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花生叶斑病Peanut Cercospora Leaf Spot 花生叶斑病包括黑斑病和褐斑病,是花生上常见的两种叶部病害,在田间常同时发生,症状相似,主要造成叶片枯死、脱落,发生普遍,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可达40%以上。症状 主要发生在花生生长的中后期,褐斑病始发期比黑斑病稍早,因此国外把前者称做早斑病(peanut early spot),把后者称做晚斑病(peanut late spot)。两种病害都以为害叶片为主,也可为害叶柄和茎杆。 两种病害发病初期均形成褐色小点,扩大后在叶片上形成褐色圆形病斑,在叶柄和茎杆上形成褐色椭圆形病斑。两种病害的区别在于:黑斑病的病斑较小,直径多为25mm,病斑颜色较深,呈黑褐色,且叶斑正面和背面颜色基本相同。老病斑周围常有淡黄色晕圈,在叶片背面病斑上产生大量黑色小点(子座),排列呈同心轮纹状。褐斑病的病斑较大,直径410mm,病斑颜色较浅,叶斑背面比正面更浅,一般正面为茶褐色,背面则为黄褐色,初期病斑就有明显的黄色晕圈。主要在叶片正面病斑上产生小黑点(子座),散生且不明显。潮湿时,两种病害在小黑点上均产生灰褐色霉层(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严重时,一张叶片上病斑可达几十个,造成叶片干枯、脱落,茎秆枯死。病原 病原为球座尾孢菌Cercospora personata Berk.et Curt,褐斑病的病原为花生尾孢菌C. arachidicola Hori,均属半知菌亚门尾孢属。两菌的有性态均为子囊菌亚门球腔菌属(Mycosphaerella),前者为伯克利球腔菌(M. berkeleyi Jenk.);后者为落花生球腔菌(M. arachidicola(Hori)Jenkins),国内未发现。 黑斑病菌子座主要产生于叶斑背面,半球形,暗褐色;分生孢子梗丛生,褐色,不分枝,短粗,02个分隔,上部呈膝状弯曲,大小为2454m58m;分生孢子倒棍棒状或圆筒状,短粗,大小为1860m511m,褐色,分隔少,多数为35个。褐斑病菌子座主要产生在叶斑正面,暗褐色,不明显。分生孢子梗丛生或散生,黄褐色不分枝,较细长,02个分隔,上部呈膝状弯曲,大小2560m33.5m;分生孢子倒棍状或鞭状,细长,大小为38108m36m;无色或淡褐色,分隔多,多数为57个。黑斑病菌生长发育温度范围为1037,最适温度为2528;褐斑病菌最适温度也为2528,但最低温度为510,最高为3336。发病规律 花生叶斑病菌主要以子座、菌丝团、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中越冬,也可以子囊壳在病残体内,或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种壳、种子上越冬。来年当外界条件适宜时,子座和菌丝团产生分生孢子,靠风、雨、昆虫传播,由气孔或直接穿透表皮侵入寄主,在2223时,潜育期为34d,1周后开始产孢,进行再侵染。病菌分生孢子的形成、萌发和侵染均需较高的温度和湿度,在79月份若降雨多,发病就重。连作田比轮作田发病重。土壤肥力差,生长衰老,分枝稀少的植株黑斑病发生重。肥料充足,枝叶茂盛的植株褐斑病发生重。品种间发病轻重存在差异,一般直立型品种较蔓生型品种抗病,同一品种幼嫩器官、生长前期较抗病。病害控制 根据黑斑病和褐斑病的发生规律,病害控制应以农业防治为主,注重消灭初侵染菌源,选用抗病品种,必要时进行药剂防治。 1花生收获后要尽量清除田间病残组织,及时翻耕,实行轮作。 2选育种植抗病品种,目前生产上还没有高抗和免疫品种,可种植较抗病的鲁花9号、鲁花13号、鲁花11号、群育101、P12等品种。 3及时喷药防治,发病初期可喷施30%百科、40%大富丹、50%丰米、12.5%速保利、80%喷克、75%百菌清、50%多菌灵、75%代森锰锌、50%胶体硫等,喷药时可加入0.1%助杀或害利平做展着剂,一般15d左右喷1次,共23次,有较好的防病增产效果。百度百科花生叶斑病包括褐斑病和黑斑病两种。褐斑病又叫“早斑病”;黑斑病又称“黑疽病”。这两种病遍及我国主要花生产区。多混合发生于同一植株的同一叶片上。轮作地发病轻,连作地发病重。重茬年限越长,发病越重,往往不到收获季节,叶片就提前脱落,这种早衰现象常被误认为是花生成熟象征。花生受害后一般减产1020,甚至30以上。症状花生叶斑病是叶部黑斑病、褐斑病和网斑病的总称,病害能混合发生于同一植株甚至同一叶片上。