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专业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教学指导书.doc_第1页
材料专业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教学指导书.doc_第2页
材料专业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教学指导书.doc_第3页
材料专业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教学指导书.doc_第4页
材料专业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教学指导书.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车刀角度测量一、实验目的1 加深对车刀角度标注方法的理解。2 掌握万能角度尺的使用方法。3 了解车刀几何角度对加工质量的影响。二、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1 万能角度尺2 外圆车刀三、掌握要点了解车刀的结构,加深对车刀几何角度的理解,了解刀具的几何角度在加工中的作用。车刀的种类很多,结构也有所不同。车刀的基本角度:前角o后角o 主偏角r 副偏角r刃倾角s 刀尖角r 刀具的几何角度在加工中的作用(1) 前角的作用:影响刃口的锋利程度、切削力的大小与切屑变形的大小及刀头强度等。(2) 后角的作用:减少后刀面与工件表面之间的摩擦,也影响车刀强度和锋利程度等。(3) 主偏角的作用:主要影响车刀的散热条件、切削分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变化等。(4) 副偏角的作用:主要减少副刀刃与工件已加工表面的摩擦,影响工件的表面加工质量及车刀的强度。(5) 刃倾角的作用:主要是控制排屑方向和影响刀头的强度。 正值刃倾角(+s):刀尖位于主切削刃的最高点时。 负值刃倾角(s):刀尖位于主切削刃的最低点时。 零值刃倾角(s=0):当主切削刃和基面平行时。(6) 刀尖角的作用:影响刀尖的强度和散热性能。(7) 楔角的作用:影响刀头的强度。在我们了解了刀具几何角度的作用后,再了解一下几何角度的选择(1) 前角的选择:常用值 o535 车削脆性材料或硬度较高的材料,选较小前角; 粗加工时应选较小前角; 车刀材料的强度、韧性较差,前角取小值。(2) 后角的选择:常用值 o=512 车削脆性材料或硬度较高的材料,选较小后角; 粗加工时应选较小后角; 车刀材料的强度、韧性较差,后角取小值。(3) 主偏角的选择:常用值 45、75、90 工件刚性差,应选较大的主偏角。 加工阶台轴类的工件,取r90。 车削硬度较高的工件,选较小的主偏角。(4) 副偏角的选择:一般取r=68。精车时副偏角选稍小些。(5) 刃倾角的选择: 车削一般工件,则取s=0 粗加工和断续切削时,取负值s。 精车时,取正值s。三点注意事项:(1) 任何车刀角度的选择必须遵循选择原则。(2) 工作过程中,车刀不能磨负后角。(3) 车刀主偏角永远为正值。四、实验内容1. 绘制车刀图。2. 在基面Pr内测量主偏角Kr、副偏角Kr3. 在主剖面Po内测量前角o、后角o4. 在切削平面Ps内测量刃倾角s:5. 测量刀尖角r。6. 记录测量数据。五、心得体会二、表面粗糙度测量一、实验目的1 了解用光切显微镜测量表面粗糙度的原理和方法。2 加深对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Rz的理解。二、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1 光切显微镜测量2 工件。三、掌握要点1 学会使用光切显微镜。2 理解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Rz。3 掌握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方法。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z是在取样长度内,从平行于轮廓中线m的任意一条线算起,到被测轮廓的五个最高点(峰)和五个最低点(谷)之间的平均长度,即光切显微镜能测量0.880m的表面粗糙度的Rz值。光切显微镜的外形如图下图,底座、工作台、立柱、升降螺帽、升降手柄、可调视度目镜、可调“”字线千分尺筒、横向移动千分尺、(一般仪器调好后,是不允许动的)、被测量件。 四、实验内容1 根据被测工件表面粗糙度的要求,按国家标准GB1013183的规定选取。取样长度和评定长度n。根据被测件的表面粗糙度要求,选取合适的物镜组,装在照明镜管和观察镜管下端。此项工作在实验课前由教师准备好。2 测量Rz值:目镜里面视场中央有绿色光带,且有一边缘较为更清晰,内有十字瞄准线,如果看不清十字线,可调目镜左右旋转直到看清晰为止。这是因为每个人的视力不一样。用水平“”字线在取样长度范围内依次测量五个最大轮廓高峰和五个最大的谷底深度。从水平线向右边观察:整数是从45度斜线数值中0-8读取。小数是从图所示的千分尺分度筒上的刻度中读取。测量完后,计算相应的Rz值取评定长度内测得的几个z值的平均作为测量结果。测量时应注意测得轮廓高峰值要大于测量谷深值,否则要重新测量。按下式计算出不平度十点高度z: 五、测量与处理数据 目镜套筒分度值的选择:物镜放大倍数7143060视场直径mm2.51.30.60.3测量范围Rzm8010203.26.31.63.20.8目镜套筒分度值E1.260.630.2940.145仪器参数:仪器型号及名称: 9J光切显微镜仪器测量范围(m)z=180m物镜放大倍数 V=7系数E =1.26被测零件表面粗糙度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