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设计说明书2改.doc_第1页
02设计说明书2改.doc_第2页
02设计说明书2改.doc_第3页
02设计说明书2改.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盐源县泸沽湖大道建设工程 雨、污水管网施工图变更设计说明 BSS-02雨、污 水 管 网 施 工 图 变 更 设 计 说 明中国华西工程设计建设有限公司 共5页 第 5 页1 概述1.1 项目背景四川省盐源县泸沽湖大道建设工程是盐源县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5)中规划构建“双轴带多心、东西两组团”的城市空间结构。“双轴”指以泸沽湖大道和润盐大道为核心的城市东西向发展轴;“多心”是指行政中心、文化娱乐中心、商业会展中心、工业区服务中心、东西部居住中心;“东西两组团”指以二道沟绿化带为分界的东西两个居住组团。项目泸沽湖大道是“双轴”中的一轴,项目的实施是实现城市空间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盐源县整体城市文化水平提高,实现城市规划发展目标和城市功能提高的基础。近期同时承担省道307线盐源过境公路功能。现有省道307线由东向西横穿盐源县城,长约6km,道路宽1218m,行车道宽8.515m,道路街道化特别严重,交通拥挤,通行能力低,交通事故频发,严重制约了盐源县的城市发展,对城市整体形象影响大,不利于城市居民的生活。根据盐源县城市总体规划,有必要新建泸沽湖大道,确保省道干线公路的畅通,提高城市功能和形象,有利于招商引资,旧城改造,带动城市新区发展。1.2 变更设计采用主要技术规范和标准图集1.2.1主要技术规范(1)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4.03)(2)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 018-96(3)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5)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6)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GB/T503312002(7)四川省城市排水管理条例(2009.06.01)1.2.2标准图集(1)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6MS2011.3变更设计依据和原因由于泸沽湖大道原排水设计是根据县城管网规划布置,我院收到“盐源县城乡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局盐规建住函(2011)29号函”:泸沽湖大道的排水系统在头道沟和二道沟之间及二道沟东侧部分是向北顺经6路等道路绕纬二路排放,因经6路等道路及纬二路建设期还未确定,泸沽湖大道的雨污水不宜向北排放,建议泸沽湖大道污水根据道路纵坡往城东、城西两个污水处理厂排放。因此,我院根据文件精神对原设计进行变更设计。2 变更内容概况2.1.1、雨水管道工程设计 根据业主要求,雨水管道单侧布置,位于道路中心线南侧8m。收集本道路两侧雨水,经下游端管道排入自然水系。2.1.2、污水管道工程设计根据业主要求,污水管道双侧布置,分别位于道路中心线南侧11.5m,北侧8m处。收集本道路两侧污水,送入下游污水干管。2.1.3、最小管径根据业主要求,道路南侧污水管道管径1200mm,北侧污水管道管径1000mm。根据业主要求,雨水管道,位于街道下的城市排水主管道除雨水联络管外dmin800。2.1.4污水管网穿越头道沟桥,二道沟桥,过桥部分采用渡槽过桥,渡槽设计详见桥梁变更设计图。3 渡槽过桥设计3.1概述根据变更后的污水管网设计,污水管需要通过二道沟中桥及头道沟大桥。我公司提出了两种污水管过桥的方案:方案1将污水管置于渡槽上过桥;方案2倒虹吸方法过桥。