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pdf_第1页
中西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pdf_第2页
中西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pdf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1卷第 6期 2006年 12月 新 余 高 专 学 报 JOURNAL OF X I NYU COLLEGE Vo l 11 NO 6 Dec 2006 32 中西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张建丽 江西财经大学 外国语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13 摘 要 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实际上是语言的交融及文化整合过程 了解中西文化差异 对避免跨文化交际失误 减少国际交流中的误解 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具有重要的作用 从风俗习惯差异 价值观差 异 成语表达差异 称谓用语文化差异 独特的文化等方面解析了中西文化差异及其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关键词 中西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 风俗习惯 价值观 成语 中图分类号 H0 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 6765 2006 06 0032 03 收稿日期 2006 09 09 作者简介 张建丽 1968 女 山东宁阳人 副教授 主要从事跨文化交际 应用语言学研究 一 什么是跨文化交际和中西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从心 理学的角度讲 信息的编 译码是由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 所进行的交际就是跨文化交际 贾玉新 1997 Christiane Nord 1991 用 跨文化交际 intercultural co mmunication 来 替代 翻译 这一术语 Andre Lefevere 1992 则把翻译看作 文化交融 acculturation 而 R Daniel Sha w 1988 创造了 transculturation 跨文化交际 这个词 在此 翻译已不再仅 仅被看作是语言符号的转换 而是一种文化转化的模式 郭建 中 1998 由于中西文化差异的存在 跨文化交际经常会出现障碍 这不仅涉及拼写 语法 词汇等 而且涉及语用失误和文化碰 撞等方面的问题 语用失误不是指在一般措词造句中出现的 语言运用错误 而是指说话不合时宜的失误 或者说话方式不 妥 表达不合习惯等导致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的失误 Tho mas 1983 将跨文化语用失误区分为语言语用失误和社交 语用失误两种 语言语用失误包括成语表达失误 称谓用语 失误 问候语失误等 社交语用失误包括风俗习惯差异 价值 观差异 独特的文化等因素所导致的失误 文化碰撞这一术 语专指来自一种文化的人与其他不同文化的人相互交往时发 现自己处于一种陌生的 不舒适的 尴尬的处境之中 也就是 说 当一个人期待一种行为却得到一种完全不同的行为时 就 发生了文化碰撞 由于地理位置 自然环境 种族渊源 历史变迁 宗教信 仰 经济发展水平等差异 各个民族都形成了自己的文化 而 跨文化交际实际上是语言的交融及文化整合过程 我们在 输入 西方文化的同时 也在 输出 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 这就要求我们对语言具有敏锐的感受力和高超的表达能力 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在特定的环境中的实际应用及其交际功 能保持高度的文化意识 极大程度地减少跨文化语用失误 从 而加深不同民族文化间的相互了解 二 中西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影响的表现 一 风俗习惯差异 1 问候语 西方人见面问候语通常为 Hello how are you Ho w is everything going 中国 人见 面 问候 语 通常 为 你 去 哪 里 W here are you going 你吃饭了吗 H ave you had dinner 对西方人来说 中国人的问候语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 在 中国文化中 你去哪里 Where are you going 不是一个 要求提供确切信息的问题 这只是中国人表达关心的方式 并不意味着中国人好打听外国人的私生活 同样 对于西方 人来说 用 How are you 作为问候语 并不真正期待完全真实 的回答 这只是一种礼貌的表示 而中国人有时会实话实说 但是在和西方人打交道的过程中 最好谨慎使用 你吃饭了 吗 Have you had dinner 这句问候语 以免造成误解 因为 西方人说这句话的言下之意是想请对方吃饭 除非你真的作 