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析 五四 前夕的价值重建运动 从文化现代化角度看新文化运动 张小莉 内容提要 在 五四 之前的新文化运动中 新文化人面临价值主体空缺的 文化紧张 毅然担负起重新建构价值体系的历史重任 他们从多方面对封建文化 予以批判 试图建立新的资产阶级文化价值 新文化人自始至终存在着纯粹价值 重建与服务政治社会的矛盾 这是其内部出现分歧的原因所在 也是文化现代化 任务未能成功完成的根源 关键词 新文化人 价值重建 文化现代化 五四运动标志着民族主义已作为中国 文化的最新价值归依而被国人所认同 这 对于此前的那场具有启蒙色彩的新文化运 动来讲 既是一种历史的解脱 也是一种 必然的抉择 本文通过分析新文化人在重 建价值系统工程中的具体表现及其内在矛 盾 对中国文化向现代化转型的艰难历程 作一管窥 一 辛亥革命不仅是一场政治运动 也是 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它对封建主义文化进 行了有力的批判 从而使民主思潮得到广 泛深入的传播 伦理纲常和等级观念遭到 自由主义的鞭挞 民间甚至出现 离婚之 诉 日有所闻 的情状 然而 民主思想 并未成为新时代的文化主体 与新型民主 政治相配套的价值体系尚未形成 封建文 化虽失去了往日权威 但仍在社会占有重 要地位 事实表明 中国进入了新旧文化 交接 主导价值暂缺的文化 真空 时代 文化 二字含有宽泛而深邃的内容 一般来说 一种文化即是包括知识 信仰 习俗 伦理 意识形态等多种因素在内的 价值体系 封建主义文化是以封建专制政 治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和儒家伦理规范 为核心的整套价值系统 其根本特征是保 守 僵化和超稳定性 进入近代以后 在 内忧外患的不断冲击下 封建文化的落后 性已昭然若揭 世界现代化大潮令一批批 先进的国人知耻而后勇 把推动文化进步 作为他们的现实要务 从林则徐 魏源的 师夷长技以制夷 中经冯桂芬 张之洞 的 中体西用 再到康有为 梁启超的 托古改制 都将中国文化现代化进程向 前推进了一大步 辛亥鼎革后 共和政制 急需与之吻合的新型文化价值 但政客们 忙着夺取革命果实 多数国民也沉浸在 参政 的热情之中 广大农民则在地主土 地所有制的经济基础上坚守着他们的伦理 宗法堡垒 重建价值的重任便落到了一向 敏感的知识分子肩上 重建价值运动之所以产生 有其客观 历史条件与背景 其一 辛亥革命前后 伴随着新式学 堂的兴起和留学热潮的勃发 一个具有民 主思想的知识分子群体日渐成长壮大 这 些知识界精英接受的不是封建教育 而是 西方文化 他们对封建主义文化予以激烈 抨击 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则广为传播 这一时期 近代报刊成为他们进攻封建文 化的有力武器 近代报刊成为新型知识分 子攻打封建文化的前沿阵地 也是其重新 建构价值体系的重要工具 其二 在袁世凯反动政治的授意下 思想文化界涌现出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曾经宣扬维新变法和梦想大同之治的康有 731 近现代史 雄县新志 第7册 礼俗 为是此间保守势力的领袖 他成立孔教会 力主中国以孔教为国教 1913年 他又主 办 不忍 杂志 大肆攻击共和政制和民 主思想 毫无疑问 康有为在同样发现了 价值空缺问题后 采取了先下手为强的策 略 企图巩固封建主义旧文化 将之确定 为新时期的价值主体 这个重温旧价值的 苗头一经显露 便引起已将民主思想铭刻 在心的先进知识分子的注意 使得他们迅 速开始了针锋相对的重建价值行动 二 无论从哪个角度讲 陈独秀都是这项 价值重建工程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1915年 9月 他在上海创办了 青年杂志 