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催化张金龙补充习题答案.pdf_第1页
光催化张金龙补充习题答案.pdf_第2页
光催化张金龙补充习题答案.pdf_第3页
光催化张金龙补充习题答案.pdf_第4页
光催化张金龙补充习题答案.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研究生 界面与胶体化学 课程补充习题解答研究生 界面与胶体化学 课程补充习题解答 第一讲 表面化学基本概念 第一讲 表面化学基本概念 Laplace 和和 Kelvin 公式公式 1 1 若将一个立方体分成 1000 个小立方体 问 a 小立方体的面积比原来 立方体小几倍 b 细分的小立方体的总面积比原来大多少倍 解解 设原立方体的边长为 L 则原立方体的面积为 6L2 细分后小立方体的边长为 L 10 则 小立方体的面积为 6L2 100 a a 小立方体的面积比原立方体的面积小倍 b b 小立方体的总面积为 比原来大 10 倍 2 2 当金溶胶粒子都是半径为 0 02 m 的球 密度为 19 3 时 问 a 0 1 克金能生成多少个胶体粒子 b 试求胶体粒子的表面积 c 是 0 1 克的颗 粒子表面积的多少倍 解解 一个金溶胶粒子的重量为 a a 粒子数 个 b b 一 个 溶 胶 粒 子 的 表 面 积 为 总 面 积 为 c c 设金颗粒为球形 其半径为 面积 3 3 已知20 C时甲醇的表面张力为22 6 dyn cm 1 d dT 为 0 096 dyn cm 1 K 1 试计算表面熵 总表面能和表面自由能 解解 表面熵 总表面能 表面自由能 G 22 6 达因 厘米 4 4 试分别计算水在半径为 0 01mm 和 0 01 m 的玻璃毛细管中的蒸汽压 假 设接触角为零 请将所得结果与 25 C 的正常值比较 并以百分变化表示之 其 结果说明什么 解解 可查得 25 C 时水的表面张力为 0 07197 N m 蒸汽压为 3 178 kPa 由 则半径为 0 01mm 时 即为正常值的 99 99 而半径为 0 01 m 时 即为正常值的 90 04 100 100 6 6 22 LL 22 60 100 6 1000LL g1047 63 19 1002 0 3 4 3 4 16343 rw 1416 1055 11047 6 1 0 1 0 wn 292 cm111003 54 rs 2 cm7791 nsS cm107 0 3 4 1 0 3 r 22 cm145 04 RS 倍53732 SS 11 Kcmdyn096 0 S A T S TA S 1 cmdyn74 50 096 0 15 2936 22 nVA nVT S S T T A U 13633 molm1006 1810998 0 1002 18 MVm RTr V p p mr 2 ln 9999 0 10298314 8 1006 1807197 02 exp 2 exp 5 6 RTr V p p mr 9004 0 10298314 8 1006 1807197 02 exp 2 exp 8 6 RTr V p p mr 5 当天气寒冷时 人体口中呼出的水汽会凝结成肉眼可示的薄雾 试估算当环 境温度为多少时 这种现象可能会出现 假定口中呼出的水蒸气温度为 35 C 在估算温度范围内水的有关数据 M 18 015 0 0744 N m 1 1 095 10 3 Pa s 0 997 103 kg m 3 饱和蒸汽压可按 计算 设薄雾液滴的 粒径为 2 m 解解 这是一个新相生成 C 的水蒸气相对于环境温度是过热蒸汽 因此 产生的微小液体 具有很高的蒸汽压 只有当环境温度下产生的微小液体的饱和蒸汽压与过热蒸汽的饱和 蒸汽压相等 新相才能生成 即 若 考 虑 液 体 的 表 面 张 力 是 温 度 的 函 数 假 定 其 为 则 对于不同的液滴半径 有求解结果如下 r m t C 1 10 6 34 98 1 10 7 34 82 1 10 8 33 21 1 10 9 16 22 从上述计算可知 只有当温度低于 16 C 时 才有利于水蒸气聚集成液滴 形成 新相 第二讲 纯液体表面张力的估算第二讲 纯液体表面张力的估算 1 1 1 已知乙酸乙酯 20 C 和 40 C 时的密度分别为 0 900 和 0 876 g cm 3 试分别计算 20 C 30 C 和 40 C 时的表面张力值 解解 乙 酸 乙 酯 的 分 子 结 构 为CH3COOCH2CH3 则M 88 105 20 C 时 文献值 23 82 40 C 时 文献值 21 51 设 30 C 时 文献值 22 66 91 25 95 5322 Pa ln T p 15 308 ln 2 ln Tp