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联理论 认知语用学基础 何自然 冉永平 Sperber 和 Wilson 从认知科学的角度对语言交际进行了尝试性的探讨 提出了有 影响的关联理论 从而给语用学带来了新的研究热点 并将语用学的研究重点转 移到认知理论上去 所以在西方它又被称为 认知语用学 本文首先介绍关联理 论在语用学领域中的研究近况及其主要内容 以突现该理论的基本框架 接着归 纳关联理论的几个新修正与补充 包括关联原则 关联假设 概念意义与程序意 义 正面认知效果 语境效果与语境假设的削弱等方面 从而展示关联理论的新 发展 然后 从 Grice 语用理论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所面临的挑战出发 结合 Sperber 和 Wilson对 明说 与 隐含 的不同观点 探讨关联理论对 Grice 会话含意理论 的修正与补充 本文还介绍了 D Giora 与 D Wilson 之间有关话语连贯与关联性这 一问题的争论 最后是本文作者对关联理论的几点认识与看法 并认为关联理论 就是认知语用学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认知语用学 关联理论 认知效果 Grice 会话含意理论 1 背景 从本世纪 80 年代起认知科学一直处于为世人瞩目的学科前沿 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 认知科 学进入语言学领域产生了认知语言学 而在认知语言学的研究中 语言功能的认知研究 特别是语 言在交际中的认知研究是当前认知语言学的重要内容 于是也出现了认知语用学 其基本理论基础 便是 Sperber 和 Wilson在 关联性 交际与认知 1986 1995 的专著中提出的与交际 认知有关的 关联理论 relevance theory 它是近年来给西方语用学界带来较大影响的认知语用学理论 他们所 提出的关联理论将语用学的重点移到了认知理论上 所以 它是 10多年来语用学方面最具影响的一 本专著 给语用学带来了新的研究热点 语用学研究的两大主题就是话语的生成与话语的理解 Grice 1975 1981 会话含意理论模式 以说话人为出发点 提出意向 intentional 交际的观点 设想说话时遵守合作原则 并设想在违反 合作原则下听话人要推导出话语的含意 后来 在 Leech 1983 Levinson 1983 Kasher 1994 Horn 1988 Sperber 1983 1986 1993 1995 Wilson 1983 1986 1993 1995 1996 等人 的研究中 有关含意推导的话语认知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 修正和发展 在这些理论模式当中 最令人瞩目的是 Sperber 和 Wilson 所提出的可以取代合作原则的关联理论 从该理论提出至今 一些 介绍 应用该理论的论文 专著不断面世 国外的一些语言学刊物如 Lingua 就曾出过两期专刊报道 认知语用的研究成果 诸如 关联理论中的关联 关联与会话 关联与指称 逻辑联系语的 关联性解释 关联的语法制约 等 此外 在荷兰出版的 语用学杂志 Journal of Pragmatics 和 比利时国际语用学会 IPrA 主编的杂志 语用学 Pragmatics 上也有许多文章开始从认知的角 度展开语用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 UCL 还专设了 关联网页 Relevance List 就认知语用学的一些重大问题展开讨论与交流 在欧洲 语用学界还经常举办关联理论讨论班 Workshop 或研讨会 Seminar 目前 关联理论 认知与话语理解等都是国际互联网上语用学界 中国 广州 现代外语 1998 年第 3 期 总第 81 期 92 107 页 集中讨论的主要内容 最近在 关联网页 上 一些学者又对关联理论与乔姆斯基语法 Chomskyan Grammar 之间的联系展开了讨论 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今语用学的发展趋势 在认知科学 尤其是认知语言学的影响下 我国从事语用学研究的学者除了注意 说话人意义 speaker meaning 之外 也开始注意或已转向 话语理解 utterance interpretation 方面的研究 从 80 年代末开始 国内外语界的一些学术刊物上开始出现了介绍 引述关联理论的论文 也有部分 文章涉及该理论的应用研究 如 关联理论述评 张亚飞 1992 关联理论的交际观 刘绍忠 1997 话语相关与认知语境 刘家荣 1997 论语用推理机制的认知心理理据 周建安 1997 关联原则及其话语解释作用 张亚飞 1992 提问的相关性解释 何刚 1996 等 但是 总的来说 我国学者似乎对认知语用问题还注意不够 还缺乏这方面系统 深入的且具开创 性的探讨 甚至有的学者对作为认知语用学基础的关联理论不了解或误解 因此 在我国介绍和开 展认知语用学研究 尤其是结合汉语研究十分必要 2 关联理论 关联性 交际与认知 1986 1995 这一专著出版的最初目的就是 给认知科学打下统一的理 论基础 封底的文字说明 作者希望通过书中所提出的理论和方法 找出我们所需要的所有有关 语言交际的理论 为此 该书在西方语言学界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 S C Levinson 1989 25 评论说 这是一本 大胆的 很有争议的书 