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自主招生作文分析及范文.doc_第1页
清华自主招生作文分析及范文.doc_第2页
清华自主招生作文分析及范文.doc_第3页
清华自主招生作文分析及范文.doc_第4页
清华自主招生作文分析及范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题亮相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的世界大学排名,清华大学总排名为世界第62名。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5年设立大学部,开始招收四年制大学生,并开设研究院(国学门)。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拥有文、法、理、工等院系。清华大学培养出了一大批高水平的学术大师,中国近现代很多学科的萌发和兴起最早都是从清华大学开始的。清华大学在中国近现代学术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可谓群星璀璨、光耀西山。用下面四篇文章组成报纸的一个副刊版面,请给版面取一个称谓,并阐述构想,800字左右。(45分)一、 白居易的粉丝(略)二、 4年前与奥巴马的邂逅三、 历史与记忆四、 传统油画过气了吗?考题评析薄薄的一张自主招生试卷,需要深厚的知识基础、敏捷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去完成。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则来源于学科“小语文”和生活“大语文”的源头活水。语文不是科学,是植根于生活、生命的学科,作文更是对多层次智慧的考察考查考生的智商、情商、德商,考验学生的信心、决心、耐心、恒心。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的作文试题要求考生知识面宽,综合素质强;关注社会,关注生活;视野开阔,思维发散。试题有这样一些特点:1 内涵的丰厚性清华大学的校训“厚德载物”,一个“厚”字体现了清华大学的学术风格。作文试题也从一个侧面显示了这种学术风格,试题以四篇文章为阅读材料,从不同层面表达出对历史和现实生活的关注,显示了丰厚的文化内涵。具体地说:(1)关注文学。文学家以真善美来启迪人们的心灵,白居易的粉丝一文探讨的是文学的大众化问题。文学的大众化,意味着文学走向大众、贴近大众,切合、满足大众的审美心理期待和精神文化需求,成为大众的精神美食、情感依托、心灵密友。(2)关注政治热点。当代青年要关注政治,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民生,做富有责任感、富有朝气的现代人。4年前与奥巴马的邂逅内容包括美国总统选举、国际交流与合作(中美通航)、国家的发展与民主进步(黑人参选)等,启发考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身边常见事皆要洞察玄机。(3)关注历史。历史与记忆启发我们,认识过去是为了避免重犯历史的错误,时代变化的脚步越是加快,人们就越是不能忘记历史的教训。因为,在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重蹈覆辙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将会更加深重。通过铭记与反思,人们不断地走向人道、慈悲、高贵、超越。(4)关注城市化进程。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们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中心。城市化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但在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中,作为城市历史变迁见证的建筑物、街道等,正在被一股以所谓“创新”为标准的旧城改造、房地产开发浪潮所推翻、淹没,原有的城市风貌逐渐消失殆尽,改造后的新城格调单一、雷同,毫无特色可言。历史与记忆启发我们,城市在发展的同时将为后人留下什么样的记忆?(5)关注传统艺术。追忆古典是一份怀旧的情愫,是对历史作一次重访,是我们对自我人生的一种洗礼,是诗性精神的一种回归和对自我生命的有益审视。当生命、文化与历史实现诗意的重叠,人生将会何其丰厚。传统油画过时了吗?