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发言材料.doc_第1页
宜昌发言材料.doc_第2页
宜昌发言材料.doc_第3页
宜昌发言材料.doc_第4页
宜昌发言材料.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省救灾减灾工作暨业务培训会议典型发言材料积极推进城市综合减灾 努力提高应急管理水平宜昌市民政局宜昌作为三峡工程所在地,是国家一类设防城市,反恐防恐面临严峻形势,加上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和日益扩大的城市规模,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和破坏程度逐年上升,安全生产和安全生活成为宜昌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准确把握市情,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超前谋划,果断调整救灾工作机制,实现了由灾后救助向救灾减灾并重的重要转变,实现了“见物不见人”向“见物又见人”的转变。通过推进综合减灾,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指数逐年提升,为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一、健全组织,协调指挥安全是人的第一需求,是城市和谐发展的首要目标。防灾减灾作为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居民人身财产安全的重要工作,必须不断强化政府的主导地位。2006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统筹调动各部门、各行业的减灾资源,建立健全综合减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全面提高城市综合减灾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市政府将防灾减灾工作纳入宜昌市“十一五”发展规划,做到了每一项工程建设项目都必须与防灾减灾密切结合。去年发生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特大地震给我们的防灾减灾工作上了生动的一课。市政府迅速成立了市减灾委员会,由分管民政工作的副市长任主任,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市民政局局长为副主任,宣传、发改、教育、财政等36个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市减灾委下设办公室和赈灾捐赠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市民政局。市减灾委设立后,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进一步明确了各成员单位防灾减灾职责任务,从而有效保证了全市各项防灾减灾措施能够逐一落实到居民家庭、社区、机关、学校和企事业单位。二、广泛宣传,未雨绸缪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等突发公共事件一再告诫我们:现代社会尤其是城市生活往往因为安全而改变,建立健全城市灾害预防机制显得十分紧迫。因此,按照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原则,宜昌市成立了防灾减灾宣传活动领导小组,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减灾知识宣传栏、编制防灾减灾知识手册、灾害应急知识挂图等形式,在主城区广泛宣传和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做到了电视上有图像、广播上有声音、市民手中有资料。通过宣传教育,较好地增强了公众维护公共安全和危机防范意识,提高了公众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007年以来,我们积极开展防灾减灾宣传进社区、进村镇、进企业、进学校活动。共张贴宣传画册4000套以上,确保城区每所学校、社区、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必须张贴1套以上防灾减灾宣传画册。社区是居民生活的集中区域,灾难一旦发生,往往会给居民在人身、财产等方面造成巨大损失。为此我们把社区作为城区防灾减灾的基石,加强与各街道办事处联系,整合社区资源,充分调动社区居民的参与热情。开展以“防灾减灾,和谐平安”为主题的社区减灾平安行活动,确保每个社区每季度在人员密集地点至少组织一次宣传活动,提高社区防灾减灾能力。