此为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 该杂志从第二卷 起更名为 新青年 1917年 当陈独秀应 北大校长蔡元培之邀赴京时 新青年 亦 随迁至京 之后 文化界名人李大钊 胡 适 钱玄同等加盟 新文化人在 不谈政 治 的宗旨下 开始了重建价值的宏大工 程 由于此前康有为以孔教发难 批判孔 儒旧道德便成为新文化人的首要任务 充 当先锋的是易白沙 他对孔子的四大错误 予以 平议 指出孔子尊君权漫无限制易 演成 独夫专制 之弊 讲学不许问难易 演成 思想专制 之弊 然而 这种温和 的文化批评未能继续下去 价值评判与重 估很快蔓延到政治领域 反孔 批孔变成 了 打倒孔家店 面对民主政治与孔儒文 化的勾结 新文化人再也不能停留于纯粹 文化意义上的价值重建 原来的儒雅之论 迅即发展到政治反攻的地步 陈独秀指斥 道 若一方面既然承认共和国体 一方面 又要保存孔教 理论上实在是不通 事实 上实在是做不到 他的意思很清楚 共 和政制重在平等精神 君主专制则强调尊 卑等级 二者是水火不容的 周作人也明 确指出 政治与文化应配套而行 若要实 现民主政治 必须从思想文化上毁灭古旧 道德 因为 一切的恶都是从这里发生 的 多数新文化人逐渐走向为政治服务 的文化建设道路 不再顾及 不谈政治 的最初宗旨 当然 也有一些新文化人仍然坚持纯 粹价值建设的初衷 鲁迅自1918年起连续 发表了 狂人日记 我之节烈观 等小 说和文章 对封建礼教的 吃人 罪恶淋 漓尽致地予以揭露 他指出 封建主义道 德是 不利自他 无益社会国家 于人生 将来又毫无意义的行为 现在已经失了存 在的生命和价值 吴虞等人也对纲常伦 理嗤之以鼻 从家庭 婚恋 男女平等等 方面抨击旧道德的弊端 同陈独秀等人试 图从意识形态层面来根本解决中国现实政 治问题的途径相比 鲁迅等人走了一条相 对 本位 的 超意识形态的重建价值道 路 只是由于进攻对象一致 二者并未深 刻意识到这一差异的存在 新文化人的另一项重要任务是文学改 革 胡适首先举起文学改革的旗帜 1917 年1月 他在 新青年 上发表 文学改 良刍议 一文 以学术讨论的口吻提出八 条 温和而谦虚 的建议 陈独秀因胡适 此文而兴奋不已 但对其 谦逊 态度有 所保留 同年2月 他便发表了饱含激情 的 文学革命论 他大声疾呼 以前的三 次政治革命所以成效未著 主要因为 盘 踞吾人精神界根深底固之伦理 道德 文 学 艺术诸端 莫不黑幕层张 垢污深 积 今欲革新政治 势不得不革新盘踞 于运用此政治者精神界之文学 在此 陈独秀将文学革命与政治革命紧密联系在 一起 表现出明显的政治功利目的 钱玄 同则走得更远 他指出 欲废孔学 不可 不先废汉文 只有将中国书籍一概束之高 阁 才能避免中毒 由此可见 在文学改 革的运作方式上 新文化人存在温和 激 831 人文杂志2002年第3期 中国今后之文字问题 新青年 第4卷 第4号 新青年 第2卷 第6号 美 唐德刚译注 胡适口述自传 华东师范大学出 版社1993年版 第149页 我之节烈观 新青年 第5卷 第2号 周 作人 苦菜 周作人回想录 敦煌文艺出版社 1995年版 第260 261页 旧思想与国体问题 新青年 第3卷 第3号 孔子平议 青年杂志 第1卷 第6号 进之别 但他们在新文学代替旧文学这一 根本目标上是高度一致的 鲁迅与上述理论工作者不同 他把反 封建内容与白话文形式结合于一体 将文 学改革贯彻到实践之中 对价值重建运动 的定位上 鲁迅与胡适是相似的 都着重 追求重建价值体系的理想 相较之下 他 们的政治色彩要比陈独秀等人淡得多 正 因为如此 新文化人中间革命青年不乏 但真正的学者作家欠缺 鲁 胡之外 没 有养成什么小说的作家 毋庸置疑 新文化人价值重建的目标 是消灭旧的封建文化 建立一种新的文化 价值体系 在他们眼里 新文化即是西方 文化 若要文化进步 必须采用西方的先 进文化 他们认为 新与旧 中与西是根 本对立的 绝无调和折衷的余地 新旧之 不能相容 更甚于水火冰炭之不能相入 也 这种文化观很快引发了一场关于中 西文化问题的论争 杜亚泉连续著文 指 出东西文明有质的差别 西方文化的东渐 破坏了儒家思想的标准 