启发我们要重新审视传统艺术。2 主题的鲜明性四篇文章,内容各有侧重,但是,又有着内在的联系。如同材料前的提示:“四篇文章都摘自一篇报纸的整个版面”,既是同一个版面,就会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只是这个主题隐含在四篇文章之中,需要考生自己去提炼和挖掘。比如,我们将标题拟为“历史的星空”,在历史的星空中,什么样的星星最耀眼?无疑是那些与“大众如此呼吸相通,生息相关,声气相连,心神相交的人”,白居易能成为唐人的“粉丝”,也成为今人的“粉丝”;奥巴马成了当代人的“偶像”,也必将成为后人的“偶像”。我们也可以将标题拟为“历史的记忆”。记忆与思考是一对孪生兄弟,互为结果。记忆是对历史的回望与反思,记忆又是新生活思考的起点和参照。一个城市不能丧失了自己的记忆,一种艺术也不能忘记了自己的本源。推而广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不能数典忘祖。我们对白居易的推崇、对奥巴马的欣赏,其实都是因为他们留存或即将留存于我们的记忆中。3 语文的应用性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和工具性学科,其应用性不容忽视。报纸是考生在生活中最熟悉的平面媒体,让考生给报纸的版面拟写标题并陈述理由,这就让考生不单纯是接受者,还要做个创造者,运用自己的智慧去为别人奉献一些精神食粮。这个考题引导我们要提高对语文应用的认识,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和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让语文教学不再是“空中楼阁”。评分细则清华大学自主招生在评价作文时,除沿用传统高考的评价标准以外,特别关注以下几点:1 思想的深刻性给报纸的版面拟写标题,并说明理由。这个理由是有高下之分的,要说出充分的理由,就必须有深刻的思想作支撑。比如有考生谈要“保卫我们城市的传统”,有一段话就很精辟:城市之魅力,不是来自于大楼有多高,马路有多宽,而是来自于文化的独特性。中国要变成有文化魅力的创新型国家,需要的动力就包括历史文化的记忆,这是产生自主创新灵感的土壤。而城市的文化价值不是简单的“先进”、“落后”之比较,而应该是“文化之差异”,从这个角度讲,面对越来越迅猛的城市化热潮,保卫我们城市的传统,已经到了无论怎么说都不为过的地步了。关注历史,是为了铭记与反思。透过一系列的城市记忆,人们能触摸城市往昔和现在甚至未来的心跳,与城市进行超越时空的精神对话。在这种神交式的精神对话中找到重塑现代城市精神的原点,开拓城市新的美好未来。思到深处文自高,如此说理,自有大家风范,文章自成高格。2 思维的整合性四则材料是一个整体。考生要对此进行综合思考,从中提炼出主题。比如,从白居易和奥巴马身上,我们能看到“责任”的可贵,责任感是一个人从有限的个体价值到无限的社会价值的提升与蜕变,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就有敢于抗争逆境、与邪恶势力作战的勇气和毅力,有关心天下甚于关心自己的命运、关心道义甚于关心自己荣辱的人生境界。又如,这几则材料还在告诉我们,现时代的快节奏的生活早已摧毁了诗意化的生活模式,我们的生活变得快速而物质,普遍缺少诗意的雅致闲情。我们在回望历史文化名人、回味传统艺术中,感受生活中的闲静愉悦与人格的超逸,寻求在当今浮躁的世界中真正的感悟,以超越外在的规范束缚来构建人格本体,衍生一种高雅惬意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方式。不少考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从某则材料生发,那就缺少整合意识,这样的文章就不能得到高分。3 标题的新颖性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在纸质媒介的传送过程中,标题起着提示和评价文章内容、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甚至组织和美化版面的重要作用。给报纸的版面拟写标题,这个标题要揭示主题,展示精神,营造气氛,要有视觉冲击力,要让人眼前一亮。这样的标题再同文章的内容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自然能博得评卷老师的厚爱。撷庶含英 综观四篇文章,白居易的粉丝是古,传统油画过气了吗?是今,4年前与奥巴马的邂逅是政治人物,历史与记忆是人文思考。故所选文章的广度可见一斑。