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加快重庆制造业振兴引领长江上游产业集群伍 源 德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成长和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基石,发展现代制造业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阶段,也是重庆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根本出路。制造业兴,重庆兴,这是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战略选择,也是重庆持续快速发展的紧迫任务。重庆制造业面临新时代的挑战重庆作为我国老工业基地,曾经为我国经济建设和增强国防实力作出过重大贡献,这是不争的事实。进入新世纪,我国制造业将以“全球制造中心”的形象进入全球制造业分工体系中,重庆作为我国老工业基地,能否在制造业的某些行业建成“全国基地”、“世界工厂”,必须面对若干的时代性挑战。一、庞大的产业基础与支柱产业集中度不高形成反差,难以提高产业集群效应到2002年,重庆制造业资产总额达到2031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高达96.6%;其销售收入达110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91.4%,可见制造业是重庆工业的主体。总体规模较大、单个企业规模小,是重庆制造业的基本特点。2002年重庆工业50强实现销售收入仅476亿元,与我国第一大企业一汽集团实现销售收入482亿元相比还差5亿元;重庆作为支柱产业的汽车摩托车制造业、化工及医药制造业、食品工业和建筑及建材工业四大产业中,属于国内产业效率高、市场份额大、比较竞争力强的一类产业仅有以汽车摩托车为主体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食品工业、建材工业属于产业效率低下,市场份额小、竞争力弱的四类产业。可见支柱产业选择的选择急待调整。从产业集中度看,汽车摩托车行业占全市制造业的41%,在重庆产业中算是产业集中度最高的行业,但与一汽所在的长春市、二汽所在的石堰市和大众所在的上海市相比,重庆汽车的产业聚集度、产业聚集指数和结构竞争力指数都排在三大汽车基地之后。从总体上看,在全国47个城市产业竞争力排序中,重庆的产业空间聚集度排序40,产业专业化聚集排序22,产业聚集程度指数排32位,结构竞争力排23位,总体居中偏后,比东北三省稍高,但大大落后于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的城市,在西部落后于西安、成都。从45种主要工业品产量规模看,2000年摩托车产量323.42万辆,占全国的28.1%,全国第一;汽车产量33.13万辆,占全国10.2%,全国第四。因天然气资源优势在全国序列排前的还有维尼纶、甲醇、醋酸等化学品,其他产品少有位次。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重庆制造业集中度高的行业太少,就是在集中度较高的汽车、摩托车行业内,其产业行业主体(企业)的共同行动和互动持续程度不高,表现在摩托车行业有五大总装企业和若干小型组装厂,汽车有重型、轻型、微型、轿车总装企业五大家,还几个有改装厂。汽车摩托车总装厂大都有为之配套的总成、零部件生产企业,其通用率和整合度较低。二、低水平生产能力过剩,高水平生产能力不足,新兴产业难以形成规模2002年在全市工业产业中,高技术产业产品产值仅为297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制造业的22.3%。主要集中在机电一体化产业和新材料产业中,分别占65.3%和15.1%。列为重庆高技术三大先导产业的信息产业、生物医药及新药和环保产业在2002年的产品产值仅为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1%。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工业品是属于传统工业生产的一般技术水平的产品;200多万吨钢材生产能力中,优质特殊钢材、薄板、卷带等品种又供给不足,一般钢材生产能力富余。全市大量机械企业生产工艺技术水平低,一般加工能力闲置,技术水平要求高、市场需求大的设备又不能批量生产。最典型的例子是重庆三峡库区数十座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所需的设备不得不大量从东部地区购入。以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的甲醇、醋酸目前产量居全国第一,但生产能力有限,仅能满足国内需求的十分之一。重庆制造业高技术水平和高市场占有率的行业能与“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相比的仅有汽车摩托车,除摩托车在规模上占有优势外,汽车行业的综合制造水平和市场占有与东部地区比尚有差距。重庆市列为先导产业,并重点培育的电子信息制造业远远落后于上海、北京、广东,在西部不及四川省成都市和锦阳市;生物医药及新药产业不及北京、青岛、上海;环保装备制造业远不及江苏宜兴、无锡。