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明八角产业现状.doc_第1页
宁明八角产业现状.doc_第2页
宁明八角产业现状.doc_第3页
宁明八角产业现状.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宁八角协会官网- 宁明八角产业现状思考2011年11月18日,沈阳市政协委员李锡惠在视察当地食品安全工作时,发现超市里出售的八角有九个角、十个角、甚至十一个角,便质疑其为含有剧毒的莽草。之后,沈阳日报、沈阳晚报、北京青年报等多家媒体单位对“毒八角”的危害及存在的广泛性做了大肆渲染报道。一时间,沈阳、北京、大连等地人心惶惶,北方市场掀起了一股排查“假八角”的风潮。作为全国最大的八角产地广西的八角销售因此严重受挫,价格暴跌。而拥有“中国八角之乡”美誉,八角的种植面积已达50多万亩,产量占据广西四分之一的宁明县在此次事件中受到怎样的影响?12月15日,记者前往宁明,对这里的八角市场现状做了深入调查。农户无恙 商家受创时值隆冬,宁明的秋八角早已收获完毕。由于受到旱灾的影响,今年宁明的八角产量大幅度减产,秋季大红八角生果的总产量只有1000多万公斤左右,仅相当于往年的三分之一,求大于供的状况致使今年的价格比往年高出了一半,平均每公斤八角生果的售价为8元左右。因为种植户均以出售生果为主,八月收获后,大部分农户都已在十月底前卖完,所以此次的“八角风波”并未对他们造成太大影响,许多农户甚至连此次风波都未曾听闻。宁明县东安乡六丈村现有居民两百多户。在这里,每家至少都有几百棵八角树。邱上茂大叔家现有八角树500多亩,是村里最大的八角种植户。今年秋季,邱大叔共收获八角生果15余万公斤,10月末已全部出售。邱大叔告诉记者,和往年相比,今年产量虽然有所减少,但价格可观,因此收入并没有受到影响。“假八角事件是11月的,那时我们这里的八角都卖完了,只有极少数干枝果没有卖完,但数量很少,而且可以留到明年,因此算不上什么损失。”邱大叔带着几分庆幸告诉记者。“种植户大多是直接卖八角生果,今年价格很好,所以我们场近40万公斤秋果到11中旬已全部卖完,抢在了这场风波之前。”宁明派阳山林场供销科科长詹定举说。和种植户比起来,以卖干果为主的收购商们却没有这么幸运。来自安徽亳州的陈老板见今年秋果价格可观,便动了心,先后在宁明收购了150多万公斤生果,准备加工成干果出售。没想到这场突如其来的市场风波让他很无奈。“收购时每公斤生果最便宜也在7元左右,三到四斤生果才能制成一斤干果。原本以为每公斤干果卖到30多元不成问题,但现在最多只能卖到20元。”说到目前的市场行情,宁明县的杨老板给记者算了笔账。此次八角风波让他一下子就损失了10多万元。“我从事八角收购这一行也有好几年了,这样的事还是第一次遇到!”杨老板说。在宁明,因此次假八角事件而受创的老板还有很多。但由于宁明八角上市较早,许多收购商又是一边收购一边加工一边出售,所以损失不算大。据宁明县八角协会副会长冯德标透漏,整个宁明县损失10多万元以上的老板并不多,大多数人的损失都在5万元左右,除去他们之前的盈利,估计损失的只有两万元左右。“经营过程中有亏有赢,一次交易失利在生意场上算不了什么,但像这样亏损在宁明八角市场上还是第一次遇到。因为我们宁明的八角一直都是抢手货,经营这么多年,从未亏损过,最多是盈利较少。”冯德标说。市场黯淡 果农堪忧宁明县板棍乡板棍村的李阿姨家中至今还存放着一袋十多公斤的八角干果。自北方市场排查“假八角”的风潮兴起以来,李阿姨的愁眉就再也没有舒展过。她焦虑的不是剩下的那袋八角干果卖不出好价钱,而是眼看冬果八角就要成熟了,整个八角市场却依然一片黯淡。“假八角”事件发生之后,尽管南国早报等多家报纸对所谓的“假八角”予以了澄清,并通过有关专家,以较为充分的理由论证了用莽草充当八角大量贩卖的荒诞性,但整个八角市场依然未能拨开毒草的乌云重见天日。“假八角事件发生前,每公斤八角干果最低都要卖到24元左右,不经过批发商直接拿到市场上出售,价格则更高。但现在大红八角干果每公斤都只能卖到14元左右,更别说冬果八角的生果了。”李阿姨发愁地说。据了解,宁明所产的八角分为秋冬两季,秋季盛产的是大红八角,这种八角个头大,产量高,香味纯正浓郁,是八角中的优质品种,通常在八九月份收获。