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合川区太和镇产业发展规划(20072020)合川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了合川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具体发展思路,太和镇紧紧围绕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把握一个总纲,实现两个突破,实施三大战略,抓好五个重点”的总体部署,在“提速发展、跨越赶超、率先崛起”的总体要求下,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大力实施“工业强镇、城建靓镇、商贸活镇”三大战略,积极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努力实现太和镇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力争到2020年将太和镇建设成为合川西部特色经济的区域中心和合川的小城市。一、 产业发展现状近年来,太和镇始终坚持农业基础、工业强镇和商贸活市的发展思路,确保了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2006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041万元,同比增长11.6 %,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 21.95:48.72:29.33;税收29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16元,同比增长3.5%;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443万元,同比增长19.2%;城镇化率达39.9%。第一产业:以种养殖业为主, 从事第一产业劳动力1.9万人,2006年实现总产值17409万元。现有蚕桑、蔬菜、瓜果、生猪、林业五大农业产业,主要农副产品有水稻、玉米、红苕、水果、蔬菜、水产、蚕桑、甘蔗等。蚕桑种养业独具特色,是重庆市发展蚕桑最适宜的地区之一;有重庆市无公害蔬菜基地1个,面积4000亩。“佛盐西瓜、伍家冬瓜、东南黄桃、黑靖柚子、鱼箭甘蔗”是太和农业的品牌产品。第二产业:以丝绸、啤酒、建筑建材业为主,丝绸业为主导产业。全镇现有工业企业81个,从事第二产业劳动力5904人。2006年第二产业总产值63549万元,营业收入54924万元,实现税金3024万元,利润1726万元。第三产业:以房地产、服装、餐饮、旅馆、娱乐业、百货、农副产品交易为主,从事第三产业劳动力9901人。全镇现有个体工商户800余户,商业营业面积6600平方米,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的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1个。200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6769万元。二、产业发展条件(一)区位条件太和镇位于合川区西北部,地处涪江下游河谷地带,距合川主城区35公里,距潼南县城37公里。全镇幅员面积156.71平方公里,辖36个行政村,2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87769人,城镇常住人口3.5万人,城镇面积3.6平方公里,是全国重点镇之一,是重庆市经济百强镇、中心镇和商贸示范镇之一,是合川区内面积最大的城镇和规划建设的小城市,是合川西部特色经济的区域中心和合川、铜梁、潼南三县(区)交界处10余个乡镇、25万人的物资集散地和商贸中心。(二)资源状况1土地资源。全镇地貌以浅丘地带和河滩台阶地为主,土地肥沃,共有耕地62033亩,其中旱地26641亩,25度坡耕地7545亩,水域面积15294亩。2人力资源。全镇总人口87769人,其中农业人口75810人,非农业人口11959人;劳动力38885人,其中外出务工20132人,二、三产业从业人员15805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1392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71名,其中高中级职称34人,初级职称237人。3水资源。水资源丰富,涪江穿境而过,通航水域达40公里,溪流15条;有水库5座,山坪塘752座,蓄水量达594万立方米。4砂石资源。太和镇地处河谷地带,有丰富的河沙和石材资源,储藏量达100万立方米。5电力资源。电力资源丰富,有装机容量6万千瓦的富金坝电站和多条输电线路;有小型发电站1座,装机容量410千瓦。6油气资源。已探明的天燃气井一口,日产量可达10万立方米。天然气井正在钻探,在气田下面还储藏了大量的石油资源。7旅游资源。镇内古楼山是世界第二大、亚洲第一大恐龙“合川马门溪恐龙”化石的出土地;富金坝电站建成后形成的库区,风景优美,气势宏大,适宜开展水上休闲娱乐项目;张森楷蚕桑公社遗址、“观音寺”和“玉皇坪”等佛教寺庙和佛盐片区的森林资源,旅游开发价值较大。8其它资源。全镇种桑1200万株,成片桑园1万亩,是有名的蚕桑生产基地;森林面积达2.9万亩,覆盖率为46%。(三)基础设施状况1交通设施。有县级道路4条33公里,镇级道路4条30.6公里,村级道路88条185公里,三级汽车站1座,基本形成公路网络;遂渝快速铁路穿境而过,境内有20公里,设有客运站;涪江通航水域40公里,客货运船37只,设有小甄子等水码头14处。2水电气设施。有装机容量6万千瓦和410千瓦的水电站各1座,日供水量7000吨的水厂1座。有30KVA的变电站1座。在古山村建有大型的油气钻探设备,天然气入镇管网已建成。3城镇基础设施。