“海不择其细流,方能成其大”,唯广泛涉猎,广博阅读,才可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择“庶”,有两层意思。首先,“庶”即为众多之意,其意与广、博相契,体现了报纸编辑眼界开阔。其次,“庶”亦有平民、百姓之意,体现编者能够立足民生,“撷”采摘、选取为百姓所理解、欣赏的文章。既不流于庸俗,也不只求象牙之塔,毕竟报刊文化只有来源于社会民生,同时又高屋建瓴、思考民生,与社会、民生结合,才能焕发无限生机,才能得以长久延续。“含英”,源自唐朝韩愈的进学解:“沉浸浓郁,含英咀华。”原意是比喻欣赏、玩味诗文之精华。用在这里,就是取其玩味欣赏之意。“英”,可指花,象征这些文章馥郁馨香,读后让人口齿余香;亦可指事物之精华,让人真正欣赏到情理俱佳的美文,体味到社会、人生之本质。白居易的粉丝,说的是古代对于追星的演绎版本,体现了中国人内心永恒的古典情怀,同时探讨了文学的大众化问题。文学的大众化,意味着文学走向大众、贴近大众,最大程度地切合、满足大众的审美心理期待和精神文化需求,成为大众的精神美食、情感依托、心灵密友。4年前与奥巴马的邂逅,虽然主人公是新当选的美国总统,对于他的作风、习惯、背景我们并不很清楚,但依然从文中可以读出一个成功者所具备的优秀品质。同时,本文引导读者关注政治,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做富有责任感的公民。 历史与记忆的丰富联想总给国人太多的心理阴影,与犹太人相似,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也遭受了法西斯的侵略,但与犹太人对于历史的铭记相比,我们似乎遗忘了某些东西,这意味着是一种背叛。关注历史,是为了铭记与反思。回忆是对历史的一种选择,在这种选择的背后,不动声色地站着回忆者的价值期待和文化理想。社会的现代化带来了后现代理论,这种充斥着消解与无意义的理论,能否真的将传统踢进垃圾箱?传统油画过气了吗?从油画的角度给予我们的答案引入深思。我们在回味传统艺术中,感受艺术的经典、生活的闲静愉悦与人格的超逸,求得在当今浮躁的世界中真正的感悟和超脱,衍生一种高雅惬意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方式。 编者的撷庶含英,让我们在这里透视万象,积淀思想,使生命深刻丰盈,使生活丰富博雅。 点评:文字气韵流动,视野宏大开阔。在文字上我们就能感受到作者努力追求一种气势和韵律,力图以博大诗赋的笔法感染读者。内容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论述的内容上全面涵盖材料,使读者感到一种充实美、丰富美和完整美。论述翔实、丰富、具体,点面结合,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笔锋纵横捭恣肆,映射出思想的力量。深沉理性的笔触,溢荡灵变的哲思,给人以力透纸背的酣畅淋漓之感,引领人咀嚼灵魂震颤的哲理。纵横交织、井然有序的文章结构,彰显千姿百态、意蕴丰赡的文章底蕴。本文谋篇运思时,笔意奔放,开合自如,对所论述的理由能作纵向、横向的展开、组合,从而开掘出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所体现的思想意义。纵横捭阖的结构艺术使文笔纵横转换,既挥洒自如、跌宕多姿,又谨严含蓄、寓意深邃。蕴涵着深刻的哲理意味,充满着强烈的思辨色彩。直面社会现实,思考社会状态,注重体验,感悟生活。从社会现象中体察人生,并在思考过程中澄清自己的思想。立足生活层面,多“筹”善感。悟情悟理,有主题思想的提纯升华。理性地审视生活,发掘出生活的意义,体悟出生活的内质;理性地透析生活,发掘出生活所折射的生命内核;理性地观照生活,使文章具有敏锐的触角,开掘出独到的理念,把读者带入到崭新的思想和情感境界。思维有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思维符合一定的逻辑顺序,遵循一定的逻辑规律;目光犀利,思想新锐,能见人之所未见,言人所未言。流年碎影这四篇文章的共通之处在于:对曾经、过往的人或事的回忆,对客观存在的现实的联想或比较,在历史演进过程中的记忆与印象。历史与记忆,传统油画与现代社会是相反相成的主体,是流动的岁月;白居易与奥巴马是在流动的岁月中留下生命痕迹、散发生命光辉与自身价值的人物,谓“碎影”,合起来即谓之“流年碎影”。白居易作为中唐诗人中的翘楚,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诗歌要反映民生疾苦。与此同时,他还注重诗歌创作中的“韵协言顺”,“每做诗,令老妪解之”“不解,则易之”。正是这种平实浅近的诗风,让诗歌开始大众化,而白居易也成了最能代表中国文学大众的典型诗人。