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黄海淤泥质海岸地貌发育过程及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模式.pdf_第1页
北黄海淤泥质海岸地貌发育过程及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模式.pdf_第2页
北黄海淤泥质海岸地貌发育过程及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模式.pdf_第3页
北黄海淤泥质海岸地貌发育过程及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模式.pdf_第4页
北黄海淤泥质海岸地貌发育过程及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模式.pdf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研究报道 北黄海淤泥质海岸地貌发育过程及 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模式 李雪铭 辽宁师范大学 地理系 辽宁 大连110029 摘 要 分析了冰后期以来北黄海淤泥质海岸变迁及海岸地貌的形成和滩涂的自然分带 讨 论了北黄海淤泥质海岸滩涂开发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滩涂资源开发利用的模式 关键词 北黄海 淤泥质海岸 开发模式 中图分类号 P737 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27199 2001 0220077206 辽东半岛东侧的北黄海淤泥质海岸是我国沿海最重要的淤泥质海岸岸段之一 它东 起鸭绿江口 西至登沙河口 全长468 km 行政上跨丹东 东港 庄河 普兰店 金州等县 市 区 基本上以大洋河口为界 以东93 km属于平原型淤泥质海岸 以西375 km为岬 湾型淤泥质海岸 平均高低潮线之间的淤泥质海岸滩涂面积近700 km2 潮上带淤泥质滩 涂面积为680 km2 已开发利用面积 这里自然条件优越 自然资源丰富 不但是辽宁省 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之一 而且是海洋开发 建设 海上辽宁 的前哨阵地 本文试图对北 黄海淤泥质海岸地貌的演变发育过程作一探讨 并据此海岸地貌特点为海岸滩涂资源的 开发利用提出初步意见 1 北黄海淤泥质海岸地貌发育过程 1 1 冰后期北黄海淤泥质海岸线变迁 北黄海淤泥质海岸是全新世冰后期海侵后的岬湾型砂质基础上形成的 据研究 1 本区海岸地带在全新世早期 普兰店期 海侵还属于开始阶段 海侵范围从没超过现在海 岸线 到了全新世中期 大孤山中期 的前期 约5 kaB P 冰后期海侵达到了最大范围 海岸线曾比现在伸入陆地最远可达几十公里 此阶段所谓全新世高海面期 综合研究认 为此岸段高海面高出现海面5 15 m 含地壳上升因素 此时北黄海淤泥质海岸东段鸭 绿江河口三角洲平原几乎都被海水淹没 接受海相沉积 从剖面上看 滨海相灰绿色淤泥 第19卷第2期 黄 渤 海 洋 19 2 pp 77 82 2001年6月 JOURNAL OF OCEANOGRAPHYOF HUANGHAI 3 4 kaB P 相当于第2道贝壳 堤 距海岸线1 5 2 km 2 5 1 0 kaB P 相当于第1道贝壳堤 高出海面2 3 m 在海退停顿阶段 处于海陆交替沉积环境接受了大量的海陆交替相淤泥 泥炭等沉积 物 构成了淤泥质海岸的中层 2 5 kaB P 以来 海平面相对稳定 鸭绿江 大洋河口冲积 沉积作用加强 三角洲平 原不断扩展 淤泥质海岸开始接受大量陆相沉积物 1 2 北黄海滩涂的形成和发育 一般说来 海岸潮差和陆地河流泥沙供给量是潮差建造的2个最重要的因素 潮差 越大 河流入海泥沙越多 则潮滩越宽阔 反之则较窄 北黄海东部岸段潮差最大 如鸭绿 江河河口平均潮差达4 09 m 大洋河河口3 75 m 而且主要河流泥沙量的72 由东部岸 段接受 因此 潮滩特别宽广 可达5 6 km 而西部岸段因入海河流泥沙少 填充作用 弱 加之潮差较小 仅发育了岬湾型淤泥质海岸 表 1 表1 北黄海淤泥质海岸主要入海河流水文要素 Table 1 Hydrographic features of main rivers along the northern Yellow Sea muddy coast 河 名 测站资料多年平均多年平均输沙量 104t河口平均滩涂宽度 年限 a径流量 104m3最大最小平均潮差 m m 鸭绿江荒 沟 22 252 50373 007 34111 004 095 000 6 000 大洋河沙里富 23 21 60128 001 8069 303 755 500 6 500 庄河沙里涂 23 2 4029 001 6013 003 203 000 4 000 碧流河小朱屯 22 8 90131 001 0052 202 702 000 3 000 