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泉市:全州秋冬农业生产现场会交流材料(09.27).doc_第1页
福泉市:全州秋冬农业生产现场会交流材料(09.27).doc_第2页
福泉市:全州秋冬农业生产现场会交流材料(09.27).doc_第3页
福泉市:全州秋冬农业生产现场会交流材料(09.27).doc_第4页
福泉市:全州秋冬农业生产现场会交流材料(09.27).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州抗旱救灾暨“185工程”秋冬农业生产现场会交流材料沉着应对抗旱救灾,超前安排秋冬农业生产福泉市人民政府(2011年9月27日)根据会议安排,我就福泉市当前抗旱工作及秋冬农业生产情况汇报如下:一、面对严峻形势,积极采取应对措施7月初以来,我市遭遇特大伏旱,全市近100余天无有效降雨,对农村人畜饮水、工农业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较大损失和影响。旱情导致全市17个乡镇(办事处)76个村(居)960个组6.75万户25.86万人受灾,7.52万人、2.93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29条河流断流,4715口山塘(水窖)干涸见底,185口水井干枯,大量耕田土壤开裂。农作物受灾面积33.92万亩,绝收面积17.4万亩,粮食减产7.09万吨。农业经济损失4.3亿元(按市价核算)。畜牧业直接经济损失1044.5万元。林业受灾1.2万亩,经济损失206.7万元。工业经济损失3.2亿元。旅游业经济损失35万元。截止目前,灾害已造成经济损失8.4亿元。面对持续的特大旱情,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及时组织并发动全市各级各部门迅速行动,以最坚决的态度、最坚定的信心、最积极的措施、最扎实的作风,开展抗旱减灾。广大群众不等不靠,努力开展生产自救,尽最大努力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影响,维护了良好的社会秩序。通过积极应对,大旱至今,全市没有出现一户断水、断粮、断炊的情况,群众生产生活秩序良好,社会持续稳定,全市人民在奋力抗击自然灾害的同时,正积极投身抗旱促发展各项工作。(一)反应迅速,措施有力7月8日,伏旱初露端倪之时,市委、市政府即时成立由市委主要领导任指挥长,市政府主要领导为常务副指挥长的抗旱工作指挥部。统筹全市抗旱救灾工作,要求全市未雨绸缪,切实做好灾害防范应对准备。随着旱情的持续发展,市委、市政府立即组织市四家班子成员分头深入村寨、农户家中、田间地头、厂矿企业进行灾情实时调研,得出了“干旱程度深、持续时间长、波及面积大、水源调度紧,人畜饮水难,灾情损失重、发展形势严峻”的分析研判,即刻明确了“一抗六保”的总体要求,将抗旱减灾工作列入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来狠抓落实。一是在迅速启动抗旱救灾应急预案、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同时,先后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抗旱工作进行调度推进,及时成立各工作领导小组分口抓好抗旱减灾保民生促发展工作,各乡镇(办事处)对应充实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有序开展抗旱减灾保民生促发展各项工作。二是围绕抗旱减灾、保障民生的要求,市财政及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压缩其他经费开支,增加抗旱减灾工作经费。截止目前,全市共投入抗旱资金1880余万元,其中保供水共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补贴抗旱机具2200余台,投入抗旱机具10820余台,灌溉良田10.6万余亩,提供4个免费临时供水点,修建应急水源工程9处,解决临时饮水困难群众10万余人。三是制订出台关于在全市开展抗旱保民生活动的通知、福泉市抗旱救灾工作方案、关于印发福泉市万名干部下基层,扎扎实实帮群众活动方案的通知,全市各级各部门牢固树立“抗大旱、抗久旱、救大灾、保民生”意识,结合“四帮四促”活动的开展,采取“县级干部包乡镇、部门包村组、干部包农户”的方式,发动广大干部进村入寨、进家入户、深入田间地头,积极投入抗旱减灾保民生促发展工作,及时掀起了抗旱减灾工作高潮。(二)突出重点,务求实效按照“不能有一人没水喝、不能有一人没饭吃、不能有一所学校停课、不能有一起重大疫情发生、不能有一起因缺水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的“五个不能”总体要求,市四家班子领导身先士卒,带领各级各部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旱情,服务民生,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一是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先地表、后地下,先河溪、后库塘,先重点、后一般”的“五先五后”原则,强化水资源的严格管理和科学调度,合理做好水利工程蓄水保水和人饮水源供应调度,针对水源缺乏和无法采用工程措施解决的村组,采取消防车、拖拉机运送方式进行集中定点供水,保证了群众生活用水需要。