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2011年耕作栽培新模式示范项目总结重庆市农委粮油处(2011年12月30日)重庆地处长江上游,境内复杂的生态条件及悠久的栽培历史造成多种栽培模式并存。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我市西南大学、农技推广部门等科研推广部门一直在开展稻田中稻+再生稻、旱地三熟四熟耕作栽培新模式、旱育无盘抛秧、叶面喷肥、商品化育秧等方面的研究和推广,并取得一定成果,试点区粮食耕地单产和种植效益得到一定提高。2011年在农业部的统一安排下,我市组织实施了“2011年农技推广与体系建设项目-重庆市2011年耕作栽培新模式示范项目”项目,现将项目实施情况总结如下:一、基本情况1、实施地点与规模在开县、南川区各建立了一个规模在1000亩以上的水稻旱育无盘抛秧观摩示范区,实现中稻亩产703.6公斤,每亩平均增收316元;在开县、大足县各建立了一个规模在1000亩以上的中稻再生稻高产高效示范区,实现中稻+再生稻亩产856.4公斤以上,每亩平均增收321元;在巫溪县建立一个规模1000亩以上的马铃薯叶面喷肥示范片,实现亩平均节本增效115元;在开县建立规范化商品化育秧示范点2个,为高产创建万亩片提供商品秧,实现亩平均节本增效164元。2、经费安排为推动项目的开展,市农委及时将70万项目资金下拨到各区县,在5个良种良法配套观摩示范区和2个规范化商品化育秧点开展优质增产技术研究示范、培训和推广,组织现场培训和观摩活动,开展增产技术经验交流会议等。二、主要做法1、加强领导,明确目标责任为切实抓好项目落实,我市加强了组织领导。成立项目领导小组,由市农委刘保国总农艺师任组长,粮油处、市农技总站、市种子管理和植保植检总站站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粮油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项目的指导、组织与协调,组织专家论证项目实施方案,开展技术培训和宣传,解决项目执行过程中重大问题,制定实施意见。成立由市级科研、生产、教学等部门的有关专家为成员的技术指导小组,负责项目实施中的技术指导,开展专题调研。充分发挥行政督导、专家指导、技术引导、媒体报导的互动作用,营造有利于高产创建、新品种展示、产业发展调研的良好氛围。2、整合资金,加大扶持力度今年,我们以粮油高产创建区县为重点,进一步整合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多渠道增大投入,集成创新高产技术。市里在安排粮油高产创建项目中对高产创建工作业绩突出的开县、大足县、巫溪县进行了重点倾斜,以渝农发【2011】299号文下达了粮油高产创建资金405万元。3、专家定点对接指导,确保技术到位技术指导上推行市级专家定点对接,实行“1+1”管理模式,保证政策技术全面到位。市里从粮油处、农技总站、种子站选出1位处站长分别对口帮助三区县以综合技术集成的高产创建工作,主要负责政策落实、组织协调,同时还从市农技总站、种子站、农科院等单位专家库中,为每个处站长配一名副高级以上的专家,帮助区县培育核心示范农户,开展技术指导、培训、解决重大技术问题。区县首席专家负责示范片具体指导,帮扶种植大户,区县技术人员采取定基地、定目标、定责任、定任务和挂牌服务,乡级技术人员实行农户一对一的联系和指导服务。4、积极扶持种植大户,培育专业组织我市继续把培育种植大户和促进规模经营作为高产创建的重要支撑,积极创新种植大户培育机制,如在农资综合补贴方面对种植大户给予重点倾斜。同时通过培育种植大户形成土地集中、规模成片、技术领先的示范基地,带动周边农户跟着学、照着做,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大力培育专业合作社,通过专业合作社与农户签订回收合同,并与加工企业签订代收合同,走“农户+合作社+企业”的发展路子,有效地解决了农民一家一户卖难的问题。三、主要成效和经验1、推动了粮食增产据农业部门测产统计,通过耕作栽培新模式示范项目的实施,三个县示范区的水稻、马铃薯增产效果显著。开县、南川区建立的两个1000亩的水稻旱育无盘抛秧观摩示范区,实现中稻亩产703.6公斤,每亩平均增收316元;开县、大足县建立的两个1000亩的中稻再生稻高产高效示范区,实现中稻+再生稻亩产856.4公斤以上,每亩平均增收321元;巫溪县建立的一个1000亩的马铃薯叶面喷肥示范片,实现亩平均节本增效115元;开县建立规范化商品化育秧示范点2个,为高产创建万亩片提供商品秧,实现亩平均节本增效164元。这些示范区的建立,推动了当地粮油高产创建万亩片产量水平的提升。大足、南川、开县的水稻万亩片平均亩产633.87公斤,较上年亩平均增产14.68公斤,增2.4%;较非示范片亩平均增产90.88公斤,增产16.74%。