分析表明,在科技迅猛发展、产业不断创新的新形式下,重庆老工业基地产业老化,高技术产业规模不足,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现代需求,难以纳入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三、国有、非国有企业布局结构的缺陷造成制造业企业整体竞争力弱2002年,重庆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总资产和总产值占全市工业的比重分别为78%和61%,占全市制造业比重分别为80%和65%,但资产产出率仅有0.45,比非国有企业的0.67低。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重庆国有及国有控股制造业的资产占规模以上制造业的比重要高出20%,但产出却低20%,资产产出率低一倍。可见重庆国有资产在制造业中的配置效率较低。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资源的配置上看,重庆主要分布在金属冶炼及原材料加工业、普通机械工业和化学及医药制造业;在信息产业制造、软件产业、生物医药及环保产业等领域,主要由非国有企业占据;就连量大面广、市场需求大的水泥及制品、饮料及食品都为非国有企业及外资企业主导。国有及国有控股与非国有企业共同支撑,重庆的第一大支柱产业汽车摩托车行业,但在行业内的整合度仍显不足,特别是在国内和世界市场竞争中尚未能形成同盟。在全球企业和国内企业并购浪潮中,市域内的集团型企业收购重组市内企业规模不大,国内大企业入驻重庆收购企业数量极少,跨国公司入驻重庆并购重庆企业成功案例不多。2002年我国汽车行业10大重组事件,在重庆没有一例,这与建设“西部汽车城”和“摩托车之都”的策划差距甚远。2003年,市计委举力支持一家上市公司收购市内制药企业,重组第二大药业集团,终因国企主管部门的不配合而未果。国内知名企业进入重庆收购市内企业及股的不乏其例,重庆重汽公司与德隆、湘火炬合资,綦江齿轮厂与长福、湘火炬合资,红岩弹簧与上海海欧合资,实现重汽资产重组,壮大重汽实力;青岛啤酒集团以占领重庆及西部市场为动机,收购垫江啤酒厂获得成功;腾辉水泥集团经过几年的投资、收购、重组,做大了重庆水泥产业。但被列为支柱产业和高技术先导产业的行业,在产业整合、企业并购重组共同提升市场竞争力方面比东部地区滞后太多。四、制造业的区域互补性不强,国际参与度差,进入世界制造业分工体系步履维艰全球经济一体化,国内市场国际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阻挡之潮流。关注国内“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都市圈和产业带,重庆应以制造业的振兴引领长江上游地区现代制造业产业带的整合,但重庆当今尚难以在多行业里担当西部制造业的领头羊。首先是重庆与成都、西安等城市的优势行业相差甚远,按相对竞争力系数排序前两位的产业对比,重庆是汽车摩托车、仪器仪表制造业;四川省是电子制造和重型机械制造业;贵州、云南两省都是烟草加工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陕西省是医药制造和印刷及记录媒介复制业,很显然,各省市间优势产业互补性不强。重庆在近期可能引领某些行业,但不能率头整个长江上游制造业。其次是长江上游以重庆为中心东至宜昌的整个三峡库区,西至成都、绵阳的成渝地区尚未形成完善的“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的城市群,产业集群化尚待时日。由此可见重庆制造业要在国内产业分工和区域经济格局中充当龙头尚有艰苦的路要走。重庆在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制造业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引进外资,提升了产业技术水平,扩大了产品出口,引入外国公司开展产业联盟,直至走向国外。我市摩托车行业的成功说明重庆制造业参与国际分工大有作为。但是近两年,重庆的出口总额呈下降趋势,出口额占全国的比重仅为0.44%;直接利用外资总额增长不大,2002年为2.8亿美元,占全国比重一直保持在0.5%左右。两项指标与东部沿海城市差距太大,也只相当于四川省的一半左右。出口额是辖区内制造企业生产,但外资利用额中有一半以上是投向非制造业。上世纪90年代,重庆制造业基本走完了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的阶段。摩托车行业在近五年中先后走上了产品进军国际市场的阶段,其他行业尽管有小批量产品出口,但在世界市场的占有率极低。当全球制造业广泛建立战略联盟阶段之后,我国东部一批企业开始与世界500强企业结成战略联盟(包括技术、供应、生产销售等方面合作),而重庆企业只有“长安福特、”“国际复合材料公司”算是初步建立起了国际战略联盟。情况表明,重庆制造业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很低。抓住机遇,加快重庆制造业振兴党的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我国老工业基地在新时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按照“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的总体要求,重庆应紧紧抓住21世纪头二十年这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集成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应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工业,做大先进制造业,实现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造现代产业基地,重振老工业基地雄风。