培根曾经说:“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它本身价值的大小,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被传播的深度和广度。”文学的生命不也正源于这种传播的力量吗?邂逅时的“我”与奥巴马演说中的“库波尔”都是见证者,不同的是“我”见证了奥巴马从黑人议员成为美国总统,“库波尔”见证了美国近一百年的历史。而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成为二者的联结点:奥巴马总统将在回首百年历史的同时应对当前的“美国危机”。“天降大任于斯人”,美国的历史流年为他提供了在历史长河中留下身影的机会。不论是城市记忆还是历史记忆,都是过去与现在的延续。记忆不仅仅是记忆力的问题,更是一种对过去的挚爱和缅怀:因为7城市的过去有曾经令人惊羡的辉煌,因为历史的背后有我们不容忘却的纪念。大屠杀纪念馆承载的不仅仅是对过去、对历史流年的追念,更蕴涵了一张张沉甸甸的明信片所代表的人间挚爱的碎影。记忆,不只是对历史的探索,更是人类文明长河深处的灵魂圣洁的沉淀和自由的呐喊。创新,不一定要抛弃传统,文化的发展毕竟还是要在继承中才能进行的,时代能改变我们的民族灵魂。也许在今天的人们看来,传统油画的创作方式已经过时,但是作画者对自然和艺术的热爱并未过时。传统油画与现代文明反映了历史的演进。就像岁月,在时间的年轮中缓缓流过,一觉醒来,早已非花非雾。蓦然想起了波兰诗人切米沃什的诗窗,“黎明时我向窗外望了望见棵年轻的苹果树沐着曙光又一个黎明我望着窗外苹果树已经是果实累累可能过去了许多岁月睡梦里出现过什么我再已记不起”。也许这首诗可以作为这个标题最好的诠释。岁月易逝,韶光流动,等我们走近窗前时才发现,年轻的苹果树早已不再,但我们仍然感到些许安慰,因为那棵苹果树经历的流年中有蝴蝶的碎影。点评:“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作者以“流年碎影”作为文章(版面)的标题,抓住了四篇阅读材料的共通点。“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但是,在流逝的岁月中,英雄的光焰却依然闪耀在历史的星空中,白居易成了中国的大众诗人,奥巴马成了力挽狂澜的大国领袖。经典作品也像是艺术长河中翻滚的浪花,城市建筑在历史的留存中蕴涵着民族的心理,传统油画在文化传承中包含着人文精神。管中窥豹四篇文章由古讲到今,看起来似乎无甚理由要将它们放于同一个版面。但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即使内容与风格差离得再远,它们都有着同样的特点管中窥豹,以小见大。选材视角上的一致性。四篇文章不论是说明、记叙、描写或议论,都着眼于小事件与小细节的描写。如白居易的粉丝选的是白居易的一本诗集的序,一条胖头鱼的故事,一个个无名小老百姓的崇拜,一个歌妓的赞词,一个超级粉丝的顶礼膜拜;然而这一个个小事件被置于同一篇文章中,勾勒出一个大诗人的形象粉丝众多,受人尊敬喜爱。又如4年前与奥巴马的邂逅,着力记叙作者与奥巴马在飞机场中的对话,表现了奥巴马平和近人的态度风范。再如三、四两篇文章,用一个布娃娃玩偶去诠释历史与记忆,或用一幅传统油画来表达一种作画中做人的境界追求,并折射出一种现代心灵的躁动。四篇文章以小事见大主题,“小”是形象生动、真实可感、富有说服力、易引共鸣的小镜头,“大”是对文化、人类、历史、心灵的一种大思索。情感情怀上的一致性。山峰可以用它的巍峨让人折服,但心灵却不能拒绝一棵垂柳的婆娑;大海可以用它的波澜让人惊叹,但心灵却不能拒绝一条小溪的欢唱;金字塔可以用它的雄伟让人敬畏,但心灵却不能拒绝一粒黄沙随风飘落于掌心的安宁。更何况,高山来自一棵棵树的装点,大海来自一条条小溪的汇集,金字塔来自一粒粒黄沙的堆积生命离不开绚烂,但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平淡小事有着大情怀。烛光下白居易的粉丝的指尖流动在一首首刺于身上的诗,这不正从侧面流露出一位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大诗人的情怀?机场里背着公文包、低声谈着国家发展并等待坐经济舱的未来总统身上,不正折射出一个勤俭自强、心系天下、平易近人的品德?会场上“宏大叙事”的高调嗓音发言的空隙间,却有一个柔和的声音、一段简单的故事,让“历史与记忆”直指我们的心扉,让对历史感性的触摸、理性的思索之花迸发光彩,这不正是深入历史研究历史的情怀?而对传统油画的种种小感悟被作者写于纸上,更是把一种东方式典雅静穆的情怀写进我们的心。真正好文章的语言很平实,但读来却让心中很充实。四篇文章连缀一个个让读者感动的瞬间,绘成一个大的情怀。