚户密密麻麻,傍水而居,淹没运河的轮廓。解放里运河,把一河美景还给市民!淮安人满怀期待,给里运河洁面去污,梳妆美容。傍依运河,淮安规划了十个景区,其中有八个已建好或正在建设。13日上午,记者来到里运河御龙园景区,从龙舟广场坐上“乾隆号1号”游船,出了古运河上仅存的古闸大闸口数百年前,乾隆皇帝曾在此下马登船下江南。河面豁然开朗,波光粼粼,美景成串:亲水平台上镶嵌一幅幅两淮文化的雕塑;120米长的木栈桥伸入水中央;水中小岛中洲岛上,复建的清江浦楼在一群仿古建筑环抱中,依稀可见往昔繁华。李士彦说,这段2公里的古运河两侧,清理出3万多平方米的空间,在80米宽的河岸上,还要兴建民俗风情文化街区,市民可徜徉水边,或登上中洲岛,上茶楼品茗。里运河旅游公司老总透露,今年五一长假,四条乾隆号游船开了四天,有1500名市民登船游河。本报记者葛和新蔡志明孙巡淮安里运河:再现明清独特风韵新华报业网讯大运河、淮河、盐河、淮沭新河、苏北灌溉总渠,“四河穿城”的淮安是一块浮在水上的热土。在这座以水为魂的古城,人们又以大运河为最亲,血脉相通。 千年大运河由南至北长流不息,流淌着的盐和大米富庶了临河而居的淮安人,也砺造出当地亦柔亦刚融会南北的独特民风。明清时代的清江浦两岸帆、店繁立,车水马龙,迎来送往的是全国的名商巨贾。康熙、乾隆两帝下江南的途经和巡视,更使得淮安声名远扬,繁华一时。 1959年,为满足航运,大运河被裁弯取直,留在淮安城区的一段终于卸下“水运”之职,成为一条内城河,即如今的里运河。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里运河疏浚、开发力度没能跟上城市发展,逐渐成为接纳淮安城区污水的排污河,破船、杂物拥塞河道,违章搭建林立河岸。轮船驶过,淤泥、脏物泛满河面,一度引以自豪的母亲河成为沉重的市容负担。2001年,里运河大规模整治序幕拉开。沿线100多座码头被拆除,沿岸数万平方米的低矮建筑被搬迁,河道内淤泥、废弃船舶全部被清理,大河轮廓重新展现。15万吨、10万吨污水处理厂相继建成使用,2006年里运河主城区污水全线截流。母亲河终于重返清亮,金鱼草多了,多年不见的鱼儿出现了,三五一群的“钓友”又向母亲河聚集了。让运河两岸到处可见的古迹、古遗址串联,淮安近几年打起“运河”牌,挖掘独特的运河文化和漕运历史,按国家AAAA级标准对里运河进行了全新设计,打造“名人故里、运河之都、美食之乡”2002年大运河文化广场建起来了,“水上立交”、“通衢古驿”、“夫差陈兵”,一幅幅浮雕仿佛运河载着厚重的淮安缓缓驶来。中洲岛复建了清江浦楼,河下镇御码头得到重修,漕运总督署遗址也渐露原貌,里运河60里风光带景色着实迷人。“康熙运河水上游”游览线通了。起于市区周恩来童年读书处,止于楚州河下古镇,总长13公里,囊括了清江大闸、御码头等10多个旅游景点。沿着皇帝下马登船江南行的方向,游客们透过一座座仿古建筑和晨练暮舞的人群,感受当年“南船北马”的繁华。更让人称道的,是河两旁兴起的淮扬菜美食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