城镇街道总长6000米,90%以上实行了硬化,安装灯饰700盏,绿化植树6000株,绿化率达25%。建有4000平方米的张森楷文化广场1个,农贸交易市场2个。4通讯广播设施。全镇建有通讯基站9座,移动、联通、电信、铁通等公司均设有营业网点;安装程控电话10000门,移动电话或小灵通用户达15000户;闭路电视用户8000户,有6个村安装了广播设施。5教育基础设施。有中学1所,中心小学5所,其中私立完小1所,在校师生共12000多人。太和中学在校师生达到7000多人,办学规模大,教育质量高,是重庆市的重点乡村中学。6医疗基础设施。太和中心卫生院是一级甲等医院,是合川区的重点乡镇中心医院和太和片区的急救中心,拥有病床50个、急救车1辆和各种先进医疗设备,医疗条件和水平在同级卫生院中名列前茅。有村卫生室36个。三、产业发展环境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随着入世过渡期的结束,我国也进入了全面开放的新阶段。国家将进一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推动东部产业向西部转移。重庆市委、市政府作出了打好“直辖牌”和“库区牌”,建设“1小时经济圈”,加快合川等六个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的战略部署。合川作为“1小时经济圈”圈内的重要经济板块,优势将更加明显,发展活力将进一步增强。中央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各项惠农、支农政策的落实,重庆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大环境下,太和镇作为全国重点镇,重庆的中心镇、百强镇、商贸镇,合川重点打造的三个小城市之一,区位优势更加明显,辐射能力更加强劲,优惠政策更加广泛,产业发展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四、产业发展指导思想及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区域性中心小城市为总纲,“提速发展,跨越赶超,率先崛起”,切实抓好蚕桑、生猪、粮食、名优鱼、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大力发展丝绸和食品加工两大支柱产业,加快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繁荣商贸旅游流通业,切实推进土地流转和劳动力转移, 努力把太和镇打造成“丝绸之乡、商贸重镇、恐龙故居”,推进三次产业又好又快地全面发展。(二)发展目标太和镇产业发展规划期限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72012年,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阶段。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扩大企业生产规模,壮大工业经济,快速推进城镇化进程,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率先在全区实现全面小康。到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7842亿元,增长119.2%,年均增长17%;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达到2682万元,年均增长3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207元,年均增长15%;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5.5平方公里,全镇总人口达到9.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6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9。第一、二、三产业分别达到15098万元、52519万元、40225万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4.0:48.7:37.3。第二阶段为20132020年,是经济社会巩固发展阶段。重点是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创新管理模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镇域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9.75亿元,增长142.8%,年均增长13.54%;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达到29600万元,年均增长3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048元,年均增长15%;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8平方公里,全镇总人口达到1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3万人,城镇化率达到75.5。第一、二、三产业产值分别达到23800万元、145775万元、127925万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8:49:43。