p rRT M p pr rRT M T 2 91 25 95 5322 91 25 15 308 95 5322 rR M T 2 95 5322 15 308 95 53221 63 3 10110997 0314 8 0744 010015 182 95 5322 15 308 95 53221 T bTa rRMaB rRMbTB T 2 21 0 8 2148 63405 552 P 1 44 mmN18 23 105 88 900 0 8 214 P M 1 4 mmN80 20 105 88 876 0 8 214 bta 119 0 56 25 4080 20 2018 23 b a ba ba 1 mmN99 2130119 056 25 2 正丁酸 20 C 时的密度为 0 9559 g cm 3 其临界性质分别为 Tc 615 70K pc 4 064 106Pa Vc 0 2917m3 kmol 1 沸点 Tb 436 42K 试分别用等张比容法和对应状态原理计算其 20 C 时 的表面张力并比较两者的结果 实验值为 26 63dym cm 解解 等张比容法计算 第三讲 表 界 面张力测定方法第三讲 表 界 面张力测定方法 1 1 1 在一边半径为 1 10 3 m 另一边半径为 1 10 2 m的 U 形管中加入某种液体 20 C 两边毛细管的液柱高度差 h 1 9 10 2m 已知该液体的密度 950 kg m 3 求液体的表面张 力 设该液体完全润湿玻璃 解解 2 2 2 用滴重法测定某有机液体的表面张力 用的管尖外直径是 0 60 厘米 内直径是 0 02 厘米 测得 20 滴重 0 80 克 此液体的密度是 0 95 g ml 并能润湿管尖 a 计算此液体的 表面张力 b 选用合适的公式校正 并比较两者误差 解解 a 能润湿管尖 r 0 30 cm b 第四第四讲 凝聚相界面 固 液 体界面吸附及吸附等温式讲 凝聚相界面 固 液 体界面吸附及吸附等温式 1 1 1 100 C 时钠和汞的表面张力分别为 220 和 460 dyn cm 它们在玻璃上的接触角分 别为 66 和 143 试估计玻璃的表面张力 并解释所用的方法和假设 解解 采用 Zisman 方法处理 假定玻璃的表面张力 等于其临界表面张力 即 分别应用与钠和汞在玻璃上 得 和 解得 2 2 2 已知水 固体萘体系的数据 25 C 的接触角为 90 水的表面张力和表面能分别为 72 和 200 dyn cm 水与萘的粘附能为 290 dyn cm 试计算 1 水与萘的粘附功 2 水在 萘上的铺展系数 解解 3 2098 730 4025 55 P 1 4 mmN26 59 106 88 9559 0 3 209 3 105 1 63 26 59 2663 26 2211 2 2rghrgh 21 11 2 rr hg 1 12 21 mmN15 49 1 012 1 0190 198095 0 2 rr rrhg 3 0 058 0 829 1 4789 1007 1 3 123 13 1 VrVrVrf 2 1 3 0 4293 0 7249 09045 0 3 123 13 1 VrVrVrf 1 mmN8 20 30 014 32 98020 80 0 2 r mg 2 186 0 042 0 30 0 3 0cm042 0 95 020 8 0 3 13 13 VrmV 5986 086 04293 086 07249 0905 0 2 f 1 40 8 34 8 208 34 mmN8 34 5986 0 8 20 2 1 rf mg 1cos C ba 液气液气 C 玻璃 1143cos 玻璃汞 166cos 玻璃钠 cmdyn 102 玻璃 cmdynWa 72 90cos1 72 cos1 液气 0 72 190 cos72 1 cos cmdynS SL 液气 浸湿能和水在萘上的粘附张力 3 3 3 20 C 时水和汞的表面张力分别为 73 mN m 1和 484 mN m 1 水 汞界面的界面张力 为 375 mN m 1 试计算 a 水与汞之间的粘附功 b 水和汞的内聚功 c 水在汞上的 起始铺展系数 解解 a b c 第五讲 溶液表面张力及计算第五讲 溶液表面张力及计算 1 1 1 试根据下列数据 采用等张比容法和对应状态原理计算 25 C 时苯与乙醚混合物 x 苯 0 577 的表面张力 物质 M g cm3 dyn cm Tc K pc Pa Tb K 苯 78 113 0 8722 28 23 562 2 4 8980 106 353 2 乙醚 74 123 0 7069 16 47 36 4 3 6400 106 307 6 解解 1 或 2 nVA nVT s s T T A U s A T s TA S npA