一、在新的战略机遇期,重庆制造业振兴的新机遇一是新经济,全球经济一体化,加入WTO,世界制造业向中国转移,为制造业基础好的重庆带来了扩张的机遇。现代科技革命正推动着世界产业经济大规模的调整和重组,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明显,国际分工不断深化和扩大,世界资源在重新进行配置,并趋于合理化。发达国家正向知识密集型产业和知识经济迈进,而把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技术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世界制造中心向中国转移,中国的制造中心向中西部转移的趋势日益明显。重庆可以充分发挥制造产业方面的基础和潜力,加速传统工业和现代工业转换的进程。二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战略,使重庆工业特别是制造业有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党的十六大把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和老工业基地改造,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作为新时期经济建设、重振东北等老工业基地雄风,促进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明确提出:国家将在投资项目、税收政策、财政转移支付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就业政策、帮助国企改制解困、支持特色产业扩张等措施促进老工业基地振兴。重庆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和老工业基地,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中,为全市工业经济,特别是制造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国家在政策优惠、资金投入等方面的支持,为老工业基地改造和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三是国家举力推进工业化、信息化,为重庆高新技术先导产业快速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提供了高新技术支撑。国家推进新型工业化,从下一代互联网、第三代移动通信、数字电视、汽车电子、集成电路、软件产业发展和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等方面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从现代农业、资源增值转化、生物医药及新药、中药现代化、生物医学工程产业、新材料、数控机床、先进环保产业等重大专项上支持高技术成果产业化,将为重庆老工业基地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高技术改造传统工业,促进高技术成果转化及新兴产业的成长提供了物质技术支撑。四是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为重庆制造业体制和机制的创新提供了制度保障。决定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中,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将有力推动国有制造业改制,发展非国有制造业,形成混合所有制企业群体;建设统一开放的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这将为重庆充分发挥老工业基地的物质技术基础、拓展国内外市场,以优势制造业整合资源要素,引领长江上游产业集群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二、择优发展五大高技术产业,构建八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充分发挥较富足的自然资源、强大的工业物质技术基础和科技人才集聚的优势,坚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战略思想,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施“科教兴渝”、“工业兴市”战略;坚持实行“政府引导、市场导向、突出优势、集成创新”,把培育高技术产业和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有机结合起来。重点发展壮大以信息工程、生物工程、环保工程三大先导产业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全面改造提升以汽车摩托车、装备工业为主体的机器制造业、以天然气化工和医药化工为重点的化学品制造业和医药工业、以优质铝材和优质钢材为代表的金属材料工业三大支柱性产业,构建重庆现代制造业基地。(一)重点培育五大高技术产业重庆“十五”发展计划将信息产业、生物工程产业、环保产业定为三大先导产业。几年实践证明,重庆的选择与全国各省市雷同,在市场竞争中,除生物医药和新药这个领域外,信息产业、环保制造业重庆无明显优势,相反重庆的机电一体化产业和新材料产业却优势突出,进一步发展,应在五大产业中择优支持。1.