2006-2020年合川区太和镇三次产业地区生产总值及构成规划表 单位:万元、%年份三次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总值比重总值比重总值比重总值比重200642041100922821.952048448.721232929.3320121078421001509814.05251948.74022537.32020297500100238008.014577549.012792543.0五、产业发展重点及对策措施(一)第一产业发展重点及对策措施1发展重点围绕太和镇是农业大镇的传统优势,积极发展现代农业,转变生产经营方式,走产业化经营的道路,做大做强蚕桑、粮食、蔬菜、瓜果、养殖和林业六大产业,实现农业现代化。一是抓好蚕桑产业的发展。大力实施蚕桑生产基地和蚕桑丝绸生产科研基地建设,在现有基础上,新建500亩以上的大桑园10个,共5000亩;每年新发展养蚕1.5万张,增加蚕茧产量35万公斤;新建蚕种场1个,年制优质蚕种3万张。与科研院校合作建设蚕桑丝绸生产科研基地,开展对栽桑、养蚕、缫丝、织绸等一系列技术的研究,提高丝绸产业的科技含量,开发彩丝等新产品,打造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二是抓好粮食产业的发展。实施优质水稻种植示范基地建设,贯彻落实各项政策,在亭子、复兴、东南、二桥等村发展5000亩优质水稻,年产优质稻谷300吨。三是抓好蔬菜产业的发展。实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在唐家、报恩、伍家、长流、小河、金钩等村建10000亩的无公害蔬菜基地,发展反季节品种、大棚蔬菜,年产绿色无公害蔬菜3.5万吨。四是抓好瓜果产业的发展。实施名优水果种植观光园和传统瓜类种植基地建设,将东南村黄桃的种植面积扩大到3000亩,黑靖村国安柚子、血橙种植面积扩大到2000亩,在鱼箭坝发展高品质水果型甘蔗2000亩,在佛阁、伍家、亭子、米市等村发展西瓜、冬瓜、南瓜、地瓜种植各3000亩,同时结合农家乐发展,建设名优水果观光园。五是抓好养殖产业的发展。实施优质生猪养殖基地、名优鱼种养殖基地建设,推广科学养猪技术,发展养殖大户10户以上,实现年产优质生猪70000头;利用丰富的江河、塘库资源,发展边鱼、青波、鲢鱼等名优鱼种养殖,年产优质鱼10000公斤;在太和、阳光、石岭等村发展养兔、养牛,在佛盐片区发展养羊。六是抓好林业产业的发展。实施佛盐片区生态林建设,结合退耕还林工程,新建10000亩生态林,成片发展速生白杨树15000亩。七是抓好农村劳务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培训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每年实现劳务输出3万人,劳务收入3亿元。2对策措施(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以实际措施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2)加大对“三农”资金投入。一是要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二是要加大对农业项目发展的资金投入;三是要加大对农村扶贫的资金投入;四是要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五是要加大对农村社会事业的资金投入;六是要加大对农业生产保障机制的资金投入,从而有效地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村级公路网络建设、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涪江大灌区建设、农村五改(改水、改厕、改灶、改电、改路)、村级活动服务中心建设、农村居民点及村庄风貌整治建设、幸福家园建设等项目,彻底改善农业的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4)建立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用发展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产业发展,以办好龙头企业来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工厂”的经营模式,以龙头企业为核心,走产业化经营的道路,建立利益共享机制,企业与农民结成鱼水关系,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农工贸一体化,实现“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的目标。(5)创新农业生产新机制。创新土地流转机制,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完善政策措施,加快土地流转步伐,促进土地经营规模化、集约化,提高土地资本收益;创新农业保障机制,减轻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确保农民的收益;创新生产组织机制,建立专业合作组织,培育专业大户,发挥示范引导的作用,形成农业发展的靓点;创新农民增收机制,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切实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6)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充分发挥太和农业技术学校的科技力量,培育新型农民,提高综合素质,普及和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技术扶持力度,鼓励农业生产技术人员下基层指导生产,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含量。(7)探索城乡统筹发展的路子。