作者试图将语用学理论的重点转移到认知的一般理论 上来 它主要不是讨论如何通过语用学理论去解决什么实际问题 而是概述出了一条总的认知原则 关联原则 在第二版中作者又将原来的一条原则修改为认知原则和交际原则两条 自 Grice 提出会话含意学说以来 引发了有关语用推理和自然语言理解的研究 而关联理论关注 的核心问题是交际与认知 它不以规则为基础 ruled based 也不以准则为标准 maxim based 而 是基于下面的观点 Sperber 但听话人不一定在任何场合 下对话语所表达的全部意义都得到理解 他只用一个单一的 普通的标准去理解话语 这个标 准足以使听话人认定一种唯一可行的理解 这个标准就是关联性 因此 每一种明示的交际行 为都应设想为这个交际行为本身具备最佳的关联性 关联理论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它是针对 Grice 的会话含意学说的 Sperber 与 Wilson 认为 有 两种交际模式 一是代码模式 code model 二是推理模式 inferential model 语言交际会同时涉 及这两种模式 但在交际过程中 认知 推理过程是基本的 编码 解码则附属于认知 推理过程 关联理论试图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 为什么交际双方各自的谈话意图会被对方识别 为什么交 际双方配合得如此自然 既能产生话语 又能识别对方的话语 两位作者提供的答案是 第一 交 际双方说话就是为了让对方明白 所以要求 互明 mutual manifestness 第二 交际是一个认知 过程 交际双方之所以能够配合默契 明白对方话语的暗含内容 主要由于有一个最佳的认知模式 关联性 这就是说 要找到对方话语同语境假设的最佳关联 通过推理推断出语境暗含 最终 取得语境效果 达到交际成功 试举一个例子 1 A Do you want some coffee B Coffee would keep me awake 例中的 B到底是想喝咖啡 还是不想 A 需要明白 B的用意 而要推断出 B 的用意 A 就要根据话 94何自然 冉永平 语的字面意思 同时结合语境 提出一系列的语境假设 a B does not want to stay awake B不想睡不着 b B does not want any coffee B 不想喝咖啡 c B wants to stay awake B 想熬夜 OR B wants anything that will keep her awake B想设法保持清醒 d B wants some coffee B 想喝咖啡 要从这些假设中确定 B 的暗含意义 A 就要寻找话语和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 关联性强的假设 推 理时所付出的努力就小 如关联不足 推理所付出的努力就大 语境假设就是认知假设 在话语明说 explicature 见后面 4 2 明说与隐含 的基础上 听 话人凭借认知语境中的三种信息 逻辑信息 logical information 百科信息 encyclopaedic informa tion 和词语信息 lexical information 作出语境假设 由于人们的认知结构不同 上述三种信息组 成的认知环境也就因人而异 对话语的推理自然会得出不同的暗含结果 语境假设的过程要进行推理 而推理是一种思辨过程 大脑中的演绎系统就是大脑的中心加工 系统本身 它根据不同的输入手段提供的信息进行加工 也就是综合获得的新 旧信息以及关联信 息 即把新旧信息联系在一起的信息 作出推理 在言语交际中 说话人通过明示 ostensive 1 行 为向听话人展示自己的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 为推理提供必要的理据 听话人就根据对方的明示行 为进行推理 而推理就是寻找关联 Sperber和 Wilson 1986 158 提出的关联原则是 每一个明示的交际行为都应设想为这个交 际行为本身具备最佳的关联性 最佳的关联性来自最好的语境效果 因此 人们对话语和语境的假 设 思辨 推理越成功 话语内在的关联就越清楚 就可以无须付出太多的努力就能取得较好的语 境效果 从而正确地理解话语 获得交际的成功 很明显 两位作者是想用这条原则来揭示语言交际的规律 通过推理获知话语的暗含意义 从 而取代 Grice 通过遵守与违反合作原则来理解话语的含意 因此 Sperber 和 Wilson 在 关联性 交 际与认知 1986 1995 中提出了与交际和话语理解目的有关的一些基本结论 a 交际改变说话者与听话者相互之间的认知环境 互明 mutual manifestness 的认知意义可 能不大 但却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Sperber 利用关联理 论框架来理解话语的语用学教科书2早已出版 更令人注目的是 Sperber 和 Wilson 的专著 关联性 交际与认知 已于 1995 年出了第二版 3 关联理论的几个新修正 下面的许多问题涉及 关联性 交际与认知 Sperber 第 2 章 推理 infer ence 第 3 章 关联性 relevance 第 4 章 言语交际的若干问题 aspects of verbal communica tion 补充了一些原文的注解并多了十几页的参考书目 最重要的是作者增加了一个总揽近年来该 理论发展概貌的后记 包括一些内容或术语的变化与修正 其中的改动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3 