根据业主要求,采用方案1(即将污水管置于渡槽上过桥)进行污水管过桥的施工图设计。3.2渡槽设计3.2.1渡槽结构设计1.上部结构二道沟中桥渡槽采用12.30m+12.30m+15.00m+15.00m+12.95m+12.95m钢筋砼简支U形梁。所有跨径渡槽横截面尺寸相同。渡槽底板宽度为4.0m、底板厚度为0.4m,槽肋宽度为0.32m、高度为1.2m,渡槽总高1.6m。头道沟大桥渡槽采用11.17m+11.17m+15.24m+15.24m+15.19m+15.19m +15.13m+15.13m+11.83m+11.83m钢筋砼简支U形梁。渡槽截面尺寸同二道沟中桥。2下部结构桥墩二道沟中桥及头道沟大桥渡槽均采用桩柱式桥墩,墩柱直径为1.30m,桩基直径为1.50m。渡槽支撑横梁在二道沟中桥及头道沟大桥原桥桥墩柱上增设渡槽支撑横梁,横梁高1.6m,宽1.8m。桥台二道沟中桥渡槽均采用重力式桥台,0号桥台置于变更后的二道沟中桥0号桥台承台上,6号桥台采用扩大基础。头道沟大桥渡槽均采用重力式桥台,两岸桥台均采用扩大基础。3.3主要材料3.3.1混凝土预制渡槽、渡槽桥墩盖梁采用C40砼,渡槽墩柱及系梁、渡槽支撑横梁、渡槽台帽、二道沟中桥承台采用C30砼,渡槽桩基采用C30水下砼,渡槽桥台台身、基础、污水管支撑墩采用C25片石砼。3.3.2普通钢筋设计用普通钢筋为R235钢筋和HRB335钢筋,抗拉设计强度分别为195MPa、280MPa,其技术条件必须符合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 1499.12008)和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 1499.22007)的规定。焊接钢材应满足可焊性要求。3.3.3其他材料支座:采用板式橡胶支座,其材料和力学性能均应符合现行国家和交通部部颁标准的规定。3.4施工注意事项1.施工前应认真阅读有关设计图纸,首先应对设计图纸提供的结构各部高程、桩号进行复核,确定核对无误后才可施工。2.渡槽应在桥墩盖梁浇筑之前安装完毕。3.上部渡槽采用C40混凝土,施工前应进行混凝土最佳配合比设计和试验,并严格控制混凝土塌落度,加强养生,避免早期混凝土收缩造成渡槽开裂。4.浇筑渡槽砼前应检查渡槽长度、几何尺寸、线型等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在确定无误后方可浇筑。5.桩基成孔后必须按现行质量检验标准和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检验合格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桩基清孔时必须保证桩底沉淀厚度200毫米,其余指标必须满足现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及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规定。6.桩基成桩后必须逐桩进行超声波无破损检测。7.基础开挖形成后必须按现行质量检验标准和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检验合格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8.如在施工时发现地质与设计要求不符时,应及时报告相关单位处理。9.其它未尽事宜,均应严格按照现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及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中有关规定办理。3.5对原桥结构的变更3.5.1二道沟中桥为放置渡槽0号桥台,将原桥左幅0号桥台承台结构变更为矩形截面,尺寸为8.0m11.0m2.0m(顺桥向横桥向高度)。3.5.2头道沟大桥原设计左幅桥1号墩墩高为11.0m,设置了1根桥墩横系梁,由于污水管过桥,在1号桥墩上增加渡槽支撑横梁,所以取消头道沟大桥原设计左幅桥1号墩的桥墩系梁。