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水塘的变迁(乌蒙史话2015年第一期).doc_第1页
马家水塘的变迁(乌蒙史话2015年第一期).doc_第2页
马家水塘的变迁(乌蒙史话2015年第一期).doc_第3页
马家水塘的变迁(乌蒙史话2015年第一期).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家水塘的变迁马勋建从威宁前往迤那方向,汽车驶出沙子坡林场,一路下坡至梨柴林,跨过一座铁路桥,映入眼帘的是迤那镇合心村生态公园。合心村是迤那镇最大的村,主要包括野马海及其周边区域。合心村生态公园坐落在该村的最东端,其西北侧是二一四年五月竣工的马家水库,山青水秀,相得益彰,为迤那小集镇的大门。美观、大气的合心村生态公园大门二一年以前,提到合心村,印在人们脑海里的往往是历史悠久、平坦宽广、土地肥沃、因出乌撒名马而享誉四方的野马海。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名声响彻周边几十里地马家水塘,也是合心村的一部分。一、塘小名声大,承载故事多。顾名思义,马家水塘的主人当为马姓人家。听当地一位汉族管姓老人描述,他母亲是马家水塘的汉族马姓,他舅舅对本家族的历史来龙去脉很清楚,他小时经常听舅舅说,马家水塘的马姓汉族本为回族,是威宁下坝马氏,后因分家时与兄弟争一马鞍子,没争到后赌气搬走变教为汉族,但保留了姓氏,成为乌蒙山地区下坝马氏中的汉族人。关于迤那镇马家水塘的汉族马姓源于威宁回族下坝马氏的传说,在迤那镇合心村和茨营村的回族下坝人中也有传说,都说是发宏顶的那一支。据马关勤下坝马源流及其与寻甸下坝马之关系一文“威宁迤那镇马家水塘故祖考马公讳文现墓志铭载吾族原籍南京应天府白马柳树巷于明朝洪武十三年调北南征时,随征黔滇,西平叛乱,进入毕节吾族乃皇亲之家,共治天下,深受明皇信爱。马家水塘的马姓祖人以及现代在的许多族人排行与下坝马相符,只是世系不统一最有意思的是宣威发宏的下坝马,他们是下坝马第六代马洪、马禄的后裔,因马鞍事件改教迁往发宏,与威宁下坝马一直有着联系”的记载,结合当地下坝马氏族人的传说分析,马家水塘的汉族马姓源于威宁回族下坝马氏的传说应当属实。马家水塘本是位于迤那镇敬老院东面公路旁的一个圆形的小池塘,直径不过几十米,现已干涸。在底给海子被淹汪水之前,马家水塘附近区域是个缺水的地方,居住在这里的马姓人家在雨季把山上的水引到这片洼地蓄存起来,供旱季洗衣、浇菜及牲畜饮用等。威昭公路通车后,临近公路的马家水塘也成了过往车辆加水的地方,久而久之,知名度就越来越高。因附近再也没有其他更耀眼的地理标志,这个靠近公路的小水塘就逐渐演变成为涵盖附近区域的地名了。干涸后开辟为菜地的马家水塘二、马家水塘干涸消失,底给海子取而代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底给海子并没有长年积水,而是雨季汪水,旱季干涸。那时的生产队抢抓旱季无水期将底给海子种满了麦子,颗粒饱满,收成很好。到了八十年代,底给海子里的水在夏季来得越来越早,在冬季干涸得越来越晚,以至秋冬季节再也不能种植麦子了。八十年代后期,就算到了春季也不干涸,长年累月积蓄,越来越深了。汪满了水的马家水塘(底给海子)底给海子经年蓄水后,马家水塘附近区域不在缺水,小小的马家水塘再无存在下去的价值,附近居民将雨季流入马家水塘的水引开,将水塘开辟成庄稼地,马家水塘从人们的视野里彻底消失。作为蓄水的马家水塘虽然不复存在,但作为地名的马家水塘却保留了下来,当外村人到达马家水塘这个地方时,看到汪汪一碧的底给海子,都会自然而然地把底给海子当成心目中的马家水塘。久而久之,约定俗成,除了长期在马家水塘附近居住的长者外,很少有人知道今天的马家水塘不是真正的马家水塘了。三、山青水秀八方来客,春节元宵络绎不绝。底给海子的水长年不干、越积越多后,代替了人们印象中的马家水塘,一举成为方圆数十公里内少有的大湖。山围绕着水,水倒映着山,风光秀丽,景色诱人。上世纪九十年代,从底给海子至内昆铁路沿线的山梁上,几乎没有人家居住,到处长满了大大小小的松树,树与树之间是生长茂盛的野草,游走累了的人们在上面坐一坐,躺一躺,小孩子们打几个滚,也只觉得软软的,不会在衣服上粘半点儿灰,舒服极了。迤那镇合心村生态公园不知从何时开始,这里成了春节元宵青年男女们赶花场的地方,从早到晚,来来去去,每天到这里的人们上万人次,从沙子坡、仙马脚、果河洼、色基卡、牛棚子、麻窝山到龙街子,汉、彝、回、苗各族青年男女在这里游乐、嬉戏、恋爱,一棵棵老松树见证着在这里发生的爱情故事。