1 关联原则 在 关联性 交际与认知 第一版中 Sperber 和 Wilson 1986 158 1995 260 只提出了一 条关联原则 而在第二版中 该原则就被改为第二关联原则 即关联的交际原则 另外还增加了一 条原则 第一条原则 即关联的认知原则 1995 260 66 关联的第一 或认知 原则 人类认知常常与最大关联性相吻合 关联的第二 或交际 原则 每一个明示的交际行为都应设想为它本身具有最佳关联性 其中 前者与认知有关 后者与交际有关 关联的第二原则以第一原则为基础 而第一原则却可预 测人们的认知行为 足以对交际产生导向作用 那么 为什么要提出两条关联原则 而不是原来的 一条呢 或者说 最大关联性 most relevant 与 最佳关联性 optimal relevance 之间有何区别 呢 在 Questions on Relevance 1996 一文中 Wilson 指出 将关联原则由原来的一条改为两条 纯粹是一个术语问题 其目的是为了使大家注意最大关联性与最佳关联性之间的差异 而在早期的 理论框架中 她和 Sperber 未能突出这一点 无论旧版或新版 书中所提到的关联原则主要指第二原 则 即关联的交际原则 新版对关联原则的改动本身并无新意 不过它对关联原则作出阐释 从而 有助于明确关联理论与认知的关系 在 关联性 交际与认知 第一版中 他们区分了最大关联性和最佳关联性 最大关联性就是 话语理解时付出尽可能小的努力而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 the greatest possible effects for the smallest possible effort 而最佳关联性就是话语理解时付出有效的努力之后所获得的足够的语境效果 ade quate effects for no unjustifiable effort 人类认知往往与最大关联性相吻合 因而 交际只期待产生一 个最佳关联性 他们归纳出了以上两条原则 但当时只突出了第二条 并称之为一条关联原则 这 引起了人们的一些误解 Higashimori 可就交际而言 Sperber 和 Wilson关注的是 如果已知关联的 96何自然 冉永平 认知原则 那么听话人应期待什么样的关联才算合理 因此 在第二版后记中 他们对原来的最佳 关联性进行了修改 旨在解决第一版未涉及的问题 不管听话人会产生什么样的需求 我们不可能总是希望说话人生成最大关联性的话语 他 她也 许不愿意或不能够提供最关联的信息 或者以最恰当的方式呈现该信息 这一点是很清楚的 最佳 关联这一概念的提出是为了研究 根据话语理解时所付出的努力和语境效果 受话者应该产生什么 样的期待 根据关联的交际原则 每个明示的交际行为都应设想为它本身具有最佳关联性 在第一 版中 Sperber 和 Wilson 指出 寻找关联主要指最低限度的关联 即满足说话人的期待 只要找到 关联就不再找了 但在新版中 他们认识到 一个话语的关联性可以比期待的关联要大 为了取得 完满的语境效果 在寻找关联的过程中 要进一步追求较高层次的关联 于是 Sperber 和 Wilson 提 出了修改以后的最佳关联假设 Sperber Sperber 后者却对理解明示信息和推理暗含意义在程序上进行制约或指引 使听话人付出较小的 努力去获取更大的语境效果 为保证交际活动自身具备最佳关联 即保证明示交际活动中所有语言 或非语言成分都有助于取得交际效果 即理解整个话语 或者有助于减少理解话语过程所付出的努 力 即使话语容易理解 说话人必须让听话人获得足够的关联 为了给听话人在寻找关联 理解话 语的过程中提供指引 Blakemore 1987 曾提出所谓理解程序的语义限制 Semantic constraints on relevance 即通过分析某些情态指示语 mood indicators 话语小品词 discourse particles 或话语 联系语 discourse connectives 揭示的施为用意 illcutionary force 对听话人在寻找关联 理解话语 时所作的种种假设 在数量上加以限制 从而收窄范围 以便容易理解3 这种给听话人提供的理解 程序指引可以增加明示交际活动的关联性 从而减少为理解而付出的努力 3 4 话语的真假与关联性 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 客观的真假并不会影响语境假设的思辨过程 也不会影响在特定语境下 得出的结论 所以 不理会 话语 的真实性并无大碍 Sperber 1995 265 66 个人关联 类别 定义 当且仅当个人假设与他所处的某种或多种语境取得某些正面的认知效果 旧版中斜体部分为 是关联的 该假设才具有关联性 个人关联 比较 定义 扩充条件 1 个人假设具备的关联性可以是 当认知处于最佳过程时 正面的认知 旧版中斜 体部分为 语境 效果往往较大 扩充条件 2 个人假设具备的关联性可以是 获得较大正面认知 旧版中斜体部分为 语境 效果所付出的努力往往较小 不过我们同意 Jucker 1997 112 119 的观点 这个改动似乎没有必要 既然是假设 就不一定强 求在客观真实条件下的假设 真话的关联性固然大于假话的关联性 但真话之所以有较强的关联 并非因为话语的确是真 而是听话人认为这些话语是真 如果听话人的理解正好符合说话人的意图 而且这意图又比较符合实际情况 话语的关联性就会加强 3 5 正面认知效果 98何自然 冉永平 在修改后的 个人关联 relevance to an individual Sperber 起作 用的是输出信息的真实性 3 6 语境效果与假设的削弱 在第一版中 Sperber 和 Wilson 1986 108 17 根据以下三种语境效果来给关联性下定义 