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极致影像之路亮室数码摄影初级培训 编著 高布衣 数码摄影必备知识及方法 二 决定曝光的因素之一 光圈 光圈就是这个小孔 通过 多片可活动的金属叶片的 放大或缩小决定孔径的大 小从而控制光进入的多少 通光量 光圈 光圈的大小用光圈系数表示 通常用f来表示光圈 数值越 小 光圈越大 进光量越多 数值越大 光圈越小 进光量 越少 完整的光圈值系列如下 f1 0 f1 4 f2 0 f2 8 f4 0 f5 6 f8 0 f11 f16 f22 f32 f44 f64 f44与f64一般在中大画幅镜头上 决定曝光的因素 光圈 光圈是相对口径概念 光圈系数 镜头焦距 光圈孔径 上一级光圈通光量是下一级的一倍 数码单反可以1 3调整 光圈叶片数量不一 一般从5片到9片均有 有偶数的有奇 数的 决定曝光的因素 光圈 叶片形成的光圈越圆 通光量越接近理论值 因此光圈 一般均做成近似圆形的 叶片数量多少对镜头成像有2个方面的影响 1 焦外的成像受光圈形状的影响 叶片有几片 则焦外 的光斑就是几边形 决定曝光的因素 光圈 越圆形的焦外斑点越圆润 越好看 徕卡r21超级安格龙F4镜头 四片叶 片 决定曝光的因素 光圈 2 小光圈时候 太阳或灯光等点光源会在叶片边与边相交处 由于衍射产生光芒线 方向位于角的中心处 奇数的多边形会 形成放射线2倍于边数的星芒 偶数多边形则因对角的重合而 只有1倍的放射星芒 尼康的镜头一般7片和9片 佳能则均为6片或8片 新出的 100L IS 微距镜头是9片 蔡司的大部分是9片 其余各家 也基本上是专业镜头是9片 普通镜头为7片 决定曝光的因素 光圈 佳能星芒 尼康星芒 决定曝光的因素 光圈 2 调节景深效果 光圈大 景深小 光圈小 景深大 1 调节进光量 这是光圈的基本作用 光圈调大 进光量增 大 光圈调小 进光量减小 它与快门速度配合来解决曝光 量的需要 光圈的作用 决定曝光的因素 光圈 网上有镜头与光圈的景深计算器 软件名 f Cale 1 14汉化版 在线景深计算网址 3 影响成像质量 这是光圈容易被忽略的作用 任何一只镜 头都有某一档光圈的成像质量是最好的 即受各种像差影响 最小 这档光圈俗称 最佳光圈 使用专门的仪器可以测出 最佳光圈的准确位置 一般来说 最佳光圈位于该镜头最大 光圈缩小2 3档的位置 通常认为数码摄影使用光圈不要超过f16 光线的衍射现象 会干扰成像 画质受影响 决定曝光的因素 光圈 决定曝光的因素之二 快门 快门速度 决定传感器的曝光时间 相机通过控制快门的 一开一合 两个动作来控制快门速度 从而控制曝光时间 例如 快 门速度为1 125s的意思就是相机让传感器曝光1 125 秒 常用快门速度 1 8000 1 4000 1 2000 1 1000 1 500 1 250 1 125 1 60 1 30 1 15 1 8 1 4 1 2 1 2 4 8 15 30 BULB 决定曝光的因素 快门 是整倍数关系 快门动作 决定曝光的因素 快门 决定曝光的因素 快门 前帘同步闪光与后帘同步闪光 前帘 先实后虚后帘闪光 先虚后实 决定曝光的因素 快门 一个创作手段 快门与慢门 决定曝光的因素 快门 决定曝光的因素 快门 光圈与快门速度关系 曝光量 通光量 快门速度 由于开大一级光圈可以增加一倍的通光量 而加快一档快 门又可以减少一半的通光量 得到曝光量总体不变 反 之 收小一级光圈的同时放慢一档快门速度 总体曝光量 也不变 因此 光圈与快门速度关系存在 倒易率 此消彼长 光圈大一档 快门慢一档 光圈小一档 快门快一档 光圈f 8与快门速度1 60秒相组合 与光圈f 2 8与快门速度 1 500秒相组合 所获得的曝光效果是一样的 光圈开大 三档 速度加快三档 它们又和光圈f16 与1 15 秒相组合 所获得的曝光效果是一致的 光圈收小二档 速度放慢二 档 这就叫作等量曝光 光圈与快门速度关系 倒易率为我们选择光圈与速度提供了依据 也是相机A档 和T档功能的基本原理 倒易率失效现象 