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榕树.doc_第1页
故乡的榕树.doc_第2页
故乡的榕树.doc_第3页
故乡的榕树.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故乡的榕树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选材特点:(榕树多、奇)2.理解文章组材特点:(物事情)3.品味文章语言的特点:(情韵悠长、描写细腻)重 点启发学生领悟本文以榕树为眼前景与思乡情的触发点、联系点,并以此联想到诸多琐细平凡的故乡生活的 掠影,来表达自己真挚、浓烈而怅惘的思乡之愁。难 点体味本文“寄情于物”的写法并借鉴之。教学方法以教师点拨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式,以小练笔辅助教学效果的办法,利用二课时完成教学。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思乡怀旧是散文常见的主题。人们常借别具深意的物或富有特色的景来抒发思乡之情,比如萧乾的友人因为当年住北京总布胡同时,院里有一棵枣树,所以她把思乡之情寄托在“枣核”这一物上;香港作家黄河浪,因为生于榕树之乡福建,而把思乡之情寄托在榕树 这种特殊景物上。那么他故乡的榕树有什么奇异之处,使他激情澎湃、文思涌动写下本文呢?让我们一起进入课文:二授课内容:1、作者介绍:黄河浪:原名黄世连,1941年3月27日生于福建省长乐县。1975年9月赴港定居,从事绘画工作,坚持业余文学创作。主要文学作品:诗集:海外浪花大地诗情小说:失落的珍珠 大乡里进医院 香港式的烦恼散文:故乡的榕树、两代人1979年,黄河浪的散文故乡的榕树荣获香港第一届中文文学奖散文组冠军。2. 请学生速读课文,扫除字词并注音、释义。袅袅(nio):文中用来形容微风; 汲(j)水:从下往上打水。兀(w)立:直立;兀,高耸突出的样子。汩汩(g):水流动的声音或样子苍虬(qi):像龙一样盘曲的青色枝条;虔(qin)诚:恭敬而有诚意;虔,恭敬; 战战兢兢(jng):形容害怕而小心的样子; 黝(yu)黑:黑黑的习习:形容风轻轻地吹; 粗犷(gung):粗野,粗鲁粗豪,豪放。本文是第二个意思; 庇(b)护:袒护,保护。 恬(tin)静:安静。 温馨:温暖馨香;安然无恙(yng):形容平安无事,没有受到什么损害; 3.文本赏析:(1)看文章的基本思路是怎样的?可分为哪几部分?各部分大意是什么?(学生用5分钟时间自己速读课文思考,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完成)学生回答:(每组一位学生作答)教师明确:香港住所榕树 眼前基本思路 大陆故乡榕树 回忆 榕树是回忆的引发物 香港住所榕树 眼前第一部分:(1-3)由眼前住所附近的景物,引出对从前故乡的榕树的怀念。第二部分:(4-10)围绕从前故乡的榕树,描述有关的人和事。第三部分:(11-13)围绕从前故乡的榕树,描述有关的人和事。(2)研读第二部分内容。请同学们先齐声朗读第二部分,把这部分的内容分成四层,并概括各层意思。第一层次(第4段):写故乡榕树四周的景色。第二层(第5、6段):具体细致地刻画榕树。第三层(第79段):写有关榕树的人和事。第四层(第10段):写自己儿时在榕树下度过的愉快夏夜。(3)自读探究1、故乡的榕树有什么奇异之处?明确:驼背的榕树形状奇,传说奇,功用奇;另一棵树也为农人遮阳歇凉提供场所,为我幸福酣眠提供场所。它们在我心中,不仅仅是树,还是理想的启迪放飞者,道德的见证教化者,爱心的赐予传达者,农人的庇护慰安者,夏夜的造境催眠者。榕树,汇聚了浓浓的友情、亲情、乡情,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故乡风物之一。这部分回忆片段犹如一个个电影分镜头,回忆画卷徐徐展开。2、为什么不直接以忆故乡或故乡的回忆为题?明确:作者所怀念的人、事、物莫不与榕树相关,对故乡的怀念是通过对榕树的怀念来表达的。所以,用的榕树作标题,准确、贴切。这样的标题含蓄、深情,有艺术感染力。此外,榕树在文章结构方面也起了重要作用。3、请看课文14节和1113节,分析课文是如何拉开回忆的序幕,又如何收起回忆的画卷的。明确:(1)12节拉开序幕。序幕里突出的背景是什么?(是榕树)。画面中流动着怎样的情?(浓郁、幸福的感情。)写狗是为了(烘托情)。(2)第3节是故乡榕树的一个特写镜头。从第3节开始回忆。这一节里“迷濛的烟水,苍茫的群山”表明他现在距故乡很遥远,但再远也挡不住思乡的视线,割不断思乡的情感。你瞧,他对榕树叶子的记忆多么细腻真切!请齐读3节末句。(3)第4节是与榕树有关的两个广角镜头,注意一下句子的衔接特点,颇似顶针格修辞。好处是有连绵不绝之势,仿佛悠长的乡思,缠绵温馨。请读一遍。4、为什么不说“记忆里的故事”象天上星星一样多,而说“象榕树的叶子一样多”?这句话起什么作用?明确:就近取材,扣题、新颖。开启下文回忆。5、1113节先以“快摇镜头”的方式徐徐收束画卷。再由哨音、榕树回到现实,让我与忆中树对话询问,产生一种彼此思念的意境美。结尾轻声呼唤,传达了绵绵不尽的乡思。(4)合作交流:本文在写作手法及语言运用上有什么特点?明确:(1)本文运用的写作手法是:“情以物兴,寄情于物”。即由眼前景回忆起家乡的榕树然后抒发故乡情。(2)语言特点: 诗一般的语言;如第四段:“我怀念我怀念”;又如第十段:写儿时在榕树下度过的愉快的夏夜,有画面、有音响、有动作、有感情。 多样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等。三主题思想:本文以榕树为题,围绕榕树发生的一系列童年故事的追忆,表达了对故乡浓烈而真挚的思念、眷恋之情。全篇借榕树这个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即“借物抒情”。四作业指导:1.从文中看,乡土都给人们打下了哪些“童年的烙印”?(不超过28个字)(4分) 答:父母亲族的爱家乡的山水草木悲欢离合的家史邻里乡情 2.作者在第三段中所描写的少年离别家乡的情况有哪几种?请概括说明。(4分) 答:不少人富有浪漫气息,为追求理想开创事业去闯世界。多数人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为维持最低生活被打发出门。 3.本文第四段写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请你结合乡土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6分) 答:把乡土情结提高到民族凝聚力的高度来认识,丰富并深化了乡土情结的内涵。具体说明乡土情结不因时间的悠远(历史)和空间的阻隔(地理)而褪色。既照应了前文,也使本文的主题得到深化。 4. 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答案:( AC ) A.本文以不会褪色的乡土情结开篇,开门见山;以乡土情结的形成和表现为主线,脉络清晰;以不会消失的乡土之恋结篇,首尾呼应。 B.第二段写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故乡的山水草木、乡邻的音容笑貌这一切决定了自己一生的方向,形象生动,很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C.“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的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