巫溪的马铃薯万亩片平均亩产2201.4公斤,较上年亩平均增产14.4公斤,增产0.66%;较非示范片亩平均增产642.6公斤,增产41.22%。今年,我市邀请中国工程院陈温福院士牵头专家组见证了大灾之年我市开县再生稻示范区的高产纪录。开县竹溪镇再生稻高产创建核心示范片平均亩产455.2公斤,最高亩产505.8公斤。由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秘书长、东北农业大学陈伊里教授牵头的专家组检查验收了我市巫溪县尖山镇整镇推进马铃薯高产创建示范区,该镇马铃薯净作最高亩产达到了3280.6公斤,示范片平均亩产3074.1公斤,刷新了近8年来重庆市马铃薯旱地套作单产新纪录。2、集成了高产技术模式,推进了良种良法良制配套为了合理布局再生稻主导品种,我们选择了近年来农业部主推以及通过国家和市级审定的中稻再生稻两季高产稳产、再生力强的品种近20个,在全市不同生态区域进行了三年的品种筛选,分区确定了再生稻主导品种,优化了品种布局,加快了我市超级稻主导品种的推广应用。同时,通过对中稻-油菜、中稻-蔬菜、中稻-再生稻、冬闲-中稻等不同农作模式超级稻配套技术的研究和集成创新,形成了与主推品种和不同农作制度相适应的超级稻-再生稻机械化栽培、超级稻-再生稻精确定量栽培、超级稻-再生稻免耕栽培、超级稻再生稻规范栽培等高产技术模式,充分挖掘了超级稻品种的增产潜力,全市涌现出了许多高产典型,促进了水稻生产技术进步,带动了大面积中稻再生稻两季均衡增产。同时,按照“示范推广优质高产主导品种、集成应用高产技术,着力改革耕作制度、切实加强病虫害专业化防控、大力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推进机械化生产”的要求,强化了水稻、马铃薯的高产高效技术研究、集成与示范推广。集成了水稻大棚育秧和机插高产栽培技术、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中稻+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马铃薯叶面喷肥技术等一批适合大面积粮油生产推广应用的高产高效技术,为粮油作物高产创建提供了技术支撑。3、创新了技术服务机制一是通过建立市-区县-乡镇工作联系机制,加强技术帮扶,促进了科技进村入户。二是通过在示范区建立技术推广协会,培育农机和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及种植大户,建立“专家+大户(或专业合作社)+农户”培训模式,培育执业农耕师,降低生产成本,推进规模经营。三是探索创新水稻、马铃薯生产技术服务手段,推广物化技术,实现技术推广傻瓜化,确保技术、物资两到位。四、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一)主要问题1、可供选择的品种相对较少由于我市气候、地势、种植制度等差异,特别是水稻主产区高温伏旱严重,对高温反应敏感和生育期长的品种难以适应,适应再生栽培的品种更为缺乏。缺乏两季高产、稳产、抗性和品质均优的主导品种,制约了我市再生稻的发展。2、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由于种粮效益相对较差,再生稻风险高,容易出现“劳而无获”,农民主动投入、管理的积极性有限。3、叶面喷肥技术普及率低由于我市在叶面喷肥推广力度不够,全市范围内的普及率较低,农民接受程度较差,今后需要加大示范推广的力度。(二)建议1、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一是加强专用品种选育。建议农业部开展再生稻品种选育专项攻关,牵头组织全国再生稻适宜省市,加强科研合作,开展育引攻关,互通有无,成果共享,共同选育一批再生力强、两季兼顾、抗逆性好的再生稻主导品种,并根据不同生态区域进行合理布局。二是加强配套技术研发。主要着眼于中稻-再生稻两季高产高效技术模式、收获模式、收获机械等方面的配套研究,解决目前存在的矛盾。2、启动中稻-再生稻高产创建活动建议农业部尽快启动再生稻高产创建活动,把再生稻作为一季作物对待,安排专项活动基金,通过中稻再生稻高产高效技术的示范推广,带动再生稻发展。3、在西南地区大面积实施叶面喷肥示范推广项目建议农业部安排专门的资金和项目,在西南地区较大范围内实施叶面喷肥示范推广项目,普及叶面喷肥技术。五、经济分类总结良种良法集成配套项目共计申请农业部专项资金70万元,全部用于5个良种良法配套观摩示范区和2个规范化商品化育秧点的优质增产技术研究示范、培训和推广工作、开展现场培训和观摩活动,组织增产技术经验交流会等工作。资金使用情况如下:(一)按商品和服务支出有关科目分(详见项目支出决算明细表)培训费14万元,用于培训技术人员和农民等支出;印刷费3.5万元,用于项目实施所需明白纸、技术手册、方案总结等;咨询费3.5万元,用于专家咨询和专家检查指导的接待费用等;差旅费7万元,用于项目实施和管理的出差住宿费、伙食补助费、杂费等;生产技术环节物化补助21万元,用于生产补贴和关键生产技术环节(整地、育秧、栽插等)的用工费用,其中生产补贴4万元,用于种子、肥料、农药等补贴;劳务费10.5万元,用于临时用工的劳务支出;会议和宣传费10.5万元,用于邀请媒体宣传项目成果,现场会、总结会的房费、伙食补助费、会议场地租用费等。