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绩效评估论文-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价.doc_第1页
电子绩效评估论文-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价.doc_第2页
电子绩效评估论文-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价.doc_第3页
电子绩效评估论文-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价.doc_第4页
电子绩效评估论文-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子绩效评价论文;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研究摘 要 电子政务绩效是衡量电子政府成败的重要依据,电子政务绩效评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构建电子政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电子政务绩效综合评价方法。 关键词 电子政务; 灰色系统; AHP; 绩效评价 1研究背景 电子政务绩效评价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通过评估可以发现电子政府运作过程中的效率、成本、服务、管理等各方面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高效率的电子政务建设提供指导。通过建立科学、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科学评价方法评价,可以找出各级政府与发达国家政府之间、国内各级政府部门之间电子政务应用水平的差距,进而学习先进经验,提高自身建设水平,缩小差距。另外通过电子政务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政府相关部门可以调整信息化的发展策略,促进政府改造,带动行政体制的深层变革。 近年来,电子政务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然而电子政务实施并非都取得成功,成本过高和高失败率使西方许多研究机构和学者非常关注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他们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国外很多大型机构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估进行研究,如联合国(UN)、爱森哲(Accenture)公司、布朗(Brown)大学、TNS公司、JerseyNewark州立大学SungKyunKwan给出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 1。这些研究主要采用定性或者定量的方法来评估电子政务绩效。理想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方式是定性与定量方法相结合,但这样的研究成果目前国外并不多见。 近几年,我国一些学术机构和地方政府对电子政务评估展开了研究,对电子政府的建设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但是研究具有较大局限性,多数只是针对政府门户网站的绩效评估。一些学者结合定性与定量方法对电子政务绩效进行评估,如刘燕、陈英武2等提出建立基于过程的全周期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建构指标;颜佳华3等提出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电子政务绩效综合评价方法。中国社科院信息化中心4提出“电子政务行政生态学指数(EGAEI)”的方法,该方法涵盖了就绪评价与能力评价、环境评价、绩效评价和用户评价等方面。在评价方法和技术上,有些学者提出了应用层次分析法(AHP)、数据包络分析(DEA)法、德尔斐(Delphi)法、条件价值评估法(CVM)等5。张亚明6等提出BSC-AHP评估模型,解决了平衡记分卡法应用设计中指标体系权重难以确定的问题。江超7等学者建立了基于熵权TOPSIS的评价模型,对各部门电子政务绩效进行评价分析,TOPSIS评价模型较好地解决一些评价方法中由专家评判来确定指标的权重导致评价结果精确度不高的问题。这些研究为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价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但总的来说,目前我国对电子政务还缺乏完善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具有可操作性的电子政务建设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尚待完善,确定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方法,建立科学的评价模型都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8。而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电子政务绩效进行评价的研究,国内外都极少。本文尝试建立一套适合地区县市级政府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灰色系统评价方法建立评价模型,为电子政务绩效评价提供一种新方法。 2构建电子政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是电子政务评估成功的关键。本研究在构建评估指标体系时,考虑了技术投入、人员素质、信息处理等与电子政务紧密关联因素,同时把反映职能实现状况的相关指标和应用效益指标等内容包括进来,形成3个一级指标:信息化成熟度、政府职能实现程度和电子政务应用效益。各个一级指标对应多个二级指标。构建的指标体系较好地反映电子政务绩效的内涵,合理地将电子政务的外部、内部、成本与效益、业务与技术等指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设计二级指标时也充分考虑到评价数据的可获得性、工作量大小等实际问题,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应该具备可操作性。综合上述分析,构建电子政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3电子政务绩效灰色系统评价方法 电子政务从立项建设到实施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电子政务绩效评价是一个复杂的多目标评价系统,评价指标有定量指标也有定性指标,简单的线性的数量经济评价模型很难把握电子政务系统绩效产出的非线性等特征。