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英译的翻译显化_陈吉荣.pdf_第1页
论文摘要英译的翻译显化_陈吉荣.pdf_第2页
论文摘要英译的翻译显化_陈吉荣.pdf_第3页
论文摘要英译的翻译显化_陈吉荣.pd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 年 3 月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Mar 2012 第 20 卷第1 期Journal of Xi 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Vol 20 No 1 论文摘要英译的翻译显化 陈吉荣 赵永青 辽宁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29 大连外国语学院 英语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02 摘要 现有论文摘要研究有两个突出特点 一是突出英译技巧 二是重视分析策略 摘要英译认知视角的研究尚不 多见 以翻译显化理论为背景 对比 100 篇英文原创摘要和 100 篇中文英译摘要的特征 再进一步分析 10 篇中英文 摘要实例 有利于揭示论文摘要英译的语言共性显化和非共性显化 对比研究表明 英译摘要显化现象明显 特别表 现在指示词 连接词和第一人称代词等方面 这一研究结果修补了 Blum Kulka 的显化假设 将内容显化和词汇密度 也纳入到翻译显化研究之中 进一步分析研究表明 摘要显化有内在于翻译过程本身的显化 也有因为语用目的等的 外在显化 因此 摘要英译研究可为翻译显化的分层研究提供理据 关键词 摘要 英译 显化 中图分类号 H05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9876 2012 01 0122 04 Abstract Two features are prominent in current studies of research paper abstracts one is the highlighting of English transla tion skills and the other is the emphasis of strategy analysis However studies of research paper abstracts in cognitive aspects are few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backgrounds of translation explicitation this study compares 100 pieces of English abstracts with 100 pieces of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abstracts and analyzes 20 Chinese abstracts and their English translations and the results have helped to reveal universal explicitation and non universal explicitation The comparison indicates that ex plicitation is obvious i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abstracts especially manifesting in directives connectives and first person pro nouns The results of comparison compensate the explicitation hypothesis of Blum Kulka and put content expliciation and lexi cal densities into the studies of translation explicitation Further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e explicitation in abstract translation in volves both translation inherent explicitation and extra explicitation for the pragmatic purposes Thus it provides evidence for stratifying studies of translation explicitation Key words abstract English translation explicitation 1 引言 近30 年来的论文摘要英译研究涉及很多方面 