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扁平类碳钢产品国家标准现状分析作者: 宝钢股份公司制造部孙忠明 李玉光 刘永勤 本文对现行国家钢铁类产品标准的现状进行了研究,还对国家标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历年宝钢参与国家标准制修订的情况,对国家标准工作体系提出了改进意见,提出了宝钢进一步参加国标制修订工作的对策。 1.前言按照标准发布机构级别的不同,国内钢铁类产品标准可分成以下3个层次,首先是国家标准(分成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其次是行业标准,即原冶金工业部和冶金工业局存在期间批准发布的一些行业标准;第三是数量最多、差异极大的钢铁企业产品标准,例如宝钢、武钢、鞍钢、马钢等发布的各自的企业标准。宝钢从“85.9”投产之初就开始建立自己的企业标准,先后经历了1985年、1988年、1994年、1999年、2003年共5次大的改版和修订,走过了全盘引进、逐步消化、自主创新的历程。经过近20年的发展,宝钢已建立了比较完整的产品标准体系,产品种类包括涂镀、冷轧、热轧、条钢、钢坯和钢管。宝钢产品的企业标准制订的原则是参考国外同类产品的相关标准,其中包括ISO、DIN、EN、JIS、AS/NZS和ASTM、API、ASME等,通过对国外标准相关技术条款的消化、吸收,结合宝钢的装备和生产工艺特点,制订出具有宝钢特色的企业标准。由于宝钢产品标准中的技术指标与国外先进标准接轨,宝钢产品的实物质量水平比较高,因此,宝钢产品能够在国内钢铁市场上独领风骚,宝钢的产品标准也在用户和同行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被市场所广泛认同。据统计,在宝钢产品的销售中,按宝钢企标订货的数量占90以上。同时,宝钢产品为最大程度地满足市场和用户的需求,可以按用户选定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国际标准、国际行业协会标准,以及用户自己的采购标准供货。虽然目前这方面的比例还很小,但随着宝钢国际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这种供货方式正呈逐年提高的趋势。为什么在宝钢订货的国内用户,很少采用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进行订货呢?我们认为,由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技术条款的规定偏松,远远达不到用户的期望,无法为市场认可,导致用户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订货的就比较少。与国外及国际标准组织(ISO)的同类产品标准相比,我国的钢铁类产品标准的市场认可度偏低的现状亟待改观。 2.国家标准的现状分析国内标准化学术界的有识之士对目前国家标准体系中存在的种种弊端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例如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最近发布的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研究的征求意见稿,就对目前国家标准技术体系的总体状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并详细介绍了国外标准化业界同行的做法。在此基础上,我们对钢铁类产品国家标准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对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根源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我们对钢铁类产品国家标准体系建设工作的一些想法。钢铁产品国家标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2.1 标准制修订周期过长对现行扁平类钢铁产品的国家标准调查结果表明,标龄10年以上(1993年以前发布)的国家标准占了73.8。具体情况参见表1。从中不难看出,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周期太长,已无法与技术进步、产业升级步伐相适应,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而国外标准化组织对标准的制修订周期有严格的时间规定,一般以35年为限。以协调难度较大的国际标准为例,据IEC统计,3年内完成的项目1999年为79%,2001年则达87%;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和欧洲一些国家,国家标准制定周期则一般为3年。2.2 技术指标水平规定偏低与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相比,我国的钢铁产品标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技术水平偏低。这是由于部分国家标准迁就现有生产技术水平,跟不上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需求导致的。例如,与欧洲标准EN10131冷轧产品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相比,GB 708-1988 冷轧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对尺寸公差的规定过于宽松,已无法满足汽车、家电等行业对尺寸、外形的严格要求,并且,它没有考虑钢铁材料强度等级、宽度等指标对冷轧生产的影响,技术含量偏低,导致该国家标准无法在企业的产品生产、产品后续加工中获得广泛使用。