传统胶片使用的卤化银感应剂 在曝光 时间极短或者微弱光线下不够敏感 缩短或者延长曝光时 间不会产生相应的通光量变化 但是数码相机采用的是光电感应器 是否存在倒易率失 效现象 目前还没有这方面权威说法 光圈与快门速度关系 决定曝光的因素之三 ISO ISO感光度是传统相机的术语 表示胶卷对光线的敏感度 ISO感光度分为100 200和400等 感光度越高 对光线 越敏感 数码相机延用了这一概念 将感光器的感光度等 效转换为传统胶卷的感光度值 以 ISO感光度 来表示感应 速度 数码相机提供的ISO数值 基准数值 100 50 100 200 400 800 1600 3200 6400 12800 25600 每增加一档ISO 相机感光速度就增加一倍 决定曝光的因素 ISO ISO的作用 相机正常感光度是ISO 100 提高ISO 可以让曝光速度 缩短 降低ISO 可以让曝光速度延长 1 在光圈一定情况下 正常曝光速度无法满足拍摄 如抓 拍动态场面 弱光下人文拍摄保证被拍对象不会出现明显 移动 需高速凝固被摄物体等拍摄 可以提高ISO以缩短曝 光时间 而降低ISO则可以延长曝光时间 如拍摄流水 流 云 移动效果等 2 在速度一定情况下 由于倒易率关系 提高ISO可以使 用更小的光圈 降低ISO可以使用更大的光圈 决定曝光的因素 ISO 如果将光圈 快门看作是水管直径与放水时间 那么ISO 可以看作水压 也有将其看着是水桶大小的变化 数码相机提高ISO感光度并不是真正增加感光器灵敏度 一般通过放大信号来达到 电平增益 高ISO需要对一 块CCD CMOS所采集来的信号进行放大等处理 但是对 于有用数据信号进行放大的同时 噪点也同时被放大 所 以高ISO值会使得画面的颗料感变得严重 带来更多的噪 点 同时也会损失更多的细节 ISO越高 躁点越大 虽然 目前第4代芯片对高感的降噪处理达到了一定水平 但对 画质影响不可小觑 ISO 100能满足拍摄目的情况下 不要轻易改变ISO设置 决定曝光的因素 ISO 决定曝光的因素之四 闪光灯 闪光灯的照射距离取决于闪光指数与光圈 在iso 100情 况下GN指数 f光圈数值 照射距离 注意米制与英制标识 如580EXII 58 190 闪光灯是加强曝光量的方式之一 风光摄影较少使用 一 般用作补光 提高ISO 可以增加照射距离 1 4倍 决定曝光的因素 闪光 曝光模式 数码相机提供了几种曝光模式 用于创作的有 M档 手动设定光圈和速度 A档 手动设定光圈值 机器根据测光自动匹配速度 T档 手动设定速度值 机器根据测光自动匹配光圈 B门 手动设定光圈 按下快门不松开可以一直曝光 P档 自动曝光一种 用在转接镜头时候使用 关于手动曝光 手动曝光是经验曝光 是黑白胶片 手动相机时代的技 术 从彩色胶卷出来后就开始被放弃 这是因为 黑白胶 卷宽容度大 曝光误差在2 3档内都可以挽回 而彩色胶 卷宽容度小 尤其反转片只有3 5档 因此独立测光表一 经出现 手动摄影师都抛弃了经验曝光 采用测光 包围 曝光方式用来创作 保证正确曝光 现代自动相机将测光表融入到了机器中 如果放弃使用而采 取被淘汰的 当初不得已而为之的手动曝光作为主要曝光方 式 并且以为是高级技巧 不可理喻 其实 自动曝光的技 术要求更高 曝光模式 使用A T档的正确曝光方法 1 选择正确的测光模式 相机提供了多种测光模式 要分清楚日常使用模式和创作模 式 从创作角度说 一般使用点侧光及评价测光模式 点测光 仅对取景器画面中央部位大约1 4 的区域进行测光 用于仅希 望测算某一点的光量时 评价侧光 对画面中的多个区域进行评价测 算 提供适当的曝光 曝光模式 测光就是测量物体的光线反射率 光照在物体上如果全反 射了 呈现白色 如果全吸收了 呈现黑色 在这之间 依据反射率不同是从黑到白的过渡变化 有一段的反光率 在大多数情形下使景物最适合观看 这就是中间灰色调 其反光率为18 因此称为18 灰 或者18度灰 也叫中 性灰 2 了解相机的测光原理 曝光模式 因此 所有相机的测光均以18度灰为光反射率基准 确定相 机的快门和光圈值的曝光组合 中间灰 