1 语境暗含 contextual implication 2 现时语境假设的加强 strengthening of existing assump tions 3 现时语境假设的相互矛盾与否定 contradiction andelimination of existing assumptions 在 第二版 Sperber Higashimori 该法则指出 思维过程其实太复杂 不可能弄清楚 Fodor 认为 语用问题就是一个涉及大脑中枢系统的问题 不属于认知科学范畴 可是 在 关联 性 交际与认知 1986 1995 中 Sperber 和 Wilson 试图证明 即使语用问题涉及大脑中枢系统 我们也可以生成一些饶有兴趣的语用理论 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学者反对将大脑中枢系统和模块系统明确分隔开来 并提出了有实际意义 的心智模块理论 Hirschfeld Sperber 1996 Sperber 1996 直接提出了这一观 点 并主张对模块进行有选择的 充分的描述 建议继续讨论模块语用学 modular pragmatics 概 括性的恰当层次 例如 模块语用学应该讨论一般的明示交际 ostensive communication 呢 或仅 仅以言语交际为目标呢 不管人们的意见如何 Sperber 和 Wilson 都认为模块语用学应该是一个推导 系统 inferential system 而不是一个解码系统 decoding system 他们一直反对将语用学视为语言 模块的延伸 4 关联理论对 Grice 理论的修正与补充 4 1 Grice 理论面临的挑战 Grice 所提出的会话含意理论给新法语用学 new approaches to pragmatics 打下了理论基础 并 成为当今语用学理论研究的一个新开端 这一点无人怀疑 但该理论仍存在许多明显的不足 留下 一系列问题 它不能从根本上解释语言交际中话语的理解问题 比如支持合作原则及其准则的理据 是什么这一点没有涉及 特别是关于合作原则及各准则的性质和来源模糊不清 交际中说话双方必 须合作吗 说话人一定要做到表达真实 充分 相关和清楚明白吗 等等 人们还要问 合作原则 及其各准则是否具有普遍性 如果是 那它们是人类天生就具有的吗 这些东西有没有文化特征 如果有文化特征 这些原则和准则是否会有这样或那样不同的地方呢 所有这些问题 Grice 都没有作 答 可见 Grice 会话含意理论缺乏足够的理论根据 整个理论框架显得较松散 缺乏严密性 Ziv 1988 根据 Grice 的观点 交际双方都应该知道交际的基本准则 即合作原则中的质 量 相关与方式 准则及其次则 而且听话人要能够识别说话人是否明显违反了某一或某些准则与次则 而产生了含 意 但 Sperber 与 Wilson 却认为 关联原则是对明示 推理交际的总概括 交际双方无须知道管束交 际的关联原则 更不必有意去遵守它 即使人们想违反关联原则也不可能违反 因为每一种明示交 际行为都应设想它本身具有关联性 听话人在话语理解的推理过程中 就需要使用这一假设 因此 在Grice 的会话理论中 如果话语传递的是非字面意义 那么听话人就需要对该话语进行多级处理 即首先获取字面意义 再根据字面意义去推导含意 理解说话人意义或交际意图 而关联理论认为 听话人应该直接获取非字面意义 无须按照常规 付出努力对话语的字面意义进行加工处理 原因 是字面意义不是说话人意欲传递的信息 它不具备关联性 也即不可能扩大听话人与关联原则一致 的语境假设 相关准则 maxim of relation 是合作原则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准则 尽管 Grice 本人对此进行 100何自然 冉永平 过讨论 但该准则在会话含意理论中没能同其它准则一样受到重视 什么叫相关 以及相关的特点 性质和它对交际过程的解释力等 在合作原则的四个准则中 Grice 未能交代清楚 显得最模糊不 清 正因为 Grice 的理论有这么多没有解答的问题 Sperber 和 Wilson 在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1986 1995 一书以及一系列文章中 从另一个角度表明了他们的见解 对 Grice 的话 语含意理论和合作原则及其各准则进行了修正和补充 比如 Sperber 和 Wilson 认为 人们交际时并 不总是按 交谈所要求的目的和导向进行合作 的 他们不相信 说话必须真实 这条准则 而且 根本不相信存在说话人必须遵守的准则 又如 按 Grice 的说法 隐喻和反语等是违反了某准则才产 生 含意 implicature 的 但按 Sperber 和 Wilson 的说法 它们的含意属于语体学上的形象表达 并没有违反任何的交际准则 此外 Grice 关心的是交际中的暗含 而关联理论既关心交际中的暗 含 也关心交际中的明说 Sperber 和 Wilson 还认为 Grice 没有注意交际中的语境或语境假设 contextual assumptions 问 题 交际过程中语境或语境假设是一个变项 不是事先确定的 是由说话人与听话人双方在交际时 确定的 同时 语境也是推理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因此 语境结构同样受语用总原则 关联原则 的统辖 这个原则影响到对话语中明说和隐含两方面内容的理解 总之 作为认知语用学基础的关 联理论与 Grice 语用学说相去甚远 详见何自然 1995 Grice 的语用学理论受到多方面的挑战 4 2 明说与隐含 Grice 1975 所区分的 明说 saying 与 含意 