2.3 强制性技术标准的形式与WTO/TBT的规定相矛盾国家标准按性质划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在中国加入WTO组织后,现有国家强制性标准明显与WTO/TBT的普遍适用性原则存在矛盾,这不仅不适应国内外贸易的需要,还限制了用户的选择权。在西方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例如欧盟、美国等,标准应用的强制性是由法律法规所赋予的。标准自身无所谓强制性。标准作为一种规范性文件是由于市场的需要,是出于减少无谓的经济消耗的考虑。它由涉及该标准的市场和技术的相关方组织起来制定,这种组织在不断发展过程中逐渐演变为公认机构,比较著名的如ASTM、API、ASME等。这些公认机构发布的标准供相关各方自愿应用,它本身不是立法机构,因此不具备立法权,不可能要求全社会必须执行它的标准,主要靠它发布的标准的良好适用性和逐渐建立起来的声誉和权威来扩大其标准的影响力,只有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立法机构出于立法目标(主要是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制定的法律法规才具有强制执行力。当立法机构立法过程中遇到一些技术问题,需要借用标准化成果(例如公认机构颁布的标准)来解决时,会引用标准,这样的法律法规使得被引用的标准,在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强制力。将产品标准制订为强制性标准,是我国计划经济时代下的通行做法,例如GB 710-1991优质碳素结构钢热轧薄钢板及钢带和GB 711-1988 优质碳素结构钢热轧厚钢板及宽钢带等大量产品技术标准被规定为强制性标准,这样的做法明显是不合理的。在中国加入WTO,并承诺遵守WTO规则的今天,国家钢铁类产品中的强制性标准仍然大量存在,显然与WTO/TBT的规定存在严重的冲突。因为WTO/TBT明确规定,技术法规(注:强制性标准是我国的特色,目前起到与技术法规相同的作用)的制订首先要基于5大合理目标,即:1.维护国家安全;2.防止欺诈;3.保护人类健康;4.保护动植物生命健康;5.保护环境。因此,钢铁产品中大量强制性标准的存在是不合理的。2.4 标准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不符合WTO规则的要求WTO/TBT协定规定,产品标准“应尽可能按产品的性能要求,而不是按设计或描述特性制定”。但是,以钢铁类产品国家标准为例,我国的钢铁产品国家标准大多从产品生产的角度,而不是以规定产品的性能要求为主制定的。由于对产品设计和加工等要求涉及较多,规定的条款过繁、过细,仅限于单一产品,缺少技术包容性,在客观上对我国技术发展和经济贸易构成了障碍。例如,GB 3273-1989 汽车大梁用热轧钢板,其在技术条款的描述中,主要考虑了标准起草单位的工艺和装备特点,对产品的化学成分规定了非常狭窄的范围,客观上给其他钢厂的生产造成了技术壁垒,降低了该标准的适用性。令人遗憾的是,这样的做法在目前国家标准的制修订过程中仍处处可见。标准起草单位都希望在标准起草工作中谋求本单位的利益,甚至希望通过标准的制订来限制其他生产厂同类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这样做的后果必然是导致国家标准发布后,能够使用单位寥寥无几。同时,这种做法不利于淘汰落后的工艺、装备和推动技术进步,同时限制了同行之间充分的市场竞争。 3.国家标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我国现行技术标准基本体系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方面的,也有客观方面的;既有认识方面的,也有体制方面的;既有管理方面的,也有技术方面的。这些问题盘根错节,交织在一起,共同制约着我国国家标准体系的完善和发展。究其根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3.1 法律法规的建设不配套目前的法律法规已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法发布于1988年,立法宗旨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促进技术进步,改进产品质量,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使标准化工作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需要”。由于当时我国还没有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该法也就不可能反映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和要求,更不可能满足加入WTO后国际贸易的要求。且不论具体内容如何,仅从与标准化相关的管理性法规颁布的时间来看,在现行的20项标准化管理法规(含法规性文件)中,1992年以前制定的有11项,占总数的55%;其中最具核心地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法及其实施条例就在其中。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的标准化法律法规体系已经滞后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滞后于世界贸易组织所确立的有关国际贸易的原则要求,特别是WTO/TBT等法律性文件对标准的要求。3.2 对标准属性及其作用的认识存在误区,观念亟待转变计划经济时期,标准是政府组织和管理生产的技术性工具,政府始终强调标准主要是用于组织企业生产。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政府主导型技术标准管理运行模式,技术标准的制修订被天经地义地认为是政府的事情。