4 污水工程设计4.1排水体制根据城区规划排水体制采取雨、污分流制。4.2污水量预测本工程污水主要由居民生活污水、公建污水组成,道路广场及绿化用地不产生污水量。污水排放系数取0.9,污水收集率为100%,规划区生活、公建等最高日用水量为0.48万立方米,日变化系数取1.4,则规划区平均日污水排放量约为0.31万立方米。4.3污水系统设计1.污水处理及设施规划根据盐源总规,县城规划设置两座污水处理厂,即工业区污水厂及城区污水厂,分别位于工业区及城区西北侧。结合盐源总规及地形要求,规划头道沟以西污水排至城区污水厂统一处理,头道沟以东污水排至工业区污水厂统一处理。由于规划区有冲沟,因此规划污水管线的布置尽量避免穿越冲沟。2.污水管网布置根据县城控制性详规并结合道路设置,布置污水管线。污水管线的敷设尽可能利用道路坡度;不能利用道路坡度的管段,选择最小充满度下不淤流速控制下的最小坡度作为污水管网的计算坡度,在道路坡度过大的路段合理设置跌水井。污水管道工程设计范围为K0+000K4+550,应业主要求,菜园子中桥以后道路不做污水管网设计。污水管道敷设在车行道下,以检修方便。具体敷设位置详见给排水平面图、道路地下管线布置标准横断面图。本工程污水管采用钢筋混凝土管,承插连接,管道基础及接口施工参见标准图集06MS201(钢筋混凝土管180度砂石基础及接口);过桥敷设在渡槽内的污水管采用玻璃钢夹砂管,玻璃钢夹砂管采用承插式的连接方式,方便安装连接;接头处采用双O型橡胶圈,适应热胀冷缩污水管网横穿涵洞时用混凝土全包。5 雨水工程设计5.1 雨水工程5.1.1排水条件规划区南高北低,排水条件较好,规划雨水就近排至规划区水系及北侧冲沟。5.1.2雨水量计算雨水管渠流量计算采用以下公式: 式中:Q雨水设计流量,(L/s); 径流系数; F汇水面积, (hm2); q暴雨强度,(L/shm2)。暴雨强度按攀枝花市暴雨强度公式计算:式中:q 暴雨强度,(L/shm2); P 重现期,(年); t 降雨历时 (分钟),t=t1+mt2。 t1 地面集水时间 (分钟),采用10分钟; t2 管内径流时间 (分钟); m 延续系数,圆管采用2。5.1.3雨水管网设计根据规划区用地规划及冲沟的分布,雨水就近排入规划区内部和北侧的冲沟。根据用地规划,确定雨水综合径流系数为0.5,重要地区的降雨重现期取3年,其它地区取1年。雨水管道工程的设计范围为K0+000K5+468.624。雨水管道沿市政道路布置,管道的敷设坡度在设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与道路坡度一致,尽可能减小埋深,在道路坡度过大的路段合理设置跌水井。管网的布置应简捷顺直,减少大管径管道的长度。结合控制性详规雨水管道敷设在车行道下,以检修方便。具体敷设位置详见给排水平面图、道路地下管线布置标准横断面图。本工程雨水管采用钢筋混凝土管,承插连接,管道基础及接口施工参见标准图集06SM201(钢筋混凝土管180度砂石基础及接口)。雨水口采用砖砌边沟式单蓖、双蓖雨水口,深度不大于0.9米,进水井篦采用铸铁井篦,井篦面低于周围路面2cm,并与设计路面均匀顺接。雨水口的设置: 雨水口位置除交叉口以外,其余的一般位于雨水检查井同一桩号处。雨水口连接管管径为d300, 以1%的坡度坡向对应的雨水检查井。6 施工说明 6.1管道基础6.1.1排水管道基础 钢筋混凝土管:管道敷土0.7mH4.5m时,采用承插式II级管, 180砂石基础,具体做法详06SM201-1-11.管道敷土4.5mH7.0m时,采用承插式III级管, 180 砂石基础, 具体做法详见06SM201-1-11.管道敷土H7.0m时,采用平口式III级管,钢丝网水泥砂浆抹带接口,360混凝土满包基础。管道基础应置于密实的未扰动的原状土层上,要求地基承载力0.15MPa。钢筋混凝土承插管采用柔性接口,橡胶圈接口,具体做法详图集06SM201-1-23承插管接口的防渗水: 在橡胶圈表面和前节管子的内表涂851防水涂料, 以防渗水。6.2检查井位于人行道下的检查井采用高分子复合材料井盖及井座,荷载等级为公路II级;位于车行道下的检查井采用高分子复合材料井盖及井座, 须满足车行道设计荷载等级为公路I级, 详见标准图集95S501-1。