在自然里其实是中等亮度的色彩 由于相机的测 光系统只对亮度信息进行采样 不论什么色彩都测的是亮 度信息 因此 习惯称为中间灰 曝光模式 其结果 相机的测光是精准而死板的 在测光范围内 景物 光反射率超过18 就认为对象太亮了 即过白了 就自动 减少曝光量 如果景物的反射率低于18 就认为对象太暗 了 即黑了 就自主增加曝光量 就把曝光量组合顶上至 18 的曝光量 第一 测光要测场景里的中灰调或者中等亮度的物体 第二 白加黑减 3 如何使用点测光 新降白雪 70 74 加档 1 2档 白色墙面 60 加档 1 2档 木 板 45 加档 1 2 1档 灰色漆 20 30 加档 1 2 1档 明亮砂石 岩石 18 24 正常 阴暗砂石岩石 6 10 减档 1档 明亮绿叶 15 20 正常 暗绿叶 1 10 减档 1 2档 嫩 叶 20 25 加档 1 2 1档 红色砖 20 正常 黑色纸 1 2 减档 2 档以上 黑色漆 10 减档 1 2 1档 曝光模式 如果相机没有点测光模式 可以中央重点平均测光代替 并使用最长焦段 下面的一些物质的反射值接近18 可以直接测光 2 大部分浅绿的树叶或植物叶子 3 一些非深色的树干 4 旧的 修复的柏油路和混凝土 5 长期放置 没有刷油的木材 6 红 棕色的砖 包括水泥墙 7 干树叶 1 草 但注意 不是墨绿 特别绿或发黄的草 4 如何使用评价侧光 评价侧光一般用在光比不很大的场合 但在拍摄白色物体 时 或白色物体 浅色物体 明亮天空所占比例较大时 就需要在照相机的自动曝光基础上增加曝光量 在景物中黑色 暗部 深颜色物体所占的比例很大时 需 要在照相机自动曝光的基础上减少曝光量 尤其是在树 林拍摄以及背景黑暗的花卉摄影 明亮的背景下如果加曝光 会让背景过曝失去细节 尤其 是风光摄影 过曝的天空预示着一张废片 但要注意的是 在自动曝光模式下 使用曝光补偿功能来增减曝光 曝光模式 复杂场景的测光 数码相机的宽容度 有测试提到达到十级 即能同时记录下 差十档曝光的场景 其中向上4级向下5级 如在f8下 测的 最暗部曝光需要1秒 最亮部曝光需要1 500秒的场景 你 如果以1 30秒的速度曝光 最亮的和最暗的都能有细节 不会出现黑死和曝死的情况 了解数码相机的宽容度 宽容度是所能容纳的景物亮度反差的范围 通俗理解就是画 面里的最亮部分与最暗部分能差几档曝光 曝光模式 或者 当你以1 125秒曝光时候 画面里原来应该以1 2000秒进行正确曝光的高光部分 也能获得一定的 细节 对此部分而言 过曝了4档 原本应该以1 4秒 曝光的暗部 也有细节存在 对此部分而言欠曝了5档 但是 这些属于理论数值 看国内某著名数码影像专家的 测试图 高光尚可 暗部虽然有细节 惨不忍睹 噪点 颗粒无法仍受 曝光模式 曝光模式 曝光宽容度是指在不 损失强光细部的最大 曝光量与获得良好阴 影细部时的最小曝光 量之比 根据我们拍摄与后期经验 将数码相机的宽容度控制在 上三档 下三档范围内使用 是保证优秀画质的曝光 即一个场景里 最亮部曝光1 2000秒情况下 可以加 三档以1 250秒数值曝光 在着重表现亮部的同时来兼 顾暗部 同时最亮部仍然有很好的细节层次表现 最暗部的曝光在1 30秒情况下 可以减三档曝光以1 250秒的数值曝光 在着重表现暗部的同时来兼顾亮部 同时最暗部仍然会有很好的细节层次表现 曝光模式 宁欠死 不曝死 是风光摄影的一法 黑色也是一种颜 色 而无细节的白则是作品载体的颜色 同时 风光里的 曝死往往出现在天空 破坏云层的表现 无细节的黑色却 出现在色彩及细节丰富的地面 对视线的吸引力不大 需要注意的是 黑死一般只能占画面低光部分里很小的一 个地方 曝光模式 因此 复杂场景测光方法 使用点侧光分别对最亮部和最 暗部测光 计算它们之间曝光相差的档数 这七档以内 以中间档曝光 超过7档 以最亮部为准向下推算3档曝 光 这意味着画面会有欠曝比较严重的地方 如果这个区 域不大 对画面影响很小 最亮部曝光1 2000秒 最暗部的曝光在1 30秒 可以1 250秒数值曝光 1 2000 1 1000 1 500 1 