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硫电池论文正极碳-硫复合材料介孔碳.doc_第1页
锂硫电池论文正极碳-硫复合材料介孔碳.doc_第2页
锂硫电池论文正极碳-硫复合材料介孔碳.doc_第3页
锂硫电池论文正极碳-硫复合材料介孔碳.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锂硫电池论文:正极碳/硫复合材料介孔碳【提示】本文仅提供摘要、关键词、篇名、目录等题录内容。为中国学术资源库知识代理,不涉版权。作者如有疑义,请联系版权单位或学校。【摘要】锂硫电池以其高能量密度、低成本的优势,被认为是下一代最具潜力的高比能电池体系。然而单质硫却存在导电性差、充放电过程中结构稳定性差、还原产物易溶解的缺点,这严重降低了正极材料中硫利用率和容量保持率。本论文通过将硫与碳复合来克服硫导电性差、结构稳定性差的缺点,同时也可限制还原产物的溶解和扩散。采用纳米ZnO颗粒作为模板制备了孔径约为20nm的介孔碳,该碳与硫的复合材料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902.3mAh/g(相对于复合材料),循环50次之后容量保持率65%,均高于相应的单质硫电极。为了进一步提高正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对介孔碳/硫复合材料在循环过程中的作用原因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硫的填充量过满,使介孔碳在提高循环性能方面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采用二次热处理及加入不同造孔剂等方法来改善介孔碳的性能。通过对介孔碳材料进行二次热处理有效地提高了介孔碳的石墨化程度和导电性,从而提高了碳/硫复合材料中硫的利用率,经1000二次热处理的介孔碳与硫的复合材料首次放电过程中硫的利用率为84%。通过加入造孔剂KHCO3,制备出一种分级多孔碳,该碳与硫的复合材料的首次放电比容量可达1066.6mAh/g(相对于复合材料),循环60次之后容量保持率为73%。碳/硫复合材料制备方面,对比了升华法、常规化学法两种复合方式,并对两种复合方式制备的材料分别在155下热处理。结果表明常规化学法制备的碳/硫复合材料中有较多的游离硫存在,硫的利用率及循环稳定性都较差;155热处理后两种复合材料的硫的利用率及容量保持率都有明显提高。又采用介孔碳孔内原位生成硫的方法制备出一种新的碳/硫复合材料,该材料硫的利用率及容量保持率都很突出,硫的首次利用率可达84%,循环50次之后容量保持率仍可达81%。【关键词】锂硫电池;正极;碳/硫复合材料;介孔碳;【篇名】无序介孔碳/硫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目录】无序介孔碳/硫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摘要5-6Abstract6-7第1章 绪论11-251.1 引言111.2 锂硫电池概述11-131.2.1 锂硫电池的研究现状11-121.2.2 锂硫电池的反应机理12-131.3 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现状13-231.3.1 单质硫13-161.3.2 有机硫化物161.3.3 硫/聚合物复合材料16-181.3.4 硫/碳复合材料18-231.4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23-25第2章 实验部分25-312.1 实验药品和仪器设备25-262.1.1 实验药品252.1.2 仪器设备25-262.2 材料的制备26-272.2.1 介孔碳材料的制备26-272.2.2 碳/硫复合材料的制备272.3 电池的装配27-282.3.1 正极极片的制备27-282.3.2 扣式电池的装配282.4 物理性能测试及表征28-302.4.1 拉曼分析28-292.4.2 X 射线粉末衍射分析292.4.3 低温 N2吸附分析292.4.4 扫描电子显微镜292.4.5 透射电子显微镜29-302.4.6 热重分析302.4.7 元素分析302.5 电性能测试30-31第3章 介孔碳材料的制备及复合材料性能研究31-413.1 引言313.2 实验31-323.2.1 介孔碳材料的制备31-323.2.2 碳/硫复合材料的制备323.2.3 材料性能表征323.2.4 正极极片制备与测试323.3 结果与讨论32-393.3.1 介孔碳材料的表征32-333.3.2 碳/硫复合材料的表征33-343.3.3 碳/硫复合材料电性能测试34-363.3.4 介孔碳/硫复合材料容量衰减原因初步探索36-393.4 本章小结39-41第4章 改性介孔碳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测试41-574.1 引言414.2 实验41-434.2.1 改性介孔碳材料的制备41-424.2.2 碳/硫复合材料的制备424.2.3 材料性能表征424.2.4 正极极片制备与测试42-434.3 结果与讨论43-554.3.1 介孔碳孔结构的改进及其对复合材料电性能的影响43-494.3.2 介孔碳导电性的改进及其对复合材料电性能的影响49-554.4 本章小结55-57第5章 碳/硫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表征57-675.1 引言575.2 实验57-595.2.1 碳/硫复合材料的制备57-585.2.2 材料性能表征585.2.3 正极极片制备与测试58-595.3 结果与讨论59-655.3.1 升华法和常规化学法制备的碳/硫复合材料性能表征59-615.3.2 原位化学法制备的碳/硫复合材料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