在电子政务评价模型的构建过程中,本文采用AHP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法对电子政务绩效进行综合评价。 3.1 指标权重确定 20 世纪70年代美国运筹学家萨蒂提出了层次分析法(AHP)9。AHP的基本原理是排序的原理。首先构造递阶层次结构,将影响决策问题的多种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因素按照它们之间的隶属关系由高到低排成若干层次,然后请专家对各因素两两比较重要性,再利用数学方法,对各因素层层排序,最后对排序结果进行分析。层次分析法(AHP)是一种主观分析与客观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适用于评级因素难以量化和结构复杂的评价问题。本评价方法利用 AHP 进行权重的确定。由于AHP已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方法,具体计算过程可以参考相关文献,本文只作简要介绍。 (1)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把问题分解成若干层次。将构建的指标体系分为3个层次:第一层为总目标,即电子政务绩效评价;中间层包括信息化成熟度、职能实现程度、电子政务应用效益3个一级指标;最低层为对应的各个具体指标。 (2) 构造出各层次中的所有判断矩阵 在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的基础上构造出各层次中的所有判断矩阵。构造判断矩阵的方法是:每一个具有向下隶属关系的元素作为判断矩阵的第一个元素,隶属于它的各个元素依次排列在其后的第一行和第一列。填写判断矩阵,向专家反复询问。针对判断矩阵的准则,其中两个元素两两比较哪个重要,重要多少,对重要性程度按19赋值。而后利用数学方法对专家填写后的判断矩阵进行层次排序。 (3) 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总排序是指每一个判断矩阵各因素针对目标层的相对权重。在得到判断矩阵时,有时会出现判断上的不一致性。因此,还需要进行一致性的检验。一般要求 CR0.1,就可以认为判断矩阵是一致性满意的。 3.2 灰色关联分析 灰色系统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我国邓聚龙教授提出的,灰色关联分析是灰色系统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它通过参考序列与比较序列各点之间的距离分析来确定各序列之间的差异性和相近性,从而找出各因子之间的影响关系及影响系统行为的主要因子10。灰色关联分析计算比较简单,方法简要介绍如下。 (1) 确定参考数列和比较数列 对多个县市电子政务绩效进行综合评价时,首先要选择一个参考数据列作为评价标准。参考数据列的元素是电子政务绩效评价指标中的最优值,参考数列x0 j,记为:x0j = (x0 1,x0 2,x0 n) 每一个县市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价指标值构成一个比较数列,则有比较数列 x1,x2,xm,i = 1,2,m;m为参评县市总数,记为:xi j = (xi 1,xi 2,xi 3,xi n) 其中j = 1,2,3,n,j表示每个县市的评价指标数。比较数列 xi j 中,xi 1,xi 2,xi 3,xi n 为被评价单元即各个县市对应各指标值。 (2) 指标无量纲化处理 在进行关联系数计算前,由于各评价指标的有不同的量纲和数量级,需要作处理,使之无量纲化、标准化。一般利用下面公式进行标准化: yi j = xi j/x0 j i = 1,2,m; j = 1,2,n;xi j为原始序列;x0 j 为参考序列。 (3) 计算关联系数 按下述公式计算比较数列xi对参考数列x0在第 j 个指标上的关联系数(j = 1,2,3,n) 式中, 为是分辨系数,一般在 0 到 1 之间选取,通常取 0.5。 (4) 计算灰色关联度 由AHP 法求得本层指标相对上一级的权重wi,求加权平均值作为灰色关联度的计算公式为: 利用该式从底层开始逐层计算各个层的关联度。最后得出目标层的关联度,关联度越大说明相应县市的电子政务绩效水平越高,以此判断出该地区各个县、市电子政务绩效水平的排名。 4结束语 本文以地方县市政府电子政务为研究对象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将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相结合建立了电子政务绩效价模型。建立的指标体系比较合理,具备可操作性;评价模型具有评价的多层次性,能够很好地处理比较复杂的问题,能利用有限信息将实际参评各方与最优的评价参考数列建立起关联,减少评判过程的主观性与盲目性,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可信。 主要参考文献 1 杨云飞,白庆华.电子政务评价指标体系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4(8):61-65. 2 刘燕, 陈英武.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建构J. 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6(2). 3 颜佳华,宁国良,盛明科.基于BP神经网络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5,13(6):125-130. 4 姜奇平.电子政务评估方法论J.互联网周刊,2006(52). 5 邓崧,孟庆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方法技术论J.社会科学,2008(4):24-39. 6 张亚明,刘海鸥.电子政务绩效评估BSC_AHP模型及应用J.科技管理研究, 2009(4):142-145. 7 江超,冯向前,钱钢.基于熵权TOPSIS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研究J.情报杂志,2009(4):105-122. 8 李小燕,齐宪涛,汤敏丽,刘慧.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研究综述J.现代商贸工业,2008(9). 9 美T L 萨蒂. 层次分析法M. 许树柏,译.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88. 10 邓聚龙.灰理论基础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11 Ibrahim Akman,Ali Yazici,et al. E-Government:A Global View and an Empirical Evaluation of Some Attributes of CitizensJ.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