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点,一是具有独特优势的光有源器件、光无源器件、光存储产品、光通信传输设备、红外摄像仪、专用扫描仪、光晶体材料、激光加工设备、激光医疗设备、工业断层扫描仪、激光陀螺和光机电一体化设备等。二是充分发挥我市在模拟集成电路和厚膜集成电路技术开发方面的优势,扩大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24所6英寸0.35微米模拟集成电路(A/D、D/A转换器、射频电路、电源电路)的规模化生产;支持川仪六厂厚膜集成电路扩大规模,拓展市场;不断增强重庆西南集成电路设计中心提升IC设计水平,增强开发能力。三是通信技术开发及设备制造。重点发展数字小微波通信系统、SCDMA无线环路系统、SDH光传输系列设备、宽带无线接入系统和微波综合接入系统等通信设备,支持扩大生产规模,开拓国内外市场。四是软件产业。开拓软件应用市场,引导软件企业针对老工业基地传统产业改造和信息化对软件的巨大需求,重点开发企业管理、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集成制造、客户关系管理、企业资源计划等企业信息化软件和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远程教育、金融管理、社会保障信息化等应用软件。有选择地开发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网络平台、开发平台、嵌入式系统、信息安全等基础软件和共性软件,争创品牌软件。2.生物工程及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一是生物医药及新药:重点抓好血卟啉及其制剂国家一类新药、卡维地洛片国家二类新药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和西南生物中试基地等项目的建设,形成能力、发挥示范效益。积极推进乙肝治疗疫苗、人幽门螺旋杆菌分子内质剂疫苗等生物医药科技成果产业化。重点支持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的治疗艾滋病、抗非典等传染型病毒新型药品研发生产。二是现代中药:重点依托太极集团现代中药GMP新基地建设和国家级现代中药产业化项目实施,树立中药品牌,做出全国示范。支持重庆华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做大青蒿种植及青蒿素复方制剂的生产;鼓励重庆中药研究院的技术创新和新药开发,扶植重庆(南川)药物种植研究所开发中药种植技术,构建重庆三峡库区优质中药材GAP基地。三是促进三峡库区优势资源增值转化:结合全市十个农业产业化百万工程的实施,重点抓好已初具规模天然香料、高效甘蓝型黄籽杂交油菜、优质柑桔、优质蘑芋、优质笋竹、合川PIC配套系猪及新荣昌猪系生猪、优质肉牛、蛋黄抗体等名、优、特资源和农产品良种的快繁速生、规模化种植或人工饲养,扩大深加工,做大、做强品牌,形成独具特色优质、高效的绿色产品基地、农产品加工业。3.环保工程及产业。发展两大重点领域:一是环保技术开发及装备制造:重点发展以燃煤电厂烟气脱硫、洁净燃煤技术及装置和城区燃煤锅炉改造为重点的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及装置产业化。做大城市生活污水和特种工业废水治理技术开发及装备和城市生活固体废弃物及工业垃圾处理技术开发及装备制造。扩大高效节能的天然气加气站系统、双(单)燃料发动机系统、高压贮气瓶等天然气汽车成套技术开发及装备的产业化、国产化规模。在上述领域中培育一批集环境技术开发、装备制造、环保工程设计、建设施工为一体的环保集团企业。二是资源综合利用:从我市工业重化结构的实际出发,重点抓好规模化利用粉煤灰、煤矸石制建筑砌块,脱硫石膏开发优质硫酸钾、装饰材料,污水厂污泥制肥料,铬渣无害化处理,废旧汽车综合加工处理,废旧塑料、橡胶轮胎回收处理等综合利用项目的实施。4.新材料产业。重点开发铝、镁合金材料。一是铝型材:依托西南铝加工厂在大型铝型材方面的开发生产能力,抓紧实施热连轧生产线改造,开发生产特大型铝型材、板材和铝箔等技术先进、国内需求量大、可替代进口的铝合金材料。重点发展国防和航天技术急需的新型铝合金材料、超大型铝基部件、增强铝板、箔材的国内市场优势,满足城市轨道交通、高速列车、汽车、摩托车和变电站建设的需求。依托丰富的铝矿资源,采用“选矿拜尔法”、“拜尔水化法”等国内外先进的冶炼及加工技术,不断改进工艺路线,做大矿电联产产业链,使重庆铝氧、电铝形成规模。为我市铝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原料,巩固西铝全国最大铝加工企业的优势地位。二是镁合金:利用科技部重大专项支持的条件,支持由隆鑫集团、西南铝加工厂、重庆大学等共同组建的产学研一体化的重庆镁业集团公司,开发镁合金新材料,并加快在我市汽车、摩托车行业及兵器、机械等行业的应用,扩大规模,形成全国镁合金材料及产品加工应用基地。5.机电一体化产业。重点发展四大领域:一是数控系统及其装备:利用重庆机床厂在数控齿轮机床、重庆科菲公司在车床精密主轴开发生产方面的优势,大规模开发生产高精度数控齿机、车床,开拓国内外市场,提高竞争能力。二是自动化智能化仪器仪表:充分发挥四联仪器仪表集团的科研开发、成套化生产的优势,重点开发生产现场总线智能仪器仪表及系统、虚拟式智能化仪器和交流变频调速器、智能分析仪、记录仪等智能仪表,为我国大中型化工、发电厂、电力网、冶金、环保、城市轨道交通、楼宇自动化等重大工程项目和提供自动化控制成套系统。三是微机电系统(MEMS):充分利用电子24、26、44所的技术开发和科研装备,联合四联集团、重大、自动化研究所、航空传感器研究所等高校、科研院所组建产学研一体化企业,开发微型光谱分析仪、真空微电子压力传感器、微石英陀螺、微光开关等产品,逐步做大规模,形成产业。