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捏脊疗法--张泽民.doc_第1页
小儿捏脊疗法--张泽民.doc_第2页
小儿捏脊疗法--张泽民.doc_第3页
小儿捏脊疗法--张泽民.doc_第4页
小儿捏脊疗法--张泽民.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捏脊疗法的治疗运城中医小儿推拿学校 张泽民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是捏脊疗法的最早描述。中医认为捏脊疗法可以疏通经络,流畅气血,调和脏腑,既能保健强身,又能治疗疾病。现代研究表明捏脊疗法可刺激人体脊柱两侧的植物神经干和神经节,通过复杂的神经体液因素,提高机体免疫系统功能,并整体地、双向地调节内脏活动,从而防治多种疾病。然而目前对捏脊疗法的作用机制及其效应规律仍未明了,本论文对胃肠疾病的孩子、肺系疾病的孩子、夜啼、睡眠不安的孩子、遗尿、多汗的孩子的防治作用,捏脊疗法对小儿上述症状具有一定的的临床疗效,并且发现捏脊疗法可明显提高患儿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A的含量,增强患儿机体的免疫力。该疗法简单易行,疗效确切,痛苦小,无副作用,符合目前无创痛穴疗学的发病趋势,容易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小儿捏脊疗法是连续捏拿脊柱部肌肤,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之类病症,所以又称为“捏积疗法”,属于小儿推拿术的一种。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治卒腹痛方“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的描述,是目前见诸文献的最早记载经后世医家不断的临床实践,逐渐发展成为捏脊疗法。简单地说,捏脊疗法是用双手拇指指腹和食指中节靠拇指的侧面在宝宝背部皮肤表面循序捏拿捻动的一种中医治病的方法。捏脊疗法可以刺激人体的植物神经干和神经节及背部腧穴,通过复杂的神经体液和俞穴刺激等因素,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并整体地、双向地调节内脏活动,从而防治多种疾病。 人体背部的正中为督脉,督脉的两侧均为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路线。督脉和膀胱经是人体抵御外邪的第一道防线。通过捏脊疗法,可以疏通经络,达到调整脏腑的作用。胃肠疾病的孩子脾胃薄弱,又不知道饥饱,如果吃了过多高能量的食物,如油炸食物、甜腻食物、高蛋白食物,会因不能完全消化、吸收而影响脾胃功能,形成积滞、厌食;消化不良还可能引起腹泻;其他感染性腹泻会迁延变为脾胃虚弱。这些脾胃疾病都可用捏脊疗法来治疗。 肺系疾病的孩子反复感冒、咳嗽,西医称为免疫功能低下,中医则认为是小儿卫外功能薄弱,阴阳不调。捏脊通过刺激督脉和膀胱经,能调和阴阳,健脾理肺,从而达到提高免疫力、减少呼吸系统感染的作用。 夜啼、睡眠不安中医有句古话:胃不和则卧不安。捏脊疗法能调理脾胃,使之正常运转。脾胃功能正常了,孩子就不会有腹胀、腹痛、胃脘饱胀的现象,自然能够安然入睡了。 遗尿、多汗通过捏脊来刺激人体脊柱两侧的植物神经干和神经节,起到防遗尿、止汗的作用。小儿捏脊操作方法是通过推、捏、捻、放、提、揉和按等7手法连续操作,气呵成。推法:是术者用双手的食指第二、三节的背侧紧贴患儿施术部位皮肤,自下而上,快速向前推。捏法:是在上述推法基础上,双手拇指与食指合作,将患儿施术部位的皮肤捏起来。捻法:是术者在捏拿患儿施术部位皮肤基础上,拇指与食指合作,向前捻动皮肤,移动施术的部位。左右两手交替进行。放法:就是上述推、捏、捻三手法的综合动作后,随着捏拿部位的向前推进,皮肤自然恢复到原状的一必然结果。提法:是术者在患儿督脉两旁的俞穴处,用双手拇指与食指合作,分别将脏腑俞穴的皮肤用较重的力量在捏拿基础上向后上方用力牵拉一下。揉法和按法:是捏脊中的第六、七个手法,在捏拿结束后,用双手拇指指腹在患儿背部的肾俞穴处作揉动的动作中,用拇指适当地向下施加一定的压力,也就是揉中有按,按中有揉。揉按此外,重提背部俞穴,也要根据患儿的不同症状,重提相应的部位。捏脊的手法: 手法一:捏脊时,两手的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的指腹对应用力,捏住小儿脊柱两侧肌肉,拇指在后,另三指在前,三指向后捻动,拇指向前推动,每捏一次,向上推移一点。可从尾骶骨处开始,和缓地向上推移,至项后枕部为止。手法二:手握空拳,拇指指腹与屈曲的食指桡侧部相对,挟持肌肤,拇指在前,食指在后,拇指向后捻动,食指向前推动,每捏一次,向上推移一点。从尾骶骨处开始,逐渐向项后枕部推移。拇指在前食指在后捏多为保健,食指在前拇指在后多为治疗。建议每天做一次,一次做8-10分钟。同时捏脊的过程中不可捏提一下然后松开,应保持一路紧凑上行。由于颈椎部难以进行捏脊,可用一手或两手的拇指指腹推擦,以加强刺激。也可以拇指与食指对应用力,捏提项后肌肉。中医讲顺为补,逆为泻。如果从后背来讲的话,由上而下为补,由下而上为泻。是补是泻? 捏脊是否有方向?本人认为:捏脊以七岁为分界线,如果孩子的年纪大于七岁,可以像大人一样从上往下捏。如果孩子不到七岁,要从下往上捏。 为什么以七岁为分界线呢? 如果你去看过儿科的话应该知道,七岁以前及七岁以后的孩子在看病时受到的“待遇”是不同的。七岁以前,医生给这孩子看病不是把脉,而是推其食指上的“三关”(食指自下而上第一节为。“风关”,第二节为“气关”,第三节为命关),察其颜色。七岁以后的孩子看病,就会享受成年人的待遇,即把脉。因为七岁前,孩子五脏未实,真阳未完全升发,这个时候把脉易失其真像。而捏脊选择从下往上,就是帮他把没有升发起来的阳气升发上去。七岁后,孩子的脾胃开始健壮,阳气充盈,气机升得多降得少,也就是说阳气降不下来。 这时从上往下推,就可使阳气顺势下行,使阴阳交泰。捏脊时应注意:时段:捏脊在早晨起床后或晚上临睡前进行疗效较好。捏脊前要露出整个背部,力求背部平、正、肌肉放松。力度:在捏脊的过程中,可捏住肌肉向上提,再稍稍放松,使肌肉自指间滑脱,这种做法称为“提法”。每捏3次提1次的,称为“捏三提一法”;每捏5次提1次的,称为“捏五提一法”;也可单捏不提的。提起皮肤的高度应根据孩子的承受能力来决定,其中单提不捏刺激最小,“捏三提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