(二)主要问题和建议1、问题一是项目建设专项经费不足,二是农村劳动力素质下降,推广应用新技术的难度加大。2、建议(1)加大项目扶持力度耕作栽培新模式示范和良种良法的综合集成配套有利于推进现代农业发展,需要领导高度重视,并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建议加大资金投入,建立长久支持机制,促进示范推广。(2)加大宣传培训力度由于农村劳动力素质退化,农民接受新技术的难度加大。因此,需要加强对新技术的宣传和培训,充分利用互联网络、电视、传媒等开辟专栏,并采用专家讲座、办培训班、科技赶场、农村院坝讲座、现场展示、组织专家和农业技术员定点联系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培训,加大科技入户力度,促进该项技术的迅速推广(3)建立科技培训专项基金通过创新技术服务机制,强化基层农技队伍,促使科技入户和技术到位。附件:项目支出决算明细表项目单位财务专用章: 单位:万元项目支出内容金额合计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雅安市委组织部雅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遴选公务员(参公人员)的5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一套
- 2025江苏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公开招聘13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完整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江苏常州经济开发区社会保障和卫生健康局下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卫技人员35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2025广东惠州市惠城区招聘公办义务教育学校硕博教育人才65人(第二批)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年成都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第三批)(1044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完整版)
- 2025年甘肃省天水市第四人民医院招聘编外人员模拟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年苏州市相城区教育系统公开招聘事业编制教师66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新)
- 2025年福建省福州市少年儿童图书馆招聘3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一套
- 2025河南民航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28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名校卷)
- 2025河南郑州高新区双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招聘3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典型题)
- 2025公需课《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题及答案
- 店铺转让分期协议书
- 呼吸机撤离与拔管流程标准化指南
- 国家职业技能标准 保育师
- 个人借款分期还款协议范本8篇
- 消防法律知识培训课件
- 小学生防电信诈骗课件
- 《玻璃纤维湿法制品》课件
- 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
- DB63T 2374-2024 微型消防站建设管理
- 新版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之组织的知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