冬果八角经过严冬之后才成熟,于次年一到二月间收获,这种八角个头较大红八角稍小,产量也没有大红八角高,在市场竞争中,也要逊色于大红八角。而今,黯淡的八角市场不仅让品质优良的大红八角陷入了困境,也让即将成熟的冬果八角面临着“丰收成灾”的危险。“今年冬果八角的长势比大红八角好,现在眼看就要成熟了,市场价格却始终提不起来,怎能不让人着急呢!”邱大叔还没来得及为今年的大红八角卖出高价而高兴,就被突如其来的“横祸”弄得不知所措。派阳山林场职工陈宁承包了500多亩的八角。以往,他的八角都是跟林场集体的八角一起出售的,不仅卖得快,价格也很合理。可是眼下,冬果八角的销售问题却成了他最大的心病。不仅他们俩,那楠、桐棉、东安、派阳林场,整个宁明八角产区的种植户、收购商都在期盼着这场风波尽早平息。作为当地重要经济作物和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宁明八角产区的人们经不起这样的风波。“冬果八角马上就要成熟,我们没有太多的时间等了。但目前八角依然滞销,价格依然很低,真不知道这种状况还要持续多久。”宁明县八角协会会长杨文德对此忧心忡忡。困境之中的思考12月到春节前,原本为广西八角销售的旺季,然而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八角风波中,广西八角市场充分暴露出了自己的缺憾。在宁明这个小小的市场中,这种缺憾显得尤为明显。采访中,记者从种植户、八角协会和宁明县一些相关部门都得到了一个共同信息:虽然每年的八角产量占据了整个广西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左右,然而宁明的八角从种植采摘到加工到销售,都还处于传统、粗放的状态。直到现在,很多农户依然采用火烤烘干的方式加工八角,降低了八角质量。销售上很大一部分人也是各自为阵,无序竞争,造成八角价格低廉和整个市场抗风险能力差。2003年,在宁明县政府的指导下,该县的八角种植户联合起来成立了八角协会,八角市场无序的状态虽然得到了有效的缓解,但自由化、个人化的软弱状况依然未能得到根本好转。如何改善这种的状况?宁明县八角协会会长杨文德提出了自己的几点看法。“首先我们的宣传力度还很不到位。下一步我们要在全国打响广西八角的品牌,让全国都知道广西八角是优质八角!”杨文德说。“其次,我们还得打出自己的特色品牌。”杨文德告诉记者,由宁明八角协会注册的“角角香”品牌已正式使用两年之久了,目前,该品牌的八角已打入了北京、上海等地市场,每公斤的售价可达40元左右,只是在知名度上还需进一步扩大。“我们还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需要在政府的协助下把农户团结起来,形成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只有这样,广西八角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杨文德说道。对此次八角风波,在已从事八角种植、收购多年的杨文德看来,完全是子虚乌有,“莽草只有少量生长在云南、贵州等地的深山老林里,在广西几乎已经绝迹了,而且它的价格远远高于八角,是不可能拿来冒充八角大量销售的。”至于八角不止或不够八个角,杨文德凭自己多年的种植经验给了这样的解释:“一棵树的枝叶对阳光雨露吸收的多少,所受病虫害的程度,都影响着它的果实的生长状况。正常情况下,八角都是八个角的,也有很多不是八个角,但这并不影响八角的质量。”杨文德认为,眼下八角的市场监管和质量认证,都离不了质监部门和工商部门的全力支持。他告诉记者,现在一些不法商贩用硫磺熏八角,给广西八角的声誉带来很大影响,一些商贩瞅准时机囤积货物,也给八角市场造成诸多麻烦。“八角市场单靠种植户和收购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像现在这种状况,如果政府能出面澄清一下广西的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