只有中国儒家文 化才能统整世界文明 希望藉西方文明救 济中国 真问道于盲矣 陈独秀对这一 保守思想予以坚决回击 无论政治 学术 道德 文章 中西是 断断不可调和牵就 的 若是决计革新 一切都应该采用西 洋的新法子 不必拿什么国粹 什么国情 的鬼话来捣乱 客观地讲 新文化人主 张以资产阶级新文化取代封建主义旧文化 这是有其进步意义的 也符合文化现代化 的总体趋势 但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 味否定和对西方文化的全盘肯定是失之偏 颇的 也不可能引导文化现代化走上正确 科学的道路 虽然新文化人一再偏离价值重建轨道 而向政治靠拢 其内部也有大大小小的分 歧和异议 但他们的团结共进与求同存异 起了关键作用 事实上 在批判旧道德 旧文学的过程中 启蒙思想家们逐渐找到 了新的价值尺度与归宿 即人本主义 新 文化勇士们在历经战斗后猛然意识到 封 建旧文化的最大罪恶是把个人权利与自由 完全吞噬 几乎所有的人都在封建主义链 条上做着奴隶 为此 他们开始在个人与 国家 个人与封建枷锁的关系问题上展开 冲锋 高一涵首先著文倡导人本主义 他说 损社会以利一己者固非 损一己以利社会 者亦谬 不谋一己之利益 即无由致社 会之发达 胡适更大力宣扬纯粹为我主 义的人生信仰 我真觉得全世界都像海上 撞沉了船 最要紧的还是救出自己 这 位杜威实用主义哲学的信徒难以应付眼前 的黑暗 惟一的办法便是加强个人修养 冷眼观世 在他看来 一切现实世界的痛 苦 尽可通过修身养性消融于个人的精神 世界之中 从本质上讲 这是一种消极的 价值观 无益于文化现代化的进步 一向崇尚革命的陈独秀相比之下显得 积极得多 他把个人主义与救亡图存的时 代使命联系起来 期望通过个人解放来拯 救黑暗的社会 他的热情日益高涨 从个 人自由 自觉奋斗直到 兽性主义 甚至 主张用武力将阻碍和平的武人 议员 政 客扫荡一空 很显然 陈独秀已远远超越 了起初的价值重建范围 走到了改造社会 的极端 从某种意义上讲 人本主义的实现需 要一个理性的政府和安定的社会 否则只 能是空中楼阁 无论是宣扬纯粹自我主义 的胡适 还是主张从改造国民性入手的鲁 迅 都无一例外地遇到了无以解答的难题 在北洋军阀统治下 如何真正实现独 立人格与个性自由 五四 后的1923年 鲁迅曾在一次题目为 娜拉走后怎样 的 演讲中 解答了这种困惑 他指出 小鸟 为了自由而飞出鸟笼 但外面又有猫 鹰 之类的威胁 没有一个良好的社会政治环 931 近现代史 胡适文存 第1卷 亚东图书馆1926年版 第32页 共和国家与青年之自觉 青年杂志 第1卷 第2 号 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 新青年 第5卷 第1号 迷乱之现代人心 东方杂志 第15卷 第4号 汪叔 新旧问题 青年杂志 第1卷 第1号 鲁 迅 鲁迅全集 第6卷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 版 第239页 境 空谈个人自由只是异想天开 人生最 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 从这个层 面讲 陈独秀虽偏离了价值重建轨道 但 他强调政治变革和社会改造是人本主义与 价值重建的前提 这是符合当时客观历史 情势的 对于人本主义的讨论表明 新文化人 的价值重建运动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然而 由于其内部一直存在着的方向之歧 加上 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和随后五四运动的爆发 这场文化启蒙运动便随着政治形势的转变 由原来的价值重建运动变为纯粹服务于政 治的思想宣传运动 文化现代化至此走上 另一条道路 三 高力克先生认为 新文化运动 自始 就负荷着过于沉重的社会功利目的 并涵 蕴着文化主题与政治宗旨的内在紧张 这一看法可谓中肯而深刻 新文化人一度 抱着 