如摘要 英译策略研究 张建平 2007 摘要英译规范研究 于新松 2007 摘要英译技巧研究 王高生 2005 摘要英译错误分 析研究 段平 2002 摘要英译分类研究 刘向红 2001 鞠玉 梅 2004 国外还有部分以英语为基础的多语种摘要特点 比较研究 Molino 2010 不过 摘要英译在认知意识层次 的问题尚未涉及 本文将从翻译显化的理论视角 探讨摘 要英译过程中译者的认知过程 2 翻译显化的理论背景 翻译显化理论最早是在语言学领域出现后来被成功运 用于翻译研究 Explicitation 即显化的概念是由 Vinay Darbelnet 提出的 指对原语中暗含的 但可以从上下文中推 导出的信息在译语中加以明示 20 世纪80 年代 Blum Kul ka 系统研究了显化现象 提出了著名的显化假设 即显化可 能是翻译文本和二语习得等语言中介活动中具普遍性的策 略 胡显耀 2011 57 S guinot 对 Blum Kulka 的显化定义 提出质疑 认为 Blum Kulka 的解释混淆了解决语言问题的 某些策略 S guinot 提出了自己的显化定义 显化在翻译 中的语境应为 在两种语言中有一个译文 不能用结构差 异 文体差异或修辞差异来解释 换言之 应有一个不够显 性 不够精密 待修改并可以精确修改的文本 而这种准确 性的选择是由翻译过程的本质而引起的 1988 108 Baumgarten 还指出在研究翻译显化时应研究 显性 ex plicitness 和 显化 explicitation 两个词 因为语言学导向 的翻译研究通常使用 显性 一词 而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 导向的研究倾向于使用 显化 一词 他认为这两方面研究 都很重要 一方面 显性研究可探讨语言结构表面的词汇 与语法 另一方面 语言显化中使用的术语可衡量两种表达 可比变量的不同 2008 179 综上所述 翻译显化表现在语言形式方面可以理解为 译文语言比使用此种译入语作为自然语言写作更加突显语 法 词法 句法和篇章等层面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或者阐释 性 更注重读者的阅读期待 本文拟用 100 篇英文摘要和 100 篇中文论文的英译摘要做比较研究 从翻译显化的视角 解释译者的认知本质 这 100 篇英文摘要出自 SSCI 期刊 221 Linguistics 笔者按照更新时间降序排列依次取100 篇 但由 于其中不带摘要的论文有23 篇 序号分别为 12 13 14 20 21 28 29 30 53 54 59 60 61 80 84 94 101 108 109 110 117 118 119 所以 实际上选取到序号排列为 123 的论文 这些论文作者所在的国家和地区排名前 6 位的情况分别 为 第一位美国 占17 第二位荷兰 占14 第三位比例 时 占10 第四位英国 占8 并列第四位德国 占8 第 六位加拿大 占5 这些国家多是英语作为本族语或官方 语言的国家 100 篇摘要英译选自中国大陆出版的语言学 期刊 现代外语 也是按照更新时间降序排列依次取 100 篇摘要的英译文 由于 现代外语 每期有一定数量的会议 信息 编者按语和书评等不带英译摘要的内容 将这一部分 内容除去 最后按顺序选取到 140 号 在两种英文摘要的 对比研究之后 本研究拟分析摘要的跨语言表达差异 详细 分析中文摘要和英译摘要的长度特点 以及翻译过程中显 化的原因 3 基于英文原创摘要与英译摘要比较的翻译显化 本文选取了英语本族语国家出版的语言学期刊和中国 大陆出版的研究国外语言学的期刊作为比较项 因为这两 种期刊在研究内容上比较接近 在英文摘要里 不论是否是 英译 有很多相似之处 如在语言研究的理论背景 研究方 法 研究目的等方面有某些共同点 理论术语的使用上也存 在共性 但数据分析表明 英译摘要显化现象明显 特别是 在指示词 连接词和第一人称代词方面差异明显 如表1 所 示 表1 100 篇英文原创摘要与英译摘要词汇频率比较 英文原创摘要英译中文摘要 This paper0 06 0 30 The paper0 04 0 07 This article0 36 0 04 This study0 04 0 19 And3 65 4 10 I we our0 14 0 05 没有 I 的用法 从指示代词来看 英文原创摘要中 this article 的用法 高于英译中文摘要 两者之差高达32 点 而英文中 this pa per the paper 和 this study 的使用频率低于英译中文摘要 分别低于24 点 3 点和15 点 这些词语的选择频率高低体 现出译者的翻译偏好 表明译者的认知取向 结合具体选 词来看 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对 article 的解释是 a piece of writing about a particular subject in a newspaper or maga zine 对 paper 的解释则是 a piece of writing or a talk on a particular