npT s s T T A H 液气 2 c W 1 mmN182 水汞水汞 LGSLSGa W 1 mmN1467322 LGc W 水 1 mmN96848422 LGc W 汞 0mmN36 1 水汞水汞 LGSLSGSL S 1 2055 156 189HHC P 56 苯 2110 200 4025 552 O CH 2 CH 2 P 23 乙醚 426 76114 78577 0123 74423 0 iim MxM 8022 08722 0577 07069 0423 0 iim dxd 1 4 4 mmN54 221 205577 0211423 0 426 76 8022 0 P i i m m m x M d K i Li ii Lmm x 1 4 14 14 1 4 1 114 78 8722 0 23 28577 0 123 74 7069 0 47 16423 0 426 76 8022 0 1 mmN92 22 m 279 0 1 01325 1 ln 11196 0 br cbr T pT Q苯 628 0279 0 16 562 24 3531 01325 110898 4ln16 562 24 353 11196 0 669 0279 0 7 466 6 3071 01325 14 36ln7 466 6 307 11196 0 Q乙醚 K8 5212 562577 07 466423 0 icimc TxT bar6 439 48577 04 36423 0 icimc pxp 645 0628 0577 0669 0423 0 iim QxQ 1 9 11 3 1 3 2 mmN84 228 521 15 2981645 08 5216 43 m 第六讲 胶体分散系统的制备 分子动力学性质第六讲 胶体分散系统的制备 分子动力学性质 1 1 1 在 17 C 时 在超显微镜下测得藤黄水溶胶中胶粒每 10 秒钟在 x 轴上的平均位移 为 60nm 水的粘度为 0 011 Pa s 求胶粒的半径 解解 2 2 2 由光散射实验测得 25 C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NPE 10 胶团在水溶液中的平均扩 散系数为 5 973 10 11 m2 s 1 试计算此胶团的聚集数 已知NPE 10 的分子量为 660 88 g mol 1 密度为 1 06 g cm 3 水的粘度为 8 937 10 4 Pa s 解解 由扩散系数可计算得到胶团的平均半径 胶团的分子量为 胶团的聚集数为 3 3 3 胶粒直径为 0 2 m 在 25 C 时密度为 1 08 103 kg m 3 计算 1 只有扩散作用时 粒子移动 0 2mm 所花的时间 2 忽略扩散作用时 此胶粒的动力稳定性 3 达到动力 稳定的时间 介质为水 25 C 时的密度和粘度分别为 1 0 103 kg m 3和 8 937 10 4Pa s 解解 1 根据平均布朗位移 得 2 由沉降平衡方程 3 由 Stockes 公式 则 2 1 3 A rN RTt x m1007 1 1002 6 1060 011 014 33 1015 290314 8 3 4 23292 A Nx RTt r cm1009 4m1009 4 10023 610973 510937 814 36 15 298314 8 6 79 23114 DL RT r 123373 molg89606 1 1009 4 14 3 3 4 3 4 LrM 27788 660 89 182968 0 MMn 2 1 3 A rN RTt x RT xrNA 2 3 hs27 28182 15 298314 8 102 0 101 0 10937 8 14 33 1002 6 236423 RT hhgNr n n A 3 4 exp 1212 3 1 2 m1068 8 15 298314 83 1002 681 910 00 108 1 101 0 14 34 5 0ln 3 4 ln 4 23336 12 3 1 2 12 RT gNr n n hhh A g r h d dx 9 2 12 2 h6 123s10448 4 81 910 00 108 1 101 0 2 1068 810937 89 2 9 5 326 44 12 2 gr h 第七讲 胶体的光学性质和动电性质第七讲 胶体的光学性质和动电性质 1 直径为 5 10 7m 的球形粒子在 25 C 下分散于浓度为 100mol m 3的 KCl 溶液中 电场强 度为 1 103V m 1 测得粒子在 8 0 秒内移动了 1 21 10 4m 的距离 已知 25 C 时水的粘度和 相对介电常数分别为 8 937 10 4Pa s 和 78 5 计算 1 