登沙河登沙河 25 0 289 601 905 812 002 000 近百年来 虽然在主要河流上修建了大型水利工程 河流入海泥沙有所减少 北黄海 岸线仍保持较高的向海外推的速度 潮滩仍在不断加积淤高 据庄河县志记载 庄河的大 庄河码头从清道光年间至1917年南移4 5 km 而现在庄河港 半拉山 距大庄坞已达8 km 平均每年向外推100 m 对比东段的东港市北井子幅1958 1977年1 5万地图 20 a 来岸线向海推进1 km左右 据此推算 北黄海淤泥质海岸线年推进约为50 m 每年可造陆 地20多km2 为海岸带进一步开发提供了可靠的后备自然资源 2 北黄海淤泥质海岸线滩涂的自然分带 2 1 东西向 平行于海岸 自然分带 北黄海淤泥质海岸地处湿润 半湿润的季风气候区 年均气温8 9 年降水量700 1 000 mm 但季节分配明显 80 集中于6 8月 雨热同期 是辽宁省水热条件配合最 87 黄 渤 海 海 洋 19卷 好的地区 但受地形影响 海岸带东西差异较大 突出表现在气候和海水盐度 淡水资源 海岸类型等几个方面 从表2可见 自西向东 年均温度 日照 无霜期 年蒸发量及海水 盐度逐渐递减 而年降水量和年均径流深度逐渐递增 海岸类型由西部的岬湾淤泥质海岸 过渡演变为东部的平原淤泥质海岸 表2 北黄海淤泥质海岸沿岸自然条件对比 Table 2 Comparison between the natural conditions along the northern Yellow Sea muddy coast 项 目 年均气温 日照 h 无霜期 d 年蒸发量 mm 年降水量 mm 年径流量 m3 海水盐度海岸类型 东 港8 52 474177 31 241909 150018平原淤泥 庄 河8 72 534177 31 265795 038523岬湾淤泥 皮 口8 92 661185 81 365711 125028岬湾淤泥 2 2 南北向 垂直于海岸 自然分带 根据淤泥质海岸微地貌组成物质及景观差异性 可把北黄海淤泥质滩涂在平面上自 海向陆可分为4个大致平行的地带 2 1 粉砂 细沙滩带 该带位于小潮高潮位至大潮低潮位之间 海拔0 2 m 滩面 平整 坡度为1 34 沉积物为粉砂和细砂 并一直延伸至潮下带 该带宽度最大 占滩 涂宽度的一半以上 滩面上海洋生物极为丰富 是滩涂水产的集中分布区 特别是镜蛤 Dosiniatrillei Acamus 青蛤 Cyclinasinensis 文蛤 meretrix 和四角蛤蜊 mactra veneritormis 等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构成了贝类养殖带状区域 2 海草沙泥混合滩带 该带位于平均高潮线至小潮高潮线之间 海拔0 1 m 坡度 1 25 左右 沉积物以粉砂为主夹淤泥薄层 分层明显 因水动力条件活跃 促成了砂 泥 的混合沉积 潮蚀坑洼 砂链 波痕等微地貌发育 本区已是贝类养殖和增殖带状区域 3 碱蓬泥滩带 该带位于大潮高潮线与平均高潮位之间 海拔1 2 m 坡度1 3 左右 多为青灰色粉土质粉砂 土层厚0 5 1 m 有机质含量 2 m 坡度为0 5 左右 沉积物为浅灰色粉砂质粉土 土层含盐量约为0 2 左右 土质具有较高的自 然肥力 该带天然植被已极为少见 绝大部分都开发成稻田 苇田或盐田 3 滩涂开发利用的现状 原则及今后开发利用模式 3 1 现 状 目前 北黄海的滩涂资源开发主要集中在种植业 苇田 制盐业和水产养殖业几个方 面 水稻生产是种植业的主要生产作物 也是北黄海淤泥质平原海岸农业的基础 水稻稻 田集中在东港 庄河一带 现已成为辽宁沿海第二大水稻产区 种植面积从建国初的不足 972期 李雪铭 北黄海淤泥质海岸地貌发育过程及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模式 7 km2增加到现在的800多km2 其中有80 km2是利用沿海滩涂改造而成的 包括147 km2 围海造田垦殖区 稻谷商品率高达50 目前本区水稻生产一方面受经济效益驱使 种 植面积有被水产养殖等产业占挤的趋势 另一方面从经营看也有集约化生产的趋势 如庄 河东方农场等一批庄园式农场的建立 滨海沼泽芦苇资源是北黄海东段滩涂的优越和特色 苇田集中分布在水资源丰富的 大洋河以东地区 现有苇田约110 km2 面积约占全国的10 是我国重要的滨海苇田之 一 鸭绿江右侧的东港苇场和大洋河河口两侧的孤山苇场产量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50 左右 具有较好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大洋河口以东的滩涂 水利资源和其它自然条件 十分利于芦苇生产 应大力发展苇田 与东部岸段对应 西部岸段因降水量逐渐减少 蒸发量和海水盐度的逐渐增加 西部 海岸滩涂具有发展盐业生产的优越条件 目前 北黄海盐场面积已发展到120多km2 占 全省盐田面积的20 多 近几年来 在生产指导思路上 偏重建设 疏于管理 一方面 西 部岸段的盐田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盐田失修 