implicature 同 Sperber 和 Wilson 所提出的 明说 explicature 与 隐含 implicature 是不完全一样的 根据 Grice 明说就是话语直截了当 地表达出一定的命题 为了弄清楚话语明说了什么 即明确地表达了何种命题 听话人必须对话语 进行解码 以获取语义 而含意则与违反合作原则各项准则有关 需通过语用推理才能理解 Grice 的会话含意理论所关心的主要是暗含交际 而 Sperber 和 Wilson 的关联理论却对明说与隐含交际予以 同样的重视 他们认为 从明说得出隐含意义 必须经过两个步骤 先得出隐含前提 然后再推导 出隐含结论 Grice 的会话含意理论对明说与含意的解释不够完善 它不能说明以下例 8 所表达 的言语行为类型和命题态度的信息 而例 7 这一话语则可传递该信息 7 Mary sadly Susan has gone away 8 a Mary is saying that Susan has gone away b Mary believes that Susan has gone away c Mary is sad that Susan has gone away 同样 说出这一概念是仅仅表达一种命题 还是传递一种交际命题 即承认该命题的真实性 Grice 对此没有交待清楚 Wilson 1995 Sperber 和 Wilson 提出的 明说 不只表示交际命题 它 不但可以表示话语的命题 而且还能够指出言语行为类型和命题态度的信息 如上例 7 因此 它比Grice 的 明说 这一概念更全面 Sperber 和 Wilson 1986 1995 认为 隐含是一些语境演绎 contextual deductions 有时 可能要加上一些假想的前提 求得话语的关联性 获得合理的演绎 例如 9 A Do you drink whisky B I don t drink alcohol 9 的暗含前提 implicated premise 应该是 Whisky is an alcohol 而暗含结论 implicated conclusion 101关联理论 认知语用学基础 则是 B doesn t drink whisky Grice 会话含意理论中的 含意 很像这里的暗含前提 但是暗含前提 具有不确定性 比如 这时 B的明说话语的暗含前提除了 whisky is an alcohol 之外还可以是 Gin is an alcohol sherry is an alcohol grappa is an alcohol vodka is an alcohol 也可以是 There is no alcohol in B s blood 但 A 听了 B的话之后 关联原则却使他推断出这样的暗含结论 B doesn t drink whisky 虽然在有些情况下 Sperber 和 Wilson 都认为最好将 Grice 的含意视为一种明说意义 但关联理 论中的 隐含 implicature 这一概念几乎还是模仿 Grice 的概念提出来的 Carston 1988 此外 对 Grice 而言 蕴涵 entailments 和暗含之间是相互排斥的 然而 Sperber 与 Wilson 则认为 蕴涵 和隐含可以是一致的 如 10 a Peter Would you like to listen to my Rolling Stones record b Mary No I d rather hear some music 此处 Mary 的话语暗示 Peter 的滚石乐唱片 Rolling Stones record 不是音乐 这就是 Grice 所指的 会话含意 可是 该含意也是一种蕴涵 即 Mary 想听别的音乐而不想听 Peter 的滚石乐这一声明蕴 涵了 Peter 的滚石乐不是音乐 因此 隐含也可是一种蕴涵 5 争鸣 5 1 Giora 的评说 很多学者曾经从不同的角度对 关联 作出过解释 1 关联就是一系列命题与话语主题 dis course topic 之间的一种关系 它对话语的意义连贯 discourse coherence 与交际的成功起着重要作 用 这一定义隐 含在 Grice 合 作原则 的 相关 准则 中 但 Strawson 1964 Reinhart 1980 1981 Brown和 Yule 1983 以及 Giora 1985 等人已在自己的论著中进行过明确阐释 2 Berg 1991 等人从交际效率的角度将关联定义为与会话目的有关的有益性 usefulness 3 Sperber 和 Wilson在 80 年代中期根据话语的注意焦点对关联进行了新的解释 认为关联信息就是那些值得听话 人注意的信息 人类认知是以关联为基础的 每一个明示的交际行为一开始就要求对方加以注意 而听话人只会关注那些与自己有关联的信息 即那些不需要付出太多努力就会丰富自己语境假设的 信息 自从 关联性 交际与认知 一书面世以后 不少学者便将关联理论视为管束人类语言交际的 唯一理论 但 Rachel Giora 1997 1998 却对此持不同观点 她认为关联原则可以解释人类语言交 际 但它并不是有关人类交际的唯一原则 在语言交际中 说话人与听话人不仅仅限于寻求话语的 关联性 也需考虑话语的意义连贯问题 因此 关联理论不能完全取代有关话语或语篇连贯的其它 理论 如 Grice 的会话含意理论 此外 Sperber 和 Wilson提出的关联也不可能离开 Grice 合作原则中 的 相关准则 以及 Giora 所讲的 信息需求 informativeness requirement 等 根据 Sperber 和 Wilson 的观点 话语连贯取决于关联 也即只要话语具备了关联 它在意义上就 是连贯的 然而 Giora 认为 事实并非如此 