粒子的电泳速度 2 电位 解解 1 由粒子的电泳速度定义 得 2 2 粒子直径为 1 10 6 m 的 Fe2O3球形粒子分散于浓度为 5 10 3 mol dm 3的油酸铜 一价 二甲苯溶液中 在 25 C 下测得其电泳速率为 1 1 10 8 m2 S 1 V 1 溶液的电导率为 4 7 10 8 S m 1 离子浓度大约为 1 10 11 mol dm 3 1 计算该浓度下 1值 并指出哪一种极限形式 适用于这一物系 2 对于浓度为 5 10 3 mol dm 3的 1 1 型电解质水溶液来说 1 问所 得的极限方程是否适用 3 粒子的 电位为多少 已知二甲苯的相对介点常数 r 2 3 粘度 6 5 10 4 Pa s 水的相对介点常数 r 78 5 粘度 8 9 10 4 Pa s 解解 1 对于二甲苯溶液 采用H ckel方程 即 2 在水溶液中 则 采用 Helmholtz Smoluchowshi 方程 3 在二甲苯溶液中 3 在 25 C 下把水放入直径为 1 10 3 m 长度为 0 1m 的毛细管中 当两端加上 200V 电 压时 求水的电渗流动速度 已知玻璃 水界面的 电位为 40mV 水的粘度和相对介电常 数分别为 8 9 10 4 Pa s 和 78 5 解解 118 3 4 Vsm1051 1 101 8 1021 1 E S E v u 9 2 1 28 2 1 27 10039 110039 11035 7 czzc ii 9101 1010625 9 100250 10 105 2 9 7 1 r mV4 19V0194 0 10854 85 78 10937 81051 1 12 48 0 r u 2 1 2 2 1 2 2 1 22 2 cz kT Ne kT zcNe Ai iiA 14 2 1 2311 2 1 2312 23219 m1007 6110101 2981038 110854 83 2 10023 6 106 1 2 1 003 0 105 0 1007 6 64 r E 5 1 18 2 1 2338 m10323 211010510039 1 100116 105 0 10323 2 68 r E V527 0 10854 83 2 101 1105 65 15 1 12 84 E EA V s OE E A V v s OE 15 4 312 1025 6 109 8 10401 0 20010854 85 78 smv 135235 105 105 0 14 31025 6 scmvAV sOE 第八讲 憎液分散体系的稳定与破坏第八讲 憎液分散体系的稳定与破坏 第九讲 表面活性剂第九讲 表面活性剂 1 1 试指出如下物质分别属于什么类型的表面活性剂 并分别指出它们的活 性部分 解解 a C17H35 COONa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b C12H25 SO3Na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c 两性表面活性剂 d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e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第十讲 表面活性剂性质第十讲 表面活性剂性质 1 1 1 试估算十二烷基硫酸钠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 HLB 值 若此两种表面活性剂按 1 2 重量比混合 则混合表面活性剂的 HLB 值是多少 解解 设十二烷基硫酸钠为 1 结构为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 2 结构 为 则两者的 HLB 分别为 按 1 2 重量比混合物的 2 2 2 下表所列的是 25 C 时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CH3 CH2 9 OCH2CH2 5OH 水溶液的表面 张力数据 试确定临界胶束浓度及此时每一个吸附分子所占据的面积 c 10 4mol dm3 0 1 0 3 1 0 2 0 5 0 8 0 10 0 20 0 30 0 mN m 63 9 56 2 47 2 41 6 34 0 30 3 29 8 29 6 29 5 解解 以 c 或 log c 作图 由折点所对应的浓度而得 CMC 值 RCO N CH3 CH2CH2SO3Na R1CONHNR2 R3 R4 HCl R1N R2 R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