在工程性缺水地区,想方设法组织实施抗旱打井。市水利、供排水等部门和乡镇(办事处)结合本部门、本区域实际,制订300天(到明年端午节)的调水供水计划,把计划细化到每一个村组,细化到学校、医院、街道、社区,明确供水运水方式,确保能够有效供水、有效防范、有效减灾。二是采取分组“包保”、责任到人等方式,组织干部职工深入村组开展工作,做到“四有四清”(有水喝、有饭吃、有种苗、有化肥,受灾乡镇、村组和群众情况清、人畜饮水和抗旱水源水量清、改种秋种方案目标任务清、改种秋种区域清),密切关注困难群众吃粮情况,及时开展救济救助,全市没有发生一起因缺水、缺粮而导致的逃荒、上访、饿死人等非正常情况。三是严防灾后疫情和次生灾害。卫生防疫部门及时组织技术力量深入村组、深入一线水源,做好饮水安全监测、疫病防控和防暑知识宣传,坚决防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国土部门严格落实地质灾害防范监控措施,确保万无一失。林业部门强化森林火灾防控监管,确保森林资源安全。安监、公安等部门和乡镇(办事处)作好安全生产和社会维稳工作,切实维护社会秩序。通过以上工作,增强了干部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加深了感情、促进了团结,塑造了党和政府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的良好形象,赢得了民心。(三)统筹兼顾,力促发展随着旱情的持续发展,市委、市政府加大了抗旱减灾、保民生、促发展工作的调度推进力度,在努力实现灾害损失最小化的同时,千方百计推进灾后恢复发展工作,实现全年既定发展目标。一是农业等部门和乡镇(办事处)在积极应对严重旱情的同时,按照“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大季损失小季补、粮作损失经作补、种植损失养殖补、农业损失劳务补”的思路,积极谋划推进补救发展措施,指导、帮助群众创造条件及时改种,提早安排部署秋种,力争在秋种上取得主动,千方百计为群众铺好增收路,算好增收账,拓展增收空间,尽最大努力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确保群众收入增幅不下滑。二是建立粮油、抗旱用电、用油和物资保障的“绿色通道”,快速服务抗旱减灾需求。发改(物价、粮食)部门随时跟踪粮食市场价格,严厉打击粮食价格违法行为,同时做好市级3000吨粮食、菜油等物资的调度储备,必要时投放市场平抑物价。水利、农业部门按照“按需供应、应补尽补”的原则,统筹作好抗旱机具的采购、调度和供应工作,采取垫资、补助和发放抗旱机械等形式,抓好供水工程建设和修复运行。供销部门作好化肥、农膜、种子等农用物资的调度储备,确保充足供应。石油公司积极支持和投入抗旱减灾工作,确保油料供应。供电部门密切关注旱情发展,确保抗旱生产生活用电需要,尽最大努力减少电力不足给工农业带来的损失。三是把抓好项目建设作为推动发展的重要抓手,全面实施项目推进责任制和目标倒逼制,严格执行 “一厂一策”和项目建设“五个一”工作机制,实行“周碰头、月调度、季小结、随时(督)查”,作好项目跟踪协调服务,加快园区基础工作进度,为企业落地创造良好条件,着力提高项目合同履约率、开(竣)工率和资金到位率。统筹做好二、三产业发展保障工作,重点做好工业运行水电的保障、调节和服务,制订企业供水、供电预案,千方百计满足工业生产需要,采取超常规措施推进项目进度,确保大灾之年“发展目标不缩水、标位不降低”。(四)舆论引导,齐力抗灾一是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和气象、水利、水文等部门密切监测天气变化趋势,加强雨情、旱情监测分析预报,科学研判旱情发展趋势,及时准确发布预警信息,为抗旱防旱提供科学依据。市农业、水利、民政、工信等部门按照“客观、准确、时效、科学”的原则,认真作好灾情“一日一报”工作,为调度决策提供依据,并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现已提前实施完毕投入运行人饮工程16处,总投资658.98万元;向省水利厅、省国土厅争取了4口打井项目,安排在高石、谷汪、高坪、藜山等4个乡镇实施。二是立足旱情,集民意、抓典型、强引导,加大社会舆论引导,发动机关、厂矿、企业、个体户等各行各业,采取募捐、赞助、结对帮扶等方式帮助受灾群众共度难关,积极营造全社会众志成城抗旱灾的浓厚氛围。三是重点加大“节水”公益宣传,号召全社会和各行业主管部门按照“合理调度供水,节约饮水库存”的要求,采取强硬措施严控洗浴、洗车等特种行业用水,从根本上实现节约用水和统筹用水。四是组建民兵抗旱救灾突击队。由市人武部牵头,各乡镇、办事处都组建了一支以上的民兵抗旱救灾突击队,深入抗旱救灾一线开展抗旱救灾工作。