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6.ppt_第1页
城市规划原理6.ppt_第2页
城市规划原理6.ppt_第3页
城市规划原理6.ppt_第4页
城市规划原理6.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二节城市总体艺术布局城市总体艺术布局是根据城市的性质规模 现状条件 城市总体布局 形成城市建设艺术布局的基本构思 确定城市建设艺术的骨架 2 一 城市总体艺术布局的协调统一1 艺术布局与适用 经济的统一2 近期艺术面貌与远期艺术面貌的统一3 整体与局部 重点与非重点的统一 要点 线 面相结合 3 4 4 历史条件 时代精神 不同风格 不同处理手法的统一5 艺术布局与施工技术条件的统一 5 二 自然环境 工程设施 历史条件的利用1 自然条件的利用 6 7 8 一个城市的艺术面貌的形成 要因各个城市的具体条件而定 有山因山 有水因水 因山水地势之规律组织到艺术布局中去 有文化古迹风景名胜的条件应充分加以利用 在道路的走向上 市中心的布局上 多考虑对景 借景 风景视线的要求 并加强绿化设施 以丰富城市的面貌 9 10 视觉走廊视觉控制点和城市俯瞰点重要对景点视廊交织及转折点 11 第三节城市工业用地规划布局一 城市工业布局的意义二 城市中工业用地选择 12 城市中工业用地选择一般要求 一 自身要求1 用地形状与规模2 地形要求3 水源要求4 能源要求5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6 工业的特殊要求7 其他要求 13 二 交通运输条件 14 三 防止工业对城市环境的污染1 减少有害气体对城市的污染 1 散发有害气体的工业不宜过分集中在一个地段上 2 综合考虑风向 风速 季节 地形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 3 建立卫生防护带 15 16 2 防止废水污染 3 防止工业废渣污染 4 防止噪声干扰 17 三 城市工业用地构成与标准按照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GBJ137 90规定 工业用地 M 指工矿企业的生产车间 库房及其附属设施等用地 包括专业的铁路 码头和道路等用地 工业用地在城市建设用地中所占比例为15 25 18 一类工业 基本无干扰和污染 二类工业 有一定干扰和污染 三类工业 有严重干扰和污染 19 四 工业在城市中的布置 一 工业在城市中布置的一般原则1 足够的用地面积 减少开拓费用 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 能解决给排水问题 2 职工居住用地分布在卫生条件较好的地段上 尽量靠近工业区 并有方便的交通联系 3 工业区和城市各部分应保持紧凑集中 互不妨碍 并充分注意节约用地 20 4 相关企业间取得较好的联系 开展必要的协作 考虑资源的综合利用 减少市内运输 5 同一工业区的工业企业 相互之间在环境卫生方面不应发生不良影响 6 统筹兼顾工业与农业 工业与城市的协作 协调水资源 电力 废水处理等 节约用地 21 二 工业在城市中的布置形式可以根据生产的卫生类别 货运量及用地规模 分为 1 布置在城市和居住区内 2 布置在城市边缘 3 布置在远离城区的郊区和城市保持一定距离 22 工业园区类型 166 经济技术开发区 56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53 保税区 13 出口加工区 15 边境经济合作区 14 旅游度假区 11 台商投资区 4 23 高新技术园区的类型 高科技企业的聚集区科技城 科学研究中心 技术园区科技都会 24 25 26 三 工业用地布局与城市的关系模式1 工业区与居住区的关系有三种模式 1 平行式2 垂直式3 混合式 27 2 工业用地布局与城市总体布局的关系1 工业区包围城市2 工业区与其它用地交叉布置3 组团式布置4 群体组合式布置 28 29 五 旧城工业布局的调整存在问题原则 合理利用 逐步改造 保护环境 防止污染 专业化生产 有利生产 调整方式 留 造 并 迁 30 对具有一定基础的旧工业区进行改造应考虑 1 适当扩大用地 2 改善交通运输条件3 减少环境污染 31 第四节城市居住用地的规划一 城市居住用地构成与标准居住用地 R 包括住宅用地以及相当于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公共服务设施 道路和绿地 32 一类居住用地 市政公用设施齐全 布局完整 环境较好 以低层住宅为主的居住用地 二类居住用地 市政公用设施齐全 布局完整 环境较好 以多 中 高层住宅为主的居住用地 三类居住用地 市政公用设施齐全 布局不完整 环境一般 或住宅与工业用地由混合的居住用地 四类居住用地 以简陋住宅为主的居住用地 33 二 城市居住用地的分布与选择 一 城市居住用地分布的类型1 集中布置2 分散布置3 轴向布置 34 35 TOD模式六大构成要素 1 将步行放在交通设计的第一位 2 区域内以轨道交通为特色 形成包括电车 轻轨和公交车等的综合交通系统 3 区域的节点上包含了相互临近的写字楼 住宅 商业和公共设施等多种用途 4 每个节点进行高密度 高质量的开发 节点的范围在轨道交通站点5分钟步行范围内 5 每个节点内可以方便地使用自行车 滑车和滑板作为日常交通工具 6 每个节点内的停车地点在轨道交通中心5分钟步行范围内 停车地点尽可能精简 36 新都市主义的 个基本原则 可步行 连通性 混合使用和多样性 住宅的混合 高质量的建筑和城市设计 传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