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设问 汉语修辞格大辞典 同义词大词典 文艺创作知识辞典 中国历代文献精粹大典上 中国历代文献精粹大典上 中国历代文献精粹大典上 中国历代文献精粹大典上 中国历代文献精粹大典上 中国历代文献精粹大典上 中国历代文献精粹大典上 宣传舆论学大辞典 中华文化精粹分类辞典文化精萃分类 新闻学大辞典 汉语知识词典 古汉语知识辞典 世界诗学百科全书 新闻传播百科全书 诗歌辞典 中国学前教育百科全书学科教育卷 中国老年百科全书文化教育修养卷定义明知故问,自问自答,以提请注意、强化感情的一种修辞方式。又称问语、问答。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中指出:“胸中早有定见,话中故意设问的,名叫设问。这种设问,共分两类:(一)是为提醒下文而问的,我们称为提问,这种设问必定有答案在它的下文;(二)是为了激发本意而问的,我们称为激问,这种设问必定有答案在它的反面。”陈望道先生定义中的设问,应该说是广义的问语,它包含激问(即反问)。现在修辞学界一般将设问与反问分列为两个辞格。例释设问是无疑而问。根据提问方式,可分两种:(1)提问式设问。以疑问的方式提出问题,并作出相应回答,目的是提请注意,发人思考。例1:东方的纸上说:古有三不朽。西方的纸上说:不朽的杰作。但请问,什么是不朽?永远不朽的,只有风声、水声与无涯的寂寞而已。(陈之藩寂寞的画廊)例1“什么是不朽”看似有疑而问,但紧随其后的回答表明了它是故作有疑,实已有答案。(2)反问式设问。以反问的方式提出问题,并作出相应回答。除了提请注意,还有强化情感的作用。例2:我走过的路很多,哪见过像这样荆棘丛生的路呢?没有。例2“哪见过像这样荆棘丛生的路呢”是反问句式,本已隐含着回答,后又用一“没有”作了肯定回答。因此,从问答形式来看,应属设问。根据回答方式,设问又可分为两种:(1)直答式。直截了当地回答问题,如例1、例2。(2)婉答式。不直接说出答案,而用委婉含蓄的方式隐含着答案。例3:朋友,你到过黄河吗?你渡过黄河吗?你还记得河上的船夫,拼着性命和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吗?如果你已经忘掉的话,那么你听吧!(光未然黄河大合唱朗诵词)例3前两个问句的答案隐含在第三个问句中,第三个问句的答案则隐含在后面一个假设句中。层层设问,不作直接回答。辨析1设问与反问。见“反问”条。辨析2设问与貌离。见“貌离”条。辨析3设问与奇问。都是无疑而问,区别是:(1)设问是自问自答。奇问则是问而不答,也无法作答,答案是蕴于语境中的。(2)设问的作用在于引人思考或加强语气。奇问的作用在于造成某种含蓄的意味。辨析4设问与正问。见“正问”条。 - 来源:汉语修辞格大辞典 动提出问题;发问:连怎样设问都不知道,还谈得上什么答案。 名一种修辞方式,在阐述观点或叙述事实时通过自问自答的形式来加强表达效果。 - 来源:同义词大词典也称问语、问话。诗歌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格式。它以无疑而问、自问自答的方式提出问题,或引起读者的注意,或发人深思,以便于作者说理抒情,并可使诗作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如白居易: 缭绫,“缭绫缭绫何所似?/不似罗绡与纨绮。/应似天台山上明月前,/四十五尺瀑布泉。”开头设问,引起注意。再如, 汉乐府陌上桑: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庐剑,/可值千万余。”中间设问,既可吸引读者注意,也是使诗作山回路转,跌宕生姿。 - 来源:文艺创作知识辞典春秋讥文公以丧取。难者曰:丧之法,不过三年。三年之丧,二十五月。今按经,文公乃四十一月方取,取时无丧,出其法也久矣,何以谓之丧取?曰:春秋之论事,莫重于志。今取必纳币,纳币之月在丧分,故谓之丧取也。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玉杯第二 - 来源:中国历代文献精粹大典上载言之文又有答问。若止及一事,文固不难,至于数端,文实未易。所问不言问,所对不言对,言虽简略,意实周赡,读之续如贯珠,应如答响。若左氏传载楚望晋军问伯犁,盖得此也。至于问则屡称“何也”,答则屡称“对曰”,其文与意有异左氏。若乐记载宾牟贾与孔子言乐,皆拘此也。二文具载,则可考矣。王曰:“骋而左右,何也?”曰:“召军吏也。”“皆聚于中军矣。”曰:“合谋也。”“张幕矣。”曰:“虔卜于先君也。”“撤幕矣。”