250 1 125 1 60 1 30 3 2 1 1 2 3 以此为标准左右移动确定曝光值 数码相机与传统相机最大的区别是可以即时回看画面 不 论采取哪种曝光方式 都要回看相机显示的直方图来判断 曝光是否正确 蓝色为暗部无像素区 域 说明没有出现黑 死部分 红色为高光 无像素区域 说明没 有出现曝死部分 曝光模式 直方图 直方图是反应亮度信息明暗分布的座标图 横轴代表代表亮度 等级 从左到右表示从全黑到纯白 纵轴代表像素的数量 这张直方图表明曝光后像素主要分布在 40 200之间 曝光正常 曝光模式 像素主要分布在0 100之间 在靠近0的附近像素分 布出现高峰 说明图片整体偏暗 曝光模式 像素主要分布在右边说明画面整体偏亮 在最右边表 示纯白的地方 出现像素 说明存在过曝现象 曝光模式 直方图是定性工具 而非定量工具 不提供过曝或者欠曝 的具体数据 只告诉我们像素的分布状况 我们要依据左 暗右亮的原则来判断曝光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 决定直方图像素分布 范围的是场景自身所具有的亮度层 次 并不是像素从左到右都有才是好 的直方图 只能说是你对一个亮度层 次丰富的场景曝光正确 曝光模式 黑死与曝死 曝光模式 向右曝光 一个12位数数码相机 亮度信息层次有4096级 一个14 位数的则具有16384级亮度信息 但是这些亮度信息并不 是均匀分布的 因为数码单反的CCD或CMOS记录的信号 是线性的 最亮的第一档占据了50 的记录范围 第二档 又占据剩余一半的50 依次类推 最需要曝光层次和细 节的暗部能用于记录的范围很少 以12位数为例 第1档覆盖 最亮 2048级 第2档覆盖 亮 1024级 第3档覆盖 中调 512级 第4档覆盖 暗 256级 第5档覆盖 最暗 128级 如果正常曝光 最亮部往往未能记录到信息 这一半的信息 记录范围未被利用 浪费了相机记录信息的能力 因此 我 们在曝光时候利用增加曝光的方式 将下一档的信息提亮记 录到上一级的范围中 一是增加了相机记录信息量 获得更 多的文件数据 二是暗部得到更多的曝光 避免因曝光不足 而产生的暗部躁点 由于增加曝光 直方图上的柱状信息分布偏向右边 此方法 称为向右曝光 向右曝光 场景明暗范围 1 2 3 4 5 相机明暗范围 1 2 3 4 5 向右曝光达到的范围 1 2 3 4 5 向右曝光 不能让亮部过曝没有细节 因此在操作上 以点 测光对最亮部进行点测后加曝光补偿1档 并检查直方图 向右曝光 请注意与复杂光 线下测光的结合 向右曝光 向右曝光 对焦与景深 从成像原理理解焦点与景深 当对准一个物体聚焦的时候 它的前后物体成像在焦点之 外 相应的成像焦点也在像平面的前后 近景的成像焦点 在像平面前然后扩散投射到像平面上 远景的成像在尚未 聚集成焦点时候投射在像平面上 即 前后景在焦平面上 的成像都是一个扩散的影像 对焦与景深 当这个扩散的影像到了一定的程度 就会带来不清晰的感 觉 这就是弥散圆的概念 在成像焦点前后 光线开始聚 集和扩散 点的影象变成模糊的 形成一个扩大的圆 这 个圆就叫做弥散圆 如果弥散圆的直径小于人眼的鉴别能力 在一定范围内实 际影象产生的模糊是不能辨认的 这个不能辨认的弥散圆 就称为容许弥散圆 目前 数码单反全幅一般为 0 03mm 非全幅一般为0 02mm 也就是说 在被摄主体 对焦点 前后 其影像仍然有一 段清晰范围 这个范围就是景深 对焦与景深 焦点与景深参考图 决定景深的三个因素 光圈 光圈越大 景深越浅 光圈越小 景深越大 摄距 拍摄距离越近 景深越浅 拍摄距离越远 景深越大 焦距 焦距越长 景深越浅 焦距越短 景深越大 对焦与景深 景深是由弥散圆决定的 而弥散圆是在聚集和扩散过程 中的成像 它与汇聚和扩散角度有关 大光圈 近距离 长焦距的汇聚和扩散角度都大 因此 允许弥散圆靠像 平面近 景深浅 而小光圈 远距离 短焦距汇聚和扩 散的角度都小 允许弥散圆靠像平面远 景深大 因此景深有一个特性 后景深大于前景深 对焦与景深 例图 光圈大与小的汇聚角与允许弥散圆远近 