检查井位于道路下时,井盖应与道路齐平;位于绿化带时井盖应高于地面0.10m。井盖(座)质量应达到采用标准图说明要求,并符合市政工程排水管渠工程质量验收评定标准(CJJ-90),并加设防盗装置。可采用高分子复合型材料的井盖(座),但必须符合相关的质量验收及行业标准。 6.3排水管道及检查井施工放线排水管道应严格按计算所得结果放线定位, 检查井按道路桩号定位;本着尽量不切管或少切管的原则,检查井的位置可适当平移,但交叉口范围内与其他路段相交的检查井除外.平移距离应1.5m.图中所示检查井桩号均指井中心桩号。 6.4沟槽开挖 当土(石)方用机械开挖时,保留0.2m土后应用人工清槽,不得超挖,如若超挖应进行地基处理。当有地下水时,应进行施工降水以保证干槽施工,当降水不利地基被扰动应进行地基处理。沟槽开挖要求和注意事项按给水排水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2008)第3.2节执行。沟槽临时开挖边坡坡率根据现行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GB50268-2008)第3章的有关规定执行。沟槽开挖宽度的确定按GB50268-97 第3.2.1条的要求执行.沟槽的开挖和管线敷设与回填应一致, 开槽达到设计标高后,应会同监理验槽,合格后尽快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6.5地基处理管道基础一般应落在有一定承载能力(fak150KPa)的原状土层上,否则应进行地基处理。在沟底进行地基处理时,应进行分层夯实,其夯实程度,应满足下列要求: 卵石地基,其相对密度应不小于70; 砂石地基,其相对密度应不小于75; 素土、灰土或双灰土地基,其相对密度不得小于85; 岩石、卵石或砂卵石等坚硬的沟底,应在其上设置厚度不小于5Omm管垫(垫层),管垫材料宜采用素土,灰土或双灰土做垫层,并进行夯实处理,其相对密度不得小于85;6.6管道交叉处理排水管道与上方其它管道交叉时,应在排水管道两侧砌筑砖支墩进行支撑;对位于排水管道下方管道,应采用C15混凝土满包处理。以上管道交叉的做法按给水排水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2008)第3.4.2条和第3.4.4条做法执行。6.7管道的连接管道连接首推方法为承插式:管道与管道,管道与检查井连接,均将管道端头擦拭干净。管道对中插入接头或套管内,将管道固定;在管与接头(套管)之间的缝隙填入止水带并塞紧。止水带遇水后膨胀起密封防腐作用。接头和套管多为玻璃钢。管道转弯部分采用检查井连接时,水流的转角不应小于90度。水流由小管进入大管时,可通过检查井管顶平连接;水流由大管进入小管时,应通过水面衔接计算,用渐变段连接。6.8管道试压6.8.1排水管道闭水、闭气试验一般规定:管道闭水或闭气必须在沟槽回填前进行。井室砌筑完成后,进行闭水试验的管段两头应用砖砌管堵,在养护34 d达到一定强度后方可进行闭水试验。闭水试验的水位,应为试验段上游管内顶以上2m。闭水过程中同时检查管堵、管道、井身,无漏水或渗水,再浸泡12df进行闭水试验/混凝土管闭气检验方法:在缺水地区可采手闭气试验代替闭水试验对承插式柔性接口钢筋混凝土管道进行检验。管道密封后,向管道内充气至2000Pa以上,用喷雾器洒发泡液检查管堵对管口的密封时,不得出现气泡。管堵充气胶圈达到规定压力值后23min,应无压力降。6.9沟槽回填6.9.1排水管道沟槽回填管基达到设计强度应及时进行沟槽回填。沟槽回填要考虑今后道路的修建,沟槽顶面下80cm用砂砾石回填;为确保工程质量,应特别重视管道工程的沟槽回填质量,应加强施工组织设计和选用适当回填机具设备.采取各种有效技术措施,加强检测手段,设专人负责沟槽回填土工作的监督和检查.沟槽回填土须分层(每层厚度小于或等于0.3米)夯实,管道两侧要同时进行,均匀上升,不得一边超载而另一边空载.沟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