去年,宜昌市在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卫生城和环保模范城活动中,广泛开展了防灾减灾知识进社区活动,共投资12万多元,编印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手册9.5万本、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单12.4万张,组织社会工作者和青年志愿者,到各社区和单位发放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手册和宣传单,并在和平公园和夷陵广场组织开展了两次大型防灾减灾宣传活动。伍家岗区张家店社区被民政部授予“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他们先后投入2.8万多元,建立了全省首家社区广播系统和3个减灾宣传阵地,常年张贴社区减灾宣传画册,通报社区减灾防灾工作信息。社区广播辐射各个居民楼栋,通过“社区减灾在行动”、“安全你我他”、“小喇叭”等栏目,不断创新宣传形式,丰富宣传内容,深受广大社区居民欢迎。三、完善设施,夯实基础首先,是建立城区三级灾害信息员管理网络。目前区、街、社区三级共配有灾害信息员179人,主要负责辖区灾害隐患调查、预警预报及信息报送工作,保证灾情信息的及时上报和有效处置。信息员由热爱公益事业、熟悉居民情况的党员、居民骨干和低保人员组成,经过培训后上岗,其姓名、联系电话、责任范围等资料信息统一公布到居民楼栋,同时建立了信息员工作职责、灾害信息报告制度、紧急情况处置预案等工作制度。张家店社区信息员李东风在一次日常巡逻中,发现孤寡老人张昌珍家的窗户往外冒黑烟,立即带着灭火器敲开了老人的家门,发现老人在升煤炉时已被浓烟呛得神志不清,他及时扑灭火源,开窗通风,避免了一场悲剧的发生。区民政部门针对这一事件举一反三,启动了社区“温馨钥匙”活动,在每一个社区开辟专柜寄存独居老人的房门钥匙,信息员每天入户探望,既防不测又备急需,老人们高兴地称赞“一把钥匙就是一个子女”。其次,是定期组织培训演练。我们以国家减灾委编印的减灾自救手册为基本教材,多次组织市减灾委有关成员单位深入到社区、企业、学校等单位,开展灭火、逃生、地震、交通事故、环境污染、传染病等方面的自救互救知识培训,累计培训人数达到10万人次。定期组织开展消防、防震、室外避难场所搭建等应急演练,增强了居民应对灾害的自救互救能力,社区居民的安全行为规范、自救互救和应急逃生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再次,是设立固定应急避难场所。按照 “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原则,市政府牵头组织,由民政与城建、规划、地震、国土、人防等部门一起组织专班,进行了应急避难场所的预选,按照宜昌市抗震防灾规划的要求,经市政府组织专家评估后,设立了45个固定应急避难场所。固定应急避难场所主要设置在公园、学校、地下人防设施、体育场馆及部分开阔绿地,总面积达519公顷。按每平方米5人的标准计算,可容纳85万人避难;按地震裂度达到六度时疏散22万人计算,人均疏散面积达到23.7平方米,达到了国家有关规范要求。按不同的灾害类型,对现有的45个应急避难场所进行合理功能分区。建立了应急避难的标志标牌,为居民提示应急避难场所的方位及距离。完善了应急供水、应急供电、应急通信等设施,设立了应急指挥部、住宿、餐饮、物资储备、医疗、临时厕所、广播、保卫、消防等区域,保证一旦发生灾情,灾民能够快速有序地进入应急避难场所,并得到妥善安置。为进一步提升应急避难场所的功能,市政府将疏散场地、疏散通道和配备的服务设施纳入到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范畴。按照谁所有谁负责的原则,明确由产权单位负责应急避难场所的日常管理和设施维护。四、责任上肩,部门联动宜昌市减灾委成员单位各负其责,各尽其能,切实把防灾减灾工作抓好抓实。市教育局将防灾减灾教育纳入到全市中小学课堂,在中小学开设了防灾减灾辅导课程,并要求每所中小学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灾害应急演练,提高中小学的防灾自救能力。全市各级各类学校996所、61万多名师生,三年来没有发生一起群体性安全事件。市人防办按照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的要求,加强人防应急准备工作,加快人防工程建设,使现有的人防设施成为宜昌市一个重要的应急避难场所。市商务部门与大型连锁超市、物流公司等签订紧急物资采购协议,负责救灾食品、饮用水、毛毯、草席、应急照明设备等物资的紧急供应。公安消防部门充分利用“110”、“119”等平台开展宣传和实战演练,提高居民熟练使用消防器材的能力,提高人民群众的防火防盗意识和逃生技能。城建部门充分利用旧城改造和城市建设的机遇,统一规划,完善减灾基础设施,拓展背街小巷的应急通道。结合全市“三城联创”,各城区政府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形式多样的居民楼道专项治理。清理占道堆放的杂物,更换老化的电线,安装楼栋照明灯具,增配消防设施,还有部分家庭配备了安全绳、应急灯、急救包等自救设备。世间万物,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工作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