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实验探究性学习.doc_第1页
管理实验探究性学习.doc_第2页
管理实验探究性学习.doc_第3页
管理实验探究性学习.doc_第4页
管理实验探究性学习.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管理实验探究性学习何斌,孙静,陈屏君,官海涛,雷惠敏(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090; )摘 要:把管理实验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提出了“管理实验探究性学习”方法,探讨了该学习方法的内涵、特点和形式。通过与其他学习方法的对比分析,指出了该学习方法的优势和适用范围,讨论了该学习方法的学习途径(包括学习流程和学习措施),结合学习实例分析了该学习方法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的作用和潜力。关键词:探究性学习;管理实验;接受式学习中图分类号: G632,C93-03 文献标识码: AExploratory Learning Based on Management Experiments Bin He, Jing Sun,Chen Pingjun, Guan Haitao, Lei Huimin(Management School,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090)Abstract:Through combining management experiments with research learning, the paper proposes research learning based on management experiments. It explores the meaning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learning method. And then, through comparative analysis, it points out the advantages of the learning method and the scope of its application. The paper also discusses its procedure, its role and its potentiality in student capacity-building.Key words:Research Learning,Management Experiments,Accepting Learning1.引言作为继“接受性学习”和“训练性学习”之后的一种新手段,探究性学习已逐渐应用于高校的教学过程当中,成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和载体1-2。探究性学习可分为实地调查探究性学习、案例分析探究性学习、课堂讨论探究性学习和实验式探究性学习等类型。它强调在知识的运用中,在知识的分析和探究中,达到学习的效果。而管理实验作为一种基本的教学手段,在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教学过程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主要还是作为一种教辅手段,应用于演示性学习和验证性学习,把它应用于探究性学习的还不多。因此,本文尝试如何把管理实验与探究性学习进一步相结合的问题,提出“管理实验探究性学习”方式,探讨管理实验探究性学习的内涵、特点、方式和方法等。2. 管理实验探究性学习的内涵和特点2.1含义和形式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 何斌( 1967- ) , 男, 广东茂名人, 博士, 教授, 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资助: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0YJA630054、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 1184510173、广东工业大学教改项目(20102022)探究性学习是相对于接受性学习而言的,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仿照科学探究过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或确定探究专题,在开放的情景中,利用各种学习资源,通过多种渠道,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法,也称为研究式学习2-3。作为一种实验式探究性学习方法,管理实验探究性学习以管理实验为主要的方法和手段,以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究、实践和相互交流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在受控制的实验环境下,通过有计划地探讨和设计特定的实验条件,可模拟真实环境中的管理现象和管理活动。该学习方法采用情景营造、角色扮演等手段,通过对管理实验的设计、操作和观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揭示所探究现象的内在规律性。一般地,管理实验探究性学习花费的时间较多,学习周期较长,所以比较适合在课外展开。在组织形式上,一般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可以是小班、小组的方式,也可以跨年级组织,或者本科生与研究生组成的混合小组方式,同时还要注意成员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技能结构、男女性别比例等的搭配。2.2特点管理实验探究性学习融合了管理实验和探究性学习的双重特点,具有自主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色。它强调师生共同探索知识,是师生相互交流、共同学习、探索新知的一个过程。它具有以下一些特点3-4:(1)自主性在管理实验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选择实验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自己决定实验结果的呈现形式。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相互促进,共同分担实验学习任务,在共同解决实验问题的同时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指导教师不包揽学生的工作,主要是起辅助和指导的作用。(2)探究性管理实验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亲身经历观察、扮演、实验、交往和创造等一系列的现实活动,鼓励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发现问题,主动提问,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管理方案,谨慎地探求问题的结论。指导教师可通过介绍管理现象背景或创设管理实验情景,来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热情和求知欲望。 (3)实践性管理实验探究性学习强调管理知识与社会、科学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努力引导学生在运用已有的管理理论、分析实验需求、构建实验模型、实施实验探究性学习的同时关注现实生活。这个特点能激发学生将其自身的求知欲望转化为探索管理真理的实际行动,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动手能力,同时获得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体验和感悟。3. 与其他学习方法的比较3.1探究性学习与其它学习方法的比较探究性学习与其他的学习方法(如课堂学习、案例学习和讨论式学习等)相比,有显著的区别2-3。它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不固定的知识体系为学习内容,采用实地调查、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和实验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打破了以往的接受式学习中的各种局限 (见表1)。3.2管理实验探究性学习与其他实验式探究性学习的比较管理实验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实验式探究性学习。它与其他实验式探究性学习有相似之处,比如都是在实验的过程中开展学习,都定义实验变量,且实验的程序大体相同。但由于实验对象、内容及探究领域的不同,又有各自的特点。管理实验探究性学习与经济实验探究性学习相比,二者在实验的视角、参照系和分析工具等方面有显著区别5-6。理工科实验探究性学习则有较浓厚的自然科学特色和专业技术色彩,强调定量化分析方法,实验的复杂度相对简单。而管理实验涉及的人文因素较多,实验的结构和关系往往比较复杂,适用于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方法。