技术上更换慢 另一方面 由于政策和 利益原因 不顾自然优势 在海水盐度低 降水充沛 蒸发量偏小的东部海岸也修建了一批 盐田 个别地方甚至盐田夹在农田之中 不仅增加了耕地盐碱度 而且降低了盐田生产质 量 提高了盐田成本 本区是我国沿海最大的对虾 贝类养殖区之一 得益于优越的资源条件 庄河 东港沿 岸 因鸭绿江 大洋河 庄河 碧流河每年可带来大量的有机营养物质 加之潮差较大 纳潮 条件好 滩面平展 修建虾池难度小 使对虾养殖面积连年递增 但近几年来 由于赤潮和 虾病影响 对虾养殖面积和产量下降幅度较大 3 2 开发利用原则 在选好计算方法 认真核算滩涂资源价值量的基础上 3 顺应淤泥质海岸滩涂的自然 分带性及发育规律 严格控制生态 经济和社会效益差的开发项目 适度发展经济 社会效 益明显而生态效益不理想的开发项目 如对虾养殖 优先发展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较好 的开发项目 如苇田建设 封滩育贝等 3 3 今后开发利用模式 综合研究 我们拟定了北黄海淤泥质海岸滩涂开发利用模式 表 3 表3 北黄海淤泥质海岸开发利用模式 Table 3 Exploitation model for the northern Yellow Sea muddy coast 界 线南北向自然带 东西向自然分带 登沙河口 庄河河口 大洋河口 东港 鸭绿江河口 大潮高潮线 平均高潮线 小潮高潮线 大潮低潮线 草滩带 碱蓬泥滩带 海草沙泥混合带 粉砂 细砂滩带 水 稻 和 芦 苇 组 合 对虾养殖 盐业生产 对虾和贝类养殖 盐业生产 芦苇基地 对虾和贝类养殖 深水港口建设 芦苇基地 湿地自然保护区 08 黄 渤 海 海 洋 19卷 表3所列模式表明 北黄海淤泥质滩涂开发利用一定要顺应淤泥质海岸的自然发育 规律和自然分带规律 如南北向自然分带 由于海水浸淹程度和差异 自海向陆土壤盐份 有机质含量及动 植物种类和数量呈带状分布 象经济效益高的对虾养殖 应选碱基蓬泥 滩涂带较为适宜 如果一味扩大面积 向草滩带扩展 发展对虾养殖业 不仅造成水田土壤 盐碱化 破坏陆地生态环境 而且还应虾池换水不便 增加投入 若往海草混合带发展 水 深坝高 平均造价高于450万元 km2 回收资金周期近10 a 同时风险增大 因为本岸段是 我国台风北上登陆的主要地点 近30 a统计 平均每年1次台风在此登陆 虾池围堰堤坝 易受风暴潮的冲击 即使在同一自然地带开发项目亦要因地制宜 因势利导 合理组合配 置 如虾池与盐田组合 水稻田与苇田组合都是合理适宜配置 根据滩涂自然条件在岸段上存在的差异性 开发项目选择侧重分段开发 使资源利用 达到最优化 1 东港以东岸段 本岸段滩涂开发以芦苇 水稻为主 逐步建成以辽阔的芦苇沼泽 资源为依托的带有湿地自然保护区性质的河口风景旅游开发区 由于本区有北黄海淤泥 质岸唯一的可乘潮进出万吨轮的 西水道 深水岸线 港口两侧的芦苇滩地应严禁围垦 保 护宝贵的深水岸线资源 一旦港口后工业区形成规模 本岸段前缘海水的污染将不可避 免 因此 对虾养殖不宜作为本岸段的开发项目 高滩涂上的以水稻为主的沿海农业也应 逐步转向服务于城市和港口的郊区型农业 2 东港至大洋河口岸段 仍将以农业和芦苇生产为主 同时加强海水养殖业的规模 建设 在水稻生产中围海造田不应再作为发展水稻生产的重点 要加强现有的近200 km2 的中 低产田的改造 在芦苇基地建设中 除稳定发展大洋河口两岸的苇田外 重点规划 建设分布在友谊 铁甲 孤山3个灌区滨海地带的67 km2宜苇滩地 增加新的芦苇生产基 地建设 弥补因大东港建设而失去的部分东沟苇田 3 大洋河口至庄河岸段 本区多属岬湾型海岸 滩涂开发利用主要集中于水稻 盐 田 滩涂水产养殖业3个方向 但受自然条件的限制 水稻生产分布于河流入海的海湾滩 涂上 围海造田受到淡水资源条件的影响 潜力不大 近期开发可以通过英那河二期工程 建设来扩大水田面积 发挥贝类养殖的条件优势 加快对虾和贝类养殖的开发 充分发挥 其资源潜力 逐步把盐田生产迁出本区岸段 消灭盐田夹于水田之中的不合理现象 4 庄河至登沙河口岸段 本岸段滩涂由于降水少 蒸发快 海水盐度高 造成农业开 发难度较大 但极适合盐田开发 今后本岸段开发重点仍应是盐业产和对虾养殖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第四纪孢粉组2C14组 辽宁省南部一万年来自然环境的演变 J 中国科学 1977 7 6 6032614 2 李雪铭 程岩 北黄海淤泥质海岸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 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1994 4 14218 3 刘容子 我国滩涂资源价值量核算初探 J 海洋开发与管理 1994 11 4 25230 182期 李雪铭 北黄海淤泥质海岸地貌发育过程及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模式 Geomorph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