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密度与浮力知识点.doc_第1页
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密度与浮力知识点.doc_第2页
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密度与浮力知识点.doc_第3页
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密度与浮力知识点.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章 zui密度与浮力第1节 、质量知识点1:质量:物体都是有物质组成的,每个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在物理学上,为了表示物体含物质多收引入质量这一概念,用m表示。性质:对一个确定的物体而言,质量不随物体形状、状态、所处的空间位置而变化,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质量的单位: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t kg g mg。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是千克,符号:kg。千克的定义如下:千克是质量单位,等于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质量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物理天平、分析天平、电子汽车秤和案秤等。知识点二:质量与重力分类项目质量重力区别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符号mG量性只有大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且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单位千克(kg)牛顿(N)影响因素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它与形状状态位置等因素无关物体的重力随位置的变化而变化测量工具天平、台秤等弹簧测力计联系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即G=mg(g=9.8N/kg)第2节 、学会使用天平和量筒知识点一:托盘天平的调节:天平的调节值得是天平横梁平行的调节,具体的做法是用前必须放在水平台(面)上,且拨动游码到称重标尺的零刻度线处,然后调节横梁上的螺母,调节时的原则是“左偏右调右偏左调”使指针在分度标尺中央的红线处或者是指针偏离分度标尺中央红线两侧的幅度相同,天平横梁平衡。托盘天平的正确使用:使用天平称重物体的质量时。按“一选、二放、三调、四称、五读、六整”的方法使用天平。一选:天平为精密的测量仪器,在使用时,与其他测量仪器一样,所测物体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最大称重(使用前要估测物体的质量,去选择量程合适的天平)。也不能小于天平的最小称重(否则天平不能精确测量物体的质量),必须保持天平和托盘清洁、干燥,加减砝码时要轻拿轻放。二放:指天平必须放在水平台(面)上,且拨动游码到称重标尺的零刻度线处。三调:要调节天平两端的水平螺母(有的天平只在其右端有平衡螺母),使指针恰好在分度标尺的中央或左右摆动的幅度相同,这是天平平衡,则可以用于测量物体的质量。四称:使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时,被测物体放入左盘中,用镊子根据估测加减砝码到右盘中(为了避免重复的加取砝码,可以从大到小)并调节称量标尺上游码的位置,直到天平平衡。五读:读取数据时,把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称重标尺上的游码所对的刻度值(左侧为准)就是被测物体的质量,把所测数据记入所设计的表格中(用准单位)六整:称量完毕后,用镊子把砝码一次全放入砝码盒中,不许有遗漏,整理好其他器材。使用天平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1.每架天平都有它的称量范围,天平所能称量的最大质量叫做天平的称重,也叫量程,我们在使用天平进行测量时被测量物体的质量不能大于天平的称重范围;2. 取放物体、加减砝码和移动游码时,动作一定要轻缓,不能使天平发生剧烈的震动3. 取砝码和拨动游码时候应该用镊子4. 保持天平的托盘干燥洁净,不能用手摸,也不能把潮湿的东西或者化学物品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上5. 已经调节好的天平,当移动位置后应重新调节横梁平衡,方可进行测量。知识点二:量筒的使用:量筒和量杯是用来测液体体积的工具,量筒或量杯壁上均有刻度,相邻的两条刻度之间的距离为分度值,表示量筒或者量杯的精确程度,量筒上下粗细一致,量筒壁上的刻度线分布均匀,量杯上粗下细,量杯上的刻度分布不均匀,下疏上密,量杯和量筒的刻度都是以cm3为单位的,有时候,有的量筒量杯上刻有ml的字样,ml代表毫升,一毫升等于一立方厘米,通常情况下,还标有100ml、200ml、500ml字样,这些就是量筒或者量杯的量程,即最多可以测量的容积。正确使用量筒或量杯:1. 使用前,应观察量筒或者量杯的量程,即量筒或者量杯一次最多能测量的液体的体积,通常在量杯上端标出。2. 认清分度值:亮堂或者量杯杯壁上相邻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为分度值,它代表着量筒或者量杯的精确程度,使用前用该认清分度值,便于准确的读出测量值。3. 量筒一定要放在水平面上,然后在将液体倒入量筒中。4. 观察量筒中液体所达到刻度时,视线要跟液面相平,若液面呈凹形,观察是要以凹形的底部为准,若液面呈凸形,观察时要以凸形的顶部为准,实现不能“俯视”或者“仰视”。第3节 、物质的密度知识点一: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大小问题探究:不同物体的质量的大小实验得出的结论:1.相同体积的同种物质,质量相同2. 不同体积的同种物质,质量不相同,且体积大的质量大,体积小的质量小3. 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一般不相同知识点二:密度:大量实验表明,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等,且跟所取物体的质量大小体积大小没有关系,这个比值是物质的一种特征,在物理学中人们把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1. 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符号表示。密度是表征物体特征的物理量,物质的特征就是指物质本身具有的又能相互区别的一种性质。2. 密度是物质的特征这句话的三层含义:1. 每种物质都有它确定的密度,对于同种物质来说,密度是一定的,而它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2. 不同的物质,其密度一般不同。3. 密度与该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运动状态等无关。