国内大多数企业存在“政府包办”技术标准的思维惯性和行为方式,认为技术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与企业的联系不大,以企业为主体的标准制定模式更无从谈起。很多企业对标准的认识也存在误区:一是把国家标准当成“紧箍咒”,认为执行标准吃亏,没有认识到标准是先进技术和工业经验的提炼和总结,也没有认识到执行标准能给提高企业竞争力带来益处;二是把国家标准当成“护身符”,以为达到了国家标准规定的技术指标就万事大吉了,没有认识到标准是自愿的,国家标准规定的只是最基本要求,真正的高质量的实物指标及优良的性能,才能体现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据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研究资料表明,以压力容器用钢板的磷、硫含量指标为例,国外标准的规定普遍没有中国国家标准严格,但国外钢板实物的磷、硫含量指标则远远好于国内同类钢板。3.3 管理模式僵化我国的标准化管理体制仍然保留着计划经济时期按行政区域和部门进行条块划分的做法,实行统一管理与分工管理相结合。其特征是:以政府各级有关主管部门为管理机构,以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检验机构和企业为依托机构,以各种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为组织形式,实行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不能很好地发挥企业在标准化活动中的主体作用。3.4 运行机制落后从我国目前标准制修订主要环节所存在的问题中,就可以看出,我国国家标准化运行机制不能保证标准制修订工作的公平、公正、透明和协商一致。3.4.1 立项国家标准计划项目重复立项,使计划立项缺乏科学性,造成了计划项目的管理困难和经费浪费。由于国家标准的立项是自下而上的,最终项目是否成立需要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批准。这种自下而上的立项方式与市场的需求之间存在明显的脱节。试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对立项的技术审查工作能够做到什么深度?它判定立项与否的依据是什么?正是由于国家标准化主管部门做了太多无法做好的、也不该做的工作,导致整个机构的行政效率低下。同时,如果把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作为一种稀有资源,就不可避免地出现权力的寻租等腐败现象。而真正应该对标准立项有发言权的各专业技术委员会,却没有标准制修订的决定权,无法体现其自主性、独立性和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反应能力。现行标准工作的政府管理模式在许多国家已经被证实是僵化的,无法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求。3.4.2 征求意见同样,由于征求意见工作缺乏严格的程序规定,无法保证利益相关方充分发表意见。具体表现在:有意回避有不同意见的部门和单位;无故不采纳合理的意见或建议;无故省略征求意见阶段;征求意见的范围过窄,征求意见的单位和代表不是标准利益的相关方。3.4.3 审查除了和征求意见阶段有同样的弊端外,由于会审和函审在制度的设计方面存在的缺陷,使得审查本身的不公正和对审查意见处理的不公正都难以避免。具体表现在:标准审查会“走过场”,参加审查会的专家、代表人数太少,没有代表性、权威性;审查会纪要流于形式,如不明确写出对标准的修改意见和协调情况等。3.4.4 批准发布由于我国国家标准运行过程中的审批程序繁杂,造成标准运行效率低下。以部分标准的报批过程为例:完成报批稿的标准,需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签字,再经秘书处所在单位领导签字,然后上报行业主管部门,待主管部门领导签字后,再报国家标准技术审查部,审查部审查后报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有些标准甚至需要等一年的时间才能发布。此外对标准批准发布与出版物正式面市的时间也没有限制,使得有些标准批准发布了一年以上仍然不能让用户得到,实际上形成了标准应用时的“标准真空”;同时,由于对标准使用的过渡期没有相应的制度规定,造成了产品检验者、制造商和用户之间的不一致,以致出现了检验者按新版标准检验,制造商和用户仍按老版本标准签订合同的现象。3.4.5 维护标准维护责任不清。按国际惯例,标准发布后应由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维护,由于多年来的机构改革,一些机构变更、合并或撤销,造成大量标准有人制定、没人维护,标准得不到及时的复审和修订。3.4.6 标准反馈机制不完善缺少标准使用过程中的意见和疑问的反馈及处理机制,标准贯彻执行情况和标准需要修改的信息不能及时反馈。对标准项目的意见,缺乏有效反映渠道和处理机制。对标准项目的不满,或对技术委员会对标准项目的处理不满,缺少申诉机制。3.5 实施和监督机制不健全3.5.1 实施监督模式单一技术标准实施的很多手段还充满了计划色彩,实施手段单一,主要还是依靠政府来推动,没有建立起中介组织和全社会广泛监督的机制。特别是协会的自我监督作用没能充分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功能又普遍较差,社会的广泛监督意识不强,影响了技术标准的有效实施。当然,标准的实施还与标准的市场适应性紧密相连,国家标准制订与市场需求明显脱节,也是导致其实施率低的主要原因。3.5.2 缺乏与合格评定制度的有机结合尚未建立起技术标准与合格评定制度相互配套的实施机制。由于技术标准的制定没有很好地吸收合格评定方面的人员参加,使得技术标准在合格评定中的具体应用缺乏可操作性,无法对合格评定起到充分的技术支撑作用。