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较量_杨光先与汤若望之争(1).pdf_第1页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较量_杨光先与汤若望之争(1).pdf_第2页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较量_杨光先与汤若望之争(1).pdf_第3页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较量_杨光先与汤若望之争(1).pdf_第4页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较量_杨光先与汤若望之争(1).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较量 杨光先与汤若望之争 郝贵 远 汤若望是明末清初来华的天主教耶稣会著名传教士 对 中国历法 的改进做出过突出贡 献 因此受到明清两代朝廷重用 并得到 当时思想 比较开明的官僚和知识分子的赞扬和尊敬 然而 其晚年受杨光先控告 曾一度身被缘继 几乎丢掉性命 成为轰动朝野的大案 清史稿 载 康熙五年 年 新安卫官生杨光先叩阁进所著 摘谬论 选择议 斥汤若望新法 十谬 并指选择荣亲王葬期误用 洪范 五行 下议政王等会同确议 议政王等议 历代 旧法 每 日十二时 分一百刻 新 紫二宿 改调次序 四余 不用正五行 反用 洪范 法改夕 丫 叮 丈 删去牧黑 五行沮列句 刻 康熙三年立春候气 先期起管 汤若望妄奏春气已应参 天佑皇上 历柞无疆 汤若望抵进二 百年历 选荣亲王葬期 年月俱犯忌杀 事犯重大 汤若望及刻漏科杜如预 五官挚 壶正杨宏量 历科李祖白 春官正宋可成 秋官正宋发 冬官正朱光显 中官正刘有泰皆凌迟处 死 故监官子刘必远 贾文郁 可成子哲 祖 白子实 汤若望义子潘尽孝皆斩 得 旨 汤若望效力 多年 又复衰老 杜如预 杨宏量勘定陵地有劳 皆免死 并令覆议 议政王等覆议 汤若望流徙 余如前议 得 旨 汤若望等并免流徙 祖白 可成 发 光显 有泰皆斩 自是废新法不用 上面这段文字 只讲了杨光先告汤若望的理由和结果 并没有谈其原因 其实 杨光先告汤 若望 决不像上文说的那么简单 杨光先反对新法 一是认为新法不合旧制 多有并误 二是认 为在历书封面上标明 依西洋新 法 是 暗窃正 朔之权以予西洋 而明谓大清奉西洋之正朔 也 历法方面的分歧 毕竟是具体的科学问题 通过实践不难判定是非 清朝的议政王大臣 之所以祖护杨光先而处置汤若望 恐怕另有原因在 我们知道 无论明朝还是清朝 都是封建专 制王朝 它们统治人 民的思想基础 便是传统的儒家学说 儒家的三纲五常伦理道德 是统治阶 级用以束缚人民手脚 藉以维护其专制政权的有力工具 而传教士宣 扬世人 只能信奉一个神 灵 那便是天主 只能按照天主的意志行事 从而打破了传统的忠君思想和事亲观念 使统治阶 级从思想上感到了威胁 这种局面 是那些一心维护封建礼教的官僚士大夫们所不 愿见到 也 绝不允许的 因此 斥逐天主教便成了他们共同的目标 杨光先反对于时宪历封面上标明 依西 洋新法 清政府在罢黝 汤若望后复用大统术 反映出当时上上下下都在尽力维护一种观念 即 天不变道亦不变 俗话说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杨光先由反对在时宪历封面题写 依西洋新法 到状告汤 若望的过程 反映出传统的儒家思想与天主教之矛盾已发展到 不可调和的地步 以致最终酿成 清史稿 卷 杨光先 正国体呈稿 天主教东传文献续编 第 册 台湾学生书局 1 1 5 8 0 0 奉教皇英诺森四世 1 之命 出使蒙古 所携国书中因有指责蒙古大汗好杀的言词 当即受到贵由汗 元定宗 的驳斥 康熙年间 以教皇救谕禁止传教士尊重中国习俗 遂下令把 不尊重中国风俗的传教士驱逐出境 由此可见 凌驾于其他民族之上 是罗马教廷的指导思想 欧洲殖民主 义者凭借武力把这一思想推 向世界其他地区 在中国却遇到了阻碍 这是因为中国 是一个有着辽 阔疆域 众多人口 发达的经济和高度文明的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 而当时西方 的任何国家 其实力都 尚未达到独自吞并她的地步 因此 不得不采取比较缓和 比较隐蔽的方 式 通过传播科学技术知识 逐步征服人心 最后达到不战而屈 人之兵的目的 如果天主教后来 不遭禁止 中国很可能已经成为信徒最多的国家 是教廷的干预导致了中国的禁教 世纪中 叶以后 教会在坚船利炮的掩护下重新进入中国 成为西方殖民主义的得力助手 对于来华传教的耶稣会士 应当具体分析 一般来说 他们出于虔诚的宗教信仰 远离故土 去传播 天 主 的 福 音 解救 受苦难 的生灵 并因此 历经艰险 甚 至牺牲性命 这种精神是值 得敬佩的 对于 他们带来的西方科学技术知识和为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所做的贡献 中国人 民将永远不会忘记 至于传教士宣扬的天主创造世界 耶稣就是天主 反对佛教的偶像崇拜等 等 不过是在反对迷信的旗帜下 宣传另一种迷信 杨光先从维护中国传统文化和国家安全的 角度 对传教士进行反驳 实际 上是在中西文化的较量中不自觉地扮演着角色 他身上表现的 狭隘 民族观念无疑受时代的局限 盲目排外使中国在后来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但是 他维护传 统文化 重视国家安全的意 见 是不能轻易否定或一概抹煞的 爱国主义 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 的内容 徐 光启等努 力 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目的是富国强 兵 杨光先反对传教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