当话语激活了听话人的一系列语境假设时 它就与听 话人有关联 可是该话语不一定具有连贯性 同样 听话人可能会觉得某一话语前后所表达的意义 很连贯 但对他来说却毫无关联性可言 所以 关联性并不等于连贯性 关联理论不能对话语的连 贯问题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 Sperber 和 Wilson 也未对此作详细的论述 话语连贯是一个独立概念 不是关联的一个衍生概念 derivational notion 关联并不总是与话 语的连贯一致 在有的情况下 话语既关联又连贯 但也存在有关联而不连贯的话语 因此 在理 论上应该将二者区分开来 不能仅仅根据关联原则去解释语言交际 寻求话语的关联 以尽量小的 102何自然 冉永平 努力获取更大的语境效果 这并不是语境选择的唯一决定因素 听话人在选择语境假设时往往还会 考虑话语中前后语段的意义连贯问题 Sperber 和 Wilson 1986 1995 认为 话语中词语间的衔接 cohesion 与意义上的连贯 coherence 都是为了取得话语的关联 主题关联 topic relevant 的话 语仅仅是关联性话语的一个次类 也就是说 主题关联是由话语的关联引起的 一旦某一话语具有 关联性 它就是连贯的 但 Giora 对此提出了异议 连贯不是一个由关联性衍生出来的概念 它是一 个独立概念 她曾引用 Sperber 和 Wilson的例句去驳斥他们的观点 如下例 11 12 11 Bill who has thalassemia is getting married to Susan and 1967 was a great year for French wines 12 Bill who has thalassemia is getting married to Susan Both he and Susan told me that 1967 was a great year for French wines 在很多情况下 例 11 与 12 都是前后语段不连贯的 不可接受的话语 Giora 认为 关联理论 无法对这种话语的不可接受性作出解释 需要连贯理论 coherence theory 的补充 5 2 Wilson 的回应 人们在构建话语或语篇连贯理论时旨在 1 提供一个话语理解理论框架 对话语理解进行解 释 这与关联理论的目的是一致的 2 提供一个话语评估的理论模式 以衡量话语的结构 可接 受性或恰当性 关联理论没有这方面的明确目的 Sperber 和 Wilson 提出关联理论的主要目的与任务 在于对话语理解进行解释 对上述Giora 对关联理论的主要异议 Wilson 1998 作出了反响 她指出 Giora 感兴趣的是话 语连贯理论第二方面的目的 即话语连贯与连贯程度 包括话语的规范性 well formedness 恰当 性 appropriateness 可接受性 acceptability 或合意性 desirability 等 所以 他们与 Giora 在解 释话语的根本出发点上存在分歧 Giora 认为 关联理论的主要问题是它不能对话语的连贯性作出解释 1 对听话人来说 话语 可能具有 最大 关联性 但他 她会认为该话语在意义是不连贯的 2 话语可能不具有 最大 关联性 但听话人认为它却是连贯的 因此 不应该根据 最大 关联性去解释话语的连贯性 而 且它也不足以对此进行解释 据此 Wilson 认为 Giora 将最佳关联的交际原则与最大关联的认知原 则混为一谈 她和 Sperber 在很多地方 尤其在 关联性 交际与认知 的第一版中提到的关联原则 其实指的是最佳关联的交际原则 而 Giora 所言的关联原则却是最大关联的认知原则 这一点曾引起 很多读者的误解 没能注意这两条关联原则之间的区别 参见前面 3 1 或第二版后记 Giora 也不 例外 Wilson 本人也认为 以上例 11 12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不可接受的 因为前后语段之 间缺乏连贯 但 Giora 在对此进行解释时误用了 最大关联 而 Wilson 认为应该根据他们所提出的 最佳关联 以及关联的交际原则去判断此类问题 Wilson 还坚持 衡量话语可接受性 意义连贯的 标准应看它是否与关联原则一致 类似以上例 11 12 的不可接受性主要与所耗费的处理努力 有关 而不是前后语段之间的分离 此外 通过关联理论的运作机制可直接感知话语中句段之间的 联系 因此 虽然上例表面不连贯 但在一定的语境条件下是可接受的 与关联原则一致的 仍具 有关联性 又如 13 a Peter What did Susan say b Mary You ve dropped your wallet 103关联理论 认知语用学基础 13b 带有歧义 可有两种理解 1 作连贯性解释 即 Mary 直接回答了 Peter 的提问 2 作非 连贯性解释 即前后没有连贯性 答非所问 Giora 认为例 13 是不合乎规范的 ill formed 不连 贯的 因为它违反了 关联需求 Relevance Requirement 问与答在结构上是不相关的 此处的关 联不同于 Sperber 和 Wilson 所指的关联 笔者注 可是 Giora 认为 以下例 14 是规范的 前 后意义连贯的话语 因为问与答之间加上了明显的语言标记 by the way 14 a Peter What did Susan say b Mary By the way you re dropped your wallet Wilson则认为 虽然 14b 带有语言标记 但它与 13b 一样具有歧义 都可当作是一种直接回 答 那么 13 不合符规范 前后意义不连贯 而 14 是可接受的 