此外,由于技术标准的制修订和合格评定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使得在合格评定中反映出的技术标准问题未能及时、有效地反馈到标准的制修订过程中。 4.宝钢参与国家标准化工作的历史回顾宝钢在参与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方面一直表现出积极的姿态。近年来已经完成的国家标准有:GB/T 5213-2001深冲用冷连轧薄钢板及钢带,GB/T 16164石油天然气输送管用热轧宽钢带,GB/T18982-2003集装箱用耐腐蚀钢板及钢带等产品标准及相关的试验方法标准。目前正在制修订的有,彩色涂层钢板及钢带、彩色涂层钢板及钢带试验方法等国家标准系列。已申请立项的有汽车板国家标准,准备申请立项的有电镀锌产品标准的修改和热镀铝锌产品标准的制订。宝钢历年参与的相关钢板钢带类标准情况如表2所示。但是,由于受到目前国家标准化体制运行程序和运行机制的束缚,我们感到参与这项工作有一定难度,主要表现为标准立项困难、标准化工作程序复杂、效率低下等问题,在企业投入巨大人力物力的情况下,实际的工作效果较差,影响了企业参与国家标准制修订的积极性。 5.对国家标准工作体系完善的建议我们认为,钢铁类产品国家标准存在的问题,实际上反映了整个国家标准体系存在的问题。因此,必须从整个国家标准化工作体系的完善上解决问题。企业要进一步在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中有所作为,需要政府相关部门为企业参与这项工作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只有从当前法律和运行机制上解决目前存在的各种问题的根源,企业才能在标准化工作中发挥主体作用。我们认为,当前国家标准化工作迫切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5.1 加快国家标准化法的修订工作加快国家标准化法及配套法规的修订工作,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是解决目前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种种弊端的根本。国家的标准化法对国家标准体系起支撑作用,所有的标准化活动,必须在国家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由于国家标准化法的不完善,造成了目前钢铁产品国家标准的种种不合理现象。修改后的国家标准化法能够妥善解决好技术法规、技术标准以及合格评定程序之间的关系。这方面的具体内容,可参考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标准化法律法规的规定。5.2 健全运行机制现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存在标准制修订周期过长、不能适应市场需求,标准标龄过长、标准老化现象严重,采标率低、且大部分采用的是10年前的国际标准,技术水平偏低,差距较大,强制性标准内容之间不协调,存在互相矛盾现象,技术标准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不符合WTO规则的要求等一系列问题,这是由于标准化工作运行机制失灵造成的。由于我们的标准化工作还没有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去做,缺乏有效的运行机制,没有解决各相关方的利益分配的问题。例如,没有明确的程序文件,对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相当于ISO的中央秘书处)、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工作组的职责、权力、运行和活动内容进行明确而翔实的规定。我们认为,如果不能妥善解决好以上这些问题,那么,国家技术标准中现存的问题,将来还会不断重复发生。对国家标准体系的运行机制、工作程序等问题,ISO已经建立起一套有效的体系,并有成功的经验。因此我国在推动标准化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借鉴ISO成熟的标准化工作运行机制。5.3 明确标准化工作中各级组织的职责修改后标准化法应明确规定国家标准化主管部门的职责。国家标准化主管部门应是国家标准化战略和标准化工作“游戏规则”即标准化工作程序的制订者,它的主要职责是建立和维护我国国家标准化工作机制的正常运转,监督标准化工作各级组织的执行情况并作出相应的处置。例如,制订标准项目的立项、征求意见、审查、批准发布、维护、申诉、仲裁的标准化工作各阶段的工作程序,明确各技术委员会的组织机构、职责、运行规则等;监督标准化工作程序良好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学习解读庆祝2022年国庆节专题
- 甲烷安全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农村电商教学课件
- 用电用网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出师表》教学课件
- 《设计加法器》教学课件
- 中国旅游教学课件
- 新解读《GB-T 18916.33-2018取水定额 第33部分:煤间接液化》
- 生鲜类行业知识培训课件
- 生美基础知识培训总结课件
- 2021年徐州邳州市教师进城考试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税务自查(稽查)报告模板(参考)
- 外科学课件-尿石症与泌尿系梗阻
- GB∕T 18159-2019 滑行车类游乐设施通用技术条件
- 蜈蚣养殖技术资料
- 《三字经》PPT课件(完整版)
- 质量验收记录-雨污水管道表格
- (精心整理)大六壬基本口诀
- 现在完成时——英语公开课课件
- 管片嵌缝及手孔封堵施工方案完整
- WCDMA——特殊场景传播模型应用指导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