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节县地方病和传染病流行状况及分布.doc_第1页
奉节县地方病和传染病流行状况及分布.doc_第2页
奉节县地方病和传染病流行状况及分布.doc_第3页
奉节县地方病和传染病流行状况及分布.doc_第4页
奉节县地方病和传染病流行状况及分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奉节县地方病和传染病流行状况及分布前言:三峡工程是举世瞩目的特大型综合水利枢纽工程,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它集防洪、发电、航运等效益于一体,是开发治理长江的骨干工程。但与此同时,三峡工程改变长江水文情势等导致生态环境改变的诱因,对库区乃至整个长江流域的生态与环境将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其生态环境问题一直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而传染病及地方病极易受到生态环境改变因素的影响,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消落带来的潜在疾病威胁:自然疫源性疾病:库区已有疾病暴发、流行,易引起钩体、出血热、乙脑等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暴发、流行。鼠疫的潜在威胁。寄生虫病,如也会使传入血吸虫病的风险增加。可能导致寄生虫病流行。二是水质污染水体自净能力降低造成的影响:水库建成后,长江水位上升,导致我县四条次级河流水位上升,流速减慢,导致两岸污染带加宽、污染物浓度增加,形成大面积污染,库水的污染又将直接导致饮用水水质恶化,对人民健康构成极大威胁。库区居民生活饮用水的卫生质量有可能受到影响。三是移民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变对健康的影响:我县三峡工程建设中有十多万移民分期搬迁安置,大量移民的生活环境较以往环境发生改变,同时人们生产劳动方式也随之改变,可能会造成与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致病因子接触的机率和的方式发生改变,对人群健康可能产生一定影响。鉴于此情况,对奉节县地方病和传染病流行状况及分布作一回顾十分必要,奉节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经过查阅历史资料和网络报告对全县地方病及传染病流行状况及分布作如下报告:一、传染病流行趋势:2008年传染病疫情概况报告乙类16种4252例;报告丙类10 种493 例发病率: 474.49/10万比07年相比:+19.47%与全市相比:+29.18(全市发病率:336.15/10万)与全国比较: +44.05%(全国发病率:268.01/10万)报告发病率居前十位的传染病: 肝炎:299.39/10万 肺结核:102.19/10万 麻疹:30.40/10万 手足口:9.98/10万 尖锐湿疣:5.91/10万 梅毒:5.80/10万 淋病:5.61/10万 痢疾:4.51/10万 腮腺炎:4.61/10万 风疹:3.22/10万流行特征地区分布n 31个乡镇:发病率在182.79643.30/10万之间。n 报告发病率居前五位的区县依次为 永安镇(102.29/10万) 朱衣镇(30.49/10万) 公平镇(26.49/10万) 白帝镇(26.39/10万) 兴隆镇(25.19/10万) 流行特征时间分布n 每月均有病例报告n 发病数居前三位的月份 11月:481例 5月:440例 12月:440例 三个月的发病数占乙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28.68%流行特征职业分布n 20种职业均有病例报告n 发病数居前四位的职业 农民:2606例 学生:526例 散居儿童:338 家务及待业:268例 4种职业发病数占乙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78.75% 流行特征性别年龄分布n 男:女=1.81:1。n 27个年龄组均有病例报告,发病数在12994例之间。n 发病数居前三位的年龄组为 35岁组(619例) 40岁组(721例) 20岁组(459例) 三个年龄组发病数占乙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37.91% 近3年,全县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呈稳定性约有增长,明显高于全市及全国发病水平。二、重点传染病既行流行情况:全县各居住区由于地理环境等自然条件适宜各种传染病流行,自建国后,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大力开展防止工作,并深入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使一些危害严重的传染病已消灭或控制流行,有些传染病虽然仍有发生,但流行强度已明显减弱,根据历史疫情纪录,与移民开发相关、最易受其影响的传染病,及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肝炎、痢疾、伤寒、结核病,为其各病既往和目前发病情况概述如下:钩端螺旋体自:1983年首次报告以来到1987年每年都有病例报告。1987年出现流行高峰,此病威害严重,不仅损害健康,抢救不及时或治疗不当还危及生命。根据疫情报告统计,1983年至1987年,原龙池乡、大树镇、梅子乡、平皋乡、寂静乡累计发病374例,死亡3例,该病主要分布在仁家河和梅溪河沿河两岸地区,呈散在分布,1986年卫生防疫站在流行区采集患者和疑似者57份血液标本进行培养,分离出25株钩端螺旋体,其中18株为黄疽出血群澳尔登型,黑线姬鼠为长江沿岸地区的优势种和主要传染源,带菌率为11.38%,最高达39.22%,我县在1985年鼠类群落结构调查时,调查结果为黑线姬鼠占鼠种构成的52.33%,以上结果证明,我县梅溪河及仁家河流域为钩端螺旋体的疫源地。