思想意义上的一致性。老百姓的认可积累起来就是大众的喜闻乐见,小细节积累起来就是大风度的凸显,小记忆积累起来就是大历史的精华,小画作积累起来就是大文化的深意。四篇文章每篇都闪动见微知著的智慧。所以将版面命名为“管中窥豹”:人总是可以从细小窥见生活的真相。点评: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写文章要从小处入手,绘出大境界;读文章也要从细微处感受作者的大情怀。作者正是从四篇文章的细微处,感知其对文化、人类、历史、心灵的一种大思索。作为版面的标题,“管中窥豹”恰知其分地概括了四篇文章的共性,而且进行了深度的阐释。那些人,那些事山东一考生州香山的红叶至今依旧红得似火,恰若当年在此居住过的那个人。有着一生绚烂辉煌的轨迹,沧桑落魄算得了什么,照旧凝成笔端百转千回的诗句;世人追捧又于我何干,不过以诗眼看尽天下茫茫。尘埃满地,不见当年花似雾;月华流转,犹闻昨朝长恨歌。琵琶声在人已去,上阳白发韶华老,恰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乐天的诗文纵贯古今,上至显贵,下至黔首,无不称颂流传,似日月经天,江河行地,牵扯出四季轮回。白居易以一人之力补全了历史的记忆、时代的年轮。 历史的天空已是星斗闪耀,文人、政客的光芒也是光亮如初。西方那片深埋种族歧视的土地,而今却诞生了一位黑皮肤的总统。奥巴马开创了历史,也见证了历史。自幼离父,家境贫寒,却砥砺了他过人的勇气与才学,黑色的皮肤、异乡的苦痛却奠定了他的成功与自尊。美国走过了他短暂却波折不断的道路,奥巴马入主白宫无疑为美国历史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那些人,带给我们感动,带给我们思索,他们奋斗、拼搏,决不轻信“天意从来高难问,人生由命非由他”的宿命论,而是以才智、爱心带给世界感叹与惊羡。那些人是时代的英杰与骄子。历史与记忆在不断轮回刷新,但见证历史的一定要是宏大壮阔的历史画卷吗?一株草也曾有时间的浸润,一滴眼泪也包含世态万千。以小见大,发掘那些平凡的小事,我们从中能体会到的,其实很真实很亲切,更有着震慑人心的力量。我们应该忘记过去吗?那就意味着背叛,抑或是如一头自舔着伤口的狼,时时不忘曾经的耻辱与回忆。但不论如何,传统的艺术绝不能被遗忘,它们承载着一方信仰,一方水土,一段记忆,一首史诗。传统的油画带给我们的美感远高于简单的照片,因为它们不仅仅只是一幅画,更有作者的思想的结晶和人生的感悟。一笔一画,是伟大灵魂的咏叹;一框一线,更是时代清晰的脉搏。那些事,不该被忘却,人们需要的,仅是换一种思维方式,重新体验那些似已过时的历史,重回历史的怀抱,那些事也许平凡,但决不渺小。那些人,那些事,穿越了季节,穿越了时间,但季节的脚步没有回声,时间的脚步也没有回声,只有思想在历史的长河中静静流淌点评:以“那些人,那些事”,作为文章(版面)标题,语言虽通俗,却也能提纲挈领,一线穿珠。那些人,不是等闲之辈,他们是雄视百代的文坛巨擘,是叱咤风云的政界精英。他们带给我们感动,带给我们思索。那些事,也不是鸡毛蒜皮,而是历史的记忆,是艺术的精品,它们带给我们震撼,带给我们联想。我们从“那些人,那些事”中得到思想上的启迪,精神上的滋养。黄河鼓韵发刊词九曲黄河是中华的母亲河,绵延万年,淘尽千古英雄、历史风流,却总将最具价值的金子放于历史的最尊崇处;鼓乐是中国最古老的器乐表演之一,既表达高兴也表达哀伤,能传递时尚也在传达文化的心声!亲爱的读者朋友,当你拿到这份报纸时,我们筹划已久的文化专版黄河鼓韵终于和大家见面了。这是我们都市报第一个专门对文化现象进行思考和表达的报纸副刊,希望能和大家成为贴心的朋友。我们的城市是一个古老而年轻的城市,正如我们所处的世界一样古老而年轻。在这漫长而短暂的历史长河中,文化总是最值得记忆的一笔财富,而在各个时代沉浮。有些文化现象被时代一时所关注,风气所及,无人可挡。忽略这种文化现象的人是不道德的,也肯定会被排斥于当时的文化风气之外。我们这期所刊登的对眼下流行的关注奥巴马的文化现象就是从这个角度出发,以期引起读者对我们这个时代风气所影响的文化现象的关注。有的文化现象在历史的沉淀中如珍藏于酒窖中的陈年老酒,幽香悠远,历久弥香。如我们这期刊登的历史与记忆,就是希望让所有文化人对历史沉淀的文化进行思考和传承。有的文化现象在当时就已经走红,而历经千年后却依然能够光芒万丈,这样的文化让人惊慕更让人沉思,文化当如此,否则薪火相传就成了哄人的虚话。如我们这期刊登的对白居易在其时和其后一直到现在这么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一直火爆不息的思考。有的文化现象则在一段时间的辉煌后,盛极一时,而后逐渐萧条衰落,让对其喜爱和关注的文化人欷欺不已,感叹不止。对这样的文化现象,我们也在记录和关注。如这期对“传统油画过时”的评论文章。