subject by someone who has made a study of it 在 这两个词语中 paper 的解释更加学术化 英译文中该词使 用的频率高 译者更多地使用这一词语 这可看作摘要翻译 学术显化的一个表现 对于 this study 的用法 也是译文使 用的频率更高 也表明了译者的翻译认知显化 就衔接词来看 英文原创摘要中 and 的使用低于英译 摘要中 and 的使用 前者比后者低0 45 点 刘玉梅研究过 英汉语篇语料分析 特别关注衔接显化 语域与语篇连贯 她的语料分析表明 英语科技文本内用于衔接的连接词语 占8 1 而汉语科技文本内用于衔接的连接词语只占 0 92 2002 131 两者之差为 英语 汉语7 18 点 本研究 结果表明 在英语原创摘要和英译摘要的比较中 英语 英 译0 45 点 出现这种差别 原因是汉语摘要在英译过程中 显化了英语语法 这是英语衔接显化与语篇连贯的结果 就人称代词来看 英文摘要中第一人称单复数形式都 有体现 占摘要总字数的0 14 其中第一人称单数形式占 0 07 而英译中文摘要中第一人称只有复数形式 没有单 数形式 复数第一人称所占摘要总字数的比例为 0 05 两者所占的比例都不大 说明论文摘要的客观性要求对第 一人称使用的约束 但前者总体上比后者高出9 个点 则表 现出英译在语法方面的约束性更强 更强调准确和客观 西方研究者研究原创文本和翻译文本时曾指出 翻译 文本比原创文本长 因为译者增加了解释和注释 特别是 Blum Kulka 1986 19 最早指出 译者的阐释过程可能会导 致译文比原文长 这种冗余可以由译本中衔接显化的水平 来验证 由显化假设来阐释 但本研究的结果正好相反 英译中文摘要的平均长度要少于英文原创摘要 详情如表2 所示 表2 100 篇英文原创摘要与英译摘要字数比较 摘要总字数平均每篇摘要字数 100 篇原创 17103171 03 100 篇英译 13388133 88 由表2 可见 英译文的长度小于英文原创摘要 平均数 差值37 15 因为西方研究者的语料分析不包括摘要 特别 是贝克采集的语料多来自英语原创文学作品和英译文学作 品 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参数很多 典故 习语 背景等都需要 解释或者注释 所以英译文本往往长于原创文本 但本文 研究是摘要的原创与英译 摘要在写作上的要求是 将个人 学术观点建立在客观性的基础上 这是符合社会标准的写 作要求 这种客观性可使观点具有说服力 Molino 2010 87 英译摘要中回指文本的程度降低 主要突显数据或方 法的解释 使得摘要的内容更为精炼和简洁 这种做法虽然 在形式上不完全符合语法显化的通常做法 但却在内容上 做到了翻译显化 本研究验证了 S guinot 1988 106 的观 点 Blum Kulka 的显化概念过于狭窄 显化不仅仅意味着 译文比原文长 有时候情况正好相反 笔者进一步比较还发现 尽管英文原创摘要比英译摘 要长 但其平均句长的比较正好相反 详情见表3 表3 100 篇英文原创摘要与英译摘要平均句长比较 摘要长度总字数句子总数平均句长 100 篇原创17103 77022 21 100 篇英译13388 50826 35 英译摘要的平均句长比原创英文摘要平均句长多4 14 321 字 这与两种摘要中不同的人际策略有关 也与两种摘要中 不同的学术期望差异及具体文本的学术干预程度相关 这 一差异反映了翻译显化的另一层功能 可以反映学科文化 与国别语言之间的复杂关系 这一研究结果也间接证明了 Hansen Schirra 等的发现 从源语到目标语的词汇密度的 增加可能是由于翻译过程本身产生的 2007 225 此外 英译文研究内容细节上的差异可能是产生平均句长差异的 一个原因 但英译文更加注重摘要写作规范也是一个原因 这一点通过摘要的中文原文和英译文之间的比较会更明 显 4 基于英译摘要与中文原文比较的翻译显化 本文顺序选取 现代外语 前 10 篇的中文摘要及其英 译 做详细的长度比较分析 研究标明 英译文长度均短于 中文原文 详情见表4 所示 表4 10 篇中文摘要与其英译文长度比较 序号中文字数英译字数序号中文字数英译字数 11967811181134 227613312254121 321313013169116 415515714191135 51939515255135 627013116203139 727412317179120 830812718177125 921014419232177 1025612820183131 总计中文字数4375英译字数2579 平均中文字数218 75英译字数128 95 前10 篇摘要中 只有第4 篇的中文摘要比其英译摘要 少2 个字 其余19 篇摘要中文摘要都比其英译文长 平均长 出89 8 个字 这种差异一方面产生于语言构建方式的不 同 因为中文是字本位的语言 字本身没有时体标记 需要 借助其他的字如 了 着 已经 等来表明时体 而英文 本身是标记性语言 动词本身可通过屈折形式变化来表明 时体 摘要写作在论述研究背景 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等 时都会体现出时体特点 如简述前人研究成果的过去时体 