五是结合“四帮四促”活动,按照“拟定一个工作方案、开展一次学习调研、化解一批矛盾纠纷、办理好一批好事实事”的“四个一”要求,及时组织开展“抗旱保民生活动”和“千名干部下基层、扎扎实实帮群众”活动,全市广大干部职工、驻泉部队官兵、厂矿企业、社会各界热心人士深入村组和联系户,开展抗旱救灾、结对帮扶,在全市进一步营造“发展要快、风气要正、作风要实、干部要干”的良好风气,为实现福泉“提速、升位、入强,推动跨越、构建和谐”积极做出贡献,目前,全市已有19.4万人次投身到抗旱一线,为受灾群众排忧解难,帮助群众解决饮水困难、发展生产、拓宽增收渠道等问题。二、抗灾减灾,超前安排秋冬农业生产(一)加强组织领导,全面宣传发动。要求各乡镇、部门克服靠天等雨思想,树立了“大季损失小季补,粮食作物损失经济作物补,种植业损失畜牧业补 ” 及“抗旱播种”的思想,扎实开展“万民干部下基层,实实在在帮群众”活动。精心组织,抢抓时节,全力以赴投入当前抗旱秋收秋种工作,确保今年秋种种足种好。(二)明确思路,科学规划秋冬农业生产。增加夏粮等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着力抓好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优势农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紧紧围绕“两增一稳”(增麦、增芋、稳油) 规划布局秋冬种农业生产,今年全市秋种计划种植面积37.4万亩。其中:夏粮总面积16.1万亩(小麦5万亩、洋芋10.6万亩、杂粮0.5万亩),油菜10万亩,蔬菜4万亩,绿肥5万亩 ,牧草2.3万亩。引导秋冬种作物科学合理布局,稳定粮食作物,发展优势经济作物,扩大特色作物,多种优质品种,提高复种指数,提高生产效益,确保农民收入不减少。(三)分类指导,抓好秋收、秋种、改种工作。一方面抓好现有秋收作物的收获入库,做到尽收应收;另一方面抓好灾后改种工作,对基本绝收或死亡的作物,指导帮助群众计划进行改种,抢种一季速生蔬菜;再一方面是在各乡镇建立一批蔬菜、油菜集中育苗示范点。保障雨水来临及时栽种,确保改种、秋种种足。(四)科技支撑,示范带动,提升秋冬农业生产水平。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着力推进农业生产机械化。农技干部进村入户,搞好技术服务,创办科技示范点。由于长期干旱导致田块坚实,翻耕都很艰难。现在各乡镇已先割下干枯的作物,除农机队下乡翻犁外,农户自己尽量先翻耕部分土地,争取将秋种的作物下种。目前已在牛场、凤山、藜山、龙昌等5个乡镇兴办市级蔬菜集中育苗示范点5个、示范面积83亩,可栽大田面积3320亩。拟改种蔬菜4.1万亩,已改种蔬菜0.28万亩。在地松、陆坪、龙昌、牛场等7个乡镇兴办市级集中油菜育苗示范点10个、示范面积100亩,每个乡镇办事处办2个以上油菜、蔬菜集中育苗点。在集中育苗点上,各乡镇每天派车拉水,保证了育苗地土壤湿度,保证了育苗成功。(五)加大资金投入,提供物资保障。目前市财政已投入秋种、改种资金348万元。其中:108万元主要用于秋种及改种蔬菜育苗补贴, 60万元用于旱地分带轮作等绿肥种子补助,180万元用于优质脱毒马铃薯种子补助。(六)搞好服务配套,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加大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积极开展种子、肥料、饲料、农药、兽药等农资产品专项整治工作,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劣农资等坑农害农违法行为,保障农民买到放心种,用上放心肥,维护农民权益。积极组织协调,抓好种子、农膜、化肥等农资的供应,指导农民科学选种、合理用种,满足生产需要。现已储备化肥3100吨,农膜30吨,农药20吨,油菜种7.4吨,小麦种46吨,洋芋种1200吨,绿肥种140吨。三、调整结构,挖掘农业增产潜力。今年全市规划“185工程”面积12万亩,其中万元产值2.98万亩,八千元产值2.19万亩,五千元产值6.83万亩。主要围绕 “三条产业经济带” 建设,重点打造“三个基地”、“四个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引导大宗农作物和优势作物实行集中连片规模化生产。 一是重点打造藜山玉家山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在示范基地采取地膜马铃薯-白菜-甘蓝的种植模式,实施示范栽培1000亩。 二是重点打造凤山菜园蔬菜示范基地。在凤山菜园村实施2000亩的蔬菜种植示范基地。 三是重点打造黄丝江边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继续加大黄丝江边“185工程”核心建设力度,在抓好食用菌种植的同时,继续种植草莓等特色蔬果作物,规划种植核桃、桃子、葡萄等。 四是重点打造3000亩的蔬菜种植。在太平村、松江村、羊昌河村、高坪司等村实施3000亩的蔬菜种植。 五是重点打造3000亩马铃薯种植项目。在道坪镇大板村和谷宾所村实施100万元马铃薯种植项目。 六是重点打造2000亩的中药材种植。在三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