高起点编制城乡总体规划,探索和实施“以工补农”的政策和措施,实现城乡优势互补,让农业、农村活起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二)第二产业发展重点及对策措施1发展重点围绕丝绸和食品两大传统工业支柱产业,以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为突破点,进一步做大做强这两大产业,到2020年,新发展民营企业50家,规模企业总数达20个,总产值20亿元以上,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发展,把太和镇建设成工业强镇。一是抓好丝绸产业的发展。以丝绸产业拓展园建设为中心,对现有丝绸企业进行全面技改, 提高生丝产品质量,力争80%以上的生丝品位达4A以上。延长丝绸产业链条,培育重庆市级和合川区级的优势企业,新建、扩建年产值亿元以上的丝绸企业3个,5000万以上的丝绸企业6个, 5000万元以上的丝绸服装加工企业2个,全镇缫丝规模达到4万绪,年产生丝3000吨,丝绸1100万米,服装50万套,年增工业产值10亿元,税收5000万元,把丝绸产业拓展园建设成为优势明显,产业集群规模大,技术创新能力强,技术装备水平高的丝绸生产中心,形成强大的聚集力、辐射力、牵引力,带动周边经济发展。二是抓好以啤酒为主的食品产业的发展。实施重啤六厂技改扩建、优质白酒生产、蚕蛹产品开发和桑椹产品开发等项目。对重啤六厂进行扩建,新征地50亩,引进高浓稀释设备,改造现有生产线,增加啤酒新品种,使年产啤酒能力达到15万吨,每年新增工业产值7000万元、税收1500万元;利用丰富的粮食、桑椹、蚕蛹资源,新建年生产能力3万吨的优质白酒生产企业1个和年生产能力2万吨的桑椹酿酒厂1个,对蚕蛹、桑椹产品进行深度开发,大力发展保健类新食品,进一步做大做强现有的食品产业。三是大力发展能耗型产业。充分利用富金坝电站的余电,引进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的高耗电生产企业3个,实现年增工业产值15000万元、税收800万元;利用古山村天然气资源,引建天然气综合开发企业;对涪江印刷厂进行技改和扩建,扩大生产规模,开发新产品,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四是大力发展建筑建材产业。利用丰富的页岩资源,新建日产10万匹砖的页岩砖厂1个,综合开发利用沿江的砂石资源,建成建材生产基地;同时,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项目为带动,大力发展建筑产业,全面推动城镇化的进程。五是抓好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实施农副产品深加工和白杨树木材加工,开发优质大米、黄桃、西瓜、冬瓜、甘蔗等农产品深加工技术,建成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和白杨树木材加工企业。2对策措施(1)优化发展环境,广泛招商引资。强化执政为民、服务发展理念,加快对外开放合作步伐,树立“人人是招商主体、人人是投资环境”的观念,形成亲商、助商、安商、富商的社会氛围,创新招商思路,研究制定符合实际的招商引资政策和措施,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加大政府招商和民间招商力度,探索网上招商、委托招商、以商招商和“走出去”招商等方式,充分利用好区位优势、政策优势,进行合理规划、科学布局,做好新项目的包装和宣传,力争每年新引进2-3个税赋贡献大的企业落户太和,抓住合川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机遇,加快太和镇丝绸产业拓展园的建设,实现工业强镇的目标。(2)搞好协调服务,解决实际问题。清理和规范行政行为,依法整顿经济秩序和治安秩序,简化办事程序,推行全程代办制,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为企业业主提供安全的社会环境。建立和规范行业组织,推动企业进行资源整合和技术革新,协助企业搞好信息化建设,扎实推进银企合作,为企业发展搭好信息、技术、金融的平台。(3)打造品牌产品,创新科技企业。加大对现有的丝绸生产和啤酒企业的科研投入,采取和科研院校联合或自主建立研发部门等方式,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积极采用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引进国际国内先进技术和适用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逐步实现自主创新;实施名牌战略,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加快企业经营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4)推行民主管理,建设诚信企业。转变管理模式,建立与社会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逐步走向现代民主管理的道路。摆脱传统家庭式管理对企业发展的约束,走股份制合作道路,更好地挖掘企业自身的潜力,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强企业的诚信建设,树立起企业和企业产品的信誉和品牌,为企业的融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5)扩大融资渠道,发展规模生产。努力解决太和镇现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资金问题,扩大融资渠道,通过银行和社会广泛的融资,创新科技,创建品牌,不断壮大企业规模;在融资的过程中,广泛吸收引进新的创业思维、管理模式和科技产品,促进企业在质量上取得到根本性的突破和发展。