正是这几种文化现象,汇成了历史的文化。文化传承或者遗弃,在于时代,更在于处在这个时代中的我们;文化的发展与创新,在于我们,也在于我们所处的时代!世界在不断地发展,文化是永恒的主题,我们愿意同所有的朋友一起,做时代文化的见证者和记录者,做历史文化的传承者和发展者,做流行文化的甄别者和推动者。让历史成为文化的历史,让文化成为历史的文化。 点评:这篇作文是我们阅卷时发现的最好的一篇作文。它没有像一般的作文先提出版面名称,而后再写作文联系四篇文章回归版面名称。而是采用了一个中学生一般都不关注的发刊词格式,将这四篇文章放在第一期报纸上,并用文化的四种现象将四篇文章贯穿在一起,将“文化作文”的品位演绎到了新的高度。格式新颖,语言流畅,很是难得!时光时光对于人,其实就是生命的过程,当生命走到终点后,不一定会消失得无影无踪,有时会转化为另一种形态存续或再生。诗人离去,将他的生命镌刻在诗句里,流传千古;植物死了,把它的生命保存在种子里,生根发芽;城市消失了,把它的生命储存在记忆里,便成了绚烂的历史。在时光的长河中,曾有过多少绚丽的篇章,涌现过多少豪杰志士,他们如钻石般闪闪发光。车轮滚滚,碾出的是一条通向更多光明的大路。白居易就是如此!其人生命不息,其文绚烂于时光的长河之中。平日里,我们总感觉时光紧迫,奔波忙碌,很难感觉时间的存在;殊不知,在地球的另一端,有人愿意用生命去换取种族平等、男女平等,求得和平与家园。他们珍惜每一分每一秒,为实现理想愿意花费几百年的时光还有很多人一直在努力。犹太人的血汗流淌进时间的记忆里,使历史有了厚重感。它让我们知道:历史需要宽容的同时还需要执著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们迈入了科技发达的21世纪。在这个世纪中,社会继续发展,文化不断进步,许多传统文化似乎在被快速简捷的高科技所淘汰或取代但真正有生命力的传统文化是不会过气的,它们是文化在时间长河中的沉淀,是历史在演变中的积累,是人类物质和精神追求的结晶。它们永远不会过时,但是会改进,会注入新的元素,被不同时代的人们所珍惜和保护。戏剧和传统油画都是如此。在我们享受舒适生活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忘记那些用身躯为我们攻下战堡,用意志为我们夺取土地的那些铮铮铁骨的英雄们。每一件历史的遗物都是时光留下的伤疤,用鲜血和记忆提醒我们,珍惜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努力奋斗为自己和后世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新当选为美国总统的黑人领袖奥巴马也在为自己的时代和其前其后的时代中的人而奋斗。时光不会停止,世界也继续发展,我们读者也应在时光的流逝中珍惜美好,关爱今生及前身后世,不必感叹时光短暂,也不必伤感机遇缥缈,更不必为了不切实际的利益和嗜好,就到“八号当铺”去典当自己的灵魂。珍惜时光,美好生活。这正是这几篇文章所能体现的共同特色。点评:本文用了“时光”一词来总结四篇文章的特点,符合四篇文章的共同特点,而且用来做版面名称,应该说拟制得很有味道,也显示了小作者不凡的思维方式和独特的文化眼光。语言流畅,文笔细腻,是一篇不错的文章。真实与不朽浅浅的绿意渲染了浓浓的生机,淡淡的花香装点出猎猎的诗情,这样的春天虽然不计其数,却都是不朽的画面,因为它真实、亲近。灵动的文字跳跃在广阔的视野中,唯有真实自然的文字最能引起共鸣,更能触人心弦。“伟大的艺术不是刀枪”,品味那些不朽的文字,诸如“诗史”“社会百科全书”无不真实地展示了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方方面面,唯有与大众呼吸相通、息息相关、心神相交的才能广为流传,成为不朽的经典。而那些矫揉造作、为赋新词强说愁的作品即使一时洛阳纸贵,也终究只是昙花一现。人的内心总是贴向大地,需要沉静、自然,文字也是如此。当一个人追求最真实、自然的境界,他的人格就趋于伟大。李叔同一日早上用饭,只要了一碟萝卜、一杯白开水、一碗米饭。弘一大师说:“咸有咸滋味,淡有淡滋味”。丰子恺听说此事后评价“人生本如此,咸淡两由之。”一个最真实、坦荡的人才会有如此的襟怀。淡泊明志,人生的绚烂其实源于淡然而真实。真实不是装傻充愣,而是一种洒脱、真诚的人生状态。真实的人质朴、简约,从不忘乎所以,从不繁冗奢华。真实是人生的底色,蕴就华章,大家大成,莫不如此。想起真实的司马迁记下真实的历史,然而历史的责任是什么?许多人一谈到历史总觉得它有种沧桑感并心存敬畏,认为历史就是忠实的,不可磨灭的,不可更改的,可见历史一旦离开真实就失去其价值。那些古董、文物之所以价值连城,也正因为它们见证了某段历史,回放着真实。还有那些古迹,那小巷,排列整齐、纹理清晰的青砖仿佛带人走进了千百年的历史,走迸了悠悠岁月。