再如为避免过多使用人称代词而采用的被动语态等 这样 的表达发生在英文中很容易通过改变动词词尾来体现 但 在中文中就需要逐个汉字来突显 不仅是中文和英文之间存在摘要长度的差异 德语摘 要与其英译文相比也是原文长于译文 Busch Lauer 1995 774 775 的研究表明 德语多使用复杂句和长句 而英文摘 要多使用简洁的短句 西班牙语摘要与英文摘要在表述研 究结果和切入作者研究视角方面也存在差异 但英语摘要 作为国际学术规范一致得到研究者认同 语言本身的标记差异和表达习惯的不同在摘要英译中 的表现 可以看作是一种翻译过程本身自然向国际性规范 的显化 这种显化是内在于翻译过程的 此外 还有一种翻 译显化 下面以排在前两位的摘要为例来具体说明 例 1 原文 本文作者根据对计算语言学中战略转移的分析 后指出 传统语言学的方法正面临着经验主义的严峻挑战 一种新的 基于语料库 的研究方式或者 数据驱动 的研究 方式将逐渐地代替传统的依靠 内省 和 诱导 的研究方 式 但是 这种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方式或者语料库驱动的 研究方式离不开语言学家对于语言现象的 洞察力 我们 决不能忽视理性思维的重要作用 把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 结合起来 是当前语言学战略转移的正确方向 译文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trategic transit of con temporary linguistics After the analysis of the strategic transit in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it is evidenced that traditional lin guistics is facing serious challenges from empiricism and the introspection or elicitation approaches will be gradually re placed by the corpus based or corpus driven approach but deep insights into language phenomena and rational think ing are both necessary The combination of rationalism and empiricism shows the strategic transit in contemporary linguis tics 解析 中文摘要中明确指出的 作者 一词在英文中没 有译出 我们决不能忽视理性思维的重要作用 这个句子 符合中文读者的阅读期待 表达作者对所持观点的恳切态 度 起到了强调的作用 为了体现英文摘要的客观性国际 规范 译者在译文里分别用 This paper 和非人称主语对上述 两处加以英译显化 这种显化如 Baumgarten 2008 198 所 说 受到目标语受众的交际传统与文体规范所激发 而不 是翻译过程所固有的 例 2 原文 英语中包含两个或多个量词的句子通常会有两 种或多种解读 在管辖与约束理论框架内 一般的解决方 案是将所有量词都提升至逻辑式中相应的辖域位置 并对 提升后遗留在原位的语迹进行约束而得到相应的解读 该 方案存在两个问题 第一 更多的语言事实证明 量词句的 歧义问题并不能单纯地依靠量词提升来解决 第二 将所有 量词都提升至逻辑式中相应辖域位置的做法有违经济原 则 为了解决以上两个问题 文章在经济原则的指导下对 传统的量词提升做出了限制 即量词提升不得跨越另一量 词提升的落点 该制约条件一方面简化了量词歧义解读的 步骤 另一方面又解决了传统量词提升理论解决不了的歧 义过多问题 译文 English sentences with two or more quantifiers may have two or more interpretations In the framework of Govern ment and Binding Theory one solution is to raise the quantifi ers to the respective positions and the traces of those moved quantifiers are governed respectively However there are two problems First it has been proved that the ambiguity of many quantified sentences cannot be solved by QR Second raising the quantifiers violates the principle of economy Thus the 421 study proposes a constraint on QR the raising of a quantifier