表1探究性学习与其他学习方法的比较学习方法比较对象 探究性学习课堂学习案例学习讨论式学习学习主体学生教师教师教师学习内容专题式体系知识教材体系知识典型案例特定话题学习方法学生小组自主探究教师课堂讲授,学生听课教师提供案例,学生参与分析教师引入话题,学生参与讨论学习过程实地调查、案例分析或实验等听教师授课参与案例分析参与话题讨论4. 管理实验探究性学习的途径4.1学习的流程管理实验探究性学习强调实验的探究性,比普通的管理实验要复杂得多,其学习的流程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3-4: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实验观察阶段和总结交流阶段(如图1)。“进入情境阶段”要创设问题情境,明确探究任务,并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旨在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促进学生确定探究方案;“实验交流阶段”主要是指根据探究课题,结合相关管理理论,提出实验假设和确定可行的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等;“总结交流阶段”主要是总结实验结论,交流学习心得等。探究性学习的特征贯穿学习过程的始终,在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和总结交流阶段表现较为突出。 可以看出,管理实验探究性学习的每一个阶段都包含着较多的子过程,且要求参与者具备管理理论基础知识和熟练运用各种分析工具的综合能力,因此,管理实验探究性学习更适合于基础知识比较扎实的大学高年级学生以及硕士研究生。一般说来,探究性课题的确定,不仅要求实验指导教师和参与的学生有深厚的管理理论基础,而且要求同时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只有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理论联系实际,才有可能提出有研究意义的课题。这也是管理实验探究性学习过程的重点和难点所在。要指导学生突破这一重点和难点,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供寻找选题的“问题情境”;正确引导、转化和确定探究专题。4.2学习实例分析下面以我们在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支持下所开展的“跨文化远程工作团队管理实验”为例,说明管理实验探究性学习的学习过程及其在能力培养方面的作用。在该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的确定,都采用了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并按前面的三个阶段展开:(1)在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小组五名成员(三名本科生,两名研究生)采用黑板讨论方式、email讨论方式和QQ群讨论方式相结合的探讨方式,进行了四轮集中讨论。讨论过程以学生讲解为主,指导教师点评为辅,重点进行项目分析,解决了对于探究课题的理解问题,并制订了最初的研究方案(包括课题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的确定)。最后,确定的学习内容包括:跨文化远程工作团队与普通远程工作团队、传统团队和虚拟团队的比较分析;跨文化远程工作团队的生命周期及其利益分配关系;跨文化远程工作团队的文化因素和管理因素;跨文化远程工作团队成员的选拔,等等。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实验观察阶段总结交流阶段创设问题情境明确研究任务收集相关资料确定研究课题实验阶段评价阶段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数据处理总结实验结论交流实验心得评价实验数据评价实验效果结 束开 始图1管理实验探究性学习的流程6-7(2)实验观察阶段,即学习内容的展开阶段,小组成员主要采用黑板讨论和QQ群讨论的方式,通过三轮的重点讨论,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实验、实施实验、收集数据,之后进行数据分析,评价实验绩效。(3)在总结交流阶段,主要通过黑板讨论方式,进行了四轮的讨论,之后再结合学生讲解,指导教师点评的小组探讨方式,总结实验结论,交流学习心得。最后,整理实验数据,撰写毕业论文。整个探究性学习的成果最终体现和反映在学生的毕业论文里面。通过跨文化远程工作团队管理实验的探究性学习,参与探究性学习的学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分工合作、共同探讨、相互学习,在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显著提高(见表2)。4.3 提高学习效果的措施从本质上讲,管理实验探究性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也是一种教学方式(从教师的角度来看)。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它要求学生转换学习角色,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由“听”转为“讲”,积极参与观察、操作、讨论、质疑和探究,在情感的体验中学会思考,获取知识。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它要求教师调整和转换教学角色,由“灌输”转为“倾听”,学会倾听学生的困惑,理解学生的情感,做好教练工作,既不过多干预,也要适时给以引导。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认为指导教师要努力抓好以下三个要点:表2 管理实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培养及学习内容管理实验探究性学习的步骤主要能力培养学习内容进入问题情景阶段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共享学习能力、探究能力针对项目内容谈各自理解,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国内外研究成果, 最后小组讨论,确定研究课题。实验观察阶段分工协作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小组讨论确定研究框架,分工合作设计实验流程,动手操作实验,收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总结交流阶段总结归纳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根据实验结果,讨论并评价实验绩效,探讨改进方按,总结课题结论,交流学习心得,撰写实验报告。(1)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可以创设一些悬念或生动的切入点(包括新闻、故事、案例等),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问题情境是促进学生构建良好认知结构的推动力。(2)营造自主探究环境要为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同学生一起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并保证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习者积极参与,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在参与中表现自我。(3)留足探究空间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的发展是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尽量给学生提供可进行自主探究的感性材料,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探究,只有主动探究才会有所创造。在运用管理实验探究性学习方式时,一定要保证学生充分开展自主思考的探究时间,让学生处于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他们才能尽情地“自由参与和争论”。5.结束语本文提出了管理实验探究性学习方法,探讨了该方法的含义和特点。通过对比分析,指出了该方法的组织形式和适用范围,讨论了该方法的学习流程,结合实验学习实例说明了该方法在能力培养方面的作用和潜力。在管理实验探究性学习过程中,从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的学习情境中;实验的成功,结论的得出,使他们初步尝试到管理科学探索的乐趣,激发学生获取新知的积极性,培育创造性,并能使学生获得科学方法的训练,使他们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探索方法。该学习方式对于活跃学生的课外学习生活,培养学生的管理实践能力、管理探究能力和管理创新能力有重要价值,对于丰富探究性学习的内涵和方法有方法论价值,值得在高校管理教学过程中大力推广。参考文献1 张华, 仲建维. 研究性学习历史、现状与未来的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