小伙子们用古老的调子和即兴的歌词来敲开姑娘们的心扉,用一些妙肖的言词来赞扬姑娘以获得芳心。如果遇到中意的小伙子,姑娘们也用含蓄委婉的句子羞羞答答地答应了他们的追求。风景如画的马家水塘南侧山梁四、合心村旧貌换新颜,致富路上一马当先。马家水塘所在的村,是迤那镇甚至在全威宁县都算得上最大的村了,这个村以野马海为中心,东至马家水塘、底给,西至拖沟,十多个村民组,有居民一千多户,五千余人。合心村是迤那镇最重要的烤烟种植基地之一,对迤那镇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二一年以来,威宁、迤那成为全国、全省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按照栗战书记“一年初见成效,两年发生明显变化,三年交满意答卷”的帮扶要求,迤那的干部群众铆足精气神,成为全省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总体思路取得成功的生动实践,构筑了“精神高地”、冲出了“经济洼地”,让“迤那模式”构筑了“迤那精神”,成为乌蒙山间挺立的脊梁。这些典型人物中间,最抢眼的要数合心村马家水塘的村民马仙仙。他搞了一个食用菌大棚,在政府的帮忙协调下,为其贷款解决了10多万元的启动资金,周边的一些农户也学着种蘑菇,他就是这样一个干劲十足的创业致富带头人,栗战书书记到迤那蹲点调研时,成了他家的座上宾。后来,马仙仙为了更好的激励自己和带动他人,勇做马家水塘周边地区创业致富的带头人,改名“马先”,义为“一马当先”。五、见义勇为做好青年,乌蒙大地感动万千。公元二一一年一月中、下旬,天气出奇的冷,威宁、迤那、马家水塘,到处都是一片冰天雪地的北国景象,数十天持续凌冻天气使马家水塘结上了厚厚的冰。二月三日,农历辛卯年正月初一,天气放晴。初春的阳光慢慢将沉睡的大地唤醒,连日来令人窒息的寒气逐渐离去。马家水塘水面上凝固了多日的厚厚的冰渐渐地融化着。新春伊始,伴随着温暖的阳光,男女老少陆续从四面八方向马家水塘聚集。早早地赶到马家水塘玩耍的孩子们,哪里见到过如此壮观的场面!只见数千平方米宽阔的冰面上,一片晶莹剔透,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幼小无知和好奇心驱使着数名孩子争先恐后地奔向冰面玩着玩着,只听“咔嚓”一声,三个孩子掉入封冻的冰窟窿中吧,眼看就要淹没了。正在这时,返乡农民工马俊骑着摩托车路过此地,他听到孩子们的叫喊声后,边跑边脱去外衣,跳入冰水中将已经被水淹没的两个孩子托起来,冰冷刺骨的水已经淹至他的脖颈。此时此刻,他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一手托举一个,用力撑破漂浮在水面的冰块,锋利的冰块划破了他的脖子,而他全然不知。在赶来的群众的配合下,终于将两名落水儿童救上岸。马俊勇救落水儿童的事迹迅速传开,并经有关部门层层上报,依次被镇、县、市、省四级相关部门授予“见义勇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成为誉满贵州大地的英雄。六、贵人相助点石成金,马家水库惠泽人民。二一一年一月上旬,迤那镇已经天寒地冻,但全镇上下忙碌一片,个个心里暖洋洋的,因为刚刚走马上任的栗战书书记将远赴迤那镇蹲点调研,访贫问苦。在此之前,像迤那这样的贫困乡镇,别说中央委员、省委书记那么大的官,就算地市级各工作部门的普通工作人员,也很少听说过有莅临指导检查工作的。二一一年一月十三日二十一时五十分,在迤那人民的殷殷期盼中,一列承载着四万人希望的火车缓缓停靠在迤那站。打开车门,一个身穿军绿色大衣,身材伟岸的北方汉子走下车来,他就是时任贵州省委书记栗战书。在按下来的一系列工作汇报中,时任威宁自治县水利局局长马祥宏作迤那镇水文情况的报告,提出了将马家水塘改建为马家水库的建议。二一四年五月竣工的马家水库随后,在栗战书书记的关心支持下,马家水库建设工程很快得到相关部门的批复,并神速动工。兴建的马家水库总投资8508万元,总库容174万立方米,正常蓄水位2198米,相应库容108万立方米,死水位2195米,死库容35.4万立方米,兴利库容72.万立方米,工程等别为IV等,工程规模属于小(1)型。建设的主要功能是村镇生活供水及农业灌溉用水,可解决迤那镇合心、中心、中海、青山、樱桃、五星、茨营等7个行政村10520人、3307头牲畜每年35.1万立方米的饮水及10200亩耕地每年63.5万立方米的灌溉用水。二一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