四是汽车电子:结合重庆汽车产业发展的需求,开发汽车电子基础元器件,电子化总线、智能化汽车自控系统、卫星导航系统,CAD/CMS系统和集成制造系统。(二)创建八大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新型汽车及发动机产业基地。依托“长安福特”等骨干企业,采用国家标准和先进技术,开发新型轿车、轻型汽车、重型汽车等,并开发为汽车配套的汽车电子基础部件、电子化总线、智能化控制装置,争取在五年内形成总规模60万台、新型轿车16万台的生产规模,相应开发新型车用发动机,形成微型轿车型、轻型、重型的汽车发动机系列。构建产业集群化的“中国西部汽车城”新形象。生物医学工程产业基地。围绕国家计委启动生物医学工程产业专项的要求,发挥重庆优势,突出特色,重点发展具有原创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国际领先的高强度超声聚焦肿瘤治疗系统、红外热成像诊断仪、生物人工肝等高技术医疗器械等的生产规模化、市场国际化;加快人工皮肤、医用导管等生物医学材料的产业化;开发生产激光治疗仪系统,配合光动力治疗做大产业规模,使之尽快成为重庆生物医学工程产业基地的支撑。创造优越环境,不断整合人才、技术、资本,形成有利于生物医学工程长远发展的内在机制,促进具有较强市场竞争能力的企业成长和快速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其功能定位是生物医药和新药研发中心及产业化基地。以生物医药及新药中间试验、工业性试验和规模化生产为基本方向,建立技术一流、装备先进、服务优良的西南生物医药中试基地,形成西部生物医药开发扩大中试的公共平台;吸引国内外企业和医药技术持有者进入基地,研发生产基因类、蛋白质类新药。在重庆北部新区建设重庆医药产业园区已引进一批现代医药企业。基地重点企业:重庆太极集团、重庆华新制造、重庆华立制药、重庆华创制药、重庆华帮制药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依托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在整合24、26、44三个电子研究所的基础上,创建中电科技重庆电子研究院,实施体制创新,支持技术创新,促进微电子、光电子科研成果产业化。先期开发生产60.35m模拟集成电路,在北部新区建设中电科技(重庆)IT产业园。支持中国普天集团、爱立信重庆公司VT斯达康等骨干企业充分利用重庆在通信技术优势和产业基础,研究开发、规模化生产数字微波、集群通信、光纤通信网络设备和终端产品,扩大SCDMA、小灵通等通信系统和通信终端生产规模。使重庆逐步成为具有特色的电子、通信产品及设备研发生产基地。智能化、数字化、自动控制仪器仪表基地。依托四联集团、华渝电气仪表总厂和重庆大学、工业自动化所的技术优势和产业基地,促进产业资源整合,加速培育自动化仪器仪表新兴产业链条,壮大新型仪器仪表产业规模,不断提高全市仪器仪表行业的产业聚集度,建成我国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控制仪器仪表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为我国现代装备工业发展和工业自动化提供自动化控制成套系统。铝镁合金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开发铝、镁等轻型金属资源,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培育新兴产业。主要依托西南铝业、重庆镁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扩大优质铝型材和新型镁合金产业化项目的实施;促进、铝镁合金行业的人才、科技等资源的聚集,形成产业发展的整体合力,培育产业发展后劲。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轻型金属新材料研发及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西部天然气化工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基地。充分利用重庆地区数千亿立方米储量的天然气资源,要按照培育特色产业基地的发展要求,建设重庆长寿天然气化工园区。扩大与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中石化等国内骨干企业的合作,通过引进国外投资者和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性开发天然气制乙炔、甲醇、醋酸、氢氰酸等天然气化工系列产品。当前重点抓好川维厂天然气制甲醇、制乙炔项目,杨子乙酰公司的醋酸及醋酸脂等系列产品扩建项目,争取在“十五”期末,初步构建起西部天然化工产业基地的框架,形成我国天然气资源就地增值转化和天然气化工产品辐射全国的示范。国家环保产业基地。2000年国家环保总局批准设立国家环保产业重庆基地。经过三年的发展,重庆已初步构建起以燃煤电厂烟气脱硫,城市生活污水、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废液和废渣处理,天然气洁净汽车等为代表的技术开发、设备成套的环保装备制造业体系;以设计、施工、设备制造、安装调试运营一体化的环保工程化体系和环保服务体系。进一步发展要提高环保工程优化设计、创新工艺技术、壮大装备、优化玻保服务,树立国家级环保产业基地的形象。