(6)实施人才战略,提高业主素质。不断加强对业主的培训、教育,开阔他们的眼界,拓展他们的思维,激发创业的欲望,转变经营的观念,提高管理的水平,着力培育一批懂科技、知市场、善管理的高素质业主,更好的利用先进科技成果和民主管理手段,更好的树立企业信用和打造产品品牌,更好的增资扩容壮大企业规模,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在质和量上突飞猛进,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制定优惠和奖励政策,一方面广揽人才,大量引进企业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熟练技工;另一方面加快自身人才的培养力度,对企业发展的有功人员,给予重奖。(7)挖掘创业精神,培养企业文化。不断挖掘、深化和发展“以人为本,拼搏、创新和诚信”的企业文化内涵,以创业发展的价值观为导向,凝集业主和员工的共同意识,把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到企业的发展方向和要求上来,激励他们不断拼搏,加快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和诚信、和谐的宗旨,在企业内部倡导简单而真诚的人际关系,用良好的工作氛围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企业外部倡导诚实守信、和谐融洽的伙伴关系,用良好的经营氛围提升企业的形象和信誉,打造出丝绸之乡的创业文化,推动地区经济的跨越发展。(三)第三产业发展重点及措施 1发展重点以城镇建设管理工作为基础,进一步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城市配套功能,加快物流中心、商贸购物中心的建设,打造特色服务产业,促进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一是搞好城市规划,加快城镇建设管理。大手笔、高起点谋划太和镇未来城市发展的布局,认真做好城市发展规划,实施政府办公大楼建设、“阳光、森林、龙居”新城建设、飞龙阁滨江大厦建设等项目,快速推动房地产业又好又快的发展,用3-5年时间,初步把太和镇新区打造成一座现代文明气息浓厚、历史底蕴深厚的阳光城市和森林城市;实施龙和滨江广场建设、滨江防洪大堤建设、城镇灯饰工程、城镇绿化工程、城镇管网工程、100KVA变电站建设、污水处理厂建设、垃圾处置场扩建、自来水厂扩建、天然气进镇工程等项目,进一步完善城市配套设施,健全城市功能;实施观音寺大桥建设、太和货运站建设、合太快速通道建设、合潼路建设、航运码头建设、城镇道路“白改黑”工程、二级汽车站建设等项目,协助建设遂渝铁路复线,完善交通运输网络,为商贸流通创造良好的条件;实施沿江旧城风貌改造及民俗风情一条街建设、阳光景观大道建设、滨江路景观建设、城镇入口景观整治工程、“生态绿色太和”工程等项目,整治城市风貌,改善人居条件,为第三产业的发展营造优美的外部环境。二是建设地区物流中心,打造商贸重镇。实施侏罗纪商业步行街及购物中心、农产品流通中心、农产品综合市场、工业品综合市场、餐饮文化一条街等项目建设,在新区新建1条800米长、20米宽的商业步行街,引进大型连锁超市、专卖店,形成太和镇的商业购物中心和餐饮文化特色区;积极兴办包装、储备、运输、批发等物流业,建成辐射周边10余个乡镇25万人口的物流中心,形成小城市大市场、大商贸、大流通的格局,促进市场繁荣兴旺。三是加快文化、教育、体育、卫生、通讯事业的发展。实施太和中学扩建、中心完小迁建、中心幼儿园建设、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建设、信息网络建设、合川第三人民医院建设、佛盐疗养院建设、太和体育场建设、文化中心建设、休闲娱乐城建设等项目,把太和镇建设为区域性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学历类自考专业(学前教育)学前儿童发展-幼儿园教育基础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卷)
- 2025年学历类自考专业(会计)财务管理学-资产评估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卷)
- 2025年学历类自考专业(会计)会计制度设计-成本会计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卷)
- 2025年医卫类执业兽医临床科目(全科)-临床科目(全科)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卷)
- 2025年医卫类口腔执业医师-第二单元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卷)
- 设备购销协议书6篇
- 居家养老服务站服务协议书9篇
- 2025年智能制造机器人应用可行性研究评估报告
- 渔业捕捞合作合同
- 汽车租赁业务代理合作协议
- 2025秋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课件:第一单元第1课 动物的家
- GB/T 15620-2025镍及镍合金实心焊丝和焊带
- 名誉顾问聘任管理办法
- 牧昆:亚朵星球怎样用内容打增量 洞察无法逃离日常用真人秀的思路打增量
- 养老机构出入管理办法
- 中医康复科业务学习课件
- DB11-T 751-2025 住宅物业服务标准
- 铜冶炼大数据分析技术-洞察阐释
- 科技型中小企业教程课件
- 公司董事会会议管理制度
- 【某教学楼荷载及其内力计算过程案例 9400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