具有连贯性的话语 那么 Giora 的理论根据是什么呢 Wilson 主张 应该根据最佳关联性以及关联原则去判断话语是否具有可 接受性 连贯性 5 3 笔者对关联理论认识的几点补充 Sperber 和 Wilson 根据人类认知的特点 指出人类认知往往力求以最小的心理投入 获取最大的 认知效果 因此理解话语时 听话人只会关注 处理那些具有足够关联性的话语 而且倾向于在与 这些话语最大限度的关联的语境中对其进行处理 并构建与这些话语有足够关联的心理表征 我们 认为 这一解释更接近于人类这一认知主体的本质 即符合人类的认知心理 也更符合人类认知的 基本事实 他们在探讨认知模式而提出关联理论时 摆脱了 Grice 构建会话理论时所进行的抽象的哲 学思考 在 Grice 的推理模式中 语境是交际双方共知的 预先设定的 然而 Sperber 和 Wilson 在 批判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了 Grice 理论 指出传统的编码 解码过程附属于认知的推理过程 他们更 加强调了交际中语境的动态特征 将语境视为一个变项 包含一系列变化中的命题 关联性则是一 个常项 一种必然 除了批判地继承了历时语言哲学的研究成果以外 这方面已有较多评说 此处 恕不赘述 关联理论还吸收了当代认知科学 心理学以及行为科学的某些研究成果 如借鉴了 J A Fodor 等认知学家的研究成果 侧重探寻推理的心理机制 提出应该根据模块理论去分析大脑 中枢系统 认为主体认知系统包括逻辑知识 百科知识与词汇知识 它们构成了人们的认知环境 该理论还包含了人类交际行为的 经济原则 principle of economy 即交际中人们总希望以最少的 努力 去获取最佳的交际效果 此外 关联理论还提倡说话人改变听话人的认知语境 这也符合人 们的交际需要 可见 关联理论具有多源化的理论背景 比以往的语言交际理论获得了更多的理论 支撑 其解释更具说服力 此外 关联理论的语境观不同于人们对语境的传统认识 语境被视为一 个心理结构体 由一些列假设构成 话语理解时所进行的推理就是在语境假设与新信息之间进行的 语境假设的选择受关联原则的支配 关联理论还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1 从语言哲学 认知心理学 交际学等多学科的 角度对语言交际作出解释 这无疑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它为我们从事学科研究提供了方法上的指导 同时 将认知与语用研究结合起来 这是探讨自然语言交际的一种必然 一种归属 因此 Sperber 与Wilson 的研究又为我们提供了方向性的引导 语用学何处去 关联理论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2 Sperber 和 Wilson 将语用研究的重点从话语生成转移到话语理解 并指出语言交际是一个认知 推理的互明过程 话语理解就是一种认知活动 总之 从认知科学的角度探究语言交际无疑是 一种开创性的尝试 关联理论不仅是对 Grice 理论的修正和补充 它更重大的意义在于丰富了语用学 理论 为语用学的发展做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 3 把 关联 这一概念从语言符号学转移到认知 心理范畴 为关联理论的研究开辟了更广阔的领域和提出了更合理的方法论 关联理论主要对交际 104何自然 冉永平 中的自然语言进行认知心理的研究 因此 它向符号学提出了挑战 将语言解码与推理融为一体 去揭示语言交际 尤其是自然语言理解的一般规律 然而 关联理论也有其自身的不足与不成熟的地方 根据关联理论 关联信息是从话语本身 听话人的认知语境 推理过程中提取的 然而 Sperber 和 Wilson 却没能涉及以下问题 如听话人是 如何扩充自己的假设图式 assumption schemas 也即对话语作出某种可能解释的机制是什么 对任 何一个新信息 人们都可能产生不同的语境假设 因为在处理新信息时 人们的大脑并非空空如也 总会带着某些已知的初始假设 说话人的话语就会使听话人的这些假设朝着不同的方向扩充 并需 要从构成这些认知语境的一系列假设中去进行恰当的筛选 然而 各种假设是如何产生的 它们出 现的顺序是如何确定的 或者说 为什么听话人对话语会首先产生某种理解而不是别的解释 而这 种理解往往就是最具关联性的 自然的 关联理论未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透视 然而 这些并非 是关联理论特有的弱点 恐怕整个认知心理学都未能对这类问题作出圆满的解释 因此 关联理论 也必然带有认知心理学的某些弱点与不足 Sperber 和 Wilson 将话语的关联性看作一种必然 话语理解的结果由认知主体在具体交际过程中 根据语境变项选择 确定的 然而 关联理论并没有对这一结果的必然性与或然性问题作出清楚的 解释 给人们的进一步研究留下了悬念 关联理论中的 关联 是一个相对的 有程度之分的概念 它取决于话语所获得的语境效果的大小与处理该话语所付出的努力程度 在同等条件下 语境效果 越大 关联性就越强 处理时所付出的努力越小 关联性也越强 因此 语境效果与处理努力是制 约关联性的两个正反因素 可是 关联理论似乎又告诉我们 听话人要获取话语所产生的语境效果 决定他需付出多大程度的努力 而语境效果反过来又由努力的程度决定 这样 决定话语关联性的 语境效果与处理努力就陷入了难以自救的矛盾循环之中 二者究竟哪一个决定哪一个显得有些模糊 此外 在 Sperber 与 Wilson 的解释中 关联 这一概念如果不与某一特定意义的话语目的或目标联 系起来 