三、广泛采用以信息技术为重点的高新技术改造提升支柱型产业(一)应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用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等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重点是要加快信息技术在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和市场营销中的推广应用,建立企业信息应用系统,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在产品设计与制造信息化方面:全面普及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大力推广应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将机械工程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和信息技术进行系统集成,并对生产全过程中的人员、技术、设备和经营管理等要素进行有机整合,提高运行效率。广泛采用先进设计手段和生产装备,提高产品技术水平,增加产品使用功能。在企业管理信息化方面:要建立以产品数据库为特征的技术准备子系统,并为其他系统运行提供信息支持。重点建设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IS)、制造资源计划(MRP/MRP)和企业资源规划(ERP)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以及网络化分销管理系统(ASP)。“十五”期间,全市汽车(摩托车)、机械、化工、医药、食品等制造行业的企业应普遍实现信息化改造提升。(二)用高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支柱产业汽车摩托车行业。以重庆卡福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重庆集诚汽车电子有限公司、中国四联仪器仪表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巴山仪器表等企业为骨干,发挥我市电子信息类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力量,大力引进通用、福特、日本电装等国的跨国公司的先进技术,通过机械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车用零部件生产企业与嵌入式软件研发单位的联合,本地优惠的产业政策与国外资本与技术的结合,迅速发展与我市支柱产业汽车、摩托车产品相配套的汽车电子和新型零部件,提升总线和整车的档次。积极推进天然气汽车、电动汽车和电动摩托车、高性能城市大客车的开发和应用。加快北部新区规划建设长安福特汽车城。引导聚集形成新型汽车技术开发、设备及整机制造等功能,通过合资开展轿车设计、试验和生产示范,扩大长安福特汽车生产规模,全面带动重庆汽车产业发展。装备制造业。依托装备制造业的雄厚基础,积极引进国外资金和先进技术,集中力量发展大型输变电成套设备、中小水力发电设备;扩大数控齿轮机床和高精密主轴数控车床的规模化生产,提升我国工作母机的技术水平和交通;努力提高重庆大型制冷设备、大型风机、工程机械、港口装卸作业机械、水上交通机械等装备的性能价格比,做大国内市场;发挥我市几大汽车、摩托车汽油发动机和船用柴油机生产企业的技术优势和产业基础,支持美国百力通公司等国外同行领先企业,重点开发水汽、油汽、单缸多气门、多缸多气门、电喷摩托车汽油发动机,以及新型轻型车、轿车发动机和船用大型柴油机,以满足我市汽车、摩托车工业发展需要,同时为国际、国内市场提供大批商用发动机,建成我国发动机制造基地。食品工业。围绕农业产业化和农副产品深加工,广泛采用生物发酵技术、酶工程技术、生物保鲜技术、生物降解技术、理化活性技术,开发新型绿色食品,形成特色,做大规模。采用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等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不断提高农产品加工的技术水平,提高产品附加值。重点推进大米、乳品、柑橘、葛根、魔芋、玉米(L-乳酸)、马铃薯等深加工项目加快实施。建筑材料工业。重点支持重庆腾辉公司重庆拉法基公司采用窑外分解干法生产工艺,改造现有水泥行业,形成年产优质水泥1000万吨规模;支持重庆四维建陶公司,引进先进的涂釉技术和焙烧工艺,开发生产高档卫生洁具,形成100万套以上生产能力,扩大国内销售,增加出口。国际复合材料公司通过国际合作的成功,大大提高了重庆无碱玻璃纤维品牌形象,进一步采用新工艺规模化开发生产占领国际市场。(三)支持军事装备制造业上水平重庆在自动兵器、军用船舶、军用通信设备制造等国防工业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其中兵器工业在我市国防工业中占有主导地位,有30多家企事业单位,组成了以枪械、枪弹、火炮、炮弹、战车等产品为主的常规兵器研制生产体系,是我市工业经济的骨干行业。要充分发挥重庆兵器工业和军用通信工业的优势,瞄准高新技术,研制、开发、生产现代军事装备,提高武器装备的科研综合生产能力。一是应利用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光电技术、信息技术、精密测量测试技术等,创新设计近战利器自动枪械、火炮。二是应用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光电、激光、先进制造等技术,创新设计,研究开发新一代陆战装甲战车和越野战车。三是应用光电技术、智能材料技术开发CCD系列产品,设计制造夜视系统,开发生产电子、微波、激光和光制导武器关键部件及成套系统。