对焦与景深 超焦距的概念与运用 超焦距的由来 当对无限远聚焦时候 从无限远到像平面有 一段清晰的景深范围 这个最近的清晰点再到像平面之间处 在景深范围外 其被称为超焦距 对焦与景深 当我们将对焦点对准在最近的清晰边界处就能得到从超焦 距一半处到无穷远均清晰的景深范围 如果我们将画面最 近的边缘放在这个景深里 就能得到由近及远全部清晰的 画面 这就是运用超焦距进行的全景深摄影 对焦与景深 如何确定超焦点 但是要对自己手上的镜头采取实拍测试的方法 取得超焦点 数据 有些镜头会标注某一光圈的超焦点 由于数码单反的 机身不同 也要进行实拍测试 对焦与景深 对焦方法 风光 小品 花卉等上架子拍摄的题材基本都是有准备的 拍摄 因此有精细对焦的时间 一般采用机背取景放大对 焦方法 将镜头AF切换到MF 并提前拍摄回看检查画 面清晰度与景深范围 其中 风光题材的拍摄时间段有 限 可以提前确定好几个拍摄机位 并找好对焦点 如果 没有机背取景功能 可以使用二次AF自动对焦方法 抓拍题材 最好使用独脚架 如没有 要采取正确的拍摄 姿势 可预见的画面使用陷阱对焦或者伺服自动对焦 镜头 镜头焦距 是指镜头光学后主点到焦点的距离 是镜 头的重要性能指标 镜头焦距的长短决定着拍摄的成 像大小 视场角大小 景深大小和画面的透视强弱 焦距越短 画面的透视越强 近大远小 镜头的焦距是镜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镜头焦距 的长短决定了被摄物在成像介质 胶片或CCD等 上 成像的大小 也就是相当于物和象的比例尺 当对同 一距离远的同一个被摄目标拍摄时 镜头焦距长的所 成的象大 镜头焦距短的所成的象小 镜头焦距的单位为 mm 毫米 但 对超广角镜头来 说 仅仅1mm的差 异就会对视角产生 极大的影响 在远 摄侧298mm焦距 和300mm焦距 对拍摄图像几乎不 会有什么影响 而 广角端的14mm焦 距和16mm焦距则 完全不同 会产生 约6度的视角差 镜头的焦段与视场示意 相机画幅与镜头视场 镜头的主要指标是反差和锐度 MTF曲线 1 垂直坐标轴的值从0到1 任何情况下数值都是 越高越好 水平坐标轴表示镜头中心到边缘的距 离 135相机的对角线长约43 3mm 因此水平坐 标轴的值是从0到21 7mm左右 但如果是非全幅 机型 要除以相应的系数 如APS C机型 就要除 以1 6 只需看到13 5mm左右就行 2 线条的意义 图中有黑色线条和蓝色线条 黑色线条 表示该镜头光圈全开时的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历年山东高考数学试卷
- 2025年金融数据加密机合作协议书
- 庐阳高中高三数学试卷
- 设施维护成本效益分析报告
- 农业机械化水资源政策效应分析报告
- 气候影响下的绿化施工策略分析报告
- 临川区中考题目数学试卷
- 邳州奥林匹克数学试卷
- 医学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绝缘材料:绝缘套管项目合作计划书
- 电动力学-同济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脑出血诊治指南
- 2022年重庆市汽车运输(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考试真题
- 结构方案论证会汇报模板参考83P
-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报告2500字》
- 移植患者健康宣教 - 副本课件
- 魏家庄村道路实施方案
- 医养结合五大模式和八大服务内容
- GFL-V型防雷分线柜.说明书(弹簧式接线9、10、13个)20131213版教学内容
- 企业标准化管理手册(完整版)
- 铁路工程质量关键环节和控制要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