海德格尔呼吁“诗意的栖居”,应当让见证五千年文明的中华文化的芳香在现代依然飘逸,让星空月色、淅沥小雨、甘甜雪雨依然伴随着我们真实地存在。诗意的栖居,大自然给人类的诗意是最丰富最缤纷多彩的,自然总是以它最真实的姿态呈现出来。美术中,画派固然很多,而经典作品必然是真实的描绘抑或真实情感的流露。因此,有人说“绘画是借用最自然的事物来表达最人为的内涵”。绘画是将真实定格,是人的自我抒发、自我陶醉。这种自然的画面给人生机和诗意,而那些无中生有的画面即使再华美也显得生硬、死板。定格这种自然与真实,化为永恒也需要一颗真实、淡然的心。那些淡淡的、真实的文字、画面总会有神奇的力量使之成为不朽,而一个真实的人、一颗真实的心定会自如而不窘迫,恬淡而不凡庸,从容而不趋附,人生便似行云流水,轻盈飘逸。 点评:文章层次清晰,一气呵成。作者从四则材料中读到了永恒和不朽,进而从文学、为人、历史、自然、艺术等方面逐一分析,得出“唯有真实方能不朽”的结论。结尾处作者呼吁要做一个真实的人,升华了主旨。从语言上看,亦是一篇上乘之作,“伟大的艺术不是刀枪”,道出艺术是真实的,它出于善,趋向于纯粹。“自如而不窘迫,恬淡而不凡庸,从容而不趋附”道出生活的姿态和境界,洒脱人生,让人向往。作者信笔挥洒,时有妙语惊人;自然流畅,不露斧凿痕迹。高中学子,能有这样的见识和文笔,着实让人感叹!历史与记忆历史是一袭素色长裙,用记忆细细刺绣,绣出血色玫瑰,艳丽千年;绣出青青杨柳,缠绕千年;绣出明澈溪流,绵延千年。丝丝缕缕,攫住后世的心。惊叹,歆羡,仰望,还是一抹叹惋?用记忆去惊叹香山居士生命的红叶被题上诗歌,燃透江山;用记忆去歆羡奥巴马的自信与智慧,横扫政坛;用记忆去仰望城市记忆的厚重底蕴与传统油画的诗意魅力;留一抹叹惋,物是人非也好,沧海桑田也罢,一切都是历史,一切都凭记忆来延续。乐山的歌越唱越缓,城市的曾经越走越远,传统油画越描越淡,而奥巴马也必将由光辉的明月退隐为浩瀚辰宇中的一抹星光。历史的车轮隆隆碾进,他走向未来,走至永恒。它夜以继日地吞噬着造物主赐予人类的时光,今日的存在变成了明日泛黄的记忆碎片,早晨的璀璨日出幻化成了傍晚的残霞。人,不该遗忘,不该在脑中张贴着千疮百孔的回忆,风蚀残落。人的生活失去了前奏,便也断送了未来。不是吗?当我们倡导和发展社会主义大众文化时,可否回望千年那“白居易现象”的神奇?当我们努力建立人民满意的政府,培养人民满意的干部时,可否横跨地球寻找奥巴马的历史性奇迹?当我们全力以赴创建文明城市时,可否关注城市记忆,启示城市未来?当我们提升自己、陶冶自己时,可否走进传统油画,接受经典文化的洗礼?记忆,让历史愈发深沉而睿智,它摇摆着,框架着社会的变革与发展,它默默传承过去,微微启示未来。踏上历史的车轮,走向黎明安静祥和的曙光。用记忆来疏浚历史的长河,让正义的浪花在清澈的眼眸里淙淙而流,让逝去的春秋洗涤被尘世污染的心灵,让岁月来雕琢青涩稚嫩的灵魂,让经验和信念来填补干瘪的躯壳 历史流动着,变化着,鼓胀着,沿着时间便能抽出一根驶向永恒的射线,绕着这一丝主线,他便日渐丰满,逐步完善,海纳百川,包罗万象。从白氏长庆集的洛阳纸贵到送戏下乡时的农民欢腾,从传统油画的庄重典雅到现代画派的个性张扬,从城市记忆的混浊到城市未来的轮廓,从白人政治垄断到黑人驰骋政坛都似涓涓溪流,汇入历史的波涛;都似沙滩贝壳,被记忆一一摭拾历史的车轮,带我走吧!让我用记忆从你身上找回自信和勇气,坚定和睿智,在未来的激流里直挂云帆,乘风破浪;在未来的风雨中振翅翱翔,俯视大地的沧桑,让脱胎换骨的自己透视这光怪陆离的尘世,拥有灿烂的明天。点评:历史不应被遗忘,因为它是一笔巨大的财富。现实生活中面临着很多困难、窘境,人们苦于找不到解决的方法,这时以史为鉴,可以得到很多有益的启发,为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发展找到更好的契机。作者提业自己的设想,如倡导和发展社会主义大众文化,如建立人民满意的政府,培养人民满意的干部,如创建文明城市,如提升自己、陶冶自己,都可以从历史中获得营养,得到启示。可喜的是,人类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诚如作者所言,从送戏下乡农民欢腾到现代画派个性张扬,从城市未来的美好蓝图到黑人驰骋政坛,灵魂和记忆的复苏正走向新的春天。回眸与展望长沟流月去无声,历史的暗流从我们身畔静静淌过。唯有我们凝神回眸时,方能体悟到那份风月的刻骨,那份古筝的沉重。在回眸中,我们思索,我们展望。思索过往,展望未来。文化的大众化取向成就了白乐天的璀璨,谱写了唐代诗歌的不朽篇章。文中,作者带领我们追随历史的步履,来到那个能见证白居易辉煌的盛世。拨开历史的烟雾,白居易的诗声文名倾倒了无数将相王侯、妃嫔、宫娥,得到了上自帝王的赏识,下至黎民的拥戴。