四是应用微波技术、GPS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空间和水下激光通信技术、数字化技术、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信息安全技术,攻克信息保护、隐患发现、安全反应等关键技术,创新设计、开发战地集群通信系统。努力引领长江上游制造产业带重庆作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定位,应是我国现代制造业中心,长江上游地区制造业集群的龙头。按照“核心区增长极产业带”的产业分布格局,重庆制造业振兴,不仅是重庆产业兴,也是长江上游产业兴。一、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快建设以北部新区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核心区以北部新区为核心、南坪经济技术开发区、二郎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沙区大学科技园区组合成为重庆高技术产业、现代装备工业聚集区,是重庆现代工业基地的核心区。到2010年其工业产值达到1500亿元,实现再造一个重庆工业的目标。(一)在北部新区构造一个新兴现代制造业基地按照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基础的现代化产业基地、对外开放的前沿重点、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的功能定位,在该区域重点是构建光电产业园区、软件产业园区、生物医学工程产业园区、生物医药及新药园区、环保产业园区、新型汽车工业园区和出口加工区。并依托园区开展招商引资,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实施特殊的优惠政策,形成宽松的投资环境,整合在渝科技、人才、产业基础资源优势入园发展,引进国内外投资者,聚集产业发展要素,做大产业,做强企业,形成规模。通过5年建设,力争建成具有良好发展空间、技术水平一流、独具特色的新型重庆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软件产业基地、环保产业基地、生物医学工程产业基地、现代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中国西部汽车名城,并不断创造条件,积极争取将这些产业基地建成国家级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批准的重庆出口加工区实行特殊通关许可和优惠政策,创造条件建成保税区。通过园区发展壮大形成若干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带动新区产业规模成倍增长,最终实现建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基础的现代化产业基地的目标。(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石桥铺和二郎新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坪)可持续发展的要继续发挥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等优势,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壮大现有产业规模,孵化培育更多新的经济增长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要在现有高新技术产业格局的基础上,突出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生物生化孵化园、软件产业孵化园和风险投资中心的功能;在二郎新区规划建设以信息产业、生物工程产业、工程化医疗设备和机电一体化产业为主的高技术孵化园和产业园。经济技术开发区要在现有产业基础上,突出外商投资产业示范区和光电技术研发基地的功能,加快区内国企改革和科研体制改革,促进区内光电技术成果、集成电路设计技术的转化、扩散,形成产业规模。支持区内信息企业、光电企业和现代医药企业成长壮大。(三)在北碚区布局建设以四联仪器仪表集团为骨干的智能化、数字化、自动控制仪器仪表基地依托中国四联集团和华渝电气仪表总厂的产业基础优势和技术、人才优势,整合重庆大学、西南师范大学、自动化所、国家仪表功能材料工程研究中心的技术开发和工程化技术集成优势,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仪器仪表产品,培育一批具有较高创新能力的企业,建成西部乃至中国的智能化、数字化、自动控制仪器仪表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出口加工基地,再造重庆作为我国仪器仪表生产基地的良好形象。二、依托主城区制造业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发挥产业集中的优势,提高重庆一小时经济圈的产业集群度构建长江上游现代制造业中心,单靠原有的高新区、经开区和在建的北部新区的力量仍显得单薄,必须由核心区向周边进行产业拓展。其拓展区是以主城中心结点向外辐射1小时车程的沿长江干流、高速公路、快速铁路展开布局的“一小时经济圈”。(一)制造业东扩,构建长寿天然气化工基地和涪陵制造业基地长寿天然气化工基地。重点开发规模生产乙炔系列、醋酸系列、甲醇系列的天然气化工产品;从基础科研抓起,结合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开发天然气制合成油工艺,逐步形成规模生产。