就显得很抽象 难以让读者实实在在地把握 Sperber 和 Wilson 在对交际进行概括 论述时 旨在从宏观上建立话语理解的认知理论框架 为 认知科学提供基础 由于出发点不同 关联理论就难免在有的方面论述不够深刻 比较笼统 模糊 它不像 Grice 1975 1981 Horn 1988 Atlas 而认为话语处理时人们只需根据关联的交际原则与认知原则 以关联为取向 同 时可以发挥认知主体的能动性 此外 由于 Sperber 与 Wilson 以人类认知为出发点 强调认知语境的作用 并指出关联假设是明 示 推理交际的基本特征 关联原则是不可能违背的 而 Grice 的会话理论强调交际的规约性或常规 性 social norms or conventions 交际中的合作原则及其准则是可能违背的 可是 在 Sperber 与 Wilson试图替代 Grice 会话含意理论的同时 他们却忽略了交际的社会规约性或常规性 忽略了社会 文化语境的作用 比如礼貌问题 就不能根据关联原则对此进行解释 在本质上 礼貌是一个社交 问题而不是认知问题 语言运用的目的除了传递各种信息之外 说话人还需通过使用语言来维持或 改变一定的社交关系 权力关系等 正因为这样 Leech 1983 提出了礼貌原则 Politeness Princi ple 但关联理论自始至终未涉及类似的社交语用问题 不少学者为此已有微词 如 Goatly 1994 6 结束语 任何一种新东西的出现 总会有人欢呼 有人反对 Sperber 和 Wilson 提出的关联理论也不例 外 但我们认为 任何一种理论的学术价值不在于它是否具有完备性或人人都去遵循它 利用它 而在于它是否引发了令人深思的问题并激发人们从新的视角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为此 作为认知 105关联理论 认知语用学基础 语用学的一种理论基础 关联理论的目的达到了 根据笔者所获取的最新语用学资料以及国际互联网上的有关研究显示 目前人们对关联理论的 争论与评说仍在继续 正如 Wilson 和 Smith 在语言学杂志 LINGUA 1993 的第 2 本关联理论专集 的前言中所写道 关联理论仍处在发展的初始阶段 但关于这方面的大量论文 说明了该理论的 广度 它所具有的潜在的解释力 以及它未来的大好前景 它至今仍是一个相当新的理论框架 关联理论被证实是十分强有力的 它能解释大量有关语言理解和语言认知的问题 是认知语用 学的理论基础 此外 它对认知科学 语言学 语言哲学等领域的影响都在不断增强 但是 它也 像其他的科学理论一样 有它自身的弱点 但这些弱点只能看作是需要改进的起点 或者最终成为 新的理论的基础 10 多年前 关联理论取代了 Grice 的合作原则 这是因为关联理论除了能够解释 Grice 理论能够解释的现象之外 还能解释该理论不能解释的现象 不过 语用学在不断发展 也许 终有一天关联理论会被其他更具解释力的理论所取代 尽管如此 关联理论从认知科学的角度对语 言交际进行的研究无疑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由此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值得人们进行深入探讨 注释 1 所谓 明示 ostensive 指明白示意 交际时 说话人用明白无误的 明示 手段表达自己的意图 听话人就能据此 明示进行推理 即将信息按 明示 推理 的模式进行理解 从而做到双方 互明 对方意图 达到交际的目的 2 如 Blakemore D 1992 Understanding Utterances An Introduction to Pragmatics Oxford Blackwell 3 见第二版注释 21 297 此外 最近有学者提出 话语的理解过程还要考虑语法结构和其他固定的语法标记的限制 如 Randy J LaPolla 1996 文献目录 Atlas J D Levinson S 1981 It clefts informativeness and logical form radical pragmatics In P Cole ed Radical Pragmatics New Y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物业电工维修车合同范本
- 消防合同续期协议书范本
- 珠海对口帮扶协议书范本
- 香港投资项目合作协议书
- 销售合作协议中间商合同
- 高中教室出租协议书模板
- 防洪堤项目工程合同范本
- 汽车商贸怎样拟合同协议
- 机构运营合作合同协议书
- 私人幼儿园老师合同范本
- 贵州贵州省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2024
- 广西钦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检测英语试题【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温州市交通发展集团招聘考试试题(含答案)
- 医药电商区域销售数据特征研究-洞察阐释
- 【政治 云南卷】2025年云南省高考招生统一考试真题政治试卷(含答案)
- 2025年新疆中考语文真题(原卷版)
- 中式烹调考试试题及答案
- 管道非开挖修复技术课件
- 海上试验活动方案
- 2025至2030中国工业大麻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咨询报告
- 电厂安全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