白居易的成功,不可以不说是文化大;众化的成功,作者在此并非仅仅是回眸一段白居易的黄金岁月,他是希望通过文学大众化的胜利来向大众传递一份来自当代文人的忧虑。作者回眸千年前的诗国繁华,展望不久的将来,文学将焕发新的生机。奥巴马的胜利属于每个美国国民,他们;希望并坚信着他会带来改变。在奥巴马的;演讲中,他借着库波尔的眼睛回眸了美国在过去一百年间所经历的种种,心痛与希望,挣扎与进步,从政治偏见到民主自由,从萧条绝望到恢复繁荣,从独裁专制到和谐昌明,短短的百年光阴,是历史的匆匆一瞥,亦是一场梦想的实现与见证。奥巴马的一切努力就是让“美国梦”重新焕发光芒,用一切的心血来证明这个永恒的信条。是的,我们能做到。回眸美国一路走来所留下的或深或浅的脚印,自由的公民在展望着一个更有希望的国度。隐去了战场的厮杀呐喊,淡漠了征伐的血雨腥风。然而,那段属于过去时空的伤痕依旧鲜活,在岁月的深处触目惊心。和平年代的歌声泛动着最柔和的金色光芒,欣然飘荡在历史上空,但我们绝对不能丝毫地淡忘那些历史的尘垢。面对着历史的伤痕,无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绝人寰,抑或是中国;近百年来的耻辱辛酸,我们所需要的,不仅! 仅是一份记忆的祭奠,更是一种对和平幸福的近乎执著的信仰。文中Haviva女士所述的故事,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更透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希冀。回眸历史蹑步而过时留下的血迹斑斑,展望一个由我们共同缔造、细心呵护的和平年代,是全球每个善良人的简单的愿望。三勾两抹,淡墨沉红,没有惊世骇俗,没有妖冶多姿,静默着的传统油画却始终以它独特的姿态吞吐着生命的大意象。传统绘画方式的践行者们追慕大师的足迹,将期望寄托于艺术的本真,却往往能自出机杼,别开生面。这亦归功于他们虔诚的回眸,执著的展望。回眸艺术的本真自然,展望传统油画的生机再现。回眸千年前的盛世传奇,我们共同展望泱泱文化的归宿;回眸那个无比自信的美国梦想,我们共同展望惊世奇迹的延续;回眸不堪回首的悲伤岁月,我们共同展望希冀和幸福的绽放;回眸风情依旧的艺术芳华,我们共同展望传统艺术在生活的土壤上浅吟低唱。点评:四则材料,主题看似迥异。初见之,不禁咋舌;细思之,方觉精妙。四段文字虽然分别侧重在文化取向、梦想坚守、历史回眸、艺术回归等几方面,但却无一不拥有着一个共同的内在核心回眸与展望。无论是对历史抑或是对梦想、文化的关注与反思,都承载着回眸的姿态、展望的视角。北岛说,新的转机和闪闪的星斗必将布满没有遮拦的星空,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那是未来人们凝望的眼睛。文章寄托着作者的希冀:岁月依旧流淌,艺术永葆芳华,奇迹必将延续,梦想终会实现,虔诚回首,回首如歌的历史,深情凝望,凝望如梦的未来!平实沉淀感动平实,即平易朴实。平在形式,去掉繁复的修饰后方可一探“半遮面”的女郎是美是丑。易在理解,路人皆知的不只有司马昭的心思,还有乐天“老妪不解,则易之”的诗歌和传统油画中基于身边万物的美。至于朴素,更有正叱咤风云的奥巴马曾经的休闲西装和经济舱,再加上一个以106岁高龄扫净整个世纪铅华的投票者库波尔来阐述这简单中的不简单、平凡中的不平凡。在连活字印刷都还没有的大唐,靠着笔墨纸砚,口口相传,平实的乐天诗普及程度绝不亚于当今“收礼只收脑白金”的广告语。纵使脑白金在电视里铺天盖地的做广告,却还是没有乐天诗换胖头鱼和五花肉的价值。乐天诗因着它的平实和质朴,上至帝王,下至黎民百姓,无人不知晓。“一度思卿一怆然”,唐宣宗端坐在浮华之顶,思的不仅是乐天,更是一份清爽怡人的平实。奥巴马的经济舱和纽约中央公园里的写生油画,前者的平民化现已躲进白宫的光辉里,后者的恬静质朴也在现代画派雄心勃勃的狞厉之美韵重压下喘不过气来。然而总统还是要提亲民思想,还是不忘小小的家乡。这种毫不作秀的质朴带给奥巴马国人拥戴的辉煌。不同于“宏大叙事”的学者们,那位以色列的女士奔波千里,等待数年,只是为了搜集一些平实的物件,搜集那些散落在世界角落里的历史印记。记忆是历史的延续,而那些平实的遗物更能让人执著历史,沉淀感动。传统油画看似懦弱,默默无言,只在几扎方寸里勾勒这山河花鸟、流水人家,却总有人翻然醒悟似的发现,其实朴素的传统油画里早已承诺了旖旎千百里的风光,书写了永不褪色的恬淡之情。没有皇冠的辉煌,神圣之光自然流淌其间,既含蓄,又耀眼。四则材料都是从普通的人和事中发掘人格精神、人生哲理,不管是最亲近与最遥远的,最伟大与最渺小的,还是最痛苦与最欢乐的,都因为他们的平实让你在不经意间获得某种心灵的撞击和思想的启迪。他们把自己还原为一个寻常百姓、一个普通平民,以平民化的心态肆意挥洒,把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