不谈政治 的宗旨 蔡元培在就职 北大校长演说时还极力呼吁 读书是为了 研究高深学问 绝不为做官参政 然 而 日本在强加 二十一条 袁世凯在悍 然称帝 保皇派在大搞尊孔复辟 现实政 治形势使新文化人再也不能继续超意识形 态的价值重建运动 他们在不经意间便背 起了关心时政的包袱 新文化运动的发起 不仅源于价值主体的空缺 更源于救亡图 存的时代使命 新文化人批判孔儒 革新 文学 张扬个性 都在下意识中落实到了 为政治补文化课这一基点之上 启蒙思想 家们没有将道德 信仰 意识形态等文化 因素整合为一体来重新建构 他们只是把 意识形态作为侧重点 价值重建的主题是 文化 最终目标又是为政治服务 这种矛 盾将新文化人无形地分为相对意义上的两 派 温和派坚持扎扎实实地从事价值重建 工作 激进派则急于寻觅与政治匹配的新 型文化价值 前者对后者的 越位 屡加 劝阻 却听到对方振振有辞的辩驳 除非 逃在深山人迹绝对不到的地方 政治总会 寻着你的 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和 一战 的结束 陈独秀们由欲说还羞的 不谈政治 发展到激情昂扬的 政治革 命 胡适们则从巴黎和会西方文明的虚伪 中意识到自身的尴尬 五四运动所凸显出 的民族主义使改造社会政治的任务异常紧 要 至此 文化与政治的紧张终于得以解 脱 在价值重建运动中 新文化人忽视了 两个基本的现实问题 这也是其未能顺利 完成文化转型任务的主要原因 其一 无 论文化还是政治 都必须构筑在一定的经 济基础之上 新文化人 拿来 西方的文 化价值是为了与中国的民主政治相配套 却不曾看到或有意避开封建小农经济的依 然存在 而它恰恰正是专制政治和孔儒文 化存在的根基 其二 新文化人试图通过 价值重建来填补文化主体的空缺 从而为 民主政治服务 但他们在洞察政治本质时 却存有偏差 辛亥革命的中国政治并不是 真正的民主政治 它与旧文化有着千丝万 缕的联系 带有浓厚的封建性 不改变小 农经济的落后局面 不革新所谓的共和政 治 片面追求文化价值的进步 这就决定 了价值重建运动必然是一场不可能胜利的 战斗 这场价值重建运动固然未能圆满结束 但它在中国文化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意义 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免烧砖生产线自动化改造方案
- 水库水资源调度技术方案
- 标准厂房劳动力组织方案
- 生活垃圾收集容器选型与配置方案
- 建筑垃圾预处理工艺改进方案
- 2025年贵阳招聘考试题型及答案
- 腹泻护理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东南亚跨境电商市场跨境电商市场趋势研究报告:2025年行业动态
- 将相和的课件
- 浙江安全员c3考试题及答案
- 高三一轮复习课件
- 驾驶员安全教育培训考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广东河源市暨南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急需紧缺人员招聘117人(第二批)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江苏航空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人才招聘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污水处理站运行记录台账范本
- 2025年消毒供应室业务学习考试试题(附答案)
- 无人机地下结构探测技术-洞察及研究
- 校园基孔肯雅热防控措施课件
- 新安全生产法2025全文
- 2025年江西省高职单招文化统一考试真题及答案(网络版)
- 安全标准化班组汇报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