知识点三:密度的公式=m/vM代表体积,代表密度,v代表体积,公式表示的意义是:某种物质的密度等于该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此式是求物质密度大小的计算式。理解:1.同种物质,在一定状态下密度是定值,它不随质量大小或体积大小的改变而改变,实际上当质量(或体积)增大几倍是,其体积(或质量)也随着增大几倍,而比值即单位体积的质量不改变,因此,不能认为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2. 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体积大的质量也大,物体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即一定时,质量之比等于体积之比。3. 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密度大的质量大,即当v一定时,质量之比等于密度之比4. 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密度大的体积反而小,即当m一定是,体积比等于质量比密度的主单位:密度的单位是由质量的单位是由质量单位和体积的单位组合而成的,是一个复合单位,质量的主单位是千克(kg),体积的主单位是立方米(m3),则密度的主单位就是千克每立方米(kg/m3),读作“千克每立方米”密度常用单位:密度的常用单位还有克每立方厘米(g/cm3).1g/cm3=1000kg/m3,换算过程:1g/cm3=10-3kg/10-6m3=1*103kg/m3知识点四:密度知识的应用:计算物体的质量、计算物体的体积、鉴别物质第4节 、阿基米德原理知识点一:什么是浮力浮力概念:侵入液体(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托的力叫浮力。理解:1.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2. 侵入的理解是:物体一部分侵入液体中叫做侵入,完全侵入液体也叫侵入3. 浮力的施力物体是液体(或者气体)4. 测浮力大小的简便方法称重法称重法:把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记下弹簧测力计示数G,再把物体侵入液体中,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则F浮=G-F。知识点二:浮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浮力的大小跟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有关。在某液体中,排开液体体积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物体收到的浮力越大,排开液体的物体越小,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小。知识点三:阿基米德原理:实验探究:如何计算浮力的大小猜想与假设:既然浮力的大小只是跟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密度排开的液体体积有关,那么它们之间有一定的数量关系。步骤:1.将小石块用细线系住,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出石块的重力G2.将小烧杯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出重力G13.往溢水杯中加水,使水面到达溢水杯的溢水口处,并在口下放小烧杯,放在水能正好流入小烧杯的位置,然后将小石块慢慢侵入水中,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4.利用公式计算出小石块此时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5.测出此时小烧杯和溢出水的重力,并算出溢出水的重力。归纳探究:比较小石块的浮力与溢出水的重力的关系有:F浮=G排,侵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即F浮=G排=液gv排,这个实验结论就是阿基米德原理。阿基米德原理:侵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公式:F浮=G排=液gv排,式中液表示液体的密度,v排是被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g=9.8N/kg使用阿基米德原理应注意以下五点:1. 原理中所说的侵入液体中物体包含两种状态:一是物体的全部体积都侵入液体里,即物体侵没在液体里,二是物体的一部分侵入液体里,另一部分漏在液体以上。2. G排是指被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F浮=G排表示物体所受到的浮力小于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重力。3. v排是被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当物体侵没在液体里时,v排=v物。当只有一部分侵入液体里时v排v物。4. 由F浮=G排=液gv排可以看出,浮力的大小跟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跟物体本身的体积、形状、没入液体中的深度、在液体中是否运动、液体的多少等因素无关。5. 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气体,但公式中液更改为气.第5节 、物体的浮与沉知识点一:物体的浮沉条件侵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一个是竖直向下的重力,一个是竖直向上的浮力,其浮力取决于它受到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当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当浮力大小重力时,物体下沉;当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处于悬浮或漂浮状态。物体的浮沉:1. 物体侵没在液体中时,所受浮力最大,当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在重力和浮力的共同作用下,在液体中向上运动上浮,随着物体不断上升,最终物体将有一部分开始露出液面,物体所受的浮力也就随之减少,一直减少到浮力等于重力时,就不在上浮,物体的上浮运动就此结束而处于平衡状态,即漂浮在液面上。2. 物体侵没在液体中,当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向下运动下沉,直至容器底部对物体产生一定的支持力为止,这时物体在重力浮力支持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下沉运动就此结束。由此可知,下沉运动是有不平衡状态演变为平衡状态的过程。3. 悬浮:首先悬浮的物体是处于侵没状态,同时它可以停留在液面下任何位置随时都能保持浮力等于重力的平衡状态。悬浮与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