曰:“将发命也。”“甚嚣且尘上矣。”曰:“将塞井夷灶而为行也。”“皆乘矣,左右执兵而下矣。”曰:“听誓也。”“战乎?”曰:“未可知也。”“乘而左右皆下矣。”曰:“战祷也。”曰:“夫武之备戒之已久,何也?”对曰:“病不得其众也。”“咏叹之,淫液之,何也?”对曰:“恐不逮事也。”“发扬蹈厉之已蚤,何也?”对曰:“及时事也。”“武坐致右宪左,何也?”对曰:“非武坐也。”“声淫及商,何也?”对曰:“非武音也。”子曰:“若非武音,则何音也?”对曰:“有司失其传也。”【评】陈骙所论的是散文中“答问”的特点、作用,并举了例证。论述之详尽,前人莫及。陈氏所说的“答问”属于有疑而问,是“设问”辞格的一种。 - 来源:中国历代文献精粹大典上夫论语、家语,皆夫子与当时公卿大夫及群弟子答问之文,然家语颇有浮辞衍说,盖出于群弟子共相叙述,加之润色,其才或有优劣,故使然也。若论语虽亦出于群弟子所记,疑若已经圣人之手。【评】陈氏指出论语、家语皆“答问之文”,为研究“设问”辞格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史料线索。 - 来源:中国历代文献精粹大典上古人造语,俯仰纡馀各有态。“小麦青青大麦枯,谁当获者妇与姑,丈夫何在西击胡。”凡此句中,每涵问答之词。“大麦干枯小麦黄,问谁腰镰胡与羌。”句法实有所自。【评】所论是诗句中的问答词。例句的特点是问、答在一句之中完成,且属于自问自答,是设问辞格的一种。 - 来源:中国历代文献精粹大典上先问后答格三月三日泛舟:“江南烟景复如何?闻到新亭更可过,处处执兰春浦绿,萋萋芳草远山多。壶觞须就陶彭泽,风俗犹传晋永和。更使轻桡徐转去,微风落日水增波。”“复如何”问之之词,“闻道”乃答之之词。【评】诗句中的设问,属于无疑而问的自问自答格,不过问答不在一句之中。 - 来源:中国历代文献精粹大典上答问语:论语“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孟子“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诗云“鸡既鸣矣,朝既盈矣;非鸡则鸣,苍蝇之声。”公羊、谷梁尤极其变。【评】陈绎曾所举的例子显示了对话中答问词与自问自答设问格的区别。 - 来源:中国历代文献精粹大典上凡问答之辞,必用“曰”字,纪载之恒例也。乃有一人之辞中加“曰”字自为问答者,此则变例矣。论语阳货篇:“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两“曰”字仍是阳货语;直至“孔子曰诺”,始为孔子语。史记留侯世家:“昔者汤伐桀而封其后于杞者,度能制桀之死命也;今陛下能制项籍之死命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一也。武王伐纣王其后于宋者,度能得纣之头也;今陛下能得项籍之头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二也。”此下凡“不可者”七,皆子房自问自答;至汉王辍食吐哺骂曰:“竖儒!”始为汉王语,与论语文法正同。说本阎氏四书释地。【评】此论欠周,诗句中的问答之辞便常无“曰”字。俞樾所谈的仅是“文”中问答之辞带“曰”的两种情况。 - 来源:中国历代文献精粹大典上立论的一种具体方法。即将某个反面论点或论断通过假设的形式提出来,然后进行分析论证,进而引出和肯定正确的论点。 - 来源:宣传舆论学大辞典汉语修辞格的一种。无疑而问,自问自答,以引导读者注意和思考问题。设问就是明知故问。例如“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它不同于一般的疑问句,是一种应用较广的辞格。有的文章直接用设问作标题,起到了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索,更好地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的作用;有的用在一段或一节文章的开头或结尾,能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设问作用是:提醒注意,引导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设问要用得恰到好处,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 - 来源:中华文化精粹分类辞典文化精萃分类用假设的问题进行提问的方法,有助于被提问者回忆事实,扩展思路。假设的问题要合乎情理,或有可能发生,不要强加于人。 - 来源:新闻学大辞典又称设疑、 问语。 指为了强调某一意思, 故作无疑之问,然后自己回答;或故作疑问, 自己不答,让读者听者去思索体会。如“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 我们的战士, 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这是自问自答。 又如 “日本日立公司电机厂, 五千五百人, 年产一千二百万千瓦; 咱们厂, 八千九百人, 年产一百二十万千瓦, 这说明什么? 要求我们干什么?”这是问而不答。设问通常有一问一答、数问一答、 连问连答等形式。 运用这种修辞方式, 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启发人们思考。 - 来源:汉语知识词典辞格之一。心中早有定见,为了吸引对方注意,故设疑词的修辞方法。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作品中人物明知故问,让对方回答。如战国策赵策: “左师公曰: 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曰: 无有。曰: 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 曰: 老妇不闻也。”一种是作者假设有人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如柳宗元论语辩: “或问曰: 儒者称:论语,孔子弟子所记。信乎? 曰:未然也。” - 来源:古汉语知识辞典指为了产生修辞效果而提问,并非为了获得答案而提问的修辞手段。设问之前,说话者就知道答案,并不期望得到解释,一般是自问自答。如:“那么,我所认为的解释是什么呢?我来告诉你。”(柏拉图)古希腊的柏拉图和伊萨奥斯以及狄摩西尼经常使用这种修辞手段。设问通常用于说服性的演说中,设问能抓住听众的注意力,有助于表达细微的感情,有时还能起到转换题目的作用。英国诗歌中最著名的设问当推雪莱在西风颂中写的结尾诗句: 啊,西风, 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遥远吗? - 来源:世界诗学百科全书指用假设的问题进行提问的方法。设问有一定的启发性,有助于采访对象打开思路,提供更多的新闻材料。 - 来源:新闻传播百科全书修辞格的一种。又称问语。自问自答,发人深思,使诗句波澜起伏。如:“什么时候你来呀?麦穗开花的时候你来吧!”“什么时候你来呀?高粱晒米的时候你来吧!”(吕剑:什么时候你来呀)作者的心中本来已经有结论,却偏要发问,诗句显得跌宕生姿。设问句必须有问有答,不能只问不答,这是与疑问句的不同之处。 - 来源:诗歌辞典无疑而问,自问自答,以引导读者注意和思考问题,这种修辞手法叫设问。例如:“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河北省泊头市辅警招聘考试试题题库及参考答案详解能力
- 一级建造师真题2025官方正版
- 2025年保安员资格考试题库(含参考答案)
- 2025年江西省共青城市辅警招聘考试试题题库及答案详解有一套
- 2024(初级)银行从业资格历年真题及答案
- 公司管理合同
- 2025年高中语文高三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 浏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考试真题2024
- 国家电网考试电力系统分析题库含答案
- 2025年建筑信息模型(BIM)工程师新员工岗位专业知识笔试题目及答案
- 霸王龙介绍教学课件
- 2025年教师专业素养考试试题及答案
- 健康管理自我介绍
- GB 30981.2-2025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第2部分:工业涂料
- 16.5 跨学科实践 制作简易调光台灯 课件 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
- 消毒供应中心护理案例
- 工厂设备部管理制度
- 预包装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 小学生跑步姿势教学课件
- 十四五规划的课件形势与政
- JG/T 318-2011沿斜面运行无障碍升降平台技术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