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是我县又一主要流行性疾病,自1981年首次报告流行性出血热以来,在1991年不间断有疫情报告,主要分布在白帝、草堂、康乐等乡镇,我县流行性出血热以黑线姬鼠型病毒为主,虽未成发生大的流行,且有近15年未见报告,但这类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在一定环境条件的情况下有可能造成局部流行。流行性乙型脑炎:自1954年有首次报告以来,全县每年都有疫情报告,曾出现三次流行高峰,第一次在1966年,第二次1972年至1974年,第三次在1976年,2005、2006年疫情有所反弹,由于各乡镇广泛开展疫苗接种对控制流行减少发病,起了重要作用,近几年,各乡镇发病均已控制在1/10万以下,目前,发病呈零星分布。疟疾:据历史资料记载,1946年以前疟疾为散在少量流行,1947年由云贵带入大量恶性疟、间日疟传染源,而加剧流行,全县各地均有暴发流行,自至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仍十分严重,在白帝、前进、石马、朱衣、康乐、寂静等地甚为猖厥,1964年全县发病2284人,103人病死,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疫情明显下降,1996年为最后报告。但近年来有零星外来输入性病例报告,加之成库后蚊密度有变化,再次出现疟疾流行可能性增大。肝炎:此病是整个全县各种传染病中发病人数最多,发病率最高的传染病之一,至今,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一般发病率都在十万分之一百以上,足以说明,我县肝炎流行既严重又普遍,应引起重视,切实改善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整合农村卫生资源尤其重要,要抓好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工作,提高首诊及时率和全程接种率,并针对重点人群进行加强接种;在有条件地区应开展甲肝疫苗普种,以降低我县肝炎发病率,切实保障全县人民身体健康。痢疾:此病也是我县传染病中发病人数最多,发病率最高的传染病之一,据疫情记录,我县曾出现三次较大范围的流行,分别为1976年、1988年至1991年、1994年,至目前为此,一遇洪痨灾害或干旱,就出现暴发流行,最近一次流行是2007年石岗乡三岔溪小学,有40多人患病,这与当地原有的饮用水源受灾害影响,发生污染有关,也与当地广大群众卫生知识贫乏、不注意食品卫生有关,该病是移民过程中需认真防治的主要传染病。霍乱:长江三峡沿岸地区均属霍乱流行区,据历史横线反映,建国前我县曾多次发生霍乱疫情流行,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曾猖厥一时,由于此病的流行,严重影响我县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建国后,我县曾于1994年白马乡的桂井村流行,有十余人发病,1996年朱衣镇和白马乡的十里村、冉家村、茂峰村、口前村等流行,发病人数达30多人,此病应引起高度观注。炭疽:此病是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在炭疽病的防治一直受到高度重视,特别是在兴修水利,动土工程很多,面积很广时,会使深埋墓穴发掘暴露,极易造成感染发生炭疽。我县在五马乡三峡村和安坪乡三沱村、天鹅村、天坝村等地多次发生缩减疫情,人间疫情曾经流行三次,第一次是1972年7月,涉及范围5个村,96人发病,3人死亡,1982年7月,涉及范围3个村,54人发病,6人死亡,1993年涉及范围1个村,13人发病。伤寒:是我县常见传染病,虽未发生大流行,但少量局部流行则时有发生,近十年来,均为个例发生,但一旦污染饮用水源,将产生大面积的流行。结核:根据2000年全国流调结果显示,我县结核病感染率为647/10万,近年来,我县发现结核病人数和报告数均呈上扬趋势,结核病发病状况基本处于散在分布,局部边远山区有疫情集中现象,应引起重视。三、地方病流行状况:我县具有多种地方病流行,经过长期有效的防治,碘缺乏病、丝虫病、已得到有效控制,而燃煤型污中毒防治工作正在我县广泛有序的展开,逾期在十年内我县地氟病将会得到有效控制。丝虫病:1997年,我县根据上级布署的要求开展丝虫病调查,发现有丝虫病流行记录,经过各级政府和丝防工作人员几年的艰辛努力于1996年达到消灭丝虫病的标准,我县丝虫病流行区分布于长江以南10个乡24个村(建制调整前),主要分布在现吐祥、太和、云雾、羊市、长安、兴隆等乡镇。碘缺乏病:我县碘缺乏病是在1990年4月在朱衣区三江中学、甲高区高雅小学发病,由此开展了全县88个乡镇(原建制)的中小学生的抽样调查,发现重病区2个乡镇,中病区11个乡镇,轻病区63个乡镇,全县患病率9.12%,肿大率38.4%,从1992年6月全县普供碘盐。地氟病:我县是燃煤型氟中毒病区,从1986年开始实施,改造降氟以来,使病情得到一定的控制,根据2003年地氟病普查资料显示,全县共有重病区10个村,中病区26个村,轻病区130个村,病区分布祥见图。四、卫生状况:小场镇卫生: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又经广泛开展卫生宣传、教育,普及卫生知识,全县小集镇卫生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变,特别是近几年来,开创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和市级、县级卫生小场镇评比活动,大大的推动了卫生工作、环境卫生、食品卫生等有了明显改善,但应看到讲卫生爱清洁还未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为,认真贯彻食品卫生法,灭四害,开展卫生防疫等卫生工作,都还带有强制性,全县的肝炎、痢疾等传染病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说明食品卫生还有很大差距,各小场镇饮用水大多未经过正规处理,饮用水安全问题值得关注。农村卫生:由于地理条件限制,经济滞后,文化素质差,虽经反复开展卫生宣传教育,普及卫生知识,广大农村的卫生状况还未根本改善,不卫生的状况随处可见,特别是一些水资源相对缺乏的地区,其饮水安全令人担忧。农村厕所、畜厩、卫生状况普遍较差应大力实施改水改厕工程,让广大人民群众在较为完善的卫生设施条件下生活。五、结语:以上资料显示,我县的传染病和地方病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