涪陵制造业基地。重点发展以太极集团为龙头的现代中药产业链;以建峰化工、涪陵化工为龙头的合成氨、磷钾复合肥产业链;以涪陵烟厂为龙头的中高档卷烟产业链;以金蒂集团为代表的麻纺织产业链;以涪陵建陶、朝华科技为龙头的新型建材产业链。构建长江上游重庆制造业次中心。(二)制造业西拓,构建永川、双桥和江津三大制造业次中心永川制造业。重点发展通用机器制造、天然气制氰氢酸系列、生物医药及新药、绿色食品系列,形成渝西制造中心。双桥重汽制造。依托重庆重型汽车公司的技术、人才和装备实力,扩大与德隆、湘火炬等外部企业的合资重组,做大做强重型汽车,发展为之配套的汽车零部件和总成,树立中国西部重型汽车生产基地形象。江津制造中心。重点发展大型柴油发动机及配套总成、军用被服工业、新型卫生洁具、大型火电工业、新型建材工业(水泥、墙面砖)等,构建长江上游重庆制造业次中心。(三)制造业北展,构建重庆(合川)制造业次中心重点发展优势农、牧产品深加工、轻工纺织品制造、建筑材料(水泥及新型建材),乘势发展电力工业(大型火电和中型水电),形成重庆制造业北部次中心。三、重庆制造业沿长江向东向西跨区域拓展,引领长江上游制造业产业带重庆作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首先是制造业中心,才能带动流域经济要素的集结与扩散。历史形成的沿江生产力布局、新交通干线建成后的沿线产业空间拓展,已为长江上游制造业集群奠定了基础。新时期、新经济格局,将进一步促成制造业在三峡库区、长江上游地区这个特定的地域城市中集结,形成产业相互关联、企业间既竞争又联合、企业与科研中介机构紧密合作、专业供应商与服务商分享服务收益的产业集群。(一)重庆制造业沿长江东进宜昌,形成三峡库区制造业集群带三峡工程的建设和三峡库区的形成,将重庆宜昌700公里的水域和城市(镇)结成一体,形成产业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优质清洁能源的互供,促成三峡库区经济的一体化。三峡工程发电西送重庆和渝东天然气东输宜昌,为库首、库尾两大城市和库中涪陵、万州、云阳等中等城市的制造业发展提供了足够的清洁能源,其产业的发展互补性增强。三峡库区生态建设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成为三峡库区产业带发展的共同推进器。中央政府支持三峡库区退耕还林、水土保持、水环境治理、地质灾害防治,库区地方政府共同承担建设保护,形成库区联合行动,带动相关产业和制造业发展。解决三峡库区产业空心化问题,将对库区制造产业带的形成起重要作用。重庆作为长江上游的制造业中心,其主导产业汽车摩托车、天然气化工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将向东部库区扩散,制造业的大量基础元器件、产品零部件、专用原辅料(含包装纸制品等)将向三峡库区转移;加上中央政府为支持库区解决产业空心化问题而启动的产业政策支持、重点项目资金配置、特殊税费优惠等必将加快库区制造业发展。重庆制造业引领三峡库区制造业快速发展也是重庆完成“大城市带大农村”的重要任务。(二)重庆制造业沿长江、成渝交通干线西拓,与成都、绵阳的优势制造业整合,做大成渝产业带重庆产业西与成都地区城市的产业具有较强的互补性、配套性。历史形成的成渝两地的产业分工合理,产业融合度较高。从制造业发展趋势看,西部地区优势产业向成都重庆一线集结。重庆汽车摩托车制造业引领成渝地区的汽摩配套工业和车用原材料工业;重庆的机械装备和自动化、智能化仪器仪表工业引领成渝地区特别是绵阳地区的重型机械制造;重庆的天然气化工与川西(川天化、泸天化)云贵(云天化、赤天化)的天然气在产业布局上合理分布,引领全国天然气化学品制造业;成(都)绵(阳)地区的电子工业特别是长虹品牌(数码电子)弥补了重庆地区工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地产公司关于优化合同审批流程的通知
- 约分教学设计
- 《加强授权管理技巧》课件
- 快速跑教学设计
- 2025委托制作光盘的合同书范文
- 上海一年级上试卷及答案
- 浙江国企招聘2025金华市数字红人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招聘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家庭装修合同范本2
- 2025年委托加工产品合同模板
- 肥料施用与农业生产效率考核试卷
- Unit 9 Active learning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英语北师大版(2019)必修第三册
- 渔场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 2025年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测试卷
- 《食源性病原体》课件
- (中等生篇)2025年高考备考高中历史个性化分层教辅之宋元时期
- 《药品泡罩包装应用指南(征求意见稿)》
- Unit 6 Beautiful landscapes Integration 说课稿 -2024-2025学年译林版英语七年级下册001
- 2025年国家电投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GB 17681-2024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技术规范
- 安踏新媒体营销案例分析
- 2024-2024年上海市高考英语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