褐斑病发生较早,约在初花期即开始在田间出现;黑斑病和网斑病发生较晚,大多在盛花期才在田间开始出现。黑斑病和网斑病发病较重,引起严重落叶。 3种病斑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叶柄、托叶,茎上也受其害。先在下部较老叶片上开始发病,逐步向上部叶片蔓延,发病严重时在茎秆、叶柄、果针等部位均能形成病斑。叶片正面的叶斑周围有清晰地黄色晖轮;叶片黄褐色至暗褐色。 1.褐斑病。多发生在叶的正面,病斑为黄褐色或暗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约410毫米。病斑的周围有一清晰的黄色晕圈,似青蛙眼,叶背颜色变浅,无黄色晕圈。有时在病斑上产生灰白色的霉状物。在茎、叶柄和果针上形成椭圆形病斑,暗褐色,稍凹陷。 2.黑斑病。发生比褐斑病晚,病斑小而圆,暗褐色或黑褐色,直径16毫米。病斑边缘较褐斑病整齐,无黄色晕圈或不明显。叶背着生许多黑色颗粒点,排列成同心轮纹,其上着生成丛的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传播发病病菌以子座或菌丝团在病残体上越冬,也可以子囊腔在病组织中越冬,但不是主要初侵染源。翌年遇适宜条件,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孢子落到花生叶片上,遇适宜温度和水滴,萌发产生芽管,直接穿透表皮进入组织内部,产生分枝型吸器汲取营养。病菌生长温限10-37,最适为25-28。秋季多雨、气候潮湿,病害重;少雨干旱年份发病轻。土壤瘠薄、连作田易发病。老龄化器官发病重;底部叶片较上部叶片发病重。鲁花3号、海花1号、蔓生型小粒种易感病。 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 (1)清除病残体:收花生时,尽可能将病残体或落叶收集起来,作牲畜粗饲料。播种前及时处理堆放的花生秧垛,以消灭病害初次侵染源。 (2)轮作换茬:花生叶斑病的寄主单一,只侵染花生,因此与甘薯、小麦作物隔年轮作或与水稻进行水旱轮作,都有很好的预防效果。 2.药剂防治。 在花生生育期内,自始花起根据病情每1015天喷1次药,连续喷24次,每次每亩喷药液5075升,能达到预防和控制病害发展的效果。常用药剂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75%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80%代森锰锌4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波尔多液200倍液(硫酸铜:生石灰:水为12200)。生育后期不要喷施多菌灵,以防诱发锈病。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古建筑方案设计投标
- 兽医专业的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K2教育STEM课程实施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效果评估与启示报告
- DB65T 4454-2021 新疆褐牛生产性能测定技术规范
- 课时7.3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同步练习分类专题教学设计(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 2025年制造业数据治理策略与智慧工厂建设报告
- 2025年新能源行业碳足迹评估与碳减排产业趋势预测报告
- 2025年高升专数学试题及答案
- 城乡交流遴选考试题及答案英语
- 韩语入门考试试题及答案
- 自动扶梯应急救援预案
- 老人骨折术前护理
- 工伤认定申请证人证言模板
- 压裂返排液的深度处理及再利用技术研究进展
- 2024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上学期零模物理试题【含答案解析】
- 南京理工大学介绍课件模板
- 高中物理听评课记录表
- 2025届天津市春季高考升学考试全真模拟试卷(一)英语(无答案)
- 《流行音乐发展史》课件
- GB 17761-2024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
- 建设项目土地预审和土地报批收费标准参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