好了准备想请对方吃饭才能用这句话 2 做客的礼节 在做客的过程中中西文化的差异常常会产生语用失误和 文化碰撞 当中国人宴请宾客的时候 总是准备好丰盛的菜 肴 却对客人先致歉说 不好意思 没有什么菜 而此时西 方人看到满桌的美味佳肴则会对主人说的话感到非常惊讶 另外 根据英美的礼节 客人应尽量用完自己盘子里的食物 以表示自己非常享受主人准备的佳肴 对主人亲自动手制作 的菜肴尤其要表示赞美 而根据中国的礼节 客人应留下一 些食物与饮料 以表示自己非常享受主人准备的佳肴 已经酒 足饭饱 对主人准备如此丰盛的食物表示感谢 3 对待称赞的不同反应 2006 第 11卷 张建丽 中西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第 6期 33 当受到称赞时 西方人通常乐意接受赞美 并说 Thank you 以表达她对赞美的感激之情 而中国人很可能谦虚地说 过奖 或 不敢当 双方都表现得有礼貌 然而 中国人可 能误认为西方人不够谦虚 西方人也可能误认为中国人不够 诚实 当别人夸奖 You are very beautiful 时 东方女性与西 方女性对这句话的反应反差很大 西方女性通常喜悦之情溢 于言表 并热情致谢 而东方女性通常持怀疑态度 并尽可能 回避 4 对待礼品的方式 每逢佳节喜庆 生日 婚礼 家宴等场合 给朋友 家人送 上一份礼物是世界各国都盛行的礼节 节日不同 礼品各异 母亲节 应向母亲献上康乃馨 情人节 男人送给太太或女朋 友玫瑰花和巧克力 西方人接受礼物时 通常立即打开礼品 盒 拿出礼物赞美一番 并热情致谢 而东方人则将礼物放置 一旁 等送走亲戚 朋友之后才打开礼品盒 看看礼物是什么 5 打电话的习惯用语 打通或接听电话时 西方人习惯于先自报姓名 如 Hel lo this is John Smith Hello JennyHunter speaking 而中国 人则习惯于先问对方是谁 如 你好 王先生吗 你好 谁 呀 另外 中国人与西方人打电话时难以改变思维方式 往往 脱口而出 Hello I am X iaofang 而不是 Hello this is X iao fang 二 价值观差异 只有透过中西基本的价值观念来看待文化碰撞 才能理 解不同文化的人们的行为表现 美国人注重个人主义 独立 精神 机会均等 竞争等基本的价值观 中国人注重团体相容 家族纽带 人际交往 合作等基本的价值观 中国人尊敬老年 人 认为老年人经验丰富 富有智慧 而美国人珍视青春 认为 青春朝气蓬勃 富有创造力 中国的老年人表现得端庄 稳 重 而美国的老年人总想表现得有活力 在中国 称中年以上 的人为 老 是尊称的表示 但在西方 老 意味着衰弱和不 被社会所用 一位美国教授应邀到一所学校讲座 话题是市 场营销 当谈到一种溜冰鞋在美国老年人中很畅销时 中国 学生都感到很吃惊 有学生当场告诉教授 这种鞋在中国的 老年人中没有市场 教授不解 经学生解释后才知道 中国老 年人的概念是六十岁以上 并且这类人做溜冰运动的很少 教授十分诧异 因为在美国 70岁以上的人才可以被认为是 old people 而且老年人忌讳 old people 这个称呼 所以人 们经常用 senior citizens来代替 三 成语表达差异 成语是高度浓缩的语言 因而也是理解的难点 只有良 好地掌握成语的含义 才能实现高层次的跨文化交际 1 语言表达含义部分重合 两种文化中语言表达的形式很难用文字来一一对应 但 由于人类语言表达的含义大多相似 因此中英文语言表达部 分重合的成语为数众多 中英文成语表达往往借助于不同的 喻体 使成语 含义形象 化 例 如 A cat and dog s life 在一起居住者 经常吵架的生活 A piece of cake小菜一碟 一件容易做的事 Eat like a horse吃得很多 A cold fish无热情 的人 冷漠的人 W hen in Rome do as the Ro mans do入乡随 俗 Loveme lovemy dog爱屋及乌 2 语言表达含义完全不同 由于东西方拥有不同的文化与风俗习惯 一些成语与历 史故事 典故相关 有些中英文成语表达完全不同 随意猜测 很可能错误百出 例如 Eat one s heart out默默地忍受妒忌 渴求 挫折等 Pass the hat around集资 筹款 尤指为生病的同 事或搞庆祝活动 Tom iss the boat bus错过机会 Have egg on one s face显得愚蠢 W ear one s heart on one s sleeve流露出 感情 尤指 对某人示爱 Talking through one s hat胡说 乱 说 Smell the flo wers忙中偷闲 A ne w broo m sweeps clean 新 官上任三把火 学习此类成语的一个有效方法是寻找词源 例如 Show ing so meone the ropes 向某人解释做某事的程序或规则 该 成语可追溯到中世纪的帆船时代 一位有经验的水手正在向 一个新手传授缆绳的使用方法 中国成语是汇集无数前人智慧和心血的文化结晶 有的 浅显易懂 有的高深莫测 有些成语与历史典故相关 译成英 语时需解释由来 例如 对牛弹琴 这个成语比喻对不懂道 理的人讲道理 也用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英译 Playing the lute to a cow talking to the wrong audience 再如 狗咬吕洞宾 不识好人心 可直译加解释 The dog bites Lu Dongbin he bites the hand that feeds hi m 四 称谓用语文化差异 1 家庭亲属之间称谓语差异 目前 世界上大部分民族的称谓语沿用分类法 在英语 法语 俄语 日语中 伯 叔 舅 姑父 姨父只用一个词表示 伯 母 婶娘 姑妈 舅妈 姨妈也只用一个词 堂兄弟姐妹或表兄 弟姐妹也只用一个词 而汉语自古采用叙述法称谓 把各种 亲族关系表达得很具体准确 父之兄称伯 伯之妻称伯母 父 之弟 本人称叔 叔之妻 称婶娘 母之兄弟称舅 母之姊妹称 姨 长幼有序 有大 二 三 四的顺序标号 决不会弄错舅舅 或姨妈的大小 在英 美 德等国家 亲属之间除爸爸 妈妈 爷爷 奶奶等 词外 表示兄弟姐妹等血缘关系的称谓词不用作称呼语 他 们相互之间一般直呼其名 而不管被称呼者的年龄比说话者 大还是小 例如 Peter Robert Sally等 晚辈直呼长辈的名 字 这在西方国家是司空见惯的事 显示了两辈人之间无拘无 束的亲密感 而在东方国家 特别是中国 朝鲜等 就是严重的 犯上了 汉语中忌讳晚辈的名字与长辈的相同 或者有谐音字 同 音字 如有 就会被认为是不尊敬长辈 是 欺祖 的行为 至 于采用历史人物名字的也十分罕见 人们担心自己没有那么 大的 福分 而短命 而英语中有 na me after 以 命 名 这一短语 英美命名文化有一种传统 即为了纪念祖父母 或父母 用他们的名字给孩子命名 例如 歌星麦当娜与因病 早故的母亲同名 西方人中也有些人用名人的名字给自己的 孩子命名 并不会引起麻烦 相反会引以为豪 2 头衔称呼差异 在英语中 只有少数官衔可作称呼语 远没有汉语用头衔 称呼那样普遍 例如 President 总统 大学校长 Governor 州长 总督 Senator 参议院议员 M inister 部长 M ayor 市长 Bishop 主教 Ambassador 大使 Captain 陆军上 尉 船长 球队队长 Doctor 博士 Professor 教授 在汉语中 用头衔作称呼语比较普遍 不论官衔大小都可 第 6期新 余 高 专 学 报 2006 第 11卷 34 作称呼语 例如 主席 书记 部长 省长 司长 厅长 校长 院 长 局长 处长 厂长 经理 主任 科长 军长 团长 营长 连 长 班长 乡长 村长 队长 组长 五 独特的文化 由于各个国家不同的社会制度 地理环境 宗教信仰和生 活习惯等 造成一种文化所具有的某些概念在另一种文化之 中并不存 在 例 如 美国许多 孩子星 期天上 午去 Sunday school 这里的 Sunday school不同于中国的有些孩子星期天 去学校上的辅导课 在美国 基督徒星期天去教堂做礼拜 教 会为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安排了圣经阅读班 如果我们不了 解这个文化背景 说不定会理解成星期天去上培训班 对旅游景点和历史人物名字的翻译则需要译者具备敏锐 的跨文化意识 这类专有名词的具体译法不外乎意译 直译 音译 意译加音译 直译加音译 意译加直译等几种 在翻译时 应尽可能保留原文文化 原文形象 原文发音 历史内涵与联 想 例如 三潭印月 西湖十景之一 Three poolsm irro ring the moon 而非 San tan yin yue 紫来洞 道教景 点 Purple Source Cave 含 紫气东来 之意 而非 Zilai Cave 西子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Beauty X i Zi 或 a Chinese Cleopatra 把西子比作西方人所熟知的著名历史 人物 埃及艳后克娄巴特拉 音译 意译加联想 使人留下 深刻印象 参考文献 1 汪滔 论口译的跨文化语用失误 J 中国科技翻译 2002 2 2 胡文仲 英美文化词典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 社 1995 3 陈俊森 樊藏藏 外国文化与跨文化交际 M 武汉 华中 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0 4 田惠刚 中西人际称谓系统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 出版社 1998 5 胡文仲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 出版社 1999 6 Tho mas J Cross 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 J Applied Linguistics 1983 4 2 91 112 7 Frank Boers M urielleDemecheleer M easuring the i mpactof cross cultural differences on learners comprehension of i m ageable idioms J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2001 3 255 262 8 高月琴 语用能力的培养与英语口语能力的提高 J 外 语电化教学 2002 4 责任编校 任 华 The influences of differences in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on the cross cultural co mmunications ZHANG Jian li JiangxiUniversity O fF inance And Econo m ics N anchang 330013 China Abs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