cannot cross the landing site of another quantifier The con straint simplifies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moved quantifiers and explains the over generation of the ambiguity which remains a problem for the traditional QR theory 解析 中文摘要中加下划线的部分在英译中有很大变 化 汉语的重复性 回指性和增加概括性解释的特点在英文 中被简洁性代替 如用 thus 来翻译 为了解决以上两个问 题 用 and 来翻译 一方面 另一方面 这种变化显化了 不同语言对作者及其读者关系的不同定位 在摘要字数和 读者期待方面都有不同 正如 Steiner 2001 11 所言 翻 译不是转换表层结构 而是包含理解原文文本 在理解过程 中 语法隐喻的去隐喻化发生了 尽管优秀的译者将会概 括语意释义 他们通常不会完全返回到语法隐喻的全部步 骤 不论是哪一种类型的翻译显化 中文摘要及其英译都 反映出英语世界的学术规范 都按照顺序介绍了研究背景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研究结论等方面内容 被动语态的使 用也使得译文的语调更为客观 5 摘要翻译对翻译显化研究的启示 西方研究者对翻译显化的研究也存在争议 如目前显 化研究存在的问题在于忽略了翻译内在显化与其他形式显 化之间的区别 而学界对显化的界定不足 只引用概念而不 能持续应用 翻译内在显化实证研究的解释尚不成熟 尽 管如此 当代学术研究非常重视显化研究 在心理学领域 传媒学领域 管理学领域 显化知识已经成为从实践体验到 理论知识的路径 通过显化过程的反应推进理论知识的自 然化或进程化 我们也看到 从心理学领域借鉴而来的显 化理论在与语言研究相结合 特别是应用于翻译研究时 出 现方法上的弱点是难以完全避免的 而不同语料验证方法 上的差异也可能出现不同的结论 不过 翻译显化假设可 以直观表明翻译问题这是研究者一致肯定的 此外 虽然 目前的显化研究为译文本身提供了独特的文体描述理据 但研究者也指出其不考虑原文的缺点 Hansen Schirra 2007 205 认为 目标文本中的显化因素应是原文中可以 追溯的信息 并且应根据词法 语法和衔接的语言水平对显 化定义分层 考虑到上述待解决的显化研究问题 结合摘要本身的 特点 本文认为摘要翻译研究对翻译显化研究具有很大的 启发性 学术期刊多发表英文论文 需要本族语摘要和英 译摘要 大量的摘要翻译可为翻译显化提供理论分层研究 的数据与样例 由于摘要文本风格较为一致 文本字数有 限 有利于比较研究和回溯性研究 摘要翻译显化研究不 仅可以明确体现出目标语与源语语法差异引起的规则性翻 译显化 也可解释不同文本构建策略和不同文体偏好引起 的选择性显化 还可以解释双语受众不同的期待所形成的 语用显化 如果可以为源语和目的语之间的文体差异提供 验证性理据 则可以进一步通过摘要翻译进行翻译过程内 在的显化研究 参考文献 1 Baker M Corpus based translation studies The challenge that lie ahead A In H Somers ed Terminology LSP and Translation Studies in Language Engineering in Honour of Juan C Sager C Amsterdam Ben jamins 1996 175 186 2 Baumgarten N Meyer B Ozcetin D Explicitness in translation and in terpreting A critical review and some empirical evidence J Across Lan guages and Cultures 2008 2 177 203 3 Blum Kulka S Shifts of cohesion and coherence in translation A In J House S Blum Kulka eds Interlingual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 cation C T bingen G nter Narr Verlag 1986 17 35 4 Busch Lauer I Abstracts in German medical journals